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层次为何反对中医、抵制传统者颇多?下

2009-04-19 18:44 楼主
‘知识层次’为何反对中医、抵制传统者颇多?




㈢魔 难 关:

俗话说:“好事多磨。”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曲线发展、有波浪、有起伏本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一部《西游记》西天取经非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那么要想接受传统文化的好处,解决一些当今现代科技(西医)尚不能解决问题,总想一步到位,不经过一些磨(魔)难现实吗?上世纪90年代也许因为气功热缘故,有人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剖析一部《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本质上是古人描述的修炼气功过程中要达到身心意合一必须经历的心魔、身魔和意魔。同理,现代知识层次要接受中医和传统文化的好处又常见哪些心魔、身魔和意魔呢?

心魔之一,崂山道士心态、欲望代替科学、妄想改变世界。

前文已有论及,就医而言,其实传统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最大好处(妙处)在于如何调动和发挥人体自身的自然痊愈能力(类似于现代系统信息控制理论中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人体自身真正意义上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本我自我的‘佛觉’(佛在心中),赖有此,方能得到传统文化迥然区别于‘现代医学’对抗疗法的好处。而要启动这一‘上帝’的神力(立地成佛)有个基本前提条件,那就是斩断心魔。何为心魔?心魔者欲望、希望、学识之所现也,即人类主观意志-欲望追求在大脑皮层的表现,控制干扰了人体内在自发的自组织能力(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自愈能力)。何为本我自我?本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自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故《金刚经》偈言:“若以色(欲望)见我,以音声(主观意志要求)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尊重客观规律)。”此道家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释家讲“空而妙有、明心见性”,儒家讲“克己复礼、修身养性”……皆此“斩断心魔、立地成佛”发挥系统自组织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现代知识层次接受现代西式教育惯性深重,凡事常常线性思维,强调用主观意志追求功利、直奔主题,例如面对复杂性、系统性疑难疾病,总寄希望于发明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老是以为只要“科学”发展便可随心所欲(夸大主观意志-学识的作用),从孩提开始人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就是力量”、“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或“名人伟业”“神功秘术”……如此等等,钻进了知识学术海洋,忽视了文化本质,缺乏对客观规律、社会道德制约物质文明的认识,狭隘知识、学识让希望、欲望膨胀,鲜有觉悟尊重大自然“上帝”的‘绿色’‘自然’系统自组织‘意志’,结果让欲望、希望、学识堵住、代替了‘上帝’的意志,又何以近乎‘大道’,实现正等正觉之‘佛性’?“一切佛法本是指明无我(斩断主观意志-心魔)之道”,“断灭执着心魔本是产生正等正觉之正途”,《道德经》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现代知识层次常常反其道而行之,诸事讲究竞争,满脑子的“科学”改造世界,总希望用“科学”发展实现‘人定胜天’,结果欲望熏心,心魔代替佛觉,妄想改变世界,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常常是其必然。从古到今、无论中外,知识层次倘若此种心魔不断,又怎能接受传统文化之好处?故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有“信巫不信医者不治”,意思是,怀着崂山道士心态,把中医、传统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理解为犹如巫术般的神奇而迷信,用欲望代替科学者不可治。(注:并非今人理解的唯物思想,巫术、祝由原本就是早先中医发展源头之一,中医十三科之一,何来两不相容?)

心魔之二,学识所知障目、到处自以为是、屡犯经验教条。

更多的知识层次由于掌握一定的学识,常常用自己掌握的某一方面学识,代替传统文化世界观、方法论,用学识代替“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德……”,结果已有的学识遮挡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学识成了心魔,所知变成了一叶障目(所知障)。因为所知障(心魔)放不下,老是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高人一等,到处下车伊始、指手画脚,自以为是、教育别人。古人云:“学到知羞乃是善读书者‘尽信书不如无书’先觉条件”。不懂得学识必须随时间地点环境等不同(当世之备)而有所变,人类有限的学识永远不能囊刮大自然造化,即使是学识构成的科学,也不过是一定时期、环境条件下相对正确的知识与学问,而并非绝对真理、绝对正确知识,也并非只有一种表述方式和一种逻辑形式;何况隔行如隔山,常常个人有限的经历、经验、学识,在此学问中为真理,在彼学问中则可能是谬误;不懂得须放下有限的学识方能感悟大自然的奇妙造化,学识倘若离开了道德修养制约,常常反成违背客观规律的心魔;不懂得“放下心魔、立地成佛”,死死抱着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让心魔代替‘上帝’意志、严重影响了决策系统,屡犯经验教条,结果常常口德不济,隔门子婆婆谁见谁烦,家庭事业社会关系一团糟,还在不断埋怨天不我待。如此心魔牢固盘踞,又何以接受传统文化之好处?

对此请看当今前卫权威科学人士的声音:
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认为:“目前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存在两大误区:一个是普遍主义的误区。认为全人类只有一种科学,即标准科学,除了标准科学以外的所有知识形态都只是或远或近的接近这个标准科学。这个思路比较传统,占主流。但目前已经有人开始怀疑这种普遍主义的科学观。另一个误区是人们往往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更多的是用还原论方法)来考虑‘什么是科学’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长林认为:“科学多元的客观依据是宇宙的无限性,宇宙和任一具体事物都具有无限多的方面和层面。宇宙毫无保留地展现着它自己,但是我们没有能力全面接触它、把握它。我们只能依靠一定的渠道去接近它,这渠道就是认识方法。而任何认识方法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方法都是对世界的一种选择,都是主客观体的一种特殊的耦合关系。你的方法选择认识这一方面,就不能同时认识那一方面,你建立的耦合关系进入这一层面,就不能同时进入那一层面,因为世界是由各种对立互补的方面、层面所组成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方法,而认识方法的不同,导致了认识的结果也就不同,所获规律的形态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模型,但却都是对这一事物的正确认识。于是形成形态各异的科学体系,这就是科学的多元性。”

新华社国际部科技室主任姜岩博士从世界科技史的发展阐述了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他说:“尽管过去几百年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们不能陶醉于还原论的胜利,因为简单地理解组成部分并不能理解整体。20世纪基础科学的三大成就,相对论、量子论和复杂科学的核心思想和结论分别从宇观、微观和宏观尺度证实了还原论的局限性,数学上的重大发现歌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则从逻辑层次宣判了还原论统治地位的终结。”

2002年8月17日,世界著名的宇宙大统一理论探索者霍金在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上发表题为《歌德尔与M理论》的报告中认为:“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能协调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论。……因为世界是多元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人类文化具有多元性,宇宙也应该是多层次和复杂的,因而不可能用单一的还原论描述它。”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室主任毛嘉陵认为:“宇宙的无限性和大千世界的极端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路径和方法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建立在这些认识方法上的知识体系的多形式。从‘科学一元’走向‘科学多元’论,是人类认识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
诸多跨世纪的呼吁何以为?其实它不正在告诉我们:今天深受西式还原论教育影响的知识层次中,常常囿于自己的学识,囿于自己对科学的局限认知,常常把学识变成了心魔,所知变成了所知障,何其多也?仔细留意您的身边,其实不难发现现代知识层次具有此类心魔者甚多,故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有“自以为是者不治”。

身魔之一,瞑眩好转反应、错认坏病误治、常常中途放弃。

俗话说:“不破不立”。一种新制度、新秩序的建立必然要触及许多旧制度、旧秩序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引起新旧利益矛盾的冲突和对抗,新旧交替、旧势力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负隅顽抗产生一定的动荡常常是其必然。同理,常常建立在长期慢性病基础上的人体体质,一旦接受中医或传统文化、保健品的好处,意欲走向康复,不经过一定的动荡,没有一些反复可能吗?故接受传统或保健品治疗,常常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新旧体质的斗争结果常会出现一些好像副作用一般的不舒服,有的眩晕呕吐、有的感冒发热、有的呼吸异常、有的神经紧张、有的关节疼痛、有的皮肤发疹、有的大小便异常、有的血中化验指标不跌反升……种种症状因人因病而异,无可详尽。其本质是大量人体细胞在得到新的营养后,细胞新的活化开始,新的活化细胞取代旧的衰老细胞必定得以用排除毒素废物的方式新陈代谢谢,结果出现了上述诸多类似副作用现象。这种现象古代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尚书·说命篇》有武丁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意思说,假如服药后没有感到眩晕,那么厥疾(手脚冰凉、不省人事)就不会痊愈。可见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药物中病反应之记载。];西医称之为‘抗原抗体反应、再灌流损伤’;民间百姓称之为‘发伤、翻病’;保健品称之为‘好转反应’。一般而言,病的愈重、时间愈长,此类好转反应也就愈强烈。每个人产生好转反应的时期、时间长短与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理论上,除了少数一度反应过激影响了整体和谐不能坚持者以外,在出现好转反应的时期,千万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但是实际生活中真正能破除此身魔、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毕竟为数不多,其常见原因如下:

①不懂或医生没有交代明白,误以为是用错了方法(药)引起了过敏或中毒反应。
②请教正统专业医生(包括某些权威),结果请教了‘隔门子婆婆’,遭到严重警告和反对,常常被责令马上停止。
③利益趋使,常常身边有各种“专业人士”在规劝您改用他或她的专业方法。
④大病、难病尚愿小心试试,死马当作活马无可奈何只能一博;小病或潜在病遇此反应,常被认为是无事自找麻烦。
⑤不懂得机体的整体系统和谐尤重于治病抗病的一招一式,结果千遍一律的方法让某些使用者一度反应过激影响了整体和谐,被迫放弃。
⑥过高费用导致地过高期望值(夸大疗效),一旦遭遇症状反应,反差太大,产生逆反。
……
如此等等归为一条,没有准备好、不识此身魔者难过此关。故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有“无知者不治”“要钱不要命者不治”。(注:并非简单指吝啬者不治,而在于不懂得必须有所准备、有所牺牲方能有所收获者不治。)

身魔之二,功能影响结构、滴水穿石之功、短期何以见效。

中医历来就有‘急者治标、缓者治本’之说,治急病暴病首重“治外感如将。”外感者外来细菌病毒--感染,多新起、急病,祛邪务早,务快,务尽。“驱邪如逐寇盗必极攻而尽剿”,此截断扭转之法,“两军相逢勇者胜”,必将军主之,如治乱世用重典,当子和“霸道”取其急攻近利,常以攻胜(现代大多用西医西药主之)。治缓病、内伤病、慢性病“治内伤如相”,多错综复杂,脏腑气血伤害,故必从容有度、有序、运筹帷幄,讲究策略,切忌急攻近利,药石乱投伐害正气。此谋治国安邦中和位育,必宰相主之,如治盛世用德仁,安抚为主,当东垣“王道”,王道无近功,常以养胜。(现代中医、传统文化、保健品主要用武之地)。此中医体质调理、功能影响结构、滴水穿石之功、短期何以见效?细胞更新换代一次尚需三个月之久,改变体质祛病治本常需坚持半年一年极为正常,故历来中医就有‘慢郎中’之说。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名医岳美中治越南总理阮文绍,持方不变整整半年,终收远期长效之功;上海中医学院胡**教授治疗一个癫痫病人整整二十年方收痊愈之功;更多治疗癌症谋带癌生存,长期或终身用药者恐怕司空见惯。然而,现代知识层次受西式教育程度高,生活节奏快,做事总希望追求短、平、快,“有病找西医,无效找中医试试,三五剂无功即以为无效”是一种普遍思维,习惯于西医思维日久,急功近利,贪图客观指标改善,渐使“霸道”横行,“王道”湮没,即使重谋‘王道’,缺乏对中医、传统文化、保健品的理解和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又何以战胜身魔?故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有“不信者不治”。

意魔之一,西式教育背景、迷信现代医学、排斥轻视传统。

现代知识层次西式教育背景,缺乏对传统的真正理解,凡事讲究科学现代化,因为中医是古老的传统医学,所以相当一部分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潜意识的认为:中医是传统的、古老的,必定是落后的;西医(现代医学)则是现代的、新兴的,必定是科学的。那么中医的现代化就只有西医化了,殊不知,西医的现代里面也有落后成分,诸如治疗思想的局部化、治疗手段的化学合成化、疗效评判的单一化等等。中医的传统里面也有先进的成分,诸如治疗思想的整体性、治疗手段的天然性、疗效评判的综合性等等,结果导致现代知识层次即使相信中医(包括部分本身就是中医者),希望得到传统文化之好处,但潜在本质的排斥轻视传统也根深蒂固。常见:

① 实用主义地只愿学老中医的经验方、特效疗法(专治某病的方剂和针灸穴位),全然忽视中医理的存在和以理统法统方。
②一提科学潜意识中只有还原科学,没有系统综合科学,把传统片面地理解为历史的过去,下意识与落后划等号,于是中医就等于不科学了。
③承认“伟大宝库”却无视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常常把治疗疑难病、系统病的愿望寄托在灵丹妙药、特异魔弹和特异技能的开发上。
④不承认中药方剂的基本理论,把西医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发展方向,视中药西化为中药现代化。
⑤只承认中医是经验医学,固执地用西医方法和标准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
⑥对于那些现代科学还暂时说不清、道不明(精神信息)层面的传统疗法,因为与其原有科学理念大相庭径,大多接受不了,常常将之视为“封建迷信”“妖魔鬼怪”批判,传统神层面的江湖方法、心理疗法、特异功能自然只能清一色与封建迷信、江湖骗术划等号。
及此,现代知识层次潜在本质地排斥轻视传统根深蒂固,造成大量从后辈中医到普通老百姓(患者)对中医和传统丧失起码应有的相信和信心,中医的普遍临床疗效自然大打折扣,由此老中医喊:“中医院校培养了中医掘墓人!”老百姓喊:“看病难,看好中医更难!”否定中医者喊:“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已经过时!”。

又芨:前文论及,常见传统文化中,‘神’层面有争议的诸江湖特异功能人士的(气功)治病,本质上是利用思维的‘信息场’作功。而实现思维‘信息场’作功的公式:定向思维×时间=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对准频率、同步共振、旋转加能,而实现此三个条件的基本大前提又都是相信和信心,离开了相信和信心,意魔占据思维空间和思维能量隧道,又何以实现思维作功公式?又有那个“傻子”愿意诵读几万至几十万遍那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经咒?自然只能是与荒唐和迷信划等号,能接受传统文化的好处吗?相反有了相信和信心,意魔不再,又何缺虔诚膜拜者?中医与传统文化好处之成功概率自然大大提升!此老百姓言:“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同理古代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不信者不治”再一次展示其英明伟大的超历史远见性。

意魔之二,井蛙挂冠尊崇、名利声望作祟、作茧自缚误世。

更多现代知识层次,有的甚至是某些学科方面的权威,常常不理解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本就是跨越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自然的宇宙大融合学问,面对它的复杂程度,当今诸多前卫科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微观与宏观、决定性与机率性、线性与非线性尚需要修正和超越,需要用新的框架理论解释非定域性量子联系与时间不可逆等问题,还只也许是解释包括意识、精神在内的传统中医文化的一把至为关键的钥匙。任何希翼建立统一模式、划一标准、穷尽算法来一统天下,自然无疑于白日做梦。

科学发展的历程已经说明,经典的牛顿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场论是物理学科的不同评价体系,前者的规矩不能适用于后者,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世界。同理,现代西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传统心理学和心灵学也是医学学科中的不同评价体系,前者的规矩也不能适用于后者;倘若不管不顾硬用前者的真理强奸评价后者现象,那么即使跳出了“封建迷信”也势必又陷落新的“科学迷信”;尽管现代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现代科学的实验实证步伐又如何跟得上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思维的翅膀,片面追求用某一段得到实证的“科学”方法(井蛙之见)来实现对中医传统的整体解释(知识海洋),常使人们误陷某一个局部真理而失去对全局的把握,大有‘瞎子摸象,各言其象’的痕迹。甚至还会产生某些由此而导致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倾向。这几十年来,我们的知识层次、中西医权威在中西结合基础研究步伐上老是在这狭隘的小圈子中翻筋斗,结果虽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但最终却让“原本是树在中西结合路途上的里程碑,结果成了中西结合的墓志铭。”“用西医知识研究中医理论实质此路不通,现代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之路在宏观上宣告失败。”成了否定中医的嘲笑对象,实在与此总喜欢固执地用自己有限已知的局部科学理论来解释规范代替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的意魔不无关系。

更有甚者,由于某种名利声望、利害关系作祟,或者是为了迎合某些管理层盲目搬运他人管理经验的“天真”管理意图,我们的知识层次、权威学者中,似乎‘隔门子婆婆’越来越多,事事处处总想把中医和传统文化统一标准,实现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物质化、格式化、工具化,(注: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其实对中医事业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好处,无非只增加了几个捞钱机会而已。)如此意魔,其结果:混淆了中西医理论的根本分界线,强奸了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之本意,窒息了中医事业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步伐,好心办了坏事,干了类似为混沌凿窍之傻事,不仅作茧自缚把现代中医培育成嫁接在西医平台上的歪把子树,而且污染了中医管理层的管理意图和老百姓对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传世误世贻害非浅。常常不思此本是妄想一统天下的意魔作祟之恶果,相反,为了维护自己头上科学权威桂冠的光环,反厚颜责难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科学。如此口德不济,实在有辱其知识层次权威学者的光环。故中医老祖宗的教诲《难经》六不治有“诸利害关系者不治”。
……

魔难种种不可尽数,一部《西游记》西天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只是代表无穷无尽冰山一角,何况当今知识层次生存于市场经济、竞争社会,在诸多厉害、利益面前,因为有些学识,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魔难更多。此《道德经》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踮起脚尖想站得更高,结果容易跌倒;脚步跨得太大,想走得更快,结果只会走得更慢;总以为自己眼睛看得分明,结果什么也看不清楚;总以为自己判断最为正确,结果只会更加糊涂;常常学识学问(主观自见)愈多,则离开道(客观规律)愈远。]反不如“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抛弃高深学问,就减去烦恼而无忧无虑;把聪明隔开,将智慧放弃,顺应自然客观规律无为而治,百姓自能得到百倍的利益。]及此,方能脱离心魔、身魔、意魔之苦海,实现菩提(系统自组织的自我调节-客观规律)正等正觉之大智慧。故《道德经》又言:“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知识层次不要自以为聪明而生事,百姓自然获得富足;管理层少欲望不求多得,百姓自然更加淳朴。)

由此,“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尊重宇宙客观规律(天道)总是把天下集中的利益好处分散于民(天下为公);满足人心欲望(人道)总是把天下老百姓的利益好处集中起来供少数人享用(天下为私)。]天道还是人道?这一几千年前老子《道德经》提出来的道德“试金石”,今天同样让现代知识层次何以常常如此口德不济,(反对中医、抵制传统者颇多)昭然于天下!要接受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好处,因为前已论及,输出“爱”、奉献“爱”乃是从小‘一’(基本粒子)进入大‘一’(系统和谐)唯一有效途径!离开‘爱’唯有魔!以德载道、以德养道,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生命之‘道’、宇宙客观规律‘天道’之使然。

《我看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系列文章作者 马桢伟 2009、2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知识层次为何反对中医、抵制传统者颇多?中 老茶馆 《伤寒》何以成为辨证施治圭皋、千年不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