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说中医之二:中西医之别

2020-04-02 10:56 楼主
中西医之别

一、理论和方法的区别
中医是建立在内证外察法和系统论基础上的医学,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观察,认为他们皆是“气”之所化。“气”是信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或聚或散,变动不居。聚则为万物,散则为万气。“气”的不同运行和聚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一个不同的事物。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的系统和事物,它又是由体内一系列小的系统组成,其大、小系统都是一“气”贯穿的。掌握了“气”的运行规律,了解了人体内在的正“气”和对人体有伤害的邪“气”的盛衰与进退,也就掌握了治疗人体疾病的“钥匙”,以此给人治病的人就是中医。要说明的是,“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包含事物的有形和无形的一切,功能与物质一体,以“”号括之。狭义之气是指局部之气或功能之气,如气血、精气、形气等相对。

西医是科学文明的产物,现代科学已经从广义的哲学科学走向了狭义的试验实证科学,以解剖物质、还原分析的方法考察世界,属于还原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范畴。试验科学通过对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来推知世界的全貌,比如通过解剖观察单个植物细胞来了解整株植物的信息,这种观察和研究的目的一直沒能成功。因为他们发现,一个细胞的信息十分庞大、重重叠叠,无法穷尽。他们越来越感觉到,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植物甚至一个世界的缩影。而事实正是如此,微观是宏观的缩影,有形是无形的显现,物质是能量的集合。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E=MxC平方,就已经揭示了这种关系。所以,单凭对有形物质的观察和分析,是无法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的,至少相当长时间内做不到。但科学是还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法自我抛弃,只有继续进行它的研究和观察,虽然无法彻底穷尽事物根源,但对有形事物的物理和化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根据这些成果构建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医。科学的发展是新发现取代旧发现、新观点取代旧观点、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可以说是进步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新的错误取代旧的错误的过程。西医是现代科学的应用,所以,现代科学的未知性和片面性的缺陷,也会同样影响到西医。所以,西医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药物也是在不断的否定、淘汰和更新中,充满着前进中的错误和大量的不确定性。

西医的不确定性与中医的确定性呈鲜明的对比。中医的思想理论是确定不变的,中药也是相对稳定的,没有淘汰的说法,只分常用和不常用,常用药一般是一、两千年不变的;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也是沿用了千年以上的,虽有补充,但核心不变。针灸理论和方法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针灸技术或有补充,但很少淘汰。这充分反应了中医理论和技术的成熟性!

二、诊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的诊病方法
1、中医的诊病方法概述
中医数千年来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和经验,注重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与环境、气候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中医的诊病技术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即充分调动医者的眼(视觉)、耳(所觉)、鼻(嗅觉)、手(触觉)、语言(思维)的功能,侦探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获得病人的病理信息和身体状态资料。中医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气血津精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

2、中医诊病方法的优点
A、中医诊病方法具有两千多年以来历代中医前辈的传承经验,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在症状和体征信息的收集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注重信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联系。

B、中医诊病方法不依赖额外的工具,也不依赖设备和设施,也不依赖团队。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医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诊病,并且马上诊断。

3、中医诊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中医的诊病方法经验性较强,比较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水平。

B、中医对现代科技的利用水平较低。中医诊病的重眼点在了解人体为“气”的状态,包括与“气”相关的血、津、精、液的盛衰和邪气的状态。这些证据的收集,大多不依赖仪器设备和生化检测报告。所以,中医在科技诊断技术在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上不很重视。但中医不排除必要时使用仪器检测的重要性,有必要在疾病的科技检测方面提高自己,减少诊病的失误和提高诊病的精确性。

(二)西医的诊病方法
1、西医的诊病方法概述
西医认为疾病是由有形的疾病因子形成的,这个致病因子必须是看得见,检测得到的,才能作为判断的证据。所以,他们很自然地用分析、还原的方法, 在器官、组织、细胞上去寻找它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的异常变化。并依靠现代科技,设计发明了一系列设备、仪器与试剂等,对人体微观状况和生化反应进行观察和测试。同时,医生通过感觉器官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进行诊查。然后根据仪器设备观察测试的结果和人工诊查结果,对照疾病诊断标准,对疾病作出诊断。但随着科技检验 技术和设备的增强,西医诊病过程已尽量向科技化、客观化发展,逐渐排除人工诊查手段,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2、西医诊病方法的优点
A、西医诊断方法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延伸了人的视听等功能,使人的观察更为深入和细致。有利于发现依靠人工手段不能查觉的微观病变,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B、西医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可视性较强,量化指标多。减少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3、西医诊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是科学的应用学科,科学的未知因素和还原论认知局限,影响了西医诊断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西医的基础学说是解剖学、生物化学,它了解人体和疾病是用的剖视的方法。对内在因素致病,则观察人体的正常和非正常指标,划定正常和非正常的指标范围,超出范围即诊断为有病。对外来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中毒等,检出显性存在即可诊断。

如果致病因子全部都能剖视和检验出来,这个方法自然毫无问题。但疾病种类繁多,病因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千差万别。于西医科学来说,对人体不可测知的东西有很多。

有些东西可推而不可见,如精神、能量、情绪、经络等,但不可否认它们对疾病的影响;

有些东西可见而不可穷,如组成人体细胞的所有生物化学成分,现在已知道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知道的成分在疾病中盼演了什么角色,无法知道。我们已知道了很多致病的病毒和细菌,但不知道的还有很多,知道的也在不断变异,难以明查。

有的东西可见而不可知,是指已经能够察知的人体的的某些成分,但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它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不久前我们还不知道阑尾、扁桃体的作用,动辄切除,现在知道它们很有作用,但仍然知道的不多。

有了这些未知,西医的对疾病的判断就难以避免产生片面性结果。其诊断结论或者只是找了局部的病因、或者只是找到了疾病的表面原因。

造成西医诊断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是它所有的诊断技术和方法都属于外察法及外察经验和标准,缺少内证法的经验和标准,获取的信息和作出的诊断是片面的。比如:中医一看病人舌苔厚腻就知道病人脾虚湿重;见病人舌尖红就知道病人心中有热。西医沒有这一部分知识和经验。

B、西医诊断投资高,消耗大,病人看病成本高
西医诊断疾病,要病人做各种检查。包括基本检查、特定检查、排除性检查等。西医诊断十分依赖检查和化验的结果。所以,检查和化验设备设施是否全面、高端已成了医院先进性和水平的标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随之配套。所以,医院检查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检查项目越来越多,病人看病走越来越贵,检查费超过治疗费的情况普遍存在。国家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

C、西医机械唯物的诊断方法,忽略症状感受,影响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西医学的发展,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诊断的影响,越来越追求客观。这包括在诊断前采集病人信息之时,尽量收集体征信息而忽略症状信息,尽量扩大仪器检测范围和能力,减少人工诊查范围等;而诊断时,尽量采信仪器检验检测数据信息,屏弃人工侦测数据信息。其实是过于夸大了医学仪器的作用和能力。比如: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不好、头痛身痛、四肢无力、咳嗽气喘等,到了医院,医生觉得病人全身都是问题,于是,叫他去所有影像、化验等科室检查一遍,结果验血没问题、大小便没有问题、基因检测没有问题,没有肿瘤、没有包块、没有增生。最后,医生的诊断是:你没有病。病人说:我确实有病哪!医生说:有没有病,你说了不算。病人说:那我这些难受的症状是啥原因呢?医生说:你那是精神病,癔症。病人说:我没有精神病呀。医生:……。这样的对话在医院中不时发生。
那么,这个人究竟有没有病呢?排除精神障碍,无容置疑,肯定有病。什么是病,就是人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问题,包括形体、功能两个方面。能被自己感知的叫症状,能被医生感知的叫体征。医生不采信病人的症状信息,但又得不到科学仪器检测的病因信息,所以陷入了冏境。客观的说,病人是他的身体系统病了,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失调,所以产生了系列症状,病人感受到了,所以认为自己有病,故前来就医。但他在身体组织和细胞上的变化还不能被医学仪器检测出来,所以医生说他没病。这种情况,有病无病,是病人说了算?还是医生说了算?成了悬案!

三、辨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辨病方法
1、中医的辨病方法概述
中医的辨病是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理论、经络学说等基本观念和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营卫辨证、经络辨证等辨别病证的方法,医者根据诊病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信息,追根溯源,寻找病症现象与脏腑气血运行的关系,与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与天地自然运行的关系等,找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然后对疾病作出的诊断。中医不以辨病为止,而是将病继续分析,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然后再将疾病划分为不同的证型,使诊断的结果更接近疾病的本质。

2、中医辨病技术的优点
A、中医辨病的优点是比较宏观全面,不放弃每一项对疾病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包括全部的症状和体征。思维全面而深广,疾病与人体内各系统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行为习惯的关系、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情绪变化的关系等都是中医辨病时的考虑对象。所以。中医追寻病因病机的的过程,也是认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过程,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悟道的过程,从西方文化来说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更接趋于本质。

B、中医诊断疾病(辨病)的系统性、整体性思维,使中医的诊病不需要分科,也不适宜分科,所以,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对医院来说,有几个真正合格的中医,可以节约大量的岗位设置。既方便群众,又节约开支。

3、中医辨病技术的不足之处
A、中医辨病技术过于依赖医生的能力与经验,辨证(病)论治是中医的最大特色,所以辨病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中医医生整体水平的高低,而辨证(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段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没有极限,也没有固定标准,只有前人留下来的如海洋般的知识和经验,靠学习者去反复学习、实践和验证。所以,造成了中医医生的学识水平差别较大,合格的中医医生难以培养的原因。

B、因上述原困,中医医生之间对同一个人的疾病的辨病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其说是中医的不足,不如说是中医的特色。若用厨师来比喻,厨师做出来的菜是有差别的,不能要求每一个厨师都达到特级水平,一般能达到合格水平就可以出道当厨师了。

(二)西医的辨病方法
1、西医的辨病方法概述
西医辨病工具包括了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诊断学等,由于西医秉承的是还原理论,在组胞、组织、分子及影像变化中寻找病变,所以,西医的诊断是由多个科室的医生完成的。化验室、影像室、病理室等即病理信息的采集者,也是辅助诊断者,主治医师是最后诊断者。由于西医是以有形的疾病因子为诊断依据的,所以十分依赖检查的结果,比如检查得到细菌、病毒、增生、肿瘤等,其本就可以确诊了。此外,人体生理元素和生化物质减少与增加,超出一定范围,也要诊断为有病。

2、西医辨病方法的优点
A、西医的辨病比较简单,比较程序化和标准化。所以,只要检查准确,大多数时候对照工具书就行。只有在检查结果比较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候。或者化验指标所对照的诊断结果互相矛盾的时候,才比较难以下结论。至于病人的主观感受,就基本上被忽略了,即使你很难受,但是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你也理所当然的被诊断为无病。如果你要继续追问医生为什么会难受,医生也没有办法,也可以给你下一个癔证和神经性疾病的诊断。

B、西医的辨病方法对医生的个人水平依赖较小,不需要太高的文化,需要的是细心、耐心、熟练度与责任心。

c、西医的辨病方法让医生诊断结果大同小异,差异性较小。

3、西医辨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机械化,忽视了生命的有机性和整体性,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微观两轻宏观、重体征而轻症状、重形质而轻功能。所以忽略与丢失了很多对疾病诊断的有用信息,得出的诊断常常与疾病的本质偏差很大。

B、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依赖仪器和设备,使医生离开检查报告就难以诊病,医生的个人能力退化。

C、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局限性,造成了西医诊断的局限性,使西医医院之间的技术竞争变相的成了设备和设施的竞争。

四、治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治病的方法
1、中医治病的方法概述
中医的治疗就是帮助正气,驱除邪气。邪气伤害了正气,但没进入人体时,可以促进人体恢复正气;邪气伤害了正气,并进入了人体,分情况而处之:一是急则治标,直接针对邪气驱除之,一般是急病和病在浅表之时。二是缓则治本,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一般是病较缓而邪气不盛之时。当然不只这两种,主要是视正邪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缓、急,灵活掌握。

中医的治病技术主要包括砭、针、灸、药,形式比较简单,但对医生的要求沒有极限。中医治疗,无论是用药还是针灸,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组方用药或处方针炙,怎样用药和怎样用针灸,都要围绕辨证的结果进行。中药有内用外用之法,有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剂型。处方是根据药的四气五味与性、味、归经进行合理组合,用药如用兵,组方用药要与辨证思考的结果和想要达到的治疗目的做到尽量完美的配合,这不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项艺术。中医医生的全部经验和知识都将体现在一张处方之上。针灸亦寓含同样的道理。

2、中医治病方法的优势
A、中医治病属于本质治疗,治标又治本。中医将人体看作是由不同的肌体小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系统,知道“气”是联系人体各个系统的纽带,知道了导致人体健康的本质“正气”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本质“邪气”,中医的治疗是围绕正气和邪气的进退展开的,以人体正气为中心,扶正驱邪,达到邪去而正复的目的。所以,它是针对“人”的治疗,是本质的治疗。

B、中医的治疗是个性化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治疗方法也应随之而有改变,每一个人的每一次看病都要重新辨证。所以,中医的每一次处方和治疗,都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C、中医的治疗属绿色治疗。中医的每一种治疗都要首先顾护人的正气;中医使用的工具和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针灸是比较温和的工具,安全性无庸置议;中药是药食同源之品,绝大多数是自然的动植物。每一味中药都历经了千年的选择和临床使用,其药性和毒性都具有清晰的记载和传承。中医以自然药物之性驱逐病邪和调节人体的平衡,恢复正气。属于和风细雨的治疗方式。同时,中药生产不要求使用化肥,不用杀虫剂,不产生化学排放。所以,中医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

D、中医更趋于无伤害治疗。中医以中药治疗为主,针灸为辅,中医的外科手术比较少,一是因为中医强调无伤害治疗,尽力减少人体损伤;二是中医认为手术治标不治本,并有非手术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祛毒消瘀、化痰散结等方法消除需要手术的对象;三是认为可以扶正抗邪,与体内病灶共存;四是如果确实需要手术时也不反对手术,但尽量缩小手术范围和减小损伤,并善于术后的康复治疗。

E、中医对外感发热疾病和慢性病有治疗优势。中医将外感发热分为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疫毒等证型,按照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的原则进行辨证治疗,可以及时清除病因,退热迅速、愈病快速,且疗效巩固而不复发。这在2003年中国暴发的“非典”和2019一2020年冬春暴发的“新冠肺炎”的抗疫过程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她对普通外感发热的治疗亦具有很大的优势,却仍然少为人知,令人遗憾。中医对慢性病的治疗优势亦十分明显,中医善于扶正补虚,疏通人体经络,促进人体生理的健康和平衡,或驱除病邪、或转化病邪、或与病邪和平共处,以正气为中心,不以灭邪为目的。这种非对抗的治疗方式,更有利于保护慢性病人的身体健康。常常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
A、合格的中医师成才较难,并难以批量生产。中医师良莠不齐,治疗效果不一。

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知人知药。马克思说: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体疾病的发生,原因不仅在身体上,也有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常用中药虽只有几百种,但每种药基本上都是自然药物,内在成分复杂多样,常常造成一种药有多种功能和作用,每一种药和它的功能作用,中医前辈通过千年及数千年使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些都需要中医从业者去认真学习、总结和实践。

中医治病主要是用复方,也就是方剂,中医的方剂是几百上千种中药组合而成,可以近于无限。所以,多功能的中药加上无限的组合,使得中医完全不缺乏对付疾病的药物,何况还有针炙!以此而言,几千种西药,与中医的药方相比的确不算多,中医的有记载的药方不下10万种。要认准疾病的病因病机并找到恰当的药物组合,是一个沒有终点的学习、实践和证悟过程。

要学好中医,必须要了解中医所说的“气”,否则,难以入门。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可以了解人体内气的强弱、气的分布、气的顺逆、气的缓急、气的升降、气的聚散、气的刚柔以及正气与邪气的相搏情况与进退等。从而判断病位与病性、病情的轻重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一个中医不但要了解人之气,同时还要了解药之气,还要知道药气,医者以药之气,扶人之正气以驱邪气,恢复人体健康。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领悟过程。

中医的治病技术主要包括砭、针、灸、药,形式比较简单,但对医生的要求沒有极限。中治治疗,无论专用药还是针灸,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组方用药或针炙,怎样用药和怎样用针灸,都要围绕辨证的结果进行。比如:中药有内用外用之法,有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剂型。处方是根据药的四气五味与性、味、归经进行合理组合,用药如用兵。依靠个的的学习、实践和领悟,有参考经验但无标准答案。

所以,要培养一个好的中医是比较难。大医孙思邈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以这个标准看,现在的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都是治已病,都是“下工”。中医有少数达到“中工”或“上工”水平。一个高水平的中医,一个人可以撑起一个医院,而且是全科的,样样不差。当然,这个难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对每个患者要“三因制宜”确定治疗方案,相对于西医的群体化、标准化治疗就难了很多。人才培养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师徒传承和实践与理论的契合,好的中医师难以批量生产。以现在的院校培养方式而言,院校中医本科毕业生,仅是学习中医的开始,绝大多数还未入门。

B、中医治疗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相对于西医,由于中医投入少,所以近几十年中医的治疗技术进步不大。
中医在手术的设备和人才方面远逊于西医,并在现代化进程中丢掉了中医特色。中医也有外科,虽然中医外科手术的范围比西医小得多,但必要的外科手术还是要做的。中医外科应保持治病为主、手术为辅、注重恢复、少留后遗症的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中医的用药还有大部分很原始,大部分诊所还以饮片和汤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中药难吃、煎药麻烦,仍是人们心中的普遍形象。现在,中药熬药机、免煎颗粒已开始推广,但尤其是后者推广不够。中药现代代化的研究大多走向了西药研究模式,成果廖廖!对中药加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太少。中医针灸的工具也进步不大,特别是艾草的加工、艾炙工具与设备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C、中医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在诊断上,现在的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和标准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加强对中医经典和各时代名医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加强新时代新生疾病的研究,不断的完善中医诊断学内容和标准。比如糖尿病,按消渴的诊断已与实际严重不符;高血压、心脏、尿毒症等疾病人数大量增加,病因病机更为复杂,过去的经验记载已不能涵盖,更有艾滋病等过去没有的病。这些都有必须充实到诊断学的内容和标准之中。

在治疗上,中医对疗效的评估缺乏客观的标准体系。中医治疗手段强调三因制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的方法都可以用,不强调标准化和格式化。但中医对疗效的评估上却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是对病人的交代,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现阶段在这个方面的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因为为了追求中医的现代化,中医实际上走上了西医化的道路,被西医改造并从属于西医,对中医疗效的评价自然而然的套用了西医的标准,比如治高血压病,西医以降低血压到正常范围为疗效标准,治糖尿病以降血糖到正常范围为疗效标准。吃西药后当天就能做到,中医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绝对做不到!所以,大家也以此认为中医不如西医,中医不能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时间长了,中医自己也没有自信了。实际并非如此,西医是治标,中医是治本。比如西医治疗高血压,必须天天吃降压药,一天不吃就会反弹。中医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是可以治愈高血压的,因为采用了本质治疗,所以停药后也不反弹。西医治疗高血压,不以治愈为目的,治疗是姑息性的,疾病没有被治愈,理由是停药即反弹、指标越来越不受控制或上升、症状得不到改善或加重。中医的标准是治愈为目的,应以治疗后症状消失、指标正常、停药不反弹(一定时间内)为标准。以此类推,针对其它疾病,中医也应该以这个原则来制定治疗标准,而不该套用西医的标准。否则,将失去中医的本来面目!

(二)、西医治病的方法
1、西医治病的方法概述
西医的治疗技术则非常发达,方法数不胜数,而且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科手术,一类是药物治疗。

A、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西医强项,组织切除不在话下,断肢再植、器官移植早已突破,机器人手术、伽玛刀、激光刀、心脏支架等已相继进入临床应用。使西医的外科手术的精细化程度和成功率越来越高,在人体上手术的禁忌部位越来越少了。

B、医药技术,是指西医医生对西药的应用技术,这方面医生的作用是记住品种繁多且不断更新的药品,知其药理、功能、用法、用量与禁忌等。这些内容药厂都全部搞定并写在说明与介绍上了,医生在病人身上对号入座就好!所以,病人看西医,同一种病,找这个医生是这个处方,换一个医生还是这个处方,找普通医生是这个处方,找专家教授还是这个处方!专家教授与普通医生的区别可能是经验丰富一点,可能为了防止漏诊让你多做一点检查,或者多知道或提前知道一些新药,这样,专家教授的处方就与普通医生有所区别了。

2、西医治疗方法的优点
A、外科手术是西医的强大优势,对占位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及坏死性疾病等需要手术解决的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B、西医对人体生理指标的检验和观测技术较为先进,并建立了系列的标准。对运用西医调控人体生理指标和症状具有丰富的措施和经验。所以,配合西医高明的手术,使西医对危重疾病的抢救治疗上具有很大优势。

C、西医抗生素药物对有确定病因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突出。

D、西医药对部分急症的姑息疗法有一定的意义,为之后本质治疗创造了时间。

E、西医是群体化、标准化的诊疗技术,医生按手册和说明书诊治疾病,对医生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要求不高,医生的教育和培养较为容易。

3、西医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治疗占用的科技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大,治疗成本高。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用药。手术方面:西医针对肿瘤,增生,管腔梗阻,组织器官老化、异变、肿大、坏死等,基本采用手术治疗,所以,手术比例和手术量都很大。为手术服务配制的医师、手术师、麻醉师、护理人员、康复师等人员较多;为手术前检查而配制的设备众多,包括:派克CT、普通CT、核磁共振、B超机、Ⅹ光机以及生化检验设施设备等;还有为手术准备的设施、设备、工具及抢救装备等,整体系统十分宠大,所以治疗费用高也在情理之中。西医的药物治疗特色是口服与输液结合,而以输液给药为主,一般都要求住院,需要床位资源和人员配置,住院费用很高,西药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承担这些费用的是病人和国家,已是不能承受之重!

B、西医治疗大多属于姑息疗法,治标不治本
第一、手术治疗。手术本身是一种救急手段,手术只是对病灶的切除而不能解决引发病灶的病因,所以,手术的成功不等于治病的成功。所以,切除之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病人的症状很多时候并未消除。西医以消除病灶为重点,以手术代替治病、手术扩大化的现象,助长了医疗商业化,加速了医疗职业道德的下滑。

第二、药物治疗。西医的药物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病因治疗、指标治疗和对症治疗,不同的方法效果不一样。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比较明确的疾病,一般是指细菌、病毒为直接病因引起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肠炎、肝炎、感冒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检培养检查找到直接证据的,这是西药强项,尤其是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基本可以做药到病除,后期就不一定了,因为西药可以消灭细菌,但对细菌已造成的破坏,干予能力不强,靠病人自愈。另外,针对病毒,西药效果也差很多,只能干扰或抵抗,无法杀灭,无特效药。

指标治疗。是针对人体生化指标超过规定的正常范围的病人的治疗。严格说来,这部分人有的是病人,有的不是病人。因为有的人生化指标虽不在正常范围之内,或高或低,但是没有症状,不能算病人,而西医认为他就是病了,应该吃药治疗。这部分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甲亢、甲减、血小板减少等,但这些基本上都是疾病显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们只是人体生理失衡及功能失常产生的病理变化,西医用物理分析和追查的方法是不可能找出真正病因的。所以,导致这类针对指标的治疗,也是治标不治本,多数需要终身服药,强行把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结果是严重干扰了人体系统的自然运行和自我调控,遗祸于后。这是药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是病人越医越多,怪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也是肾功衰、尿毒症越来越多的可能原因!

对症治疗。是指针对病人症状的治疗。这个好理解,病人发烧就给退烧、腹泻就止泻、疼痛就止痛、失眠就吃安眠药、狂躁就吃镇静药、咳嗽就用止咳药。这种药给西医赢得了见效快的口碑,但却是最值得商榷的治疗。因为多数症状都是病人的免疫反应,也就人是身体正气(西医不明正气,可以去掉此二字)抗病的反应,而这些药多是压制身体正能量(暂用正能量代替正气)来消除症状,相当于帮助敌人打压自己。结果可能是症状反复发作、症状消失,或病情深入并潜伏、或治愈。也许你要问:为什么有治愈的呢?回答是:万事无绝对,人体质越好,免疫力越强,遇病症状反应越强,往往超过了应有的强度,这叫过敏反应,吃西药压一压免疫反应,刚刚好时,自身免疫就把病驱除了。所以,这种对症治疗方法,用于军人和年青人等免疫力强的人,还是蛮有效的!但对之外的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弊大于利。毕竟治疗的原则就错了。这种方法也制造了很多药源性疾病,其中,受害最大的是儿童!

C、医生的作用边缘化,自我价值认同低。西医医生诊病依靠检测和化验报告,治病依靠对照路径和药品说明书,其作为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显著弱化,降为医疗设备和药品推广者的地位。为医生所学所备的大量专业知识搁置,需要继续学习的是新设备、新药品的知识和应用。之后,病人是否治好了,与医生关联不大。所以,作医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不断下降中。而西医的姑息和非本质治疗,西医分科的细化,会让医生感受到个人的无能。当自己和家人也生病时,他会发现自己虽然是医生,但大多没办法,要么不属于自己的专业,要么不敢用那些自己都认为不靠谱的西药。回想选择学医专业时济世救人的理想,内心无疑是挫败的。但对那些只追求利益的人来说,当这种医生还是蛮不错的选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4-02 12:25 2楼
杏园春晓 说:
中西医之别

一、理论和方法的区别
中医是建立在内证外察法和系统论基础上的医学,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观察,认为他们皆是“气”之所化。“气”是信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或聚或散,变动不居。聚则为万物,散则为万气。“气”的不同运行和聚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一个不同的事物。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的系统和事物,它又是由体内一系列小的系统组成,其大、小系统都是一“气”贯穿的。掌握了“气”的运行规律,了解了人体内在的正“气”和对人体有伤害的邪“气”的盛衰与进退,也就掌握了治疗人体疾病的“钥匙”,以此给人治病的人就是中医。要说明的是,“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包含事物的有形和无形的一切,功能与物质一体,以“”号括之。狭义之气是指局部之气或功能之气,如气血、精气、形气等相对。

西医是科学文明的产物,现代科学已经从广义的哲学科学走向了狭义的试验实证科学,以解剖物质、还原分析的方法考察世界,属于还原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范畴。试验科学通过对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来推知世界的全貌,比如通过解剖观察单个植物细胞来了解整株植物的信息,这种观察和研究的目的一直沒能成功。因为他们发现,一个细胞的信息十分庞大、重重叠叠,无法穷尽。他们越来越感觉到,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植物甚至一个世界的缩影。而事实正是如此,微观是宏观的缩影,有形是无形的显现,物质是能量的集合。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E=MxC平方,就已经揭示了这种关系。所以,单凭对有形物质的观察和分析,是无法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的,至少相当长时间内做不到。但科学是还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法自我抛弃,只有继续进行它的研究和观察,虽然无法彻底穷尽事物根源,但对有形事物的物理和化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根据这些成果构建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医。科学的发展是新发现取代旧发现、新观点取代旧观点、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可以说是进步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新的错误取代旧的错误的过程。西医是现代科学的应用,所以,现代科学的未知性和片面性的缺陷,也会同样影响到西医。所以,西医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药物也是在不断的否定、淘汰和更新中,充满着前进中的错误和大量的不确定性。

西医的不确定性与中医的确定性呈鲜明的对比。中医的思想理论是确定不变的,中药也是相对稳定的,没有淘汰的说法,只分常用和不常用,常用药一般是一、两千年不变的;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也是沿用了千年以上的,虽有补充,但核心不变。针灸理论和方法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针灸技术或有补充,但很少淘汰。这充分反应了中医理论和技术的成熟性!

二、诊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的诊病方法
1、中医的诊病方法概述
中医数千年来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和经验,注重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与环境、气候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中医的诊病技术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即充分调动医者的眼(视觉)、耳(所觉)、鼻(嗅觉)、手(触觉)、语言(思维)的功能,侦探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获得病人的病理信息和身体状态资料。中医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气血津精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

2、中医诊病方法的优点
A、中医诊病方法具有两千多年以来历代中医前辈的传承经验,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在症状和体征信息的收集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注重信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联系。

B、中医诊病方法不依赖额外的工具,也不依赖设备和设施,也不依赖团队。操作简单、方便和快捷,医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诊病,并且马上诊断。

3、中医诊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中医的诊病方法经验性较强,比较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水平。

B、中医对现代科技的利用水平较低。中医诊病的重眼点在了解人体为“气”的状态,包括与“气”相关的血、津、精、液的盛衰和邪气的状态。这些证据的收集,大多不依赖仪器设备和生化检测报告。所以,中医在科技诊断技术在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上不很重视。但中医不排除必要时使用仪器检测的重要性,有必要在疾病的科技检测方面提高自己,减少诊病的失误和提高诊病的精确性。

(二)西医的诊病方法
1、西医的诊病方法概述
西医认为疾病是由有形的疾病因子形成的,这个致病因子必须是看得见,检测得到的,才能作为判断的证据。所以,他们很自然地用分析、还原的方法, 在器官、组织、细胞上去寻找它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的异常变化。并依靠现代科技,设计发明了一系列设备、仪器与试剂等,对人体微观状况和生化反应进行观察和测试。同时,医生通过感觉器官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进行诊查。然后根据仪器设备观察测试的结果和人工诊查结果,对照疾病诊断标准,对疾病作出诊断。但随着科技检验 技术和设备的增强,西医诊病过程已尽量向科技化、客观化发展,逐渐排除人工诊查手段,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2、西医诊病方法的优点
A、西医诊断方法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延伸了人的视听等功能,使人的观察更为深入和细致。有利于发现依靠人工手段不能查觉的微观病变,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B、西医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可视性较强,量化指标多。减少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3、西医诊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是科学的应用学科,科学的未知因素和还原论认知局限,影响了西医诊断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西医的基础学说是解剖学、生物化学,它了解人体和疾病是用的剖视的方法。对内在因素致病,则观察人体的正常和非正常指标,划定正常和非正常的指标范围,超出范围即诊断为有病。对外来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中毒等,检出显性存在即可诊断。

如果致病因子全部都能剖视和检验出来,这个方法自然毫无问题。但疾病种类繁多,病因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千差万别。于西医科学来说,对人体不可测知的东西有很多。

有些东西可推而不可见,如精神、能量、情绪、经络等,但不可否认它们对疾病的影响;

有些东西可见而不可穷,如组成人体细胞的所有生物化学成分,现在已知道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知道的成分在疾病中盼演了什么角色,无法知道。我们已知道了很多致病的病毒和细菌,但不知道的还有很多,知道的也在不断变异,难以明查。

有的东西可见而不可知,是指已经能够察知的人体的的某些成分,但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它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不久前我们还不知道阑尾、扁桃体的作用,动辄切除,现在知道它们很有作用,但仍然知道的不多。

有了这些未知,西医的对疾病的判断就难以避免产生片面性结果。其诊断结论或者只是找了局部的病因、或者只是找到了疾病的表面原因。

造成西医诊断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是它所有的诊断技术和方法都属于外察法及外察经验和标准,缺少内证法的经验和标准,获取的信息和作出的诊断是片面的。比如:中医一看病人舌苔厚腻就知道病人脾虚湿重;见病人舌尖红就知道病人心中有热。西医沒有这一部分知识和经验。

B、西医诊断投资高,消耗大,病人看病成本高
西医诊断疾病,要病人做各种检查。包括基本检查、特定检查、排除性检查等。西医诊断十分依赖检查和化验的结果。所以,检查和化验设备设施是否全面、高端已成了医院先进性和水平的标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随之配套。所以,医院检查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检查项目越来越多,病人看病走越来越贵,检查费超过治疗费的情况普遍存在。国家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

C、西医机械唯物的诊断方法,忽略症状感受,影响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西医学的发展,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诊断的影响,越来越追求客观。这包括在诊断前采集病人信息之时,尽量收集体征信息而忽略症状信息,尽量扩大仪器检测范围和能力,减少人工诊查范围等;而诊断时,尽量采信仪器检验检测数据信息,屏弃人工侦测数据信息。其实是过于夸大了医学仪器的作用和能力。比如: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不好、头痛身痛、四肢无力、咳嗽气喘等,到了医院,医生觉得病人全身都是问题,于是,叫他去所有影像、化验等科室检查一遍,结果验血没问题、大小便没有问题、基因检测没有问题,没有肿瘤、没有包块、没有增生。最后,医生的诊断是:你没有病。病人说:我确实有病哪!医生说:有没有病,你说了不算。病人说:那我这些难受的症状是啥原因呢?医生说:你那是精神病,癔症。病人说:我没有精神病呀。医生:……。这样的对话在医院中不时发生。
那么,这个人究竟有没有病呢?排除精神障碍,无容置疑,肯定有病。什么是病,就是人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问题,包括形体、功能两个方面。能被自己感知的叫症状,能被医生感知的叫体征。医生不采信病人的症状信息,但又得不到科学仪器检测的病因信息,所以陷入了冏境。客观的说,病人是他的身体系统病了,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失调,所以产生了系列症状,病人感受到了,所以认为自己有病,故前来就医。但他在身体组织和细胞上的变化还不能被医学仪器检测出来,所以医生说他没病。这种情况,有病无病,是病人说了算?还是医生说了算?成了悬案!

三、辨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辨病方法
1、中医的辨病方法概述
中医的辨病是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理论、经络学说等基本观念和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营卫辨证、经络辨证等辨别病证的方法,医者根据诊病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信息,追根溯源,寻找病症现象与脏腑气血运行的关系,与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与天地自然运行的关系等,找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然后对疾病作出的诊断。中医不以辨病为止,而是将病继续分析,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然后再将疾病划分为不同的证型,使诊断的结果更接近疾病的本质。

2、中医辨病技术的优点
A、中医辨病的优点是比较宏观全面,不放弃每一项对疾病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包括全部的症状和体征。思维全面而深广,疾病与人体内各系统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行为习惯的关系、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情绪变化的关系等都是中医辨病时的考虑对象。所以。中医追寻病因病机的的过程,也是认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过程,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悟道的过程,从西方文化来说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更接趋于本质。

B、中医诊断疾病(辨病)的系统性、整体性思维,使中医的诊病不需要分科,也不适宜分科,所以,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对医院来说,有几个真正合格的中医,可以节约大量的岗位设置。既方便群众,又节约开支。

3、中医辨病技术的不足之处
A、中医辨病技术过于依赖医生的能力与经验,辨证(病)论治是中医的最大特色,所以辨病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中医医生整体水平的高低,而辨证(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段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没有极限,也没有固定标准,只有前人留下来的如海洋般的知识和经验,靠学习者去反复学习、实践和验证。所以,造成了中医医生的学识水平差别较大,合格的中医医生难以培养的原因。

B、因上述原困,中医医生之间对同一个人的疾病的辨病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其说是中医的不足,不如说是中医的特色。若用厨师来比喻,厨师做出来的菜是有差别的,不能要求每一个厨师都达到特级水平,一般能达到合格水平就可以出道当厨师了。

(二)西医的辨病方法
1、西医的辨病方法概述
西医辨病工具包括了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诊断学等,由于西医秉承的是还原理论,在组胞、组织、分子及影像变化中寻找病变,所以,西医的诊断是由多个科室的医生完成的。化验室、影像室、病理室等即病理信息的采集者,也是辅助诊断者,主治医师是最后诊断者。由于西医是以有形的疾病因子为诊断依据的,所以十分依赖检查的结果,比如检查得到细菌、病毒、增生、肿瘤等,其本就可以确诊了。此外,人体生理元素和生化物质减少与增加,超出一定范围,也要诊断为有病。

2、西医辨病方法的优点
A、西医的辨病比较简单,比较程序化和标准化。所以,只要检查准确,大多数时候对照工具书就行。只有在检查结果比较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候。或者化验指标所对照的诊断结果互相矛盾的时候,才比较难以下结论。至于病人的主观感受,就基本上被忽略了,即使你很难受,但是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你也理所当然的被诊断为无病。如果你要继续追问医生为什么会难受,医生也没有办法,也可以给你下一个癔证和神经性疾病的诊断。

B、西医的辨病方法对医生的个人水平依赖较小,不需要太高的文化,需要的是细心、耐心、熟练度与责任心。

c、西医的辨病方法让医生诊断结果大同小异,差异性较小。

3、西医辨病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机械化,忽视了生命的有机性和整体性,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微观两轻宏观、重体征而轻症状、重形质而轻功能。所以忽略与丢失了很多对疾病诊断的有用信息,得出的诊断常常与疾病的本质偏差很大。

B、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依赖仪器和设备,使医生离开检查报告就难以诊病,医生的个人能力退化。

C、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局限性,造成了西医诊断的局限性,使西医医院之间的技术竞争变相的成了设备和设施的竞争。

四、治病方法的区别
(一)中医治病的方法
1、中医治病的方法概述
中医的治疗就是帮助正气,驱除邪气。邪气伤害了正气,但没进入人体时,可以促进人体恢复正气;邪气伤害了正气,并进入了人体,分情况而处之:一是急则治标,直接针对邪气驱除之,一般是急病和病在浅表之时。二是缓则治本,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一般是病较缓而邪气不盛之时。当然不只这两种,主要是视正邪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缓、急,灵活掌握。

中医的治病技术主要包括砭、针、灸、药,形式比较简单,但对医生的要求沒有极限。中医治疗,无论是用药还是针灸,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组方用药或处方针炙,怎样用药和怎样用针灸,都要围绕辨证的结果进行。中药有内用外用之法,有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剂型。处方是根据药的四气五味与性、味、归经进行合理组合,用药如用兵,组方用药要与辨证思考的结果和想要达到的治疗目的做到尽量完美的配合,这不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项艺术。中医医生的全部经验和知识都将体现在一张处方之上。针灸亦寓含同样的道理。

2、中医治病方法的优势
A、中医治病属于本质治疗,治标又治本。中医将人体看作是由不同的肌体小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系统,知道“气”是联系人体各个系统的纽带,知道了导致人体健康的本质“正气”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本质“邪气”,中医的治疗是围绕正气和邪气的进退展开的,以人体正气为中心,扶正驱邪,达到邪去而正复的目的。所以,它是针对“人”的治疗,是本质的治疗。

B、中医的治疗是个性化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治疗方法也应随之而有改变,每一个人的每一次看病都要重新辨证。所以,中医的每一次处方和治疗,都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C、中医的治疗属绿色治疗。中医的每一种治疗都要首先顾护人的正气;中医使用的工具和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针灸是比较温和的工具,安全性无庸置议;中药是药食同源之品,绝大多数是自然的动植物。每一味中药都历经了千年的选择和临床使用,其药性和毒性都具有清晰的记载和传承。中医以自然药物之性驱逐病邪和调节人体的平衡,恢复正气。属于和风细雨的治疗方式。同时,中药生产不要求使用化肥,不用杀虫剂,不产生化学排放。所以,中医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

D、中医更趋于无伤害治疗。中医以中药治疗为主,针灸为辅,中医的外科手术比较少,一是因为中医强调无伤害治疗,尽力减少人体损伤;二是中医认为手术治标不治本,并有非手术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祛毒消瘀、化痰散结等方法消除需要手术的对象;三是认为可以扶正抗邪,与体内病灶共存;四是如果确实需要手术时也不反对手术,但尽量缩小手术范围和减小损伤,并善于术后的康复治疗。

E、中医对外感发热疾病和慢性病有治疗优势。中医将外感发热分为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疫毒等证型,按照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的原则进行辨证治疗,可以及时清除病因,退热迅速、愈病快速,且疗效巩固而不复发。这在2003年中国暴发的“非典”和2019一2020年冬春暴发的“新冠肺炎”的抗疫过程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她对普通外感发热的治疗亦具有很大的优势,却仍然少为人知,令人遗憾。中医对慢性病的治疗优势亦十分明显,中医善于扶正补虚,疏通人体经络,促进人体生理的健康和平衡,或驱除病邪、或转化病邪、或与病邪和平共处,以正气为中心,不以灭邪为目的。这种非对抗的治疗方式,更有利于保护慢性病人的身体健康。常常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
A、合格的中医师成才较难,并难以批量生产。中医师良莠不齐,治疗效果不一。

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知人知药。马克思说: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体疾病的发生,原因不仅在身体上,也有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常用中药虽只有几百种,但每种药基本上都是自然药物,内在成分复杂多样,常常造成一种药有多种功能和作用,每一种药和它的功能作用,中医前辈通过千年及数千年使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些都需要中医从业者去认真学习、总结和实践。

中医治病主要是用复方,也就是方剂,中医的方剂是几百上千种中药组合而成,可以近于无限。所以,多功能的中药加上无限的组合,使得中医完全不缺乏对付疾病的药物,何况还有针炙!以此而言,几千种西药,与中医的药方相比的确不算多,中医的有记载的药方不下10万种。要认准疾病的病因病机并找到恰当的药物组合,是一个沒有终点的学习、实践和证悟过程。

要学好中医,必须要了解中医所说的“气”,否则,难以入门。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可以了解人体内气的强弱、气的分布、气的顺逆、气的缓急、气的升降、气的聚散、气的刚柔以及正气与邪气的相搏情况与进退等。从而判断病位与病性、病情的轻重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一个中医不但要了解人之气,同时还要了解药之气,还要知道药气,医者以药之气,扶人之正气以驱邪气,恢复人体健康。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领悟过程。

中医的治病技术主要包括砭、针、灸、药,形式比较简单,但对医生的要求沒有极限。中治治疗,无论专用药还是针灸,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组方用药或针炙,怎样用药和怎样用针灸,都要围绕辨证的结果进行。比如:中药有内用外用之法,有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剂型。处方是根据药的四气五味与性、味、归经进行合理组合,用药如用兵。依靠个的的学习、实践和领悟,有参考经验但无标准答案。

所以,要培养一个好的中医是比较难。大医孙思邈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以这个标准看,现在的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都是治已病,都是“下工”。中医有少数达到“中工”或“上工”水平。一个高水平的中医,一个人可以撑起一个医院,而且是全科的,样样不差。当然,这个难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对每个患者要“三因制宜”确定治疗方案,相对于西医的群体化、标准化治疗就难了很多。人才培养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师徒传承和实践与理论的契合,好的中医师难以批量生产。以现在的院校培养方式而言,院校中医本科毕业生,仅是学习中医的开始,绝大多数还未入门。

B、中医治疗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相对于西医,由于中医投入少,所以近几十年中医的治疗技术进步不大。
中医在手术的设备和人才方面远逊于西医,并在现代化进程中丢掉了中医特色。中医也有外科,虽然中医外科手术的范围比西医小得多,但必要的外科手术还是要做的。中医外科应保持治病为主、手术为辅、注重恢复、少留后遗症的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中医的用药还有大部分很原始,大部分诊所还以饮片和汤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中药难吃、煎药麻烦,仍是人们心中的普遍形象。现在,中药熬药机、免煎颗粒已开始推广,但尤其是后者推广不够。中药现代代化的研究大多走向了西药研究模式,成果廖廖!对中药加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太少。中医针灸的工具也进步不大,特别是艾草的加工、艾炙工具与设备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C、中医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在诊断上,现在的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和标准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加强对中医经典和各时代名医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加强新时代新生疾病的研究,不断的完善中医诊断学内容和标准。比如糖尿病,按消渴的诊断已与实际严重不符;高血压、心脏、尿毒症等疾病人数大量增加,病因病机更为复杂,过去的经验记载已不能涵盖,更有艾滋病等过去没有的病。这些都有必须充实到诊断学的内容和标准之中。

在治疗上,中医对疗效的评估缺乏客观的标准体系。中医治疗手段强调三因制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的方法都可以用,不强调标准化和格式化。但中医对疗效的评估上却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是对病人的交代,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现阶段在这个方面的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因为为了追求中医的现代化,中医实际上走上了西医化的道路,被西医改造并从属于西医,对中医疗效的评价自然而然的套用了西医的标准,比如治高血压病,西医以降低血压到正常范围为疗效标准,治糖尿病以降血糖到正常范围为疗效标准。吃西药后当天就能做到,中医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绝对做不到!所以,大家也以此认为中医不如西医,中医不能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时间长了,中医自己也没有自信了。实际并非如此,西医是治标,中医是治本。比如西医治疗高血压,必须天天吃降压药,一天不吃就会反弹。中医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是可以治愈高血压的,因为采用了本质治疗,所以停药后也不反弹。西医治疗高血压,不以治愈为目的,治疗是姑息性的,疾病没有被治愈,理由是停药即反弹、指标越来越不受控制或上升、症状得不到改善或加重。中医的标准是治愈为目的,应以治疗后症状消失、指标正常、停药不反弹(一定时间内)为标准。以此类推,针对其它疾病,中医也应该以这个原则来制定治疗标准,而不该套用西医的标准。否则,将失去中医的本来面目!

(二)、西医治病的方法
1、西医治病的方法概述
西医的治疗技术则非常发达,方法数不胜数,而且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科手术,一类是药物治疗。

A、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西医强项,组织切除不在话下,断肢再植、器官移植早已突破,机器人手术、伽玛刀、激光刀、心脏支架等已相继进入临床应用。使西医的外科手术的精细化程度和成功率越来越高,在人体上手术的禁忌部位越来越少了。

B、医药技术,是指西医医生对西药的应用技术,这方面医生的作用是记住品种繁多且不断更新的药品,知其药理、功能、用法、用量与禁忌等。这些内容药厂都全部搞定并写在说明与介绍上了,医生在病人身上对号入座就好!所以,病人看西医,同一种病,找这个医生是这个处方,换一个医生还是这个处方,找普通医生是这个处方,找专家教授还是这个处方!专家教授与普通医生的区别可能是经验丰富一点,可能为了防止漏诊让你多做一点检查,或者多知道或提前知道一些新药,这样,专家教授的处方就与普通医生有所区别了。

2、西医治疗方法的优点
A、外科手术是西医的强大优势,对占位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及坏死性疾病等需要手术解决的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B、西医对人体生理指标的检验和观测技术较为先进,并建立了系列的标准。对运用西医调控人体生理指标和症状具有丰富的措施和经验。所以,配合西医高明的手术,使西医对危重疾病的抢救治疗上具有很大优势。

C、西医抗生素药物对有确定病因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突出。

D、西医药对部分急症的姑息疗法有一定的意义,为之后本质治疗创造了时间。

E、西医是群体化、标准化的诊疗技术,医生按手册和说明书诊治疾病,对医生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要求不高,医生的教育和培养较为容易。

3、西医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
A、西医治疗占用的科技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大,治疗成本高。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用药。手术方面:西医针对肿瘤,增生,管腔梗阻,组织器官老化、异变、肿大、坏死等,基本采用手术治疗,所以,手术比例和手术量都很大。为手术服务配制的医师、手术师、麻醉师、护理人员、康复师等人员较多;为手术前检查而配制的设备众多,包括:派克CT、普通CT、核磁共振、B超机、Ⅹ光机以及生化检验设施设备等;还有为手术准备的设施、设备、工具及抢救装备等,整体系统十分宠大,所以治疗费用高也在情理之中。西医的药物治疗特色是口服与输液结合,而以输液给药为主,一般都要求住院,需要床位资源和人员配置,住院费用很高,西药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承担这些费用的是病人和国家,已是不能承受之重!

B、西医治疗大多属于姑息疗法,治标不治本
第一、手术治疗。手术本身是一种救急手段,手术只是对病灶的切除而不能解决引发病灶的病因,所以,手术的成功不等于治病的成功。所以,切除之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病人的症状很多时候并未消除。西医以消除病灶为重点,以手术代替治病、手术扩大化的现象,助长了医疗商业化,加速了医疗职业道德的下滑。

第二、药物治疗。西医的药物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病因治疗、指标治疗和对症治疗,不同的方法效果不一样。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比较明确的疾病,一般是指细菌、病毒为直接病因引起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肠炎、肝炎、感冒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检培养检查找到直接证据的,这是西药强项,尤其是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基本可以做药到病除,后期就不一定了,因为西药可以消灭细菌,但对细菌已造成的破坏,干予能力不强,靠病人自愈。另外,针对病毒,西药效果也差很多,只能干扰或抵抗,无法杀灭,无特效药。

指标治疗。是针对人体生化指标超过规定的正常范围的病人的治疗。严格说来,这部分人有的是病人,有的不是病人。因为有的人生化指标虽不在正常范围之内,或高或低,但是没有症状,不能算病人,而西医认为他就是病了,应该吃药治疗。这部分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甲亢、甲减、血小板减少等,但这些基本上都是疾病显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们只是人体生理失衡及功能失常产生的病理变化,西医用物理分析和追查的方法是不可能找出真正病因的。所以,导致这类针对指标的治疗,也是治标不治本,多数需要终身服药,强行把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结果是严重干扰了人体系统的自然运行和自我调控,遗祸于后。这是药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是病人越医越多,怪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也是肾功衰、尿毒症越来越多的可能原因!

对症治疗。是指针对病人症状的治疗。这个好理解,病人发烧就给退烧、腹泻就止泻、疼痛就止痛、失眠就吃安眠药、狂躁就吃镇静药、咳嗽就用止咳药。这种药给西医赢得了见效快的口碑,但却是最值得商榷的治疗。因为多数症状都是病人的免疫反应,也就人是身体正气(西医不明正气,可以去掉此二字)抗病的反应,而这些药多是压制身体正能量(暂用正能量代替正气)来消除症状,相当于帮助敌人打压自己。结果可能是症状反复发作、症状消失,或病情深入并潜伏、或治愈。也许你要问:为什么有治愈的呢?回答是:万事无绝对,人体质越好,免疫力越强,遇病症状反应越强,往往超过了应有的强度,这叫过敏反应,吃西药压一压免疫反应,刚刚好时,自身免疫就把病驱除了。所以,这种对症治疗方法,用于军人和年青人等免疫力强的人,还是蛮有效的!但对之外的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弊大于利。毕竟治疗的原则就错了。这种方法也制造了很多药源性疾病,其中,受害最大的是儿童!

C、医生的作用边缘化,自我价值认同低。西医医生诊病依靠检测和化验报告,治病依靠对照路径和药品说明书,其作为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显著弱化,降为医疗设备和药品推广者的地位。为医生所学所备的大量专业知识搁置,需要继续学习的是新设备、新药品的知识和应用。之后,病人是否治好了,与医生关联不大。所以,作医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不断下降中。而西医的姑息和非本质治疗,西医分科的细化,会让医生感受到个人的无能。当自己和家人也生病时,他会发现自己虽然是医生,但大多没办法,要么不属于自己的专业,要么不敢用那些自己都认为不靠谱的西药。回想选择学医专业时济世救人的理想,内心无疑是挫败的。但对那些只追求利益的人来说,当这种医生还是蛮不错的选择!
西医对患者的主观症状有“评价量表”。
跟心理情绪和神经控制高度相关的疾病冠以“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形式障碍、臆症、过度活动症、神经症、神经性XX病、XX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合理的,就像中医辨证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一样。
比如:神经性湿疹,非常贴切,医道相通:肝郁脾湿,湿郁化热,湿热蕴结,发于肤表。
2020-04-02 14:41 3楼
给中医西医做了一遍X光透视,说的不错。中医的疗效末必不能比西医快。另外中医诊断比西医超前这是事实。因为西医诊断来源于已形成的病灶,对于末形成的病灶,中医早以诊断出。
2020-04-04 16:12 4楼
上天在设计人体时,已经给人体安装了很多监测仪器仪表,这些仪器仪表不仅可以反映人体运行是否正常,甚至可以提前预警,中医是完全据此对人体的运行正常与否进行诊断、预判人体运行是否会走向偏差,奈何西医全给抛弃了,却还振振有词地否认中医。
⬅ 智慧中华医学和弱智的西方医学 老茶馆 大国崛起说中医之三:中医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