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才是硬道理——自身肺炎速治案例

2019-12-09 14:28 楼主
最近我得了一次肺炎,咳嗽气急,胸痛痰多,恶风畏寒,舌淡苔薄润,边缘齿痕,脉浮缓,无发热。
按说是典型的风寒痰饮证,遂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同时服用氧氟沙星。
谁知三日之后,咳嗽加重,转为痒咳不已,夜不得卧,痰少而稀,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头痛、目痛。
若按伤寒六经说法,似是“病由太阴转出太阳”,应为“由深出浅”?但其实不然,自觉诸般病痛益甚之极!
我遂不按六经分析,只以常理度之:这是宣发太过,缺少清热解毒之故!换言之,病菌没有得到抑制,管你痰多痰少,在里在表,反正繁殖不已!
或许有人会问,你不是服用了氧氟沙星了么?呵呵,当今耐药菌株遍地都是,西药抗菌素若不与中药清热解毒联用,基本上就如同隔靴搔痒,何况此时还兼有病毒。为何知道兼有病毒?咽扁桃体发炎,公认便是病毒细菌联合所致!
于是,增加如下清解之剂:清心明目上清丸(同仁堂)+芎菊上清丸(同仁堂),每六小时一次;附子理中丸(同仁堂),每日一次(对抗过于寒凉的清热药);原先的小青龙合止嗽散由于一次就连开了七贴,也就照常服用。
两日后,诸症渐解,咳嗽渐缓,夜间得卧,痰变浓稠,量适中。
再两日,诸症若失,唯痰尚有些许。
此例发人深省!无论中医西医,对于感染来说,去除病原体都是硬道理,在中医便是“解毒”!
为何中医“解毒”总与“清热”联在一起?因为中西药理其实大同,压制细菌繁殖的同时,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体细胞的能量代谢。
这个“清热”并非完全无用,它有“清气”之功——减少体液中能被细菌利用的多余营养,可使一些细菌感到“环境变坏”而自行收敛。但如果人体能量代谢过低,则要用参、术、附、桂等对抗“清热”,只余“解毒”之功。其实,在有些情况下不用参术附桂,而用西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也能起到“西药中用”的类似效果!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吧?
这还牵涉到一个原则性问题:中药既有“性味”,又有“功能”,它最主要是靠什么来治病?当然是功能!功能是最主要的治疗作用;有些性味与功能联系在一起,则性味具有辅助作用;另一些性味不与功能联系,甚至相反,那就是“副作用”!
副作用的定义是:“治疗作用以外的药物作用”。
对于西医来说,副作用是固定的。
对于中医来说,副作用是不固定的。
比如“清热解毒”,在解毒是主要治疗作用时,如果患者同时需要清热,则清热是辅助治疗作用;如果患者不需要清热,反而需要温里,“清热”就成为副作用了!
然而无论西医中医,总不可能因为一个药有副作用便不再使用。
西医的办法是“慎用”、“不得久用”;中医的办法则是配伍温热之药加以抵消。
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和“乌梅丸”都是针对深部脏器感染,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寒温并举的有效应用,可见古代医家早已有了这方面的觉悟,只是理论说法上没被现代人理解而已!
过去的中医,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对于细菌病毒的认识不够清晰,同一种细菌(病毒)感染,仅由于发病季节、发病部位及发病者体质不同而归于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其实现在我们完全知道,这只是“某种细菌(病毒)+季节因素+体质因素+感染部位特异性”而已。中医根据“天、菌、人合一”的道理,具体情况不同针对,这我并无异议。然而千万不要“渲宾夺主”,我要大声疾呼的是:对于感染,清热解毒才是硬道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9-12-10 08:30 2楼
谁给你说的伤寒辩证你该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你有表证加内饮证么?小青龙汤脉可是浮紧,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心下有水气:痰清稀如水,时有反呕。此饮在中焦。你辩证不对,致寒化入里,之后当然清热解毒阳明证有用了。你的按你描述症状该是桂枝厚朴杏仁汤或者桂枝二越俾一汤多一点,怎么能用伤寒表实证的方子!
2019-12-10 16:11 3楼
楼主二,还好意思发帖子,佩服!!!!!!!!
2019-12-10 16:56 4楼
那您说说您的高见,在下洗耳恭听
2019-12-10 17:29 5楼
gucao99 说:
楼主二,还好意思发帖子,佩服!!!!!!!!
就你他妈聪明,谁都二,你聪明传几个大病案例给大伙见识见识你几斤几两
2019-12-11 18:56 6楼
紫老虎 说:
谁给你说的伤寒辩证你该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你有表证加内饮证么?小青龙汤脉可是浮紧,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心下有水气:痰清稀如水,时有反呕。此饮在中焦。你辩证不对,致寒化入里,之后当然清热解毒阳明证有用了。你的按你描述症状该是桂枝厚朴杏仁汤或者桂枝二越俾一汤多一点,怎么能用伤寒表实证的方子!
肺炎能用你的方子?实在笑话!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桂技汤属于表虚证、微汗、息息发热,这些有吗?桂技汤适用于“畏寒”、“胸痛”、“咳不得卧”吗?临床症状,岂有象书本那么生的?别草菅人命啦!
2019-12-11 19:35 7楼
你怕不是学伤寒的,懒得和你辩,小青龙汤就有胸痛么?我从来没听说过青龙汤脉浮缓的,还肺炎,伤寒论有肺炎么?你这样子,学一辈子也是白学
2019-12-11 19:47 8楼
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历来有争论。我不管其中的争论,只求实效。当前中医界,很少有依仗中药治疗肺炎的,因为急性炎症的中医治疗目前已经式微得很了!至于诊断,六经辩证与温病辩证也都各有特色和缺陷。“卫气营血”的本质还算容易理解,“六经”的本质却是鲜有人知。人体肺脏表面,有蓝球场那么大,肺受微生物侵袭,很容易形成“表面播散”。张仲景曾在某一条文中认为这本来就是阳明病:“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阳明病也”。但我这是支气管肺炎,播散起来比大叶性肺炎慢,恶寒+畏寒,表里俱寒二日当然不会停止,清热解毒却不可不用。仲景那时,对于炎症并无现代人了解的那么清楚,但他也知道阳明病也会先有恶寒者,但怎么区别却不得要领,这不怪他,他没有X线,也没有细菌学知识。我已在《中医方法论》一书中阐明:初起的局限性感染叫“太阳病”;大面积播散的感染叫“阳明病”;特殊部位感染,很容易形成腔腺管阻滞(如胆道炎)或炎性包裹(如化扁)的叫“少阳病”。所谓“症候”是为指示这些特征服务的,比如腔腺管阻滞会造成“脉弦”;炎证初起若有全身性反应(发热)会造成“脉浮”。但并不是要我们用这些“症侯”来机械地约束病情判断!如果通过现代知识和器械,早就知道病情如何,为什么还要受所谓“症候”的约束?
“症状组合”只是感性认识,“机理”才是理性认识。张仲景一本伤寒论,费尽心机想要让后人理解的,并不是那些“症状组合”,而是“天人相应”的“六经”以及病势进退的深在机理。没成想到,作为现代人竟然会思维倒退,抛弃理性和逻辑过程,只认感性为真理还沾沾自喜?
善哉!
2019-12-11 20:38 9楼
温阳清热同用,美其名曰制其害?
辩证准确的人不会这么干的,而且这也不算速愈!
刚开始就是辩证错误,以为肺炎痰多痰白就是寒痰冷饮?小青龙汤把津液敛干,痰当然少了,津液亏少,干痒而咳,那是病进。
清热药中加入附子理中丸,那是阻碍!延长病程的!
还有一上来就氧氟沙星,抗菌药物也乱用啊!一般是从青霉素,头孢累开始用,或者有支原体衣原体的用阿奇霉素。不过现在氧氟沙星也不稀奇了,早就出了左氧氟沙星了。但这不是乱用抗菌药物的借口啊。
唉,无论中医西医看,这个案例都是破绽,为啥这么混乱不清的思路还到处炫耀啊?
2019-12-12 09:46 10楼
江海余生 说:
温阳清热同用,美其名曰制其害?
辩证准确的人不会这么干的,而且这也不算速愈!
刚开始就是辩证错误,以为肺炎痰多痰白就是寒痰冷饮?小青龙汤把津液敛干,痰当然少了,津液亏少,干痒而咳,那是病进。
清热药中加入附子理中丸,那是阻碍!延长病程的!
还有一上来就氧氟沙星,抗菌药物也乱用啊!一般是从青霉素,头孢累开始用,或者有支原体衣原体的用阿奇霉素。不过现在氧氟沙星也不稀奇了,早就出了左氧氟沙星了。但这不是乱用抗菌药物的借口啊。
唉,无论中医西医看,这个案例都是破绽,为啥这么混乱不清的思路还到处炫耀啊?
看来阁下缺少临床,有些少见多怪,无论西医中医都是如此!
对于西医而言,既然确诊炎症,必用抗菌素,这是规范。而目前青霉素族耐药菌株早已泛滥成灾,作为内行人,岂能墨守成规,从青霉素开始?等到一轮药物用完,起码一周,再用第二轮,又是一周,猴年马月才能轮到有效的抗菌?那是挣病人钱呢!
对于中医而言,将肺炎痰多痰白、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视为寒痰冷饮表里俱寒也是正治。阁下又在哪里可以看到热象和津亏之象?中医当时就没有抗菌消炎概念,所以处方用药自有漏洞,看不到弱点,就不能进步,何必讳莫如深?
小青龙汤不是把“津液”敛干,只是暂时把“痰饮”敛干而已,其对抗痰饮之效显著。然而,“痰”只是机体对于肺系感染的反应而已!对抗了“反应”,却没有对抗病原体,这本身就是中医自古以来的认识缺陷。呵呵,以为那是“寒痰之邪”,却不知同时更有“疫气”,伤寒学派的缺失便在此处。否则,后世怎会有温病学派崛起?
食古不化,莫过于此!
2019-12-12 11:32 11楼
我发现你不就事论事就喜欢攻击,先说别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又说别人缺少临床,我看你水平真的是太差,呼吸系统感染首选青霉素类,头孢类,这是感染菌特异性的问题,不是几代几代的问题,一来就奎洛酮类,不知道是谁教你得,还是我们教材不一样?你做了细菌培养试验么?知道感染什么菌么?自己不懂伤寒用错了就是错了,还温病伤寒,你温病学得也不咋地,卫气营血你辩得清么?得亏给自己治,给别人看岂不笑掉大牙,任何一个中医都能看出来你方子用错了,除非像你这样水平的,
⬅ 真武汤加人参治心衰水肿重症 老茶馆 中药治疗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