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朱良春现象”

2008-06-07 13:27 楼主
再谈“朱良春现象
谷万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当代中医界很多人都知道“朱良春现象”,这是朱良春先生的学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提出来的。史载祥教授早年曾经跟随朱良春先生学习、工作十余年,目睹朱老不凡的学术成就,深有体会地说:“朱良春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有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当今中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区位强势,独树一帜,声誉遍及国内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既然是现象,就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中医同道提供参考,也可以深入挖掘形成现象的原因,总结规律,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我想,这就是史载祥教授提出“朱良春现象”的良苦用心,而不是要把这种提法当作个人崇拜。
1934年,朱良春因为患肺结核休学一年,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年,终于获得痊愈。这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事情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要“济世活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相反的事例也有。如鲁迅骂中医,是因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与中医治疗无关。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假如,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位好的中医,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朱良春日后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当然,中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着眼点,毫无疑问,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所以,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唯此,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见,中医药的卓越临床疗效是形成“朱良春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对“取消中医”者的最好回应。让更多的人切身体验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养生保健作用,是振兴中医事业的关键。
“朱良春现象”为我们揭示了中医临床疗效的巨大魅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切身体验对一个人影响非常之大,直接影响他对中医药的基本态度。我们的时代呼唤涌现出更多的“朱良春现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6-07 16:14 2楼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朱良春氏及其弟子确实饯行了这一箴言,他们的书中感知他们不断实践创新,发古今义的精神。
2008-06-07 23:22 3楼
也许是老话了,但中医的盛衰确实还在一个‘效’字上。
没有这个,老百姓不会信,怕是中医自身信 的都心虚。
2008-06-07 23:48 4楼
朱老或许是近百年来为数不多的“伯乐”;
没有朱老也许就没“三宝”了
⬅ 湿郁胁痛(慢性乙肝活动期) 老茶馆 针灸在地震灾区常见病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