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面部经筋是治疗近视的好方法

2019-08-27 16:19 楼主
调整面部经筋是治疗近视的好方法

由于电脑和手机的相继出现,又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眼睛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学生的学业繁重,各种补课班的学习,已经大大超过眼睛的生理范围,造成眼睛的疲劳过度,所以,近视已经成为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近视患病的病因不好确定,而且又没有正确的方法医治,从小学生就开始佩戴眼睛,其眼睛的度数越来约高,近视已经成为一种疑难病症。

为了适应当前近视增多的趋势,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无非的药物和手术,因效果不佳,为孩子和家长带来极大苦恼。

几年来我在自治眼疾过程中,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经筋理论,研发出多种治疗方法,经过逐渐完善,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矫正近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只要采用这种方法接受治疗,近视的程度立即发生变化,无论眼睛视物的亮度、色彩,以及清晰度等,均有不同的改变,度数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这种方法即将成为近视王国里的一束奇葩。

多年来这种治疗方法,经过反复思考,反复临床,反复修改,反复认定,最后才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临床,一经临床立刻取得不同反响,是祖国医学宝库里的这把金钥匙,解开了近视的不解之谜。通过临床应用,告诫了我们一个真理,祖国医学理论,永远是我们治疗疾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种方法的形成到临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眼疾我们搞医的都懂得,也经常说到,“肝主目”,“开窍于目”,祖国医学理论明确表明,肝脏受藏的精微物质通于眼,古人这种论点,说明眼疾一定与肝有关,那么治疗眼疾一定要锁定在肝。我刚开始治疗眼疾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通过调整肝经,眼睛干涩有所好转,老花眼也有所好转,但一旦应用到近视的治疗上,近视的度数并没有明显好转,出现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呢?几十年我在临床上,无论出现什么难题,都是在老祖宗的方法中找到答案 “肝主目”的这种观点不容质疑,一定是对医理的认知有误,一定是采用的方法有误,重温祖国医学理论,捋顺有关治疗眼疾的医理和方法,还历史的一个清白。

《灵枢.大惑论》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此则眼具五脏六腑也。”明确阐述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眼是人体当中的一个部分,眼疾不仅发生在肝,五脏患病都会影响到肝。

分布到眼睛的有关经络

足厥阴肝经 分布于肝和胆,沿食道沿咽喉上行,连接眼球后的目系。《灵柩.经脉》篇: “肝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

足少阳胆经 从外眼角开始,并分支分布眼眶下方。《灵柩.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循喉咙两侧,穿过上腭,分布于眼后的目系。《灵柩.经脉》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手少阳三焦经 出锁骨上窝,经过耳后,分支耳中,出耳前至眼外角。《灵柩.经脉》篇:“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

足阳明胃经 从鼻的两旁开始,上行至眼内,循眼系入络脑。《灵柩.动输》篇:“循眼系,入络脑。”

手太阳小肠经 从锁骨上窝分支,沿颈侧上面颊,至外眼角,又分支分布于眼内角。《灵柩.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

任脉 起于会阴部,循腹胸部中线上行至咽喉,经下颌到达眼眶,下入眼中。《素问.骨空论》篇:“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上关元至至咽喉上颐,循面入耳。”

足太阳膀胱 从眼内角发出。《灵柩.经脉》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呲。”

............................。

分布到眼睛的有关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的附属部分。经筋所谓的筋,是属于现在医学当中的肌腱、韧带、系膜,所以,经筋为十二经脉气血濡养的肌肉、肌腱、韧带、系膜等组成。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顺蚴。”

为目上网是指经筋像网络一样行于眼的上睑部分,再向下结聚于颧骨。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顺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顺,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 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 ......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孺,结于鹪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脶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烦;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牖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引,循耳前,属目外眦。”

............。

从上述分布到眼睛的经脉、络脉、别络等得知,竟多达15条之多,如此组成了眼睛与肝、心、肾、胆、胃、小肠、三焦及脑之间的直接联络径路。可见十二经络从多个角度通往眼睛,为眼睛提供气血,维持眼睛的生理功能,如此得出一个结论,治疗眼病绝非肝矣,治疗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人体传输气血不单单看到经络而忽视经筋。

经络和经筋是为人体传输气血的两大体系,在临床上各有其功用,缺一不可。经络以纵行的方式,在规定的路线上循行,通过穴位之间的有机转运,直达患病脏腑,平衡阴阳,经络法多用在内脏疾患上。经筋以带状循行方式,分布在经络周围,通过韧带有节律舒缩递气血,调节经络气血的余缺,为脏腑间接传递气血,经筋法多用在体外疾病上。

我们提到了韧带,韧带是现在医学对中医学中“肝主筋”,的一种新的解释。 筋属于现在医学当中的肌腱、韧带、系膜,所以,经筋是为十二经脉气血濡养的肌腱、韧带、系膜等组成。

经筋是庞大软组织结构的平衡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一个大的系统。经筋内著藏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经筋系统内部是一个大循环,由多系活性的、协控的微循环系统所组合成的大系统。与骨骼系统、脏腑器官等形成人体有机活性态整体巨系统结构。);其功能运作良好,身体就能保持健康。反之经筋性结构受创或慢性劳损,经筋性组织保护性挛缩、扭转、牵拉或位移,或失去平衡时,经筋性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迫使经筋性内循环系统产生阻碍,致筋路受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导致临床各类经筋性病症的发生。

古人有云:“有诸内,必行于外”、“病藏于内,证形于外”。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形体内外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连系,相互协调;在病理上是相互转变,互以影响。经筋性病症会影响内脏功能活动,内脏病变也会反应到体表经筋之上。这就是筋性内脏病产生的重要机制。治病也分外治法和内治法,内服外用务求达到全面治疗目的。

明.张介宾又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以上的各种论述,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治疗近视绝非通过调整肝经达到治肝那么简单,所以近视单纯调整肝经,效果并不理想。“肝主筋”,是肝脏其中的一个功能,肝主筋讲的是狭义的筋,人体上分布的十二条经筋,才是广义的筋,统统归肝所管。从筋的分布上看,除关节之间连接的筋属刚筋之外,其它部位基本上属于柔筋,当然分布在面部的也是柔筋(肌肉和韧带),通过这些柔筋有节奏的舒缩,调整经络,平衡阴阳,传输气血,保障面部组织气血充盈,维持眼睛的生理功能,所以,治疗近视应坚持面部的柔筋为主,经络为辅的原则。找出面部柔筋(肌肉、韧带上的软硬、深浅、大小等部位)的阴阳失衡点,然后,通过手指端的揉按的力度,加快面部经筋组织的气血循环,使之两侧阴阳失衡点逐渐趋于平衡,恢复通往眼部气血的供给,眼睛的气血得到满足后,可自行调节眼睛的焦距,从而降低眼睛近视的度数。

治疗面部上的柔筋,使之两侧阴阳平衡,提高眼睛的生理功能,是“肝主筋”的具体化、系统化,这种思维正确与否,还要经过临床才能做出最后的验证。我按照面部揉筋法的方法,治疗多例高度近视的学生,仅仅二十几分钟的治疗,均立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之后自感觉眼睛视物明亮,治疗几天近视度数显著提高。

治疗分为大学生、小学生两种类型,近视程度分为高度和低度。一位大学生治疗前近视为1000度,属于高度近视,经过7天的治疗,近视度数直降100,繁重的半年学期,近视度数也没有增加。一位小学生治疗前眼睛视力为0.5-0.6,治疗六天眼睛视力提升到0.8-1.0,又接受 12天的治疗,眼睛视力提升到1.0-1.2。

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炎等病症,都发生在面部,所以,调整面部经筋的方法,同样可适应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炎等疾病,以及这些病症手术后遗症的治疗。
2019-08-27 16:47 2楼
资料很不错!
现在中学生大学生近视度数大多在500左右,这样度数的能否恢复到正常视力?
我认为近视,特别是假性近视,调理膀胱经就行。肝经出现的眼睛疾病比较严重,多伴跟神经相关,比如眼球震颤之类。至于胆经心经入眼之类,大多可以通过眼球上血丝分布情况来诊断肝胆/心脏病变,而且非常准确。真性近视,通常认为是过度用眼,耗尽精血,不能充于目所致,但我还不知道具体跟什么经络有关;老花眼多是中年之后出现,也就是内经说的阳明胃经内气血开始衰微,面发黄,眼睛也开始看不清小东西。
2019-08-30 13:46 3楼
中医的外治法治疗近视包括高度近视,是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方法,只要搞清理论,掌握了一定方法,完全可以自治。
2020-12-16 09:00 4楼
楼主,感谢分享,能否说说最近这一年的治疗心得,并且分享一下揉筋的部位和手法,谢谢。
⬅ 新闻出来了: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德国药房意义重大——访德国中医药专家 老茶馆 眼睛红热可用象数迅速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