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求治

2010-11-12 20:27 楼主
姓名:张海容 性别:男 年龄:40 婚否:已婚 民族:汉族
长期居住地:广东省中山市 职业:打工仔 单位:中山梅华表业公司
出生:1970年11月19曰寅时
病史采集时间:2010-11-13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发病时间:2008年冬开始
身高:165cm体重:60kg 血压:正常 体温:正常 心率:略快
主诉:怕风怕冷、体痛
现病史:
1,怕风怕冷、冷汗,遇冷风则颈背、肩甲、脊柱、胳臂、双下肢、脚跟隐痛。平时也痛。
2)胃部(或右肝部)胀痛。感觉好象的一股气堵在那里会动,按之觉皮下骨头痛,上午较轻,下午后及走路会很痛。
3)转动颈部会头晕目眩,还会有咯咯的骨节响声。下蹲过久脚会麻痹。
4)偶有口干喜热饮但不多饮,润口即止。饮多则腹胀,饮冷则腹泻、痰多。
5)冬天头皮发麻、全身骚痒。夏天阴囊潮湿、痒。
6)夜卧心烦失眠,昼偶有困得睁不开眼,午休时颈椎(即颈后风池穴部位)会出大汗,颈椎受凉会前额头痛。
7)晚上睡着后会在不知情下脱衣服,早上醒来会觉得冷,特别是双脚都有麻痹的感觉。
8)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9)舌胖大有齿痕色淡红,厚黄白腻苔。如果吃了萝卜或红豆,舌苔会变浅。
10)以前手足冰冷,大便稀烂。经多方治疗后,手足心常有汗,特别是足,连鞋子都是湿的。
11)10多岁开始,双下肢不论白天或在熟睡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抖动。好像不动就不舒服。
12)偶有在熟睡中闷醒,好像是呼吸暂停一样,醒后喘大气。
13)双眼花、涩、干,有眼屎,迎风流泪。
14)脸上油腻,稍一活动就前额汗出,连眼都睁不开。
既往病史:1)11月7日在医院做了颈椎的CT检查:
检查所见: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3-4及C5-6椎间盘膨出于椎体边缘外,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变浅、消失,C4-5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硬膜囊前缘受压;余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骨性椎管无狭窄,椎 旁软组织影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意见:C3-4及C5-6椎间盘膨出;C5-6椎间盘轻度突出。
2)风湿四项和血常规检查均正常。
3)心电图结果为心跳略快。

个人史:1)个人嗜好:嗜烟酒 2)性格喜恶:外向、暴躁、性急,
家族史:父亲经常全身痒,姐和弟有甲亢。
对何种药物过敏:无
服用激素史:无
手术史:20年前做右手食指切除

以下请详细填写:
一、神色
(一)神:神志是否清醒
(二)精神:○安静 ○爽朗 ○恍惚 ●呆钝 ○沉郁 ●烦躁 ●疲惫
(三)面色: ●青 ●黄 ○赤 ○ 白 ○ 黑○鲜明 ●暗晦 ○枯涩(有条件可以用数码相机拍面相照片上传)
二、详细问诊病情
(一)寒热情况
1、恶寒:○虽近火、加衣被不能缓其寒。●畏寒:近火、加衣被可缓其寒。●夏天特别怕冷。●冬天特别怕冷。●冬季睡时双足不暖(睡前需热水泡脚后可慢慢转暖)。●冬季睡时整夜双足不暖(需厚被或电热器)。
2、发热:○体温升高。○体温不高自觉热感。○午后或入夜自觉热感。○发热下午为甚。○五心烦热。○夏天特别怕热。○夏天不怕热。○高热不退。○低热持续。
3、寒热:○热多寒少 ○寒多热少 ○寒热往来 ○上寒下热 ○上热下寒
(二)汗出情况
○平时宜汗出,活动后尤甚。○平时不出汗。○睡时汗出。○醒后汗出。●但头汗出。●手足心汗出。○半身汗出
(三)疼痛情况:
1、疼痛的部位:○头顶。○头左侧。○头右侧。●前额部。○头后部。○胸骨后痛。○左肋痛。○有肋痛。○双肋痛。○上腹部(左中右)。○下腹部(左中右)●腰(中)●四肢关节(都有)。○浑身痛
2、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隐痛。○绞痛。○重痛。○空痛。●酸痛。○固定痛。●走窜痛。
(四)其它部位情况:
1、心胸情况:●有胸闷 ○心慌○心悸 ●胸痛○心中发紧○心前区痛○气急○气喘
2、腰背:● 酸 ●重 ○如压大石
3、小腹:●发凉○发热○胀痛○膨隆○腹部静脉曲张
4、腿: ●凉○热●痛○内侧外测○筋紧无力○骨发空○站立觉累○静脉曲张
5、足:●凉○热●麻●跟痛
6、其他:●咳○喘●咳痰白●痰质稀 ○鼻通否○流涕否○咽痛否○耳鸣耳聋否○淋巴节肿大否○牙出血否○左右眼红肿○痛●干涩○胀○阳痿●早泻○遗精○死精○血精○不射精
(五)、饮食、口味情况
1、饮食:●食欲一般、○食欲不振、○食欲较好、○食欲旺盛、○喜清稀饮食、○喜干躁饮食、○饮食喜甜、●饮食喜咸、○饮食喜酸、●饮食喜温。
2、口味:○口淡乏味、口苦(晨起口苦)(夜半口苦)(全天口苦)、○口甜、○口咸。
3、口渴:○口渴饮水较多、○口渴但不欲饮水、○口渴饮水多而不解渴、○口渴饮水多反而更渴、○口渴喜冷饮、●口渴喜热饮。
4、口感:○口粘腻、○口干、○偶而咽喉干躁、○咽喉干躁明显、●夜半时口干。
(六)二便情况
1、大便:○大便每天一次。○大便每天二次。●大便每天三次。○大便二天一次。○大便三天一次。○大便4---10天一次。○大便偏干。○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大便先干后稀。○大便硬如算盘子呈颗 粒状。○大便软而成条形。●大便排解迅速。●大便排解正常。○大便排解困难。○大便排解粘腻、不爽、下坠。○大便时肛门灼热。○
2、小便:○小便清淡。●小便色微黄。○小便不畅。○喝完水后很快就想小便。○小便淋漓不尽,刚解完不久又想再解。○无夜起小便。○夜起小便一次。○夜起小便二次。●夜起小便二次以上。○小便时涩痛或余沥不尽。
(七)睡眠情况:
1、失眠:○病人不宜入睡。●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醒后能迅速再次入睡。○时时惊醒。○无梦。●少梦(偶而做梦、醒后记不清楚)。○多梦(梦寐纷纭)。○恶梦(有时会从梦中惊醒)。
2、晨醒后:○精力充沛。○早晨醒后意犹未尽还想多躺一会儿。
3、嗜睡:○困倦易睡。○朦胧不清醒。●饭后神疲困倦易睡。
(八)劳逸、情志情况:
1、劳逸:○身体消瘦。○身体肥胖。○容易疲劳。○困倦乏力。 ●腰膝酸软。●动则气喘(上楼或跑步时)。●平时不爱活动。●喜欢坐着或躺着。
2、情志:○自制力强,遇事理智、冷静。●自制力差,遇事冲动、易怒。●性格外向,乐观开朗。○性格内向,抑郁、多愁善感。○爱叹息则舒。
(十)舌诊情况:
1、舌体:○舌体正常。○舌体瘦小。●舌体胖大或满口有齿痕。○舌体干燥○湿润
2、舌质:○舌质正常。●舌质淡。○舌质红。○舌青紫。○舌绛红。○舌尖红。○舌边尖红。
3:舌苔:○舌苔薄。●舌苔厚。○无舌苔。○花剥苔。○舌苔白。●舌苔黄。○舌苔灰。○舌苔黑。○舌苔水滑。○舌苔干燥。○舌苔腐腻。●有裂痕○舌苔光洁如镜
(十一)脉象:
脉象:每分钟85次数,三指由轻到重按脉,有力,脉形细,紧,无停顿
(十二)发病规律情况:
1、病情规律:遇冷遇阴雨天则重。
2、规律情况:●病情冬季加重。○病情冬季减轻。○病情夏季加重。●病情夏季减轻。●病情下午加重。○病情夜晚加重。○病情遇热加重。●病情热冷加重。○病情活动后加重。○病情活动后减轻。○病情休息后加重。○病情休息后减轻。○病情饮酒后加重。○病情饮酒后减轻。○病情与情绪有明显关系。○其他规律情况自行写明。
(十三)五脏证状
1、肝:○两胁下痛,痛引小腹。●目视不明,○耳鸣,○心有恐惧。○耳聋,○面颊肿,○关节肿痛,○肌肉容易抽筋。○头晕●干呕
2、心:○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胸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 多悲伤,○眩晕晕倒
3、脾:○腹痛○食后腹泄;○四肢倦怠萎软,●腹满肠鸣,○溏泻,○食不消化;○身重,○饥饿感,○肉痛,○足痿不收不能步履,○行动多抽筋,●脚下痛。
4、肺:○鼻息不利;○喘咳,○咳喘逆气,○端肩喘息,●背痛,●汗出恶风;○胸中痛,○气短○耳聋,○咽干。○皮肤痛,○发寒热,○汗出,○咳动肩背
5、肾:●四肢逆冷,●腹满,○面色正黑,○小便不利,○大便难,○CZ腹大胫肿,○身重,○嗜睡 ●腰痛,○腹痛,○腰骶痛,膝挛, ●足根痛。 ○骨痛按之不解,●肩背项强痛,○眩晕晕倒
(十四)六经症状
1、太阳:
(1)○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有时可见鼻塞干呕
(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端,○脉浮紧
(3)○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发热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4)○少腹急结,○硬满疼痛,○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或不利,○或大便色黑,○舌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沉结。
2、阳明:
(1)○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
(2)○曰哺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腹中转失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多厚黄○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3、少阳: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4、太阴:
(1)○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或舌苔白腻,○脉沉缓而弱。
5、少阴:
(1)○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脉微欲绝,○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2)●心烦不寐,○口燥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
6、厥阴:
(1)○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手足逆冷,○下利,○心中烦满,○寒热往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12 20:29 2楼
服过的中药: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归脾丸、肾宝糖浆、附桂理中丸、参苓鹿茸丸、龟鹿丸、平胃散、参苓白术丸、玉屏风散、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丸、风骨草胶囊、腰痛宁胶囊、颈腰康胶囊……等

A: 黄芪15白术10芡实15熟地黄15锁阳10防风10金樱子10枸杞子10巴戟天10

B: 炙芪20白术12防风12白芍15桂枝10桑叶20太子参20黄芩15苍术12 川芎12羌活12独活12柴胡12细辛5甘草6生地20

C: 附子50g 麻黄30g 细辛20g熟地60g

D: 当归15g 桂枝10g 细辛3g 白芍10g 甘草10 红枣15g 木通6g 桑枝12g 片姜黄10g 羌活10g 鸡血藤20g 五加皮10g 川芎10g 南星10g 独活10g 杜仲10g

E: 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杜仲12g 肉桂5g 当归9g 熟附片6g

F: 山芋15、山药15、熟地40、玉竹15、黄精15、仙茅15、巴戟天15、吴茱萸15、补骨脂15、桂枝20、杜仲炭10、金毛狗脊15、牛膝30、人参15、黄芪60、龙骨25、牡蛎25、苍术15

G: 麻黄12g制附子30g细辛10g葛根30g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10g红枣20g生姜5片。

H: 麻黄10g附子15g细辛6g白芍10g甘草10g防风10g白芷15g蒿本10g熟地黄30g当归15g仙茅10g淫羊藿10g

I: 制何首乌20克、熟地黄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黄芪25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枸杞子10、红景天6克

J: 北芪20白术15防风12柴胡12黄芩15法半下10党参15马齿苋20甘草6桂枝10白芍15羌活12苍术12川芎12葛根15秦艽15补骨脂12

K: 北芪20白术15防风12柴胡12黄芩15法半下10党参15马齿苋20甘草6桂枝10白芍15羌活12苍术12川芎12葛根15秦艽15补骨脂30茯苓10陈皮4枸杞子30菟丝子30仙灵脾30

L: 黄连9黄芩9苍术8土茯苓8白扁豆6厚朴6甘草4

M: 藿香15 白蔻仁15 杏仁10 炒薏仁30 川朴10 茯苓神各15 法半夏10 泽兰泻各15 苏梗10 白僵蚕10 扁豆30

N: 生姜6片、乌梅2个 苏叶15

O: 制川乌9制附子20炙甘草20羌活20独活20葛根30黄芪50当归20丹参30鸡血藤30桂枝20茯苓30白术15川牛膝12薏苡仁30木瓜30仙灵脾20肉桂6

P:外用洗身药:麻黄20细辛30白术防风白芷薄荷茶叶

Q: 制附子18甘草15羌活15独活15黄芪30当归15桂枝15茯苓30炒白术15川牛膝12 麻黄8 土元15 蜈蚣3条 红花15 知母15 赤芍30 防风15 红枣30 干姜15 生姜

R: 羌活12g 独活12g 川芎10g 防风10g 篙本10g 制附子12g 干姜10g 茯苓15g 桂枝15g 当归15g 元胡15g 车前子15g 白术10g 苍术15g 牛膝15g 黄柏10g。

S: 赤白芍甘草附子各30克

T: 桂枝15 白芍15 当归15 北芪30 细辛3 通草6 白术15 黄连12 干姜9 黄芩12 党参12 姜夏12 茯苓15 肉桂(后下)3 竹沥9g 甘草10

U: 葛根25g 桂枝15 白芍15 当归15 北芪30 细辛3 通草6 苍术15 黄连5 干姜15 黄芩10 党参12 半夏12 茯苓15 肉桂(后下)3 南星10g 甘草10

V: 生龙骨(先煎)20 生牡蛎(先煎)20 制附片(先煎)10 炙甘草(先煎)10 桂枝15 白芍15 五加皮15 威灵仙10 鸡血藤25 当归15 白术10 泽泻15 黄柏12 黄连3 苍术15 白薇10 北芪30g 葛根25g

W: 桂枝15 白芍15 当归15 北芪30 细辛3 通草6 白术15 黄连12 干姜9 黄芩12 党参12 姜夏12 茯苓15 肉桂(后下)3 竹沥9g 甘草10

X: 葛根25g 桂枝15 白芍15 当归15 北芪30 细辛3 通草6 苍术15 黄连5 干姜15 黄芩10 党参12 半夏12 茯苓15 肉桂(后下)3 南星10g 甘草10

Y: 生龙骨(先煎)20 生牡蛎(先煎)20 制附片(先煎)10 炙甘草(先煎)10 桂枝15 白芍15 五加皮15 威灵仙10 鸡血藤25 当归15 白术10 泽泻15 黄柏12 黄连3 苍术15 白薇10 北芪30g 葛根25g

Z: 制附片(先下)10 肉桂(后下)3 细辛6 桂枝15 黄连10 黄芩12 枳实6 竹茹12 当归15 白术15 茯苓15 半夏12 党参20 橘红6 地骨皮10 白薇10 炙甘草10 菖蒲10克

27: 制附片20 炙甘草10 干姜15

28: 苍术、泽泻各30克,鹿衔草、木瓜各15克,升麻、荷叶各15克

29: 党参15g 茯苓30g 苍术15g 厚朴12g 陈皮12g 草果9g 甘草10g 龙胆草3g 炒三仙各10g

30: 北芪250,白术90,熟附子12,干姜60,炙甘草12,山萸肉75,炮姜炭30

31: 生白术20 制附子30 茯苓30 生白芍30 生姜30 猪苓15 泽泻25 桂枝10

32: 生黄芪30克,嫩桂枝12克,防风9克,葛根12克,鸡血藤30克,双钩藤24克(后下),苍白术各15克,全当归12克,川芎9克,菖蒲9克,郁金9克,甘草6克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出了。
2010-11-12 21:18 3楼
这个好详细哟,相信信息的完整仔细一定是能帮到你的。你本就不应该把身体的不适分别发贴求治,中医本就是讲求综合调理的。
楼主吃得中药很多,但有没有大约记住服后效果,就是吃了哪剂会有什么特别效果:比如夜尿减少,比如不大痛了,比如自觉精神了
2010-11-12 22:26 4楼
回复 3# 龙三


好像并不觉得哪剂会有什么特别好的效果
2010-11-13 00:37 5楼
你这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以推拿针灸为主。自己少伏案。此病疗程长。
2010-11-13 17:36 6楼
回复 5# 王家祥


你好,谢谢你的回复。
我刚从医院回来,强直性脊柱炎诊断88%阳性,我完了。
2010-11-14 00:40 7楼
回复 6# zxjlzf


即使是强直性脊柱炎也不能悲观啊。腰背屈伸活动如何?
2010-11-14 10:05 8楼


希望在人间,这句话永不过时。就算是100%确诊又如何,看你也是有心人,如果你的治疗经验能为别人提供参考,你也是功德无量呀。我们一步步来,增强身体抵抗力,自然就会减轻病痛的折磨了。
2010-11-14 16:26 9楼
回复 8# 龙三


非常感谢你的鼓励,THANK!
2010-11-14 16:40 10楼
回复 7# 王家祥
腰背的屈伸活动还算正常,只是背稍稍的有点驼,站或坐久了会觉得累、痛。
颈椎活动也算正常,只是转动时会有咯咯的声音。
四肢的屈伸活动也算正常,各关节也未见红肿、突起、变形、僵硬,只是活动时有些小的酸、软、紧,容易疲劳。
请问,我该怎么治疗?有网友说我还有胃阳虚,脾胃虚,还有湿热下注的问题,请问有那些中成药可以调理,谢谢。
2010-11-14 18:24 11楼
针灸加穴位注射立马见效
⬅ 鼻炎犯了,各位大师给个方法 老茶馆 寻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