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之余话“冬燥”

2011-04-08 19:37 楼主
岳小强,刘 庆,路 洁

自明末喻嘉言阐发《秋燥论》以后,一扫千古以来“秋伤于湿”之偏见,为临床诊治秋燥指明了方向,其清燥救肺的理论与实践,更为燥邪为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立秋之后,金气当令,燥气偏盛,若调护不当,极易感受燥邪,此为其常。然证之临床,燥邪虽秋季易得,却并非秋季所独有。尤其在北方地区,进入立冬以后,屋外天冰地坼,室内温暖燥热,感受“冬燥”为病者也不在少数。
冬燥为病常可兼寒,多因于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空气凛冽干燥,调摄不慎而得之,此为感受天之邪气,证见畏寒恶风,唇裂皮糙,口鼻干燥,或干咳频作,痰少色白而易出,是为“凉燥”;久处暖房之中,室内空气温暖干燥,亦可感受燥邪,为感受人工环境下之邪气,常多兼热,证见寒热不显或身热,皮肤干燥发痒,唇裂起皮,口干咽燥,鼻喷热气,干咳,痰少而粘,或黄或白,不易咯出,此为“温燥”。前者可疏风散寒,宣燥肃肺化痰,仿杏苏散加减;后者宜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用清燥救肺汤治之。兹录在广安门医院特需门诊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所治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患者张安红,男,23岁,于2009年11月19日初诊。诉慢性咳嗽反复发作6~7年,起于六七年前冬季感冒之后,后每天气转凉或遇冷空气后则发,证见畏寒,干咳频作,痰少而粘,夏季或在暖室中则可缓解,纳寐安,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中黄,脉沉细。既往有花粉、鱼蟹等过敏史。辨为肺卫不固,感受凉燥,郁久化热。治以益气固表,宣燥肃肺,方选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处方:生黄芪15g,炒白术12 g,防风10 g,桔梗10 g,枇杷叶(包)10 g、炒杏仁(后)9 g、炒苏子12 g、前胡12 g、浙贝10 g、黄芩10 g、鱼腥草15 g、芦根30 g、生甘草8g,14剂。
二诊时干咳已减,仍遇冷风加重,晨起咽干,痰少而粘,下唇殷红,舌质红,苔白略厚,脉沉细。此为外邪已缓,津伤复显,治宜益气固表,润肺化痰,仿清燥救肺汤意加减。处方:生黄芪20g、炒白术15 g、防风12 g、桔梗10 g、枇杷叶(包)12 g、炒杏仁(后)9 g、前胡12g、炙紫苑10 g、北沙参15g、麦冬12g、芦根15 g、生甘草8g,14剂。
三诊时患者咳嗽已不明显,仅晨起遇冷偶作,遂以玉屏风散合润肺化痰之品调理月余而安。
此患者平素对花粉、海鲜等过敏,系禀赋不足,肺卫不固,冬季调摄不慎,故反复感受凉燥之邪。肺卫不固,燥伤肌表,故见畏寒身冷;凉燥伤肺,肺失宣肃,可见干咳,津液不布,聚而成痰,则见痰少而粘,易于咯出;燥邪郁久化热,而致舌质暗红,苔白中黄。治当宜益气固表,宣燥肃肺,佐以清热,以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方中生黄芪、炒白术益气固表,以扶正达邪;防风、枇杷叶、浙贝宣燥化痰;桔梗、前胡、苏子、杏仁宣肃肺气以止咳;黄芩、芦根以清郁热。二诊外邪得解,津伤复现,又佐以北沙参、麦冬、炙紫苑等养阴润肺之品。药证合拍,直中病窠,故能效如浮鼓。
通过本例患者的诊治也可体会到,燥邪致病虽有凉燥与温燥之分,但凉燥日久,也可郁而化热;温燥复感风寒,亦可成外寒里热。因此,临床不可胶柱鼓瑟,缘木求鱼,唯有灵活辨证,机圆活法,方能奏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空药瓶回收拷问医药企业社会责任 老茶馆 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