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头痛及其体会

2010-08-10 20:01 楼主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也可以独立成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本人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对64例头痛患者做了治疗和分析,有效率达96.8%。
所采用的头部治疗有:1、额前分推法;2、五线推法;3、满天星(自创)手法;4、拿提头皮法;5、颈部斜板法;6、摇顶风池法;7、扫散法。并根据病因病机之不同,分为肾虚、脾虚、气血双虚、肝亢等头痛。而采取相应的手法和穴位,取穴时力求得气。本人认为头痛虽痛于头,而本源于脏腑,亏于气血,不能上荣,或经脉阻滞,或外邪入络,或内邪上扰,实为下虚上实之症。治疗时,当审其病痛,辨证论治。

受骆竟洪推拿思想之影响,本人从事推拿工作以来致力于内科疾病的推拿治疗及其研究。从1993年开始,对64例典型头痛患者采用包括自创“满天星”等在内的7种基本治疗手法结合临床分型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把心得体会简述如下与同仁共享:

一、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最小者为6岁,最大者83岁,病程最短者2日,最长者8年,疗程最短者一次,最长者30次,临床显效者(疼痛消失,持续一年未见复发)17例,有效者(疼痛即刻缓解或疼痛消失,但又见反复发作)45例,无效者(疼痛无改变甚至加深)2例,有效率达96.8%。

二、基本治疗手法
推拿治疗头痛手法很多,重在辨证论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才能收到满意效果,基本手法如下:

⒉1、额前分推法
术式:患者仰卧,术者坐其头前。
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缘对准额前正中线。
路线:(1)印堂—鱼腰—太阳—耳门—绕耳后—止于翳风。
(2)神庭—头维—下达太阳—发际—止于风池。
要领:手法要轻柔灵活,力量对称,以有微胀感、舒适感为度。

⒉2、五线推法
术式:取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
操作:以两手拇指由前向后做推法5分钟。
路线:(1)点按神庭—掐百会—推风府
(2)推曲差—通天—天柱
(3)推头维—沿头顶之边缘—点揉风池

⒉3、满天星手法
术式:同上
操作:用五指指尖分别点、推、揉头颅骨骨凹处约5分钟左右。
路线:逢颅骨骨凹处或有条索状物处,不以穴分穴,当以凹处和痛点为施术之处。
要领:手法要巧而有力,点而不滞,有索而拨,快而不忙。

⒉4、扫散法
术式:同上
操作:术者一手扶其头,另一手四指并拢,在头侧快速作前后扫散动作,两侧交替进行,时间2—3分钟。

⒉5、拿提头皮法
术式:同上
操作:术者一手扶其头,另一手拇指罗纹面与食指二节桡侧面相对用力,拿捏头皮一处,迅速提起后让头皮自然回滑,此时可听到“啪”声,如此反复操作。
路线:由前向后,由外向内。
要领:提拿时要轻巧快捷,不易损伤头皮和头发。

⒉6、颈部斜板法
术式:患者端坐,术者站其后
操作:术者一手扶其头侧,另一手托其下颌,摇头数次,待颈椎放松后,做相对方向的扳动,两侧交替进行。
要领:手法易轻、巧,顺其自然不易暴力。

⒉7、摇顶风池法
术式:同上
操作:术者一手拇指点压风池穴,另一手托其下颌,做轻度牵引,在牵引状态下做颈部摇法,摇转时要以风池穴为支点,两侧交替进行。
要领:手法要缓慢、从容。

三、辨证手法
⒊1、外感型:点揉迎香,按列缺、掐按合谷、重拿曲池,扯大椎。

⒊2、肝阳上亢、肝火上扰型:加推膻中,分推两胁,点期门、章门,下推肝胆俞,推劳宫、涌泉。

⒊3、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型:加推足三里,按揉血海,顺擦脾胃俞,揉中脘,摩腹部。

⒊4、肾虚型:加横擦肾俞、命门,点揉长强,推足三里,揉太溪、三阴交,推涌泉。

⒊5、痰湿中阻型:揉中脘,点水分、水道,揉膻中、丰隆。

四、医案举例

⒋1、医案一:张某,女,56岁,退休工人,1991年11月2日就诊。自述六年前头痛,近一年来渐重,头痛绵绵,劳累后加重,全身无力,不思饮食。
诊察:患者面色萎黄,双目无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虚型头痛,年老脾气衰弱,气血双亏,不能上荣于头,髓海空虚,经络失养,故头绵绵作痛。
治则:健脾胃,补气血,健脑止痛。治疗头部推拿,配伍推足三里、揉中脘、揉血海、顺擦脾胃俞约5分钟,以热透为度。治疗一次后,即感轻松,3次后痛减。10次后加擦肾俞,推涌泉穴,并嘱其加强体育锻炼,治疗20次后,头不痛,全身有力,活力大增,为巩固疗效,连续推拿10次,停止治疗后,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⒋2、医案二:范某,男,58岁,外事干部。于1989年6月18日就诊,自述与领导争执,一夜未眠晨起后,头痛欲裂,眩而欲吐,服止痛片、降压片无效半月有余。
诊察:患者目赤而上视,两太阳穴青筋暴露,颈项强痛,脉弦数,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诊断:肝火上扰型头痛。
辨证:怒后伤肝,肝气上逆,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
治则:清肝降火,行气止痛。头部治疗加手法配伍:下推肝胆俞,推膻中,掐人中,分推两胁,点期门、章门,拨阳陵泉,点揉太冲,推涌泉、劳宫。治疗一次后并加以心理暗示,疼痛减轻,但仍做眩,血压160/90毫米汞柱,治疗三次后,症状完全消失,血压150/90毫米汞柱,再未复诊。日后偶遇,道其疮愈。

讨论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历代医家对其各有论述,有主张外邪而致头痛者,有伤于脏腑气血者,也有淤滞之说,但总之,都认为内源于脏腑,而衰亏于气血,经脉失养,清阳不升,头不得荣,脑不得充;或外邪入内,阻于经络,故而头痛;或内邪上逆,而冲于头;或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故而头痛。脏腑气血衰弱为病之本,经脉阻滞而头痛为病之标,实为下虚上实之症。治疗中,本人辨其症,求其本,以补益气血活络止痛等为基础。辨其内因,肾虚者,滋阴补肾;肝气上逆、肝火上扰、肝阳上亢者,滋阴清肝,理气降逆;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健脾养胃,行气生血;痰湿中阻者,健脾利湿,理气化痰。

本人采用自创满天星手法简便易行,为活络止痛之效方,辨证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古有太阳,阳明等头痛之分。但本人认为头部经络成网络状连接,而邪气伤于众经络者俱多。用“满天星”和扫散法激活头部之经络以通经气,为止痛之效方。关于穴位之应用在实践中,现有部分医者在实践操作中有“蜻蜓点水”之习惯,不求穴感,此为治疗内科病之大忌。取穴时功力和时间要充分,以达得气之效。

推拿治疗头痛及其它内科病痛苦少,见效快,无副作用。我相信,在不久之将来,在广大推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此项疗法会更加发扬光大,会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针治面瘫经验浅谈 老茶馆 日本汉方医学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