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论辨体质治疫和千篇一律————(21论)辨体质治疫是中医救治重症诀窍

2020-02-29 07:11 楼主
论辨体质治疫和千篇一律————(21论)辨体质治疫是中医救治重症诀窍
————《内经》体质理论之所以可贵,关健在于能直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从而获得好的疗效。清代名医徐大椿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小,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故凡治病者,皆当如此审察也”。这是说病同人异当异治。
——更有妙意的是:在异治过程中强调倾听患者的诉说,这更有助于明辨体质。对病人的喜恶苦乐、病情的虚实寒热,不唯医者望色切脉而知之,不如患者自言之为尤真也,如患者之性情气体,有能受温热者(如能吃辛辣?)有能吃寒凉者,有不受补者,有不禁攻者,各有不同。诸如此类能反映患者体质类型之实情,都可在患者诉说中得知,这确是一种临床家的诀窍。
——笔者近年远程诊治国内外亲友、宗族、粉丝诸多疑难杂病,宗此法均收理想的效果。——徐大椿在其“五方异治论”中对体质;在不同地域之人的特殊性详述更为具体而明白,他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质随地域而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
——張景岳在《类经》中指出:“祸始于微,危因为易”。“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张景岳所言之‘微’当指阴阳、气血偏胜的预兆,即“病理体质”刚露端疑之时,提醒人们应及时调理体质,这就是治未病。援鄂先遣队中医人最早提出“疫病早治”的诀窍,故能捷报频传。
————邓老指出:“在抗击“非典”中,中医药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受到国际卫生组织专家的称赞,认为直得研究推广,但在国内仍然有人认为中医药只起辅助作用……”。没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就治不了“非典。”——邓老指出“这不对,……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当年)仝小林教授主持的课题组……收治16例”“非典”病人进行了单纯的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在“非典”治疗中不仅有退热快、不反复……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变,……1~7天退热……全部患者影像学改变在6~16天内。”——再看当前武汉治疫援鄂先遗队:仝院士队、刘青泉队、張忠德队、广州中医药大学温敏勇团队等,均是纯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硕果。他们治疫为什么取得无可非议的成效。全靠中医老祖宗的“辨证施治和辨体质治疫”的科学法宝。“中医黑”先生们难道还有盲说理由吗?
—————君不见西方医学几百年来是在拆零过程中获得发展的,一个整体的人被拆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大分子等,越拆越细,最后,人不见了。殊不知人身上有很多东西在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当一个人被拆成多种“另件”以后,这个活人的个性不见了,由此导致‘千篇一律。
’————如昔日“乙脑”、钩端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合并肺炎、肝炎、非典肺炎等病毒性传染病,,一律输液抗病毒。阑尾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一律手术,凡结核病一律链霉素、异烟肼等等。但传统中医将拆成碎片的人,重新装到一起,这个‘人’在中医整体观念中复话了。
————生命是动态的,疾病也是动态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辨体质施治的科学性和灵话性,和西方医学‘千篇一律’抗病毒输液消炎的明显对照,应该明白西方医学按病名治病之弊端,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西药引起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及疾病谱的变化,回过头来对传统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原因。
————《医法圆通》自序云“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郑钦安抓住仲景以阴阳为总纲的核心思想,辨体质治病亦可简化为辨体质属阴属阳,只要区别体质属阴属阳,就可辨质论治,或辨质论食,这就是‘大道至简。’郑钦安把古今体质学说简化了,使外行人也能自辨。是对仲景学术的贡献与充实。————首届国医大师入室弟子邱志济于20年2月28日晚,时年80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2-29 09:39 2楼
西医治病譬如用茅击盾,茅利盾也会变硬,只有换更利的茅,但病毒会进化更硬的盾,如此在矛盾中反复循环不停,最终转一圈后,老药治新病
⬅ 人和动物的免疫力在瘟疫病毒和化学武器面前不堪一击 老茶馆 又一个世界难题和未解之谜,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源起何处?从哪里来?有何玄机?未来还会不会有其它疫情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