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诊脉“独取寸口”,你怎么看?

2010-08-07 22:36 楼主
因我正在读《四圣心源》的脉法解,于是在网上查找各类脉诊的内容,有见如下评论:

“ “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配合五脏六腑”的诊脉法,不仅在《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没有理论依据,而且此方法还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所明确批判的,后世历代诸医家也多有诟病。
李时珍谓:“余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脉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彼,犹若脏腑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
近代医家杨则民在其医集中记载:“以脉测病已近悬揣,更分配脏腑于寸口三部而诊之,则妄甚矣。”
吴草庐文集记载:“医者于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藏六府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

再看论坛上对脉诊的解释,多是“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配合五脏六腑。不过我还是很想知道各位对诊脉“独取寸口”的看法,尤其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7 23:22 2楼
肺朝百脉,这个是取寸口的原理吧?取寸口,《经》中似有专门的论述。
《论》中,也有寸关尺之分的吧。“尺寸具弦者,少阳受病也”,这个尺寸,该是指寸口的吧。《论.序》中,没有批判寸口的内容吧,只是批判切寸口时间短,切寸口而不及脖子和脚背这种潦草的做法。而在《论》的具体条文中,倒是没看到取人迎趺阳的。
2010-08-07 23:25 3楼
两个问题:《一》,诊脉独取寸口是《难经》首先提出的。
《二》李时珍说的不对。
2010-08-07 23:37 4楼
找了一下,《内经 。经脉别论》有云:“..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2010-08-07 23:42 5楼


你说的是诊脉取寸口的理论依据,但不能说明《内经》提出了“诊脉独取寸口”。《内经》诊脉还是“三部九候的”。
2010-08-07 23:46 6楼
回复 5# liujianli0371


《经》中, 似是没有明确的说明。
2010-08-07 23:48 7楼


希望你读一下《难经》。
2010-08-07 23:50 8楼
回复 7# liujianli0371


谢谢指点!
2010-08-07 23:52 9楼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 如今还有人用寸口人迎脉法吗? 老茶馆 看中医老前辈如何学习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