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脾虚生湿,还是湿重导致的脾虚呢?

2019-07-04 12:54 楼主
到底是脾虚生湿,还是湿重导致的脾虚呢?

这个问题自我学医以来一直伴我左右。

多方查找资料,请教高人也未能给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有时候我也想,这不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么?

脾虚自然生湿,湿重自然导致脾不建运,从而脾虚。

这是一个怎么说都有理的问题,何苦难为自己?

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狠狠地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的小侄儿,活波好动,但是体质很差,经常感冒发烧

食量也很小,每顿饭吃得还不如一只小鸡仔。我觉得让他吃饭比吃药还难。

而且腹胀,便溏等症状更是常态。

典型的一个,湿重,脾不运化嘛,这个简单。

介于亲戚关系,我大包大揽地主动揽下帮他调理下脾胃的任务。

可调理结果却让人汗颜。

一通操作猛如虎,各种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药吃了不少。效果却连半分也无,甚至还惹出便秘的毛病来。

多番折腾无果后,我只得尴尬地让他另寻高明。

本以为,我诸法用尽,即使他们找别的大夫,也不见得比我更加高明。

可后来的发展却让我大吃一惊。

大概在一个月后,无意中聊起这个小侄子的情况,随口问了句他的脾胃,得到的答复竟然是已经痊愈。

这不禁让我大吃一惊,意外之余,马上让他拍了那张据说是找乡下老中医开的处方给我。

一看到方子后,我不禁傻了眼,全方通篇都是柴胡,白芍,青蒿,鳖甲,女贞子等清肝之品,

然后少佐了几味太子参,茯苓等健脾之品,而且量还很少。

最关键的是,像焦三仙等药,竟然一味也无,效果却出奇的好


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平常所说的脾虚,真的是因为湿邪困脾引起的?

还是因为肝气犯脾,引起的脾虚,

而脾虚又更进一步的导致水湿运化不开,又反过来反侮脾土

从而更加加重脾的负担,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是否需要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适当增加一些疏肝的药物?

或者说补中益气丸中加柴胡本是此意?

值得大家深思。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9-07-04 15:09 2楼
邪分阴阳,有邪就要伤正,并不是湿能阻碍运化,热邪暑邪燥邪都能。如果分不清到底偏于阴邪还是阳邪,就会如此。
2019-07-04 15:20 3楼
黄元御说的很清楚呀,你没看么?
2019-07-04 15:24 4楼
恕直言,通篇未看到帖主辨证。而了了数字,侧看到乡医辨证的影子。
2019-07-04 15:45 5楼
简之道! 说:
黄元御说的很清楚呀,你没看么?
黄元御 彭子益 都看过,但是恕我眼拙,似乎没有看到相关内容。
2019-07-04 15:46 6楼
张孟银 说:
恕直言,通篇未看到帖主辨证。而了了数字,侧看到乡医辨证的影子。
水平有限,望见谅。
2019-07-04 15:59 7楼
刘国栋 说:
邪分阴阳,有邪就要伤正,并不是湿能阻碍运化,热邪暑邪燥邪都能。如果分不清到底偏于阴邪还是阳邪,就会如此。
要分清阴阳之邪,却是辩症难点

按我的经验,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中,一般都有寒热,虚实之邪相互夹杂的情况

而且更棘手的是,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未必就是脏腑真实的受邪情况。

往往脏腑内有郁热,外表却是一派寒像,

(我想,这恐怕也是,有些时候脉症不相符的原因)

稍不小心,便南辕北辙,酿成遗憾。

医者之难,便在于此,

先生可有良策?
2019-07-04 16:28 8楼
这就是辩证的难点,不过,明白了这点,就算进入第二层次了。最后一层很难,估计我这辈子是到不了了。
关于辩证的要点,其实各种书上都有,不过很多看起来都比较矛盾,不过,时间久了,自然就理解了。
目前我是望诊,腹诊,舌诊,脉诊,按重要程度排序。如果选辩证的基本点,神,是最基本的,腹诊的腹肌力度是第二,舌色是第三。这是大略,少部分也不是很好用。
郁热和寒湿来说,神一般偏旺,多言,失眠的是郁热,舌色不淡的是郁热。郁热有很多时候确实容易和所谓的湿混同。尤其是正气被邪气久耗,出现了所谓的外寒。
很多,时间久了,体会就多了。只要有思考的心,迟早会懂。
2019-07-04 16:53 9楼
正如上楼所言,多实践自然就掌握了,不要只套用药方,如明朝奇效良方书所言治疗水肿下医只知道排水,上医补脾胃使得水肿不复发。不知道这个说法容易懂吗?当然湿和水肿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可以参考下,具体药物其实不太重要。因为排水去湿的药很多,具体看情况用药。如湿热严重可以用大黄,一副药往往就舒服了。后续在考虑情况,还有焦三仙我看了说是消积化滞的,不知道与肠胃腹胀有湿热关系有多少?是想到了消食吗?感觉这个药在这不好用,个人以为是药效太缓吧,腹胀难消。个人认为腹胀严重可以用大黄,或者用那个医生的思路,因为湿热往往相伴,所以按照那个医生的思路,主要去热加以排水去湿药茯苓即可化掉腹胀。或者用大黄一药二用,大黄本身寒凉可以消热,其次有清理肠胃用途使大量肠胃食物和水湿和积聚一并清理出去了。
2019-07-04 17:00 10楼
有些慢性病寒热虚实错杂,排除表象干扰把握病机切入点。
2019-07-04 17:08 11楼
刘国栋 说:
这就是辩证的难点,不过,明白了这点,就算进入第二层次了。最后一层很难,估计我这辈子是到不了了。
关于辩证的要点,其实各种书上都有,不过很多看起来都比较矛盾,不过,时间久了,自然就理解了。
目前我是望诊,腹诊,舌诊,脉诊,按重要程度排序。如果选辩证的基本点,神,是最基本的,腹诊的腹肌力度是第二,舌色是第三。这是大略,少部分也不是很好用。
郁热和寒湿来说,神一般偏旺,多言,失眠的是郁热,舌色不淡的是郁热。郁热有很多时候确实容易和所谓的湿混同。尤其是正气被邪气久耗,出现了所谓的外寒。
很多,时间久了,体会就多了。只要有思考的心,迟早会懂。
感谢先生的无私分享,我也谈谈我的方法吧。

我一般望诊为先,胖人多痰,瘦人多火,再结合脉象心里大体便有了个底

腹诊我不常用,不敢妄言,不过我觉得舌诊有必要说一说

现在市面上的常法是望舌苔,其实舌质比舌苔更为重要。

舌质提现的是人体整体的寒热,而舌苔一般体现的是脾胃的情况。
(比如说舌红苔白腻者,是血份有热,脾胃虚寒)

而痰黄,尿黄有热,这个说法也不太确切

如果遇到痰多,尿多的情况,即使不黄,也未必没有热。

同理,如果很少排尿(吐痰),那么即使色黄也未必是热。
⬅ 真伪圣药——血竭和国产龙血竭的区别 老茶馆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有或腿足或肩背,一块肌肉木者真正的病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