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

2008-06-01 18:52 楼主
看到这题目,不管你是医生还是病人,一定会引起你极大的反感!不要说你,我感情上也是不能接受这样说法。但是,从一份资料里知道,医生的诊断确实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




怎么认识这个“三成误诊”的说法呢?可能我还的从自己的学识与见识水平去理解吧。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生物体,几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与其基本状况差异而不一样。作为医生几乎没有一个不希望手到病除,妙手回春,至少也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在今天的年代里,再怎么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因为大医生、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这是规律。中国的误诊和国外比起来,还低一点儿。美国的误诊率是15-40%左右,英国的误诊率是50%左右。个别疾病的误疹率高得使你不敢想象。



我们应该正常看待误诊。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复杂,一时说不清,有专门的《误诊学》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了,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在国外,尤其是私人医院,不轻易会诊,所以更加要谨慎。



有解剖医生专门研究过脂肪肝这个问题。他们在解剖之前,先叫B超医生在开腹前超一下看有没有脂肪肝,正确与错误的结果几乎是相等。所以有人认为超声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我不是冤枉B超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不是绝对,只是统计学的意义。



身体里脂肪多,你的肝脏里脂肪一定多,问题是脂肪多了,给你带来什么疾病没有?有专家做了很多解剖,没有发现一个肝脏的硬化、肝脏的损伤,是由于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说你现在是轻度脂肪肝、过两年变重度脂肪肝,然后就变肝硬化,最后是肝癌,有专家说这是没有足够证据的。



现在研究癌症的人很多,有的人一生就在研究如何杀死癌细胞。有人满怀热情,用各种方法,甚至中药和鸡尾酒等,而事实上,自从癌症被认识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完全“杀死”癌细胞的,至少现在还是这种状态。



在临床上,医生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当然是眼看着病人一天天消瘦,最后远离人寰。最最悲惨的是,我们在尽一切努力去挽救已经全身转移、扩散的癌症患者,最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我们感到很无奈的时候,我们也承受很大心里压力。当我们听到患癌小朋友在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够上学啊?我们的泪水直往肚里流,确实是没有医生可以如实告诉他:小朋友,我没有办法呀。当孩子知道自己到了癌症的最后阶段,他会责怪医生不帮助他治疗吗?无奈,非常无奈呀!无奈之中又带有多少无助和无知?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癌症:癌细胞就像一个种子,身体就是一片土壤。种子发芽与否?生长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和环境,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没有合适的土壤它决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我想农民有他们自己经验。我们大家是否也可以从这里入手呢?



我是极力提倡健康体检的,也许是从土壤学中得到的启示。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简单,问题是怎么发现。傅彪的肝癌也许是经历了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一个阶段。这个细胞“突变”变成癌要5到10年!如果我们在肝炎就开始予以重视,甚至在肝炎发病前就给予免疫接种,我们就可能有很多人避免或推迟发展到癌症。癌细胞的是成裂变形式发展的,如果高度怀疑有癌变可能的人,每半年查一次,在现在的技术下可以次早期发现,癌就可以手到病除。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这种科学的认识,他们中不是侥幸者就是工作狂,或是像“林妹妹”一样为了“完美的人身”而错过治疗的良好时机。如果你不尊重科学,即使你是如何地有钱,也尽管你有多少的器官可以替换,但是晚期的癌已经遍布全身,换什么都没有用的。



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最成功的医生是早期发现肿瘤,最成功的治疗是早期治疗。如果是晚期,我们还是面对现实,针对生存质量去努力,不要痛苦地活着。



一代名医张孝骞曾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从医的谨慎。一位老专家是这样给自己打分: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所以他最后感慨说: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6-01 18:53 2楼
这是医生哥波子(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博客文章的部分节选。该文章被新浪健康博客首页推荐,并在周排行排名第三。因为对文章的题目很感兴趣,就进去阅读了全文。看后很震惊——对某地方医疗界官员缺乏医学大样本数据、不负责任的公布某“一份资料”深感遗憾,随即在文章后面“实名”发表了评论。今转发到我的博客上,供我的网友、医疗同仁讨论。

这篇文章的浏览量9万多,评论近500条,说明这是广大百姓、众多网友、医学人士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评论内容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有的言论偏激污秽,大搞人身攻击。

我觉得有些评论客观公正,不无道理,是在认真争鸣这一话题;有些则用愤青语言发泄不满,偏离了探讨的轨迹。据我所知,我们哈医大的同学、校友、同班、同寝,他们在广东工作得都相当出色,成为专家学者,是医疗界的精英和栋梁。难道他们的误诊率也是三成?!这实在是让我难以相信和接受!

如果是外科误诊三成,随之而来的误治,岂不是每天做10台手术就要有三台是开错刀了的!事实并非如此。

文章说“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因为大医生、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这是规律。”这结论未免有点太绝对、片面了。以此推理,大医生出大错,老医生出老错,那还有什么权威性可言,出错越大越名誉扫地,也就不存在所谓大小新老医生,庸医一词就可全概括了。人类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医学也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我承认,作为医生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充电、学习,否则自然要落伍。

还有,此文另一观点有误导患者看病时需到二~三家以上医院全面检查,以免误诊的倾向。原文说“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了,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这话也很夸张,疑难杂症一时还不能确诊的,可以多家会诊,而普通常见病也要如此,岂不是既增加了患者的检查费用,也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加大了过度检查所带来的伤害吗?

也可能,我们是最基层的、临床科室医生,对全国的误诊率不如省厅领导掌握的数据准确?!

不管是五成、三成、一成,每个医生的心愿都是零误诊率,虽然引用赵本山的话讲: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都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文/程晓霞)
⬅ 评医籍得失 示初学从违 老茶馆 心诚则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