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医案看丹溪“倒仓法”

2011-04-22 16:25 楼主
倒仓法
方名:倒仓法(攻里之剂)

总结:陈垢积滞


组成:黄牡牛肉(肥嫩者二﹑三十斤)

主治:陈垢积滞。

归经: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

方义:朱丹溪曰:「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德,而法健为功者,
牡之用也。肉,胃之药也。液,无形之物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
回薄曲折之处,以为窠臼,岂铢两之丸散所能窥其藩牖乎?肉液充满流行,
无处不到,如洪水泛涨,浮莝陈朽,皆顺流而下,不得停留。凡属滞碍,一洗而空。
泽枯润槁,补虚益损,宁无精神焕发之乐乎?其方传于西域异人,
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又附方:霞天膏:即照前法,
每肉十二斤,可熬膏一斤,磁罐盛之。夏月水浸,可留三日,
寒天久留生霉,用重汤煮入煎剂,调服入丸剂。每三分,
加曲一分,煮糊,或同蜜炼。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煎服法:

(1)切碎洗净,用长流水桑柴火煮糜烂,滤去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文武火熬至琥珀色,则成矣。

(2)择一静室,明快不通风者,今病人先一夜不食,坐其中,每饮一钟,少时又饮,积数十钟。

(3)病在上者必吐,病在下者必利,病在中者吐而且利,视所出物可尽,病根乃止。

(4)吐利后必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之,名轮回酒,非惟止渴,兼涤余垢。

(5)行后倦卧觉饥,先与米饮,次与稀粥。三日后,方与厚粥软饭菜羹。

(6)调养半月﹑一月,精神焕发,沉?悉痊矣。

(7)须戒色半年﹑一年,戒牛肉数年。

附资料:



寒涎沃胆,时吐痰水,不得眠,或时眩晕,温胆汤,多惊,加蝎尾。
痰火盛於上焦,气盛喘促,有时能食,有时不能食,或周身走痛,饱闷痞胀者,用滚痰丸,西北人倒仓法最妙。

石顽治周又韬张使,本燕人,体肥痰盛,善肉善饭,而患痰鸣喘嗽数年,
食伤恒发,则六脉迟滑,时见歇止,声如拽锯,遍地背痰,
每岁或一二发,或三五发,深秋初冬尤甚,遂用倒仓法,
自言肢体皆轻,前证遂不复作,二年后,因不禁牛肉,
复发,然其势较前不过十一,是亦不慎口腹所致耳。



倒仓法

治藏府肠胃经络宿滞,诸药不效者。

夏月三伏中,拣肥嫩黄牛肉四蹄各七八斤,切作小片,去筋膜,入砂锅中,

长流水煮糜烂,捣绞取汁,三次去滓,以汁入锅内,漫火熬至琥珀色为度,
胶成,隔水炖锅中,时添微火,则不冷不馊,须预先断肉,食淡三日,
前一日勿食晚饭,於明亮密室中不通风处行之,置秽桶瓦盆,贮所下之物,
以新磁瓶,盛所出之溺,令病者入室,以胶汁饮一杯,少顷又饮杯,
积数十杯,自然吐利,视所出之物,必尽病根乃止,吐利后必渴甚,
不可与汤,以所出之溺,乘热饮之,以荡涤馀垢,行后倦怠觉饥,
先以米饮,次与淡稀糜,三日后方可稍食菜羹,调养半月或一月,
自觉精神涣发,形体轻健,沉疴悉去矣,自后终身须忌牛肉,
永不复发,如有馀胶,熬如鹿骨胶收藏,即霞天胶,可入补剂

误用医案

《三十年经验集》余于十年前,一度身体不舒,痰气阻塞于中,心肝火炽于上,
而脾肾不足于内。服清火顺气消痰之药,兼扶脾土,有效而无大效。商之名家,
计无所出。欲用吐下之法,而虑其峻烈。因思丹溪有“倒仓法”,
乃以黄牛肉二十斤,熬其汁成琥珀色,空腹饮之。病在上则吐,病在下则泻,
上下兼病则吐泻交作,祛病如扫。且牛肉补土,病去速而正不伤也。
愚意先以小量试之。于是购买牛肉五斤,熬汁去渣,浓缩其汁,
仅得大半碗。因数量太少,服后仅泛恶而不吐,更不致泻。
而中焦倍觉阻塞益甚,上下之气,似被痞隔,头胀胸闷,眼热心悸,
足胫酸软,皮肤干糙若砂纸。时时自觉气机上冒而不能下达,
神情亦稍呆钝。每日临证,仅能勉力支持。屡请名家投剂,
方证得当,效终不显,病则日益加甚。

四个月后,有缘得见陈英俊先生于其诊室。先生年逾古稀,形丰而神采奕然。
无论男女童叟,凡来诊者,皆先诊脉,而后据脉言证,多能若合符节。
脉证既符则于其自备之数十味丸药中选定一种丸药或处以汤药,并随即煎煮使当即服下,
服后或吐或不吐,过半小时后再复诊脉,然后予另一种丸药或汤剂,带回服用。
服后必致吐泻,吐泻过后,继以“先清后调”两法以善其后。
清法乃多以丸药清未尽之内热。调则开处方两张,一为寒热并用之剂,
每以桂附与硝黄同投;一为消补兼清之方。先服前者一帖,
停药一日再服后者一帖,复停药一日再服前者。如此交替服至各四、五剂,
再前往诊脉吐下,继以清调,周而复始直至病愈。余被诊脉后,谓是五脏积热,
所言症情凿凿。先予“紫葛丸”如梧桐子大者六十粒,下咽即觉辛辣异常,
旋感胸中热辣,愠愠欲吐而未能吐。半小时后复诊脉,予“十补丸”六十粒暨清调方药,
嘱带回服用。因路途遥远,3小时后始到家,已下午3时矣。

立即将十补丸服下,入口味甘,带有人参气。服药后1小时,开始剧吐
。所吐物尽是褐色粘腻之液,因先服之药有辛昧,故吐时满口辛辣,
直吐至辣味渐消则吐自止。继而大泻数十次,始犹带粪,后者纯为稀水。
至夜半尚不能止,以针灸针刺足三里、内庭二穴,立时止泻。
次日身肢疲软,而胃纳不减,休息一日即体力恢复,吐泻之后,
顿觉胸腹宽畅,三焦通达,神清气爽而诸症去矣。数月之病,
除于一旦,正有不可思议者。
陆放翁有句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诚见道之言也。余亲服吐下之药而效立见,
以切身之体验,益知为人司命者,子和之书不可不读,子和之法不可偏废也。

附一:陈先生为余所开“清”方 大黄9g黄芩9g黄连6g槟榔16g木香9g附子9g
肉桂6g白术9g神曲18g茯苓16g泽泻12g 当归9g延胡6g青陈皮各9g半夏9g南星6g

附二:陈先生为余所开“调”方 黄芪18g党参16g白术9g陈皮9g升麻9g柴胡
16g甘草6g当归6g木香9g槟榔16g
按:服吐下等烈性药物后,常见“瞑眩”现象,亦即药物反应之一端也。

药物反应者数数见之,其状各不相同。
要凡反应之时,对病者之精神状态无明显影响者,
则为药病相当,是药力祛病之应也。反应之后,
自有效验可见,孟子所说者,即此之谓也。若反应之时,
病者之精神状态明显受其影响者,如见精神萎顿、正气不支;
或心绪烦乱、意不自守;或言语错乱、神识不清等,则属药不应病,
或是药重伤身之害,速宜设法补救,不可掉以轻心。
凡服重药剧药者,宜加慎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一个故事:名医,是这样气死的,当内科医生开始琢磨中医(转载)大家猜猜,讨论 老茶馆 我太太手指手掌常常发痒,户口处皮肤粗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