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病因病机

2019-06-25 16:56 楼主
中医论病因

异常的形体以及异常的生命信息称为疾病。疾病的发生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和原因的。疾病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称为疾病的病因。因体质因素产生疾病,则体质称为疾病的内因。因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疾病以后,则这样的外部环境称为疾病的外因。外因也称为缘。疾病反应出来的各种症状称为疾病的果。疾病产生的原因有3:

其一是由内因直接造成疾病。其二是由外因直接造成疾病。这种情况较少,如煤气中毒,服毒等。其三是由内因造成疾病,外因使其加重。如疫情等传染病。

其中①和③两个原因造成的疾病可以通过改善体质消除。第2项(外因造成的疾病),表面上看是外因引起,但是外因必定会影响内因。外因只是一过性地影响体质,并不在体内停留。依旧是体质降低使疾病加重的。所以,外因引起的疾病仍然要提高体质,方能解决。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瘟疫;先天性因素;病理性因素;饮食失宜;劳役失度。

在中医认可的7种病因中。第1项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讲的是不适的自然环境致病。属于疾病的外因。

第2项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属于病因,其本身就属于已经发生的疾病。当属生命信息中的情感疾病。

第3项瘟疫也是疾病的外因,不是内因。

第4项“先天性因素”,属于母子相传。对于胎儿来说属于外因。

第5项“病理性因素”属于多余。其他两项属于可控的行为因素,一般很少发生。

在这约7种病因中,中医认为前三项是重点。但是无论重点与非重点,他们都不是疾病的内因,只是疾病的外因。

找不到疾病的内因,只着眼于疾病的外因,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消除疾病的。

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因为患者的体质不同(中医认为人体分为九种体质),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所以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治疗,这叫“辨证治疗”。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要使用不同的药方。比如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症状表现不同,所以就要分别选用风热感冒药,和风寒感冒药。中医以此为自豪,因为西医没有这种治法。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错误的做法源于错误的认知。因为中医所认识的病因只是外因,而不是内因。外因有千千万万,症状会千变万化。根据症状来治疗,永远追不上症状的变化速度。所以,“辩证治疗”的认知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内因治疗。古人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疾病的内因才是本,所有的症状都是末,外因也是末而不是本。



1.中医的病机

中医认为,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所谓“机理”就是规律。中医认为,由于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人体处于疾病状态,从而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病症。

实际上,疾病的真气起因不是外邪(所谓外邪就是外因如六淫等)。而是由于生命资源缺乏引起的。

任何一种生命都是要依靠使用自然提供的生命资源来维持存在和健康的,没有这些生命资源,相关的生命一天也不可能存在。人类也是生命之一种,也必须依靠自己的生命资源来存在(存活),这些资源包括氧气、水、各种饮食提供的营养物质以及充足的热量。氧气不用人特意去补充,只要能够正常呼吸就可以保障。人体生命需要特意进行补充的是饮食和热量。所以,疾病发生的真正的、内因就是营养或者热量不足。这才是疾病发生的病机。当人体生命的生命资源不足以后(或者营养不足,或者热量不足,再或者二者都不足),外部的不良环境才会侵犯人体,否则,外邪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古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人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正气。所以,中医一定要悔过自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由营养想到的 老茶馆 营养与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