阴证与阴虚有何不同?

2019-05-21 23:08 12楼
这个东西讨不讨论有意思吗,阴虚这个词张仲景好像没用过,过多的讨论阴虚就不如讨论如何治了,现在中医没落,就是什么都谈阴虚,滋阴。整本伤寒论滋阴的方子就两个,一个小建中,一个炙甘草汤
2019-05-22 08:55 13楼
中医的没落,恰恰与对一气阴阳五行理论的不认可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连中医的根都没几人支持,中医能不没落么?
对于伤寒论,个人疑其归于五行之金之应用举例篇(心里蛮虚滴说),或者说是五行论之实战篇。以后有兴趣再找证据。
光谈阴虚当然不好,应该是阴阳一起谈,虚不受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无非是补反了方向,本来阴虚你偏去补阳,本来阳虚你偏去补阴,那能受补么?幸亏人体还有个紧急排斥机制。
2019-05-23 22:58 14楼
心定气和 说:
中医的没落,恰恰与对一气阴阳五行理论的不认可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连中医的根都没几人支持,中医能不没落么?
对于伤寒论,个人疑其归于五行之金之应用举例篇(心里蛮虚滴说),或者说是五行论之实战篇。以后有兴趣再找证据。
光谈阴虚当然不好,应该是阴阳一起谈,虚不受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无非是补反了方向,本来阴虚你偏去补阳,本来阳虚你偏去补阴,那能受补么?幸亏人体还有个紧急排斥机制。
你是真不懂,多看看书吧,五行是基础是不差,但你说的有问题。阴阳一起谈也对,相互协调嘛。但后面就错了,阴虚真正治疗时就是补阳,不会补偏了,张仲景整本伤寒论的观点就是,阳强阴自回,所以治病用的都是阳药。所以张仲景会大量用麻黄,桂枝,细辛,附子,干姜等等一票的阳药。至于所说的不受补,那是体内有淤,淤可能是大便,可能是淤血,痰湿等等,张仲景讲以通为补,这就是为么阳药用的这么多,因为阳能通窍
2019-05-24 09:10 15楼
过分地去强调阴或阳都是有失偏颇的,中医讲辩证论治,是阴就是阴、是阳就是阳。
2019-05-24 09:53 16楼
zhongyi684055 说:
阳为表,阴为里,按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阳证即表证,三阳证,阴证为里证,三阴证,阳证里又有表证和里证,阴证里又有里证和表证。阴阳是一体的。
阴虚,一般相对阳盛来说的,实际阴阳是一体,阴虚了,阳也会虚。只不过相对而言,阴虚了,相对来说阳盛一点而已。
阴阳证里不只有表里,还包括有半表半里(少阳厥阴),是否如此?
2019-05-24 10:08 17楼
gucao99 说:
你是真不懂,多看看书吧,五行是基础是不差,但你说的有问题。阴阳一起谈也对,相互协调嘛。但后面就错了,阴虚真正治疗时就是补阳,不会补偏了,张仲景整本伤寒论的观点就是,阳强阴自回,所以治病用的都是阳药。所以张仲景会大量用麻黄,桂枝,细辛,附子,干姜等等一票的阳药。至于所说的不受补,那是体内有淤,淤可能是大便,可能是淤血,痰湿等等,张仲景讲以通为补,这就是为么阳药用的这么多,因为阳能通窍
仲景的方大部分来自《汤液经法》与其他的收集验方,只是他通过加减来对症状。三阳证里多有温阳敛阴药配伍(如桂枝汤里有芍药佐之)而三阴症里则以四逆汤为主,佐阴药用的少。认为人之阴阳平衡从出生就定性了,后天疾病就是在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驱除疾病。
还有中医最重要的五运六气现在都不教了,导致现代中医不会根据天气来调理疾病。
2019-05-24 10:11 18楼
心定气和 说:
中医的没落,恰恰与对一气阴阳五行理论的不认可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连中医的根都没几人支持,中医能不没落么?
对于伤寒论,个人疑其归于五行之金之应用举例篇(心里蛮虚滴说),或者说是五行论之实战篇。以后有兴趣再找证据。
光谈阴虚当然不好,应该是阴阳一起谈,虚不受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无非是补反了方向,本来阴虚你偏去补阳,本来阳虚你偏去补阴,那能受补么?幸亏人体还有个紧急排斥机制。
五运六气是很重要的中医篇章,可惜没人传授了,根据天气来一起调理人之疾病也是很重要的,这个一气楼主说的是五运六气吗?
2019-05-24 13:26 19楼
新生时光 说:
仲景的方大部分来自《汤液经法》与其他的收集验方,只是他通过加减来对症状。三阳证里多有温阳敛阴药配伍(如桂枝汤里有芍药佐之)而三阴症里则以四逆汤为主,佐阴药用的少。认为人之阴阳平衡从出生就定性了,后天疾病就是在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驱除疾病。
还有中医最重要的五运六气现在都不教了,导致现代中医不会根据天气来调理疾病。
扯淡,读一点书就敢人云亦云。问题是《汤液经法》这本书在哪里,谁见过,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他是以方剂的熬煮方法为主,有的说他更详细。
经方确实很早就有,先秦时期就有提到,据考证来自于西域,因为里面很多的药来自与西域。经方当时的意思就是经验之方,也可以说是经典之方。方子是有,但是散乱没有条理,张仲景按照内经的原则用六经辩证重新归类,写成伤寒论,伤寒一词来源于难经第58难,而据张仲景自己的说法,其草药知识来源于胎卢药略。伤寒论是以内经为基础,集经方之大成者,绝不是某一本书的延续,这就是为么张仲景被叫做医圣。现在写书的人不做考证,仅看到一个片面就敢引经据典,看书的人更是一叶障目,又无逻辑
2019-05-24 15:40 20楼
gucao99 说:
扯淡,读一点书就敢人云亦云。问题是《汤液经法》这本书在哪里,谁见过,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他是以方剂的熬煮方法为主,有的说他更详细。
经方确实很早就有,先秦时期就有提到,据考证来自于西域,因为里面很多的药来自与西域。经方当时的意思就是经验之方,也可以说是经典之方。方子是有,但是散乱没有条理,张仲景按照内经的原则用六经辩证重新归类,写成伤寒论,伤寒一词来源于难经第58难,而据张仲景自己的说法,其草药知识来源于胎卢药略。伤寒论是以内经为基础,集经方之大成者,绝不是某一本书的延续,这就是为么张仲景被叫做医圣。现在写书的人不做考证,仅看到一个片面就敢引经据典,看书的人更是一叶障目,又无逻辑
我讲的意思是这些经方全部是来源于已有方子,大部分都是现成的,仲景通过症状判断哪些适用,哪些加减。经方不可能来自于仲景之手创立。医圣创立的是疾病的辩证治疗方法,治病法则。
⬅ 多笑多悲的经历 老茶馆 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