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阴虚!好多人诊错了!

2019-07-18 16:06 楼主
到处都是宣扬保阳气的推送文章,动不动就是气虚阳虚,肾气虚,感觉天空快被遮蔽了,不见天日啊!现代人有吃有喝,穿衣还要讲好看,衣服的保暖功能都不能说退居其次,而是一次再次了。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真的有那么多虚寒证吗?张仲景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缺衣少食,最重要的是那时的气候真的比现在寒冷,所以伤寒的多。就像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很低,温饱问题还是主要的社会问题,所以虚寒证的人不少,所以也造就了李可老先生。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要再说有很多虚寒证的,可能么?之所以现在中医疗效不佳就是这种观点占主流的结果。理论尚需联系实际,只知生搬硬套,盲目相信某些人士的理论,哪怕实践的结果根本与预期相反。这不是中医粉,而是自称中医粉干着中医黑的事儿,确定他们不是中医黑粉?
连大众都知道三高证是富贵病,其实就是人体内空间有限,容纳不了过多的营养物质而导致的,治疗的方案应该是增加消耗,减少摄入,这才是附和时下所说的管住嘴迈开腿的方法。也是因为从贫困到富贵,饮食的度没掌握好,吃饱了还要吃好点。《内经》讲的“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就是说吃的太饱太好了,脚上就会生大丁疮(痈疽),正正好和现在糖尿病足相符。
读书不求甚解,还要误导别人,实实可恶!
真的是阳虚吗?其实是身体阳气转化的通道出了问题,身体自身不能将食物转化为某一部分的阳气,多数是中下焦的阳气。而多余的阳气滞留在上焦,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所以如果你的症状类似虚寒症,但是一吃温阳剂就上火,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了哪怕主要症状有一点点好转。也就是说并不是真的阳气虚,而是痰瘀阻滞经络,阳气下降的通路和下焦都被堵塞了。不仅不是阳虚,反而最初的最初是由阴虚,湿热酿痰造成的。专学伤寒的人没见过,很容易就误诊为阳虚。实际上,彭子益说过,温病是阴虚也是阳虚。因为一份阴液就有一分阳气,阳气是附着在阴液上面而流行全身的。所以阴虚的患者身上出现阳虚的症状一点儿都不奇怪。如果是单纯的阳虚,那么如何需要不断的补充阳气?难道患者的身体象沙漏一样,留不住阳气吗?有些人吃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附子剂,还不醒悟,还真是可悲可叹啊!
如果在外来阳气和身体自身由饮食转化阳气之间,你会选择哪个?再说直白一点,你是愿意一直用附子剂温阳还是愿意打通自己的经络让饮食物正常的转化为阳气?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选第二条吧?我一直在说阴虚的人忌升散,还用大热的附子剂。那明显的就是实实,属于误治,虽然不一定有感觉到坏处,但是最明显的就是只能控制一段时期内的症状,很快就会控制不住继续恶化;此时大部分的人不会往附子剂或误诊误治上面想。因为本就阴虚内热,还要再助热,脏腑首先受不了,最先就是肠胃的各种溃疡,再就是心肝肾的异常或衰竭。而要是第二种打通经络的方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摸清楚各脏腑之间的强弱,根据情况来开出药方,期间还有可能按照疾病发展的顺序反向的出现各种症状,也是容易误导人的地方。况且,方子里面稍微有一点偏差,甚至有一味药的剂量不对,就有可能整个方子失效。还有,刚开始的时候服药可能会如石沉大海,茫然无觉,觉得没起作用,其实恰恰相反,药物已经在和体内的病邪作斗争了,只不过过程很艰难,到能感觉到效果的时候是需要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的。
再有,温病的向愈是和伤寒的向愈完全相反的。伤寒的向愈是阳气功能的表现,主要是精神健旺,食欲旺盛,活动力增强;而温病的向愈是随着阴液的充足而来的,那么相应的就是阴气的表现:精神倦怠,困倦思睡,短时间内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不想活动等等。这一条尤其重要,特意单独列出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9-07-18 16:10 2楼
认识误区之腹泻=脾肾阳虚
没想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腹泻,而且是怎么看都看不好的腹泻。有些人说是肛门括约肌松弛,原因是痔疮手术;有人说是吃水果喝茶等寒凉性的食物饮品,另一些人说是在冷的环境里比如冬天的室外,夏天的空调房待久了,受寒了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现状却很相似,补气温阳健脾补肾健脾祛湿,各法试遍,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并不是他们所自认为的那样的病因。我说还是内热外寒,属于湿热泻痢的范畴。但是因为痰瘀阻滞,祛湿也不管用,因为有时候还真兼有寒湿。只不过这个寒并不是真的寒,而是身体阳气下降的通路堵塞而表现的寒象,也就是身体冷热分布不均,只要打通通路,阳气自然充足,又何必外求药补呢?
影响阳气最厉害的经络是胆经和胃经,也是最容易发生堵塞的经络和脏腑,另外还有肺和肺经,膀胱和膀胱经,心和心经等等。每一个人被堵塞的经络和脏腑各不相同,就算脏腑和经络相同,堵塞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得出一些信息,就能开出合适的处方应对这种腹泻。
2019-07-18 16:11 3楼
认识误区之怕冷=阳虚
很多人怕冷,有的人甚至夏天都不敢穿短袖,平时也比别人多穿好几件衣服,尤其空调房不敢呆;除此之外还容易感冒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第一反应就是阳虚,脾肾阳虚,卫外不固。殊不知,这是在温饱不能保证的年代的病因。如果你家或你自己是这样子的,那么请自问,是穿不暖还是吃不饱?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会产生热量,来对抗外界的寒凉。当然这是正常情况下的情形,当阳气向外的通路受阻的时候,外周的阳气自然也是不足的,那么对于外界气温的适应力就会下降,怕冷就出现了。这一种情形就是我们中医常说的真热假寒,而且是缓慢形成的。有人会说,我什么什么时候受了冻,进了寒气。呵呵,恰恰不是进了寒气,而是寒气把热闭阻于内,不得向外延展;比如我们常常说的风寒入里化热,寒包火型的咳嗽,一些胃病心脏病,颈椎病,腰椎病等都是外寒内热的典型,这时候你如果采取的是温散的办法,会更增内热,使病情更严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祛痰逐淤清内热,使得阳气向外发越,可以稍稍兼用一些平性的散寒药,外部的寒邪自然就消解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见怕冷就说是阳虚,要补气温阳,治来治去,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金钱,却还是病情如故。这种情况不知道是医生的悲哀呢,还是病人的悲哀!
需要注意的是,清热药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祛痰逐淤兼清热生津。清热药的应用也是要遵循一些规律,用量少了或多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恰如其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其实就是以通为补。
2019-07-18 16:11 4楼
认识误区之症状消失=病愈
不管病人还是医生,都有这方面的误区。这里我要说的是症状消失除了病愈还有可能是病进,尤其外周症状。外周症状的消失也有可能是病势深入,外周状况缓解。尤其是痰瘀这类的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比如有人感冒了,流鼻涕,喉咙疼,治疗几天变成了干咳。于是自己觉得症状缓解了,可是干咳了很久都不见好,最后有可能还变成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从鼻子到肺,是病愈么?
还有人治疗湿疹,湿疹没了,结果不几年查出来胃溃疡,因为热量从胃散失了,根本到不了皮肤了,当然湿疹好转了。但是从皮肤到胃,是病愈么?
还有的人小时候鼻炎,慢慢的鼻炎不了,但是拉肚子了,到最后甚至怕冷,微循环障碍;从鼻子到大肠再到心肺,是病愈么?
2019-07-19 11:14 5楼
非常有道理,支持。
2019-07-19 11:15 6楼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非常有道理,支持。
谢谢关注和支持!
2019-07-19 11:25 7楼
为江海余生老师点赞!
2019-07-19 11:27 8楼
廖元友 说:
为江海余生老师点赞!
,多谢多谢!
2019-07-19 12:36 9楼
阳易实,阴易虚。
这是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阴外阳。阴虚则阳关于内,阳内则阴溢于外。如此者阴阳作反也,所谓不当位则为邪,阳应在外,阴应在内。
2019-07-19 12:51 10楼
第十三刀 说:
阳易实,阴易虚。
这是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阴外阳。阴虚则阳关于内,阳内则阴溢于外。如此者阴阳作反也,所谓不当位则为邪,阳应在外,阴应在内。
谢谢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不一定适合讨论!各自进步吧!
2019-07-19 13:27 11楼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非常有道理,支持。
老师,你在哪个省市,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好请你看病
⬅ 提高中药疗效的小方法 老茶馆 谈谈当今的经方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