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白蒺藜

2011-01-05 18:41 楼主


【药用】本品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入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临床应用】1.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眼花等症。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阳的作用,临床常与橹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症。
2. 用于肝沏郁结等症。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对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不舒、及乳闭不通等症,常与橘叶、青皮、香附等配合应用。
3. 用于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症。本品又有祛风明目之功,故对肝经风邪所致的目赤多泪,常与橘花、蔓荆子、决明子、青箱子等配合应用。对身体瘙痒,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常与荆芥、蝉衣等配合同用。
【处方用名】白蒺藜、刺蒺藜(炒黄,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白蒺藜散《张氏医通》: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连翘、青箱子。治目赤多泪。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9 21:50 2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疏肝郁,散肝风,泻肺气,明目的功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头痛、头晕、目眩:由于肝风上扰而致头晕、头痛、目眩、口苦、目多眵等症,可用本品疏肝郁、散肝风,平肝以治头痛、眩晕。常配白菊花、桑叶、天麻、钩藤、白芍、生牡蛎、羚羊角等同用。
2.目赤、目痛、多泪:外感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等而致目赤、目痛、流泪、眼花、羞明、多眵等症,可用本品散风清热、平肝。常配合栀子、黄芩、木贼草、荆芥、桑叶、菊花、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等同用。
3.胸胁胀痛:肝气郁结或肺气失宣而致胸胁胀满疼痛,可用本品疏散肝郁,宣泻肺郁。常配合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片姜黄、川楝子、元胡、皂刺等同用。对肝炎患者的胁痛,我常在辨证论治的汤药中,加用白蒺藜9~12克,同时配用皂刺4.5克或片姜黄6~9克,每收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4.癖块积聚:由于气血瘀滞、影响气血流通,久积成块,或左或右。可用本品疏肝气、散肝郁而行血散结。常配合元胡、归尾、红花、桃仁、皂刺、炙山甲、炙别甲、生牡蛎等同用。
潼蒺藜偏于平补肝肾,白蒺藜偏于通散肝郁。
钩藤清肝热而熄风,白蒺藜散肝郁而熄风。
用量一般6~9克。
血虚气弱者及孕妇均慎用。
2016-11-28 18:21 3楼
五呆柬合白蒺藜,排列菱形偶分离,

分果斧形许多刺,散风平肝又解郁。

别名:白蒺藜、蒺藜。 中药材白蒺藜成品

来源

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以长江以北较多。

别名

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 白蒺藜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白蒺藜产地

白蒺藜采收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
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谢状五棱形,直径0.6-1cm。有的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状,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许多网纹及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

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灰白色着为佳。
加工炮制
白蒺藜 取原药除去杂质。

炒蒺藜 取净蒺藜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然后把石磨心垫上1--2个铜元,将蒺藜磨去硬刺,筛净刺屑,拣去柄梗杂质。

盐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每蒺藜lOO公斤,用盐3公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

该品炒后药性缓和,既能平肝,又可补肾,并易去除刺梗和轧碎。

性昧归经
苦、辛,平,入肝经。

功用效果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处方名

白蒺藜 刺蒺藜 炒蒺藜 盐蒺藜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存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补益药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系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文字功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与白蒺藜不可混用。
⬅ W 芜荑 老茶馆 S 沙苑蒺藜(潼蒺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