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阴阳在人的大概情况

2020-01-23 18:32 楼主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首先这段话的开头,它在空间方位上作了一个比喻。圣人面向南方站立,以圣人站立为点,它分成四个区域,即圣人前面的大地和大地上空,及圣人后面的大地和大地上空。南方,火之地也。正午的太阳亦在南方。所以南方代表了阳气的发源地。南方之阳照射过来,在圣人前面的上空带来一片光明,故曰广明。阳光过来不仅照亮了前面,还冲到圣人后面,后面的上空就是太冲,太冲形容阳光的充足有余有劲。圣人前面的大地,即广明之下。为太阴。后面的大地为少阴。广明与太冲是来形象阳光的。
为什么打这个比喻?是因为借此来说明人体的阴阳之气。
还是以圣人为基点。圣人前面的广明肯定的主要的地方,因为它在圣人前面,圣人专注的地方。
现在再来说人体的阳气,与上面的比喻一样,阳气出来,下行。然后主要的或者大部分由太阴承受,有余,有沖劲的部分由少阴承受。人体的方位南方在上面。四个区域所在人体代表的是,阳明,太阳,太阴,少阴。经脉以气血量多少来分即,阳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7-04 15:24 2楼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方位来解释三阴三阳,那劂阴和少阳怎么解释 求解
2020-07-05 20:14 3楼
南方,火之地,阳气发源处。
面南而立则方位已定,前面是阳气光耀的地方,前方作为地理位置来讲也是主场。当然阳气的能量非常充足,不仅照亮前方也穿到后方。太冲,一词形容的非常形像。后方,人之后,显然是次要地位。阳气充足过剩,所以下面是少阴(水)以吸收多余的阳气。而前面的广明量更大,所以必须以太阴承接,太阴当然比少阴量大。前方广明以外的较暗的地方为少阳。少阳由厥阴承接。
人体阴阳大体如此,虽然表述不太完美,但大致意思如此。
其实上经文可以看出目的是为了控制阳气,使其正常发挥,就像核能,我们要利用,必须有一系列的设备使其按我们预想的发展,不便于失控。
内经曰,人之衰,是阴气之衰,阴衰则阳失去制约,最终死亡
2020-07-05 20:28 4楼
人面南而立,南方阳光照过来,把人面前的空间照亮,此区域曰广明,广明,广大而明亮。阳光照到人后面,后面太冲,太冲,说明了阳光的冲劲充足。但对于此刻人站立的位置来讲,太冲明显已是多余的了,前面主场照亮就够了。如何处理这股多余的阳气(太冲)?少阴!太冲之下曰少阴。
所以少阴肾是人体气机能否长久的标志,少阴肾是为了控制多余的阳气,曰水。而并非像世人所理解那样,竞把肾作为阳气的发源,此误人己经非常非常之深,仅凭本人一言根本是……
2020-07-05 20:33 5楼
少阳,即人前方,广明之外的有些阳光并不是太亮的角落。
2020-07-13 21:14 6楼
这个解释比较独到,感觉挺不错的。不过我认为这里说的是三阴三阳经的命名和在人体的内外侧分布情况。因为原文后面就提到了经的起止穴位。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这里的意思楼主已经解释,是以人为主体,空间为客体来研究,面向的南方为阳,北方为阴;若以人为客体,那身体面向的部位即胸腹部为阴,背为阳。这是阴阳交合之道。

以人而言,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故“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可见胸腹部的下侧是阴中之阴,故叫做太阴,这是太阴经的起点。太阴之前,也就是靠近广明的空间位置,叫做阳明,因此阳明胃经分布的位置在太阴经前面(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而少阴呢,则是在太阴后面一点,更靠近人体背部。比少阴更接近太冲(也就是背部)的位置,叫太阳,足太阳膀胱经就是在足少阴肾经偏人体背部一侧分布(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而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这句话只说了一个,另一个没说,这就说明他们之间只是相互定位关系。少阳偏阳的属性,所以分布偏向外侧,而厥阴为里,偏内侧。前面说的少阴太阴已经占据了一前一后的位置,因此少阳和厥阴都是占据中间。即阳明-少阳-太阳在人体的经络分布位置依次远离广明的南方空间。同理太阴-厥阴-少阴也是依次远离广明的南方(只有靠近足背的地方厥阴在太阴前)。

上面是足三经的分布情况,因足经分布比较广,所以在经文中主要论述。但是三阴三阳分法在身体上部也是如此,因此同样适用于手三经。

位于手背侧(包括臂膀的背部)的三条经叫阳经,也就是手三阳经。手三阴则分布在内侧(肉多柔软的一侧)。手太阳更靠近自己的背,也就是小拇指外侧到肩膀一线,而手阳明则按照前面说的靠近广明(靠近胸腹一侧),也就是手大拇指到肩膀一线,手少阳则居中。手三阴也是如此,只需定位太阴或少阴即可,太冲之地为少阴,手哪侧靠近太冲(背部)?前面说了,是手小拇指到肩膀一线最接近太冲,所以双手自然下垂,接触肋骨的位置就是手少阴的位置,自然,手厥阴在手内侧的中间,手太阴就在大拇指内侧到肩膀一线了。

对照着经络图一看就清楚了,古人描述空间的东西都不方便用文字描述,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立体的东西不擅长去描述,那时候画的图都失去了立体感,整个人物看上去都觉得像是怪兽(身体各个比例不协调)。

是故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句话说的是靠近背侧的太阳是开,靠近胸腹一侧的阳明是阖,中间少阳的就是枢。这是以门作比喻,开指的是出去,对于太阳来说,就是把阴变为阳,所以太阳经是消耗营养的。阖是进来,也是收藏,对于阳明来说,就是阳变为阴。枢就是门轴,开阖必须通过它,没有它就不能连接开阖,也就只能一直开或者一直阖(这样阴阳离决,人就要死了,阴阳只有动态相互转化才是生命的常态),因此很多寒热问题,阴阳转换问题,气机沟通问题大多都是枢的问题。

但太阴为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这句话一直以来是争议的焦点。到底是厥阴为枢还是少阴为枢?少阳为表,厥阴为里,按理说应该表里相应,少阳为枢,那么厥阴也应该为枢。这一点,有的人说是书上传抄错误。
2020-07-14 07:25 7楼
素问阴阳离合论,是天运以日光明,从生命六经制化方面来的论述的。而谓太冲之地,名曰少阴者,原于水火相邻,才有生命动力。先人此见,已早于瓦特对蒸气的认识。关于太阴之前曰阳明,于时而言,在春分过后,日出东北,当南面而立圣人身后,落在圣人身前的阴影,其大无限,这就是太阴之前。这时圣人身后阴的方面也受到阳光,也就因阳而明了。是谓阳明。劂阴之表,名曰少阳,由于劂阴病解之时是在少阳少阴二者病解时间中间。劂阴病解之后才是少阳病解之时。阴里阳表,故曰劂阴之表名曰少阳。
2020-07-14 12:44 8楼
心,阳中之太阳,代表火。阳气之发源地。
心脏的供血必须充足,所以一定会有多余,要不然无法保证全身的滋润。然而人体脉络组织是个封闭的系统,多余的血液不会到人体之外,多余的供血得不到释放,则会形成压力,压力则会伤害正常组织,压力还会便血液滞流。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多余的供给,从结构上看两肾直接连于腹主动静脉之间,心肾的循环通道是最短的。血中多余的水份也是靠肾解决,
太冲形容的供血的有余,比如伏冲脉,冲脉都是形容气血的充足,太冲之下曰少阴,这句话说的是,多余的供血靠少阴来解决。
以上讲的是人身气血能工作的根本条件,否则无法长久。
2020-07-14 13:14 9楼
疾病的产生,就是血液压力异常升高的表现。压力之所以升高是因为脉络、组织对血液的通过性减少的结果。流量不变,流域的面积或空间减少,压力必定升高。
人体分六个层面,即三阴三阳,比如太阳病就是太阳层面的脉络空间减少,从而使太阳脉的气血异常升高所导致,而在抗压最薄弱的地方症状最明显,比如项。风和寒能使细小的表面脉络凝滞,凝滞则空间减少。其他经脉同理。
当然,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传经。所谓传经就是压力传递,脉道相通所以压力能传。同样以太阳为例,比如出现头项强痛,可以从太阴,少阴传来,因太阴,少阴的脉络减少导致了太阳气血满,但此时太阳脉络并没有堵塞,是因为别的地方不通造成正常的地方气血满。当然太阳也可以传于他经。所以治有标本,必求以本。
2020-07-14 13:27 10楼
了解了这一点,切脉的难道就迎刃而解。
压力,即邪气。不管什么脉,脉管有压力,即表示病在加重,浮为在外,沉为在内,脉变软,病减或将愈。
有人说脉沉细,沉微而病何解,这和压力并不冲突,比如寸口沉微,但往往他处有鼓起,比方,关,尺。寸口离心脏远,关尺离心脏近,鼓起的地方离心脏近更说明堵塞更严重,这不难理解吧!所以关尺浮大病往往在内也较难治。
再比如有些脉,你摸上去始终都是一根充盈的状态,不随心跳的起伏,正常者,脉一鼓一瘪,若脉来去都充盈说明压力,说明血液回流不足,说明阴气衰。
内经中说,脉来浮滑长,病日进,从外来。脉来沉小坚,病日进,在内。脉软者,病将下。
2020-07-14 14:19 11楼
任何事物的真理都必须依赖科学,古人也明白科学,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秦汉时代以黄老学说为大背景,好像很多书都有阴阳五行的影子,不光是医学。
古人以阴阳五行说科学,而我们现在的人却以科学去迷信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什么?严格地说什么也不是,它是一种表达方式。
真理都是相通的,中国人用汉语表达,美国人用英语表达,古人用文言文表达。汉代用阴阳表达,现代用白话文表达。阴阳仅此而已。
⬅ 论汗与阴阳 老茶馆 天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