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简介

2009-01-28 16:51 12楼
孟诜(621~713年)
孟诜,唐代大臣、医药学家,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
【生平事迹】孟诜曾举进士,垂拱初(685年),任凤阁舍人。他少时喜好方术,师事
孙思邈。曾于凤阁侍郎刘祎之家,见武则天敕赐黄金,对刘说:“这是药金,火烧,应当
有五色气。”一试验果然如此。武则天听到不悦,因事命他出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司马。
后来升为春官侍郎。唐睿宗未登基时召盂任侍读。长安中(701~704年)任同州刺史,兼
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705年)归伊阳(今河南省西部汝阳)山居,专门从事药物研究。
睿宗继位后,召他到京师.特加任用,以衰老为由固辞不就。
孟氏在医序实践中,十分重视医方的收集和饮食疗法。他倡导:“若能保身养性者.
尝须善言奠离口,良药莫离手。”长于食疗和养牛术的研究.著有《食疗本草》3卷,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也是唐代的一部总结性食疗本草专著。另著《必效方》3
卷(《旧唐志》作lO卷).已佚。
【学术思想】孟诜在医学上.尤其是在食疗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收集本草食物
200余种,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述禁忌,鉴别异同。其基本原理与现代营养学相一
致.具有较高的价值。孟氏论述“食治病,所列食物多为人们常用的谷物、酱菜、果品
和肉类等。他指出:绿豆,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大豆,和饭捣涂一切
毒肿,疗男女阴肿,以棉裹纳之.杀诸药毒,茄.醋摩之.敷肿毒,根主冻脚疮者汤浸
之,橘,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胃膈痰,桃仁杀虫.止心痛,叶生捣棉裹之纳阴中.治
妇人阴中生疮如虫咬疼痛者;鲤鱼,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气、下气血.主小儿丹毒
(涂之即瘥)等。盂氏还提出了以食养脏,其中以脏养脏者也不少。如狗血,益阳事.补
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兔肝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孟氏并提出以食解
毒的问题,指出:大枣,和百药毒;醋,消诸毒气,杀邪毒;酒,主百邪毒;蚌蛤,解
酒毒;蛇蜕,杀虫毒等。此外,他多次提到南北异地的人,对食物的适应性不同;并经
常提示小儿的饮食应有它的特殊处.如“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等。
另外盂氏还首先记载用白帛各书记日.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按
口排序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为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
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
孟诜揭示了许多食疗规律,较其师孙思邈有许多新的见解.其中不少品种为唐初本
草书中所未录,在食疗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后人的称赞。诚如赵燏黄为《食疗
本草》作序时说:“盂冼虽为孙思邀弟子.然其《补养方》(即《食疗本草》).并不拾孙
氏《千金·食疗}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
2009-01-28 16:52 13楼
王焘(约670~755年)
王焘-唐代郿(今陕西眉县)人。
【生平事迹】王寿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祖父是唐朝宰相.自己亦是“七登南宫.再
拜东掖,便繁台阁二十余载”的官僚,曾做过徐州司马。王氏性至孝,其母患病.经年
不解带,亲自调理汤药。王焘自己亦因“幼多疾病”.故对医学饶有兴趣,常喜欢与高明
的医生探讨医学理论和治病技术,从中受到许多教益。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管理国家
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弘文馆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
参考之书,均经他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
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摘录中度过了20个春秋.积累了大量
宝贵资料。后被贬官房陵,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时值溽暑.患病众多.因他保存了不
少验方,病者多赖以治愈,遂促使他集历代名医之论和经验.又经10个寒暑.于752年
著成《外台秘要》一书,为保存唐以前医药文献作出了贡献.被称为医学文献整理大师。
另著有《外台要略》10卷,已佚。
【学术思想】王焘对唐以前的医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不仅于医药学方面有
所成就,而且在中医文献学方面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1中医文献学方面的成就。王氏全面整理和部分保存了从古代到唐初的医学典籍,
其所著《外台秘要》中引用文献选69家、2802条,除《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刘涓
子鬼遗方》、《甲乙经》等现代尚存医籍外,其他如范汪的《范氏方》.陈延之的《小品
方》·僧深的《深师方》,崔知悌的《崔氏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许仁则的《许仁
则方》,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宋侠的《经心录》,谢谢士秦的《删繁方》,姚僧坦的
《集验方》,唐玄宗的《广济方》,孟诜的《必效方》,刘贶的《刘氏方》,李郎中的《近效
方》,以及不详姓氏的《救急方》、《延年秘录》、《备急方》等共数十种医籍,到宋代都已
散佚,由于王焘的引用而得以部分保存。故清人徐灵胎云:“唐以前之方,赖此以存.其
功亦不可泯。”
王氏不仅搜罗详备,笼而不杂.先论后方,次序井然,更出色的是方法严谨,体例
统一,对1104门所引用的理论和方剂等.都一一注明原始出处和来源,书名和卷数。若
该方、论同出于多种医书,也都详列不误,有的还注明作者校勘证误的意见。这是我国
医学史上整理医学文献详诠引书卷第的创始。他不但为后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医学资料.
为唐以前已遗失医书的辑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创立了整理文献的科学方法,为我们
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对我国医药学多方面的创造性成就的总结和反映。王氏所论包括内、外、妇、儿、
五官、精神病、外伤急救与兽医等科,内容广泛。在内科方面,特别重视急性传染病,对
伤寒、肺结核、疟疾、天花、霍乱等均有论述,如肺结核.他在《巢氏病源》“虚劳”、
“骨蒸”的基础上,把“肺痨”病的下午潮热、盗汗、面部潮红,以及神经、消化系统的
症状,描述得非常细致,并提到若有赤黑色大便或腹水等并发症出现,则是病情发展严
重的象征。他还对天花的症状,如发疹、起浆、化脓、结痂的全部过程,以及预后判断
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可见当时对这些急性传染病的诊断、防治,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
平。至于治疗方法,除药物处方外,他还介绍了艾灸疗法、人工急救,以及疾病检查、医
疗护理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如引《必效方》治阴黄条云:“每夜小便中浸白帛片,取色退
为验。”这说明当时发明了尿的物理检验。又如引李郎中消渴方云;“消渴者……每发即
小便至甜。”这是世界上关于糖尿病人小便发甜的最早记载。其他如倒睫病理和用镊子拔
除倒睫的手术要求、深师疗误吞(鱼)钩方、套管灼法在口腔科治疗上的应用、口腔科
烧灼切开口腔脓肿、齿垢剔除和钳残齿根技术、牙齿蛀洞之填充技术等,都由于王焘的
整理而保存下来。今天我们能得以知道其最早出现时间,也体现了王氏引书详注出处的
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说明他忠实于前人的高贵品质和治学的严谨态度。
王焘在中医文献整理上的杰出贡献是不可泯灭的,但他毕竟不是专业医师,临床实
践不足,所以少有独到之论述。由于他认为“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所以在《外台
秘要》中只收灸法,不收针法.乃其一大缺陷。
2009-01-28 16:54 14楼
王冰(约710~804年)
王冰,号启玄子。仕唐为太仆令,后世因称王太仆。
【生平事迹】王冰青年时就笃好养生,留心医学。据王氏自序言.他认为《黄帝内经
素问》是学习、研究医学和养生的津梁,必须刻意研精.探微索隐,“识得其中的要旨”,
才能“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但《素问》当时传本已是讹误不堪.如“篇目重迭,前
后不伦,文义悬隔…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
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面对如此紊乱之医经,王氏精勤博访,曾师事
郭子斋堂,后受得先师张氏所藏秘本.遂将旧藏之卷补入《素问》,并经过一番分类别目、
迁移补缺、加字明义、删繁存要及调整篇卷的整理注释工作,历时12年.著成《补注黄
帝内经素问》24卷。为现存《素问》之最古版本。
王氏的主要功绩是次注《素问》和传运气之说,通过对《素问》的注释,不仅融贯
《内经》之旨·并广泛参考了哲学、文学、天文学及律志等书籍,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学
知识使《素问》奥义得以晓畅,诚如林亿等评价说:王冰的《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使
“三皇遗文.灿然可观”,
【学术思想】王冰注释《素问》,刻意研精,不仅识契真要.而且对医理多有阐发。
l倡言运气学说。王冰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
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补入《素问》,从而使运气学
说成为医经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对运气学说深有研究,也能比较客观的对待运气之学说。
王氏认为“五运更统于太虚.四时随部而迁复,六气分居而异主,万物因之以化生”。说
明四时的递更,万物之化生,均本于自然界五运六气。运气不失常度,则时序气候风、温、
热、湿、燥、寒均属正常状态,无所变异;否则,“造化之气失常,失常则气变,变常则
气血分挠而为病也”。说明五运六气失常.是发生时行疫病的重要因素。王氏对运气常变
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运气理论,并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异与人体发病的关系很有启发。
2详论阴阳互根。王冰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的论说,对阴阳互根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他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
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滋苗者必固其根.伐
下者必枯其上。”其论简明扼要,颇得《内经》旨趣,并对临床实践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3阐发脏腑经络生理;五脏在于人体,王冰认为其性质各有不同,即五脏各有本气,
即“肝气温和,心气暑热,肺气清凉,肾气寒冽,脾气兼并之”,认识五脏本气.对于探
讨病机甚为重要。在脏腑生理方面-王氏亦有不少阐发.如《素问·经脉别论》在论述
水液输布时,谈到了肺、脾二脏的重要作用.但未及于肾,王冰的注释则强调肺、脾、肾
三脏的功能,他说:“水土合化,上滋肺金,金气通肾.故调水道,转注下焦.膀胱禀化.
乃为溲矣。”补充并突出了肾脏的作用。对于奇经八脉的功能.王氏明确指出了冲、任二
脉与生育的关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一者相资,故能有子”,其论十分精辟,历代
医宗论述妇科胎产,无不奉为圭臬。
4发挥病机理论。王氏认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四类,“一者始因气动而内
有所成;二者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
外”。所谓“气动”,是指脏气的变乱,即把病变分作因气动和不因于气动两类,而每类
中又辨其为外感或内伤。这种分类法将病因病机结合在一起,不同于三因学说.备受后
世张元素、张从正的宣扬。其次,对伤寒发热、虚损、“鬲消”病等病机,王冰也有独特
之见。对《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
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一段经文。王氏不仅非常赞赏,而
且还撰写了300余字的注文,反复强调要认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错综复杂的症状.精
心探求疾病机理,对分析病机的方法作了进一步阐发。
5剖析治则治法。在治疗原则上,王氏明确指出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于临症应明
辨阴阳水火之虚实.主张元阳之虚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真阴之竭应“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这一精辟论述,受到历代医家高度重视。有关正治反治问题,他亦剖析入微,
指出“逆者正治也,从者反治也。逆病气而正治,则以寒攻热,以热攻寒。虽从顺病气,
乃反治法也。”说明对病甚者的从治,实为反治。其分析所以用从治之理,以火为喻:
“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焫,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气以
折之攻之。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
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
此说是指病之甚者当从顺其性而治之.其论实为后世“引火归原”法的滥觞,在临床颇
有指导意义。此外,对于五郁的治疗,王氏区别五郁而分别用吐、汗、下、渗泄等法.使
《素问》五郁的治法更加具体明确,后世医家治郁证多采其说而各有发明,从而使郁证的
论治在中医学中形成了一门富有临床意义的学说。
王冰不仅在整理古籍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通过对《素问》的注释.反映了他
自己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学的继承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2009-01-28 17:05 15楼
长见识…
2009-01-29 10:04 16楼
蔺道人(约790~850年)
蔺道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姓蔺,名无从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
【生平事迹】蔺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
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试图解决经
济上的严重困难,决心改变“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和“僧徒日广,佛寺日众”的状况.
于845年下令佛道僧尼26万余人还俗从事农桑生产,收回寺院上田数千万顷,还田于民,
寺庙道观4600余所,另作他用。蔺道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
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名埋术,过着隐居的生活。一次。经常帮助他耕耘的彭
老头的儿子因上山砍柴折伤颈椎、肱骨,医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蔺道人才重抄
旧业,用自己高明的整骨技术,为其治愈了伤痛.避免了残废。从此,蔺氏的整骨特长
名闻遐迩,求者日众。蔺氏即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彭老头,自
己则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
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学术思想】蔺氏的学术思想源于《内经》和《难经》,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继
承了葛洪、《干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骨科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有所创新.他第一次倡
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即清洁伤口、检查诊断、牵引整复、复位敷药、
夹板固定,复查换药、服药、再洗等.介绍了正骨手法的14个步骤、方法和方药.并论
述了处理损伤、关节脱臼以及伤科常用的止血、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等具
体操作技术。如对一般骨折主张用杉木皮衬垫夹敷固定的方法,指出“凡夹缚(即固
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加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对复杂骨折.
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夏三两日.冬五三日解开”换药,“夹缚处用热药水泡洗”以促
进伤口愈合。“洗时切不可惊动损处”。对骨关节的固定.要注意“时时运动,盖屈则
伸,……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重视关节的活动及功能锻炼。这是伤科外固定技术
上的重大改革,实为后世小夹板固定的渊源。
蔺氏对复杂骨折的外科手术、手法整复原则和治疗技术亦有创造性成就,他已明确
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三个原则。即对于粉碎性骨折,只要体表没有穿破.或虽然穿破皮
肉,但手法整复可以成功者,就应用手法复位.不用外科手术。第二个原则是粉碎性骨
折·无论是否穿破皮肉,用手法不能整复者,或断端骨尖穿破皮肉,虽经复位但仍有一
二分露于体表者,就必须采用外科手术以利刃切除骨尖,使两断端恢复解剖位置,他强
调用快刀割,捺入骨,并指出“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第三个原则是骨折严重,
上述手法复位或切除骨尖均不能正确复位者.就应进行外科手术切开整复。这三个原则
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关节脱臼的整复方面.蔺氏也有许多出色的成就.如首创肩关节脱臼的诊断和复
位技术,指出:凡肩胛骨脱臼,首先检查脱臼作出诊断,整复方法是令病人侧身坐在有
椅背的椅子上,患侧上肢与腋肋部夹椅背.在椅背上垫以衣被,一人将患者扶住,两人
将患侧上肢外展牵引,然后将外展的上肢向下垂,再曲肘关节至胸前,以绷带悬吊于颈
部。这种复位方法和步骤,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学要求,临床应用千余年,虽有不断改进
与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是现代临床的指导思想。其他如首次记述了髋关节脱位有前、
后脱位的类型,对股骨脱臼、尺骨脱臼等.也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整复技术要求。蔺
氏手法整复或手术整复.都强调了**的应用,也是很大的进步。
蔺氏对伤科疾患的处理既重于手法整复.又重视内服等方面的方药,书中载40余方.
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其内
服方以大活血丸、小红丸、大红丸等活血祛瘀止痛之剂,常用药有草乌,乳香、没药、血
竭等,这些方药一直广为临床习用。
蔺道人是一位杰出的整骨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成就对后世骨科发展影响
深远,可谓是我国骨伤科学较早的奠基人.
2009-01-30 10:11 17楼
昝殷(约797~860年)
咎殷。唐代著名妇产科学家,四川成都人。
【生平事迹】咎殷曾任成都医博士。当时,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因家中妇人多患难产.
有人荐举咎殷,白迎召并问其产乳病的道理。殷撰方3卷,对经、带、胎,产等疾病均
有所论述。白敏中读后,认为该书很简要.并命名为《产宝》,即《经效产宝》(成书于
853年)。是我国尚能看到的第一部妇产科专书,对后世医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著
名医学家唐慎微、陈自明诸家的著作.颇多征引,为妇产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学术思想】咎殷不仅精于妇产科,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较为系统实用,而且著《食
医心鉴》一书,于食疗亦多有论述。
1.妇产科方面的成就。咎殷于产科主张妊娠期以养胎保胎为要,治疗上重视调理气
血、补益脾肾.并重点讨论了难产中的横产、倒产、胎衣不下等。他对妊娠、难产、产
后诸病证治的论述.均有一定的水平。如论妊娠反应.“夫阻病之候,心中愦愦.头旋眼
眩,四肢沉重,懈怠,恶闻食气,好吃酸咸果实”.“多卧少起。三月四月多呕逆,肢节
不得自举者”.详尽而且扼要。所附3首处方,用人参厚朴白术茯苓之类健脾利水,橘皮
生姜竹茹等化痰止呕,对于妊娠恶阻的疗效较为可靠。对胎动不安,提出“安胎有二.因
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胎动以母病.但疗胎则母瘥”。认
识到流产原因有二,一是孕妇有病.因而胎动流产;二是胎儿先天发育不良,引起流产。
这与现代的认识是相一致的。其所拟安胎方,用续断、艾叶、当归、干地黄、阿胶之属.
有补肾、滋阴、安胎作用。咎殷对胎衣不出的论述和分析,亦堪称合理.指出“凡胎衣
不出者,世谓之息胎,由产时用力过度,已产而体已疲顿,不能更用力”,“所有产时看
生人(隔离不好).不用意谨护,而牵揽胎系,断其胞,上掩心而夭命也”。在论述救治
难产时,主张“内宜用药,外宜用法”,意即用滋补强壮的药物给产妇内服。以增强体力.
再加上外治手术助产,使胎儿娩出。其原则至今也有指导意义。咎氏对产后病因的分析
认识,也很科学,指出产后烦渴,是因产时“水血俱下”.伤津所致;产后小便数,是
“由产用气·伤于膀胱”所致;产后乳痈,是因“产后不曾乳儿,亦结成痈”。对产后热
结,大便不通,他不主张内服攻下药,而采用蜜煎导坐药通大便,审慎而有效。尤其是
对产后血晕的急救,指出“须速投方药,若不急疗,即危其命也”,并可用烧红秤砣淬醋
熏蒸,颇合实际而简便易行。
2.食疗方面的成就。咎殷于食疗亦颇有研究,著有《食医心鉴》一书,论述中风、脚
气、消渴.淋病等内科病及部分妇儿科病的食治诸方.一般先述病因、病机、分类、症
状,然后附以食治方及其适应证,简明实用.论述精辟.尤其对治疗之论述更为细致精
炼。如真心痛,指出主要为风冷邪气乘于心,如伤正经则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治疗用
活血祛瘀法,主以桃仁粥方。其他的心腹冷痛中,则随脏腑经络,兼证不同而用药不同。
如兼肋痛,则用吴茱萸、葱白温经通阳.疏肝解郁;中焦冷痛,则用高良姜温胃散寒止
痛;心腹胀满,用紫苏子理气消胀等,都很切实、廉便。咎氏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功能.
认为脾失健运,则“万病辐凑”:引《千金方》“凡欲治病.且以食疗.不愈.然后用
药”.故治此病.多用血肉有情,营养丰富的食物治疗。其“酿猪肚方”配伍精妙,以
猪肚、猪睥“以脏补脏”.人参益气健脾.以饭养胃尤妙.少加桔皮行气.使补而不滞.
对脾胃气弱不多下食者甚宜。咎氏食疗方法也很多.有羹、煎、粥、馄饨、饼、茶、酒等.大
多取材容易,符合简、便、廉、验之原则。如痔疮之用槐叶茶方.消痰化食之用开桔皮汤方,产
后虚损乳汁不下之猪蹄粥疗等。在配用血肉有情之品的食疗中。体现丁昝氏“以形补形”的
思想,如风眩之用羊头肉.骨节疼痛之用虎胫骨浸酒,产后心惊之用猪心羹方等。
昝殷虽于食疗与妇产科均有研究.然尤精于妇产科.对我国妇产科的发展作出了一
定的贡献。
2009-01-30 18:15 18楼
王惟一(约987~1067年)
王惟一又名惟德.里籍不详.
【生平事迹】王惟一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对古医书中
有关针灸理沦、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1023年奉命编修针灸书,他对古医
书5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穴位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
系统总结.于l026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由政府颁行各州。1027年他又奉命
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焕然而冰释”。随后.又将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原文刻于石碑之上.为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学术思想】王氏撰《图经》铸铜人.既利于经穴教学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又促进
了经穴的规范化。他对经穴的考据.亦颇有研究.造诣很深。
l统一经穴,使之规范化。北宋以前的经穴.存在着图谱粗糙难辨.文字叙述比较
含混·以及众说纷纭,奠衷一是的状况。因此.王惟一十分重视经穴的规范化,他编写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于碑石。成为我国较早的针灸图谱。其铸腧穴针灸铜人.据
《齐东野语》记载:“以精铜为之.藏府无不具.其外俞穴,则鋗①金书穴名于旁,背面
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可见.是两具比较精致的铜铸模型,其内有脏腑.外有腧穴.
穴孔通向体内.穴名刻于体表穴旁.它是我国针灸医学教学最早而且是最珍贵的教学模
型·平时,它发挥着穴位规范化的作用,教学时它是针灸学生等学习针灸经络穴位的依
据。根据文献记载:考试医学生时,体表涂腊.使穴位、经络被敷盖之后.诸孔穴也因
此而被黄腊所堵塞,再向体腔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针刺,若取穴刺之有误.则针不能
入;如果取穴正确无误,则针从孔穴刺入体腔内,水银即可从拨针后之针眼中射出。有
了这样高级的教具.无疑大大方便了针灸教学,从而对统一穴位和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总之.王氏之图经、石碑、铜人三者虽然各不相同.但内容一致.完
全统一。他开拓了医学模型的先河,开辟了形象教学的道路,促进了经穴定位向规范化
发展.使“针砭之法,传述不同”的局面得到改观。
2,考订经穴,使之丰富完备。王氏在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时.“篡集旧闻.订
正讹谬”·对经穴理论作了不少校勘考证工作,例如阐述了太阴经主病.他根据《脉经》
卷六有“卒贵失(矢)无度”的记载,在《内经》原文的基础上予以补充,根据肺与大
肠相表里的理论,“卒遗矢无度”是完全可能的,加此一症,更合中医理论原貌。王氏在
《图经》中收载腑穴657个,与《甲乙经》相比,增加了“青灵”、“厥阴俞”、“膏盲俞”
3个双穴,督脉的“灵台”、“阳关”2个单穴。他还考证了穴位的作用。与《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等一些较早的文献相比,增添了不少内容,如上星穴.增添了治疗“痰疟
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等病证的主治作用;承山穴,增加了治疗“腰
背痛.霍乱、转筋、大便难、久痔肿痛”等病证的作用;风府穴,增加了治疗“头痛鼻
衄”的作用;委中穴,增加了治疗“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等病证的
作用。通过王氏的努力,既进一步完善了经穴理论,又扩大了穴位的主治作用,提高了
腧穴的实用性。
王氏“素校禁方,尤工厉石”,“创铸铜人为式”,考订经穴理论,为经穴理论的发展
与规范化,以及针灸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①鋗xuān
1.铫类温器。一说为釜类炊具﹑容器。 2.鸣玉声。参见"鋗玉"。 3.通"涓"。参见"鋗人"。
2009-01-30 18:16 19楼
王怀隐
王怀隐,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
【生平事迹】王怀隐起初为道士,居住在京城开封建隆观,善医治。太平兴国初(976
年)奉诏还俗,任命为尚药奉御,升至翰林医官使。978年,吴越王钱叔遣子钱惟溶入朝,
在京得病,太宗下诏令王怀隐诊治.应手而愈。他在京供职.直到至道间(995~997
年)去世。
据说宋太宗未登基时即留心医药,收藏名方千余首,即位后,下诏翰林医官院各献
家传验方,共得方万余首。太平兴国中,命王怀隐等4人,校勘编类,每部以隋代太医
令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关论述冠其首,而方药次之,于淳化三年(992年)成书100
卷,太宗御制序文,题名为《太平圣惠方》,凡1670门,录方16834首。
【学术思想】王怀隐等人“搜隐微,求妙删繁,探赜要,诠括简编”,撰成《太平圣
惠方》一书,书中强调医生治疗疾病必须辨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务使方随证设,
药随方施,并论述了病因病机、证候与方剂药物的关系。王氏等采用按脏腑和各科病证
分类的体例,先论后方,在每门之下先引《诸病源候论》的理论为总论,然后汇集方药,
体现了理、法、方、药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氏等重视脏腑疾病,把“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对脏腑的生理病理、
虚实寒热、主证诸方,均作了论述。计有13种肝胆病方,14种心与小肠疾患,18种脾
与胃疾患,14种肺与大肠疾患,16种肾与膀胱疾患。如肝脏病,即记有治肝虚补肝诸方.
治肝实泻肝诸方,治肝气不足诸方,治肝脏中风诸方,治肝风筋拘挛诸方,治肝壅热头
目不利诸方,治肝气逆面青多怒诸方,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疼痛诸方和治肝风冷转
筋诸方等,然后又根据每一类型中所出现的不同症状,施以不同的治法,有纲有目,条
分缕晰。对五脏用药,王氏并加以明确归类,其中肝脏用药有蕤仁等28种。心脏用药有
麦门冬等23种,脾脏用药有黄芪等25种,肺脏用药有款冬花等26种,肾脏用药有肉苁
蓉等21种,这种归类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王氏等还总结出95种病的通用药,
并选用了一些前代罕用或不用的药物.故宋人蔡襄曾说《圣惠方》多“异域瑰奇”之品。
王氏于经络、腧穴以及刺灸、治法等方面,亦“采摭前经,研复至理”,有所发挥提
高。他们还非常重视医德和医术的修养.并设专篇阐述.在《太平圣惠方卷第一叙为
医》中指出:“夫为医者,先谙甲乙素问.明堂针经,俞穴流注.本草药对,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表里虚实,阴阳盛衰.诸家方论,并须精熟,然后涉猎诗书,该博释老,全
之四教,备以五常.明希夷恬淡之门,达喜舍慈悲之旨,…-一是以学者必须傍探典笈,邈
审妍媸,服勤以求,探赜无厌。忽恣道听.自持己长,炫耀声称,泛滥名誉,……夫如
是则须洞明物理,晓达人情.悟造化之变通,定吉凶之机要,视表知里,诊候处方.常
怀拯物之心;并救含灵之苦,苟用药有准.则厥疾必瘳。若能留心于斯,具而学之.则
为医之道.尽善尽美.触事皆通矣。”其对医术修养之要求,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王氏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总结了唐宋之际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和广大人
民群众的医疗经验.既是各家验方的汇编,又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其内容丰富.理
论观点也比较统一,对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均有重要价值。
2009-01-30 18:24 20楼
惭愧,这些人写的书,我都听说过,但是还真不知道作者是谁,经历为何,谢谢老师介绍
⬅ 腰肌劳损症状分级量化表 老茶馆 世上有没有治不好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