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临床应用

2011-04-20 19:58 楼主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出于《素问·至真要论第七十四》,经文的意思是说热性病用苦寒药泻热而热不退的应当用补阴的方法治疗,寒性病用辛热药散寒而寒不除的应当用补阳的方法治疗两句经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临床如能正确应用,确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余从医年来,时而遇到此病例,现列举例,供同仁临症时参考。

1 临床资料

例1,女,34岁,1998年3月患发热,体温39℃,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稍有咳嗽。血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3×109/L,中性粒细胞85%,西医诊断其上呼吸道感染,用青霉素等药治疗,3天后诸症悉减,唯低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7.5℃~38℃之间,复又用青霉素等药治疗3天,热仍不退,遂找余治疗。患者体温37.8℃,口渴喜冷饮,舌赤苔薄黄,脉浮数,二便如常。先予以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山栀、黄芩,服2剂后热仍不退,体温直波动在37.5℃~38℃之间,遂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方药如下: 熟地黄20g,淮山药15g,山萸肉15g,粉丹皮15g,北沙参20g,麦门冬10g,鲜石斛20g,天花粉20g,地骨皮15g。

进上述汤药每天1剂,第3天,患者热退身凉,脉平纳增而愈。

例2,男,41岁,2003年6月患伤寒病(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县医院住院治疗27天好转后出院,后因持续低温不退半月(早上37.5℃左右,傍晚38℃左右)而找余治疗,观其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萎黄,自觉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手足心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109/L,中性粒细胞65%,遂先按湿温论治,给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3天后诸症好转,纳稍增,舌红,脉细数,但热仍不退(体温38℃)。复思患者病久,热邪灼伤真阴,阴虚则生内热,故改用下方治疗: 炙鳖甲20g,地骨皮15g,熟地黄30g,大白芍20g,淮山药15g,粉丹皮10g,山萸肉20g,北沙参20g,麦门冬10g,肥玉竹20g,党参20g,阿胶20g(分2次烊化口服)。

上述方剂共进5剂,热退而诸症除,精神好纳亦增,复以参苓白术丸调理脾胃,以善其后,患者现体健。

例3,女,73岁,2006年元月因恶寒、怕风、鼻流清涕、头痛,稍有咳嗽找余治疗,视其人面色苍白,无汗,舌淡苔白,脉浮紧。化验血白细胞总数3.4×109/L,胸透心肺未见异常,病情显属外感风寒,遂用辛温解表之剂荆防败毒散加减治之,服药2剂后得其汗,咳嗽,头痛鼻塞之症已减,唯恶寒转甚,手足冷,脉迟,小便清,大便溏,喜热饮。思其年老体弱,汗出后阳气虚,遂用金匮肾气丸予以治疗,服药1周后诸症悉除而愈。

例4,男,69岁,2004年11月因腹泻2天找余治疗,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每日4~5次,如厕则腹中肠鸣而痛,周身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紧,口渴而喜热饮,病情显属寒湿困于脾胃,给予胃苓汤加干姜治疗,3剂后诸症未减。深究其因,知其人多年来一直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虽时值秋天,却已着棉衣,遂仿金匮肾气丸加四神丸以温补脾肾之阳之意予以治疗,方药如下: 淮山药20g,山萸肉15g,熟附片10g,淡干姜10g,补骨脂15g,吴茱萸6g,肉豆蔻15g,炒白术20g,炒苍术20g,肉桂10g,红参10g,赤茯苓15g,猪苓15g。

上述方剂进3剂后,腹泻止而大便成形,手足转温,纳亦增而治愈,复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1月以巩固疗效,随访现体健无不适。

2 讨论

上述4个病例的治疗,均是遵循此句经文的指导原则而灵活运用于临床,充分说明此句经文具有很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只要严格辨证论治,用药得体,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21 20:06 2楼
孙洪彪
请教一下:我由于人流后身体一直很虚,全身发凉,倦怠无力。是应该补气温阳还是补肾助阳?我吃了很多草药,没有什么效果,只是说气短懒言有些许的改变,只要吃那种温燥的药,就会月经多。这样,长期气血不足,身上发凉得不到改善。
2011-04-21 20:41 3楼
我看,该补气温阳

补气血,提振清阳~
2011-04-22 07:32 4楼


人流伤的是气血,冲任。
治疗上当然要补气血,还要考虑调冲任
温补气血---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都可用。
入冲任二脉的药物---可以选取枸杞、肉苁蓉、鹿茸这些平和的药物,附子、肉桂之类应用上要注意过热反而动血的问题
2011-04-22 22:20 5楼
人流后气血受伤,真阳有损。归于劳伤,薯蓣丸。黄芪建中汤也可。
2011-04-23 07:09 6楼
回复 5# qian1955




这样的问题临床多见,相对来说也容易解决,如果以手足发凉为主的还可以参考当归四逆汤,助阳达于四末..
2011-04-23 19:29 7楼
我主要是腰背,腿脚发凉偏重,全身都发凉啊,似乎没有一个部位是不发凉的。手部相对好一点。我穿的衣服较多。我服用过桂附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可是只要一用,颈部就越吃越冷。我反复试过N次。草药也吃过很多。效果甚微
2011-04-23 19:31 8楼
而且寒气在全身经络里,我感觉是。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现在在吃--八珍颗粒,可以吗?
2011-04-23 19:33 9楼


我没有吃过这个
2011-04-23 20:05 10楼
回复 9# 山间明月


没有其他的资料,只能猜测了。
可能是饮证。苓桂术甘类的。
仅供讨论。
2011-04-23 20:31 11楼
回复 10# sunnymann




信息不足,确实难以具体处方用药.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辨析 老茶馆 《孟子》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