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寸平脉浮短涩之疑问

2020-04-21 10:26 楼主
平日诊脉发现肺脉很多时候并非浮短涩,浮长且滑的人身体没啥毛病,相反短涩之人有肺部症状的很多,但是翻看大部分医书对于肺脉的描述都是如此,现在怀疑有点不对,而且内经上也没有说明肺脉是短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4-22 21:18 2楼
五脏主应五脉:肺浮,心洪,肝弦,肾沉,脾缓(一息四至,不快不慢)。又脾为中土,气血生化之源,以养其余四脏,所以脾土无单独对应之脉,分别合四季时脉是为常脉,内经有言每季末十八日。
根据个人平时诊过的脉来看,右寸浮稍短,不大不小基本正常,但不会有涩脉的感觉。你说的右寸浮长带滑的脉象,通常是有痰湿阻滞或肠胃的问题,所以肺部无大问题。
2020-04-22 22:44 3楼
肺脉短应该为病脉,肺主气,以阳为主,不该是短脉,即使为短脉一般人也不会有什么症状,原来有一病人就为长且涩,好伤脑筋,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一直用短涩这种脉象来分析,虽然病人没什么肺部的症状,但是有点皮肤干燥,其他症状不明显,可能肺藏气,阳气充足有点问题也显示不出来。
脉滑有可能是痰湿,但是脉不沉就不敢判断是湿了。
2020-04-23 06:57 4楼
有时滑涩相仿乎,缓滑实与涩,不同的是:涩在过指时有非常短暂的停滞感,就像人的一楞。轻刀刮竹可能就是吧。涩大与缓滑实略有仿乎,体会在一楞之间的感觉。临床见脉滑脉体略大而充实,过指无停滞之感,一般为痰湿之症,体肥、血压血脂高的病人多见。诊脉各有指法,行指法不同,指感自然不一样了。
扁鹊诊脉有粟米之说,现代诊脉有不少的医生伸出擒拿手,脉诊过后,病人的手腕内尽显指痕。有的随手而布指,三部错位的都有。
医生是要练功的,骨科要手劲,诊脉要内气,气到神到与脉同在,感觉就有了。平日多摸人脉和自已的脉,俗话说:脉过千手自然灵。不然怎么把脉诊称为巧呢。指法不对,指功未到,脉诀读得再多,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谈谈感觉,兄台学习精神好,学习了。
下面看看巧:
  • 拼音:qiǎo
  • 简体部首:工
  • 五笔:AGNN
  • 总笔画:5
笔顺:
横,竖,提,横,竖折折钩

解释:
1.技能好,灵敏:~妙。~思。~劲。~干(gàn)。精~。轻~。乖~。心灵手~。~发奇中。

转一个古人练习脉诊之法
五、脉状既明了于心,不能应之于指,欲得心应手最简便之法无如指捻笔管心想脉状也。其法如下:

取笔杆表面均平洁净中空者,约截一寸五六分长,以尺长之线穿入笔杆中两端相系成环平时可将线缠于小指上,使笔杆不至离手以免抛失,如不欲缠于小指,不用时置衣袋中亦可但易失也。

笔杆制成捻杆之法处手用手之中三指按杆上,大指屈首节,以首节背面平抵于杆后而捻只最宜注意之,然要使中三指之罗纹顶横成一直线(中指缩二指略缩无名指不缩则罗纹顶自成直线)并使成一水平。

三指按于笔杆上入手之法,先须调息静心默想五脏平脉往来指下,习者右手捻笔管,心想如有肺脾命之平脉往来,惟初捻杆时心中想象指下症,然耐心捻想半月以后笔杆上自然现脉行如心想之状。

练习可常假亲近人之手按其脉以为练习按脉之法,受诊者之腕须使恻置,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指令略屈以己中指按于腕骨下高骨顶尖,缓推指下,使罗纹按于脉上则得关部,次下二指并于中指前,使罗纹按脉上则得寸部,次下无名指并于中指后,使罗纹按于脉上则得尺部,无名指并于中指后,长人并稍松,矮人并稍紧,不高不矮人则不松不紧置之大指屈首节,以首节背面抵于臂后。

捻杆半月之后,杆上当觉脉行即可将二十八脉随意取一心想其状往来指下而脉状自显,但须次第练习必使二十八脉随意想一脉,其脉即现指下,久之又久假亲近人脉按之既能断其脉行之状也。

捻杆时,一时只能练一手,两手须次第练之每日必订一定时间,一手至少须照法捻杆一个时辰之久以为定课,闲时即当捻杆默想不必拘时,然注于脉上无一息之间断,则指之罗纹灵可通神故曰通于禅也。

按人脉时,诊者当正坐凝神,将吸气送于丹田,轻轻呼出,数息后方按脉,则气平心静易得脉状。

诊人之脉,初取其浮部五十至起手,次取其中部五十至,起手再取共沉五十至然后断其脉状,此为至少之诊察时间也,习久自熟,融会贯通亦不必拘泥也。

练此法者费时约百日即成若能加练更臻妙境矣。

此法为不传之秘,愿医者尊重而勤习之则了了,于心者自得分明显于罗纹顶上而脉状无形矣,得者其宝之。

观此法为今医之不知,实习诊脉之秘技!不敢私密,恐负天下患者耳。

2020-04-23 06:59 5楼
yizhonglao 说:
有时滑涩相仿乎,缓滑实与涩,不同的是:涩在过指时有非常短暂的停滞感,就像人的一楞。轻刀刮竹可能就是吧。涩大与缓滑实略有仿乎,体会在一楞之间的感觉。临床见脉滑脉体略大而充实,过指无停滞之感,一般为痰湿之症,体肥、血压血脂高的病人多见。诊脉各有指法,行指法不同,指感自然不一样了。
扁鹊诊脉有粟米之说,现代诊脉有不少的医生伸出擒拿手,脉诊过后,病人的手腕内尽显指痕。有的随手而布指,三部错位的都有。
医生是要练功的,骨科要手劲,诊脉要内气,气到神到与脉同在,感觉就有了。平日多摸人脉和自已的脉,俗话说:脉过千手自然灵。不然怎么把脉诊称为巧呢。指法不对,指功未到,脉诀读得再多,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谈谈感觉,兄台学习精神好,学习了。
下面看看巧:
  • 拼音:qiǎo
  • 简体部首:工
  • 五笔:AGNN
  • 总笔画:5
笔顺:
横,竖,提,横,竖折折钩

解释:
1.技能好,灵敏:~妙。~思。~劲。~干(gàn)。精~。轻~。乖~。心灵手~。~发奇中。

转一个古人练习脉诊之法
五、脉状既明了于心,不能应之于指,欲得心应手最简便之法无如指捻笔管心想脉状也。其法如下:

取笔杆表面均平洁净中空者,约截一寸五六分长,以尺长之线穿入笔杆中两端相系成环平时可将线缠于小指上,使笔杆不至离手以免抛失,如不欲缠于小指,不用时置衣袋中亦可但易失也。

笔杆制成捻杆之法处手用手之中三指按杆上,大指屈首节,以首节背面平抵于杆后而捻只最宜注意之,然要使中三指之罗纹顶横成一直线(中指缩二指略缩无名指不缩则罗纹顶自成直线)并使成一水平。

三指按于笔杆上入手之法,先须调息静心默想五脏平脉往来指下,习者右手捻笔管,心想如有肺脾命之平脉往来,惟初捻杆时心中想象指下症,然耐心捻想半月以后笔杆上自然现脉行如心想之状。

练习可常假亲近人之手按其脉以为练习按脉之法,受诊者之腕须使恻置,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指令略屈以己中指按于腕骨下高骨顶尖,缓推指下,使罗纹按于脉上则得关部,次下二指并于中指前,使罗纹按脉上则得寸部,次下无名指并于中指后,使罗纹按于脉上则得尺部,无名指并于中指后,长人并稍松,矮人并稍紧,不高不矮人则不松不紧置之大指屈首节,以首节背面抵于臂后。

捻杆半月之后,杆上当觉脉行即可将二十八脉随意取一心想其状往来指下而脉状自显,但须次第练习必使二十八脉随意想一脉,其脉即现指下,久之又久假亲近人脉按之既能断其脉行之状也。

捻杆时,一时只能练一手,两手须次第练之每日必订一定时间,一手至少须照法捻杆一个时辰之久以为定课,闲时即当捻杆默想不必拘时,然注于脉上无一息之间断,则指之罗纹灵可通神故曰通于禅也。

按人脉时,诊者当正坐凝神,将吸气送于丹田,轻轻呼出,数息后方按脉,则气平心静易得脉状。

诊人之脉,初取其浮部五十至起手,次取其中部五十至,起手再取共沉五十至然后断其脉状,此为至少之诊察时间也,习久自熟,融会贯通亦不必拘泥也。

练此法者费时约百日即成若能加练更臻妙境矣。

此法为不传之秘,愿医者尊重而勤习之则了了,于心者自得分明显于罗纹顶上而脉状无形矣,得者其宝之。

观此法为今医之不知,实习诊脉之秘技!不敢私密,恐负天下患者耳。

2020-04-23 07:20 6楼
其实,首先要知道何谓长脉的定义:超过三部为长脉,寸以掌后横纹为界,超出横纹者为长,尺部同理。长脉为有余之脉。所以寸脉的正常脉是不应超出横纹的。常在农村住的对轻刀刮竹这种描述应该比较体会的到。
再说滑脉与涩脉,其实是一对相反的脉相,不应会同时出现在同一部。滑脉:圆滑如珠,辗转流利。涩,如轻刀刮竹,似有停滞感,但不是象结代脉那样真有停滞。
2020-04-23 07:41 7楼
所以,正常情况下右寸脉是不到横纹,根据个人经验看亦是如此。但是个人以往所遇到的右寸脉有很大部分是不大正常的,约七八年前,我曾跟一些朋友聊天时就曾言:以后的肺部疾病会越来越多。至于原因我当时认为有多种,但是主要的原因是:空气环境的污染,还有药物(治病药物和农作物药物),抽烟喝酒等原因。
2020-04-23 08:15 8楼
村野草民 说:
其实,首先要知道何谓长脉的定义:超过三部为长脉,寸以掌后横纹为界,超出横纹者为长,尺部同理。长脉为有余之脉。所以寸脉的正常脉是不应超出横纹的。常在农村住的对轻刀刮竹这种描述应该比较体会的到。
再说滑脉与涩脉,其实是一对相反的脉相,不应会同时出现在同一部。滑脉:圆滑如珠,辗转流利。涩,如轻刀刮竹,似有停滞感,但不是象结代脉那样真有停滞。
滑脉:圆滑如珠,辗转流利 ,
孕脉多见,圆滑如珠,辗转流利,与缓滑实有区别。另:书中滑脉又当与动脉区别。滑为盘中滑动珠子的感觉,动有冲指而来的感觉,就像手指在拍着乒乓球,一般是受了惊吓。缓滑实只是脉过顺利些的感觉,无流利 之感。与涩脉一般不会同时在一人身上出现。因为诊脉认脉的方法不同,所以处方会有不同的处理,如上海的《医学传心录》就是。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 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一仁手笔。

原系抄本,1958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校订本。

197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编辑者:钱乐天 郭中元 孙桐轩。对原书作了一些删改或附加了按语。对1958年版本的注释,按语,也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2020-04-23 08:32 9楼
涩,如轻刀刮竹,似有停滞感,但不是象结代脉那样真有停滞。 形像!谢谢
2020-04-30 15:53 10楼
yizhonglao 说:
涩,如轻刀刮竹,似有停滞感,但不是象结代脉那样真有停滞。 形像!谢谢
涩代皆有停滞。涩停滞时间短,而代停的时间长。
2020-05-01 07:35 11楼
圆归正转 说:
涩代皆有停滞。涩停滞时间短,而代停的时间长。
涩似犹豫;代似略微停顿
⬅ 初学者请教,能否用桂枝加葛根、石膏汤治感冒腹泻 老茶馆 芤脉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