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四)

2011-04-27 09:54 楼主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四)


地之理
地之理,即地球的根本规律。
现代天文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地球是随整个太阳系的演变而产生出来的,可以这样说,地球与太阳这个主体共生死,共存亡。另有天文学家估算太阳的年龄是约50亿年,正值中壮年时期,地球的年龄较普遍地认为是46亿年,相差几亿年的时差,在大尺度的太阳系的生成过程中,地球比太阳晚上几亿年是完全可能的。至于死亡的时间,按长寿的年龄来看,太阳还可活上50亿年左右,那么地球的终结可能也要早上几亿,甚至十几亿年。为什么太阳系还有如此长的寿命,这是因为太阳这颗恒星正处于相对的稳定阶段,在恒星发展史上,它属于主序星。主序星是以氢的燃烧为主,在太阳里还有相当丰富的氢,所以太阳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温度变化不会很大,在这相对平和的温度变化中,太阳的“生命活力”是稳定的,此即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是同样的道理。地球因太阳的原因,其温度变化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地球也能保持着同样旺盛的生命活力。
地球的生命活力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供应外,几乎全仗着太阳能源源不断的供应。现代天文学已经知道,太阳是一个正在进行热核反应燃烧着的巨大火球。它的表面大气可分为三层,即日冕、色球和光球。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的一层,是太阳的电离层,其温度为200万开(尔文,温度计量单位),是太阳风产生的地方。与日冕紧相连的是色球,随着色球结构的差异,其温差变化也较大,最低值为数千开,最高值达数十万开。是太阳产生耀斑和日珥的地方。最后一层为光球。它是阳光发生的源地,其平均温度为6000开。是太阳黑子的发生地。那么这个火球里面的温度又是多少呢?据称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开,可见温度之高。又据说,它每秒钟向外散发的能量为3.8×1026焦/秒,又可见能量的巨大。
如果太阳每秒所射出的能量,全都进入地球,那地球也将成为一个火球,为什么没有这样,这是因为日地之间有一个很长很长的距离隔离开了,日地的空间距离为1.5亿千米,十分遥远;而且在绝大多数的距离空间中,大气中的物质相当稀薄,据说每立方厘米只有几个粒子,甚至是微乎其微。但是,这绝不是真空,因为还有极小粒子又极自由活跃的中微子和光子类物质存在,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太阳的热传导缺少介质。太阳的热能只能部分的传入到地球上来。再其次就是地球本又身穿有各类的“防护衣”,它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吸收太阳所赋予的能量,并能阻挡由太阳热能中所带过来的一些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生存的物质,如紫外线等各种射线。这些“防护衣”,包括有地磁、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和臭氧层,还有最贴身的对流层,即地球产生各类天气变化的主要所在地。地球的大气就在这个层次里,为地球送来了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确良冬天制造寒冷,在这四季里的风雨冰雪,闪电雷鸣等天气现象,这一切都是由于对流层中寒热两股气流的交往而造成的。为什么在大气中有寒热两股流呢?这又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有关。天文学已发现,地球绕太阳旋转所形成的黄道与地球自身的赤道,在地球绕日旋转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夹角,为23度27分。正是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得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形成了直射与斜射的两个点,而这两个点在地球一年的公转中,它们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间来回地摆动。由于直射比斜射的能量要大,有一个寒热的差异,这就是对流层中有寒热两股气流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这个原因,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的四季。既于昼夜的关系也是与太阳有关,因地球绕太阳自转,就自然形成了向阳与背向的两面,
就地球本身而言,地球应是太阳系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现代较普遍的一种认识,都认为太阳系是由大爆炸后一块巨大的星云尘埃,在宇宙的膨胀运动和自身的旋转运动中,由于在逐渐冷却下和中心的引力凝聚作用,逐渐形成了以太阳为主体的这个太阳系统,其它各行星,卫星等,都应是这块星云尘埃在旋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现在各类说法,如俘获说,共同形成说,都各有一定的道理,这里不去评说。现在要讲的是,太阳是个火球,为什么地球相对来说,如此冰冷?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在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中,地球的热能量远远小于太阳,因而在整宇宙膨胀冷却过程中,地球的冷却远远快于太阳,所以现在地球的温度不高,冷热变化不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地球表面上的最低温度,在南极为零下90度左右,而北极的最低温度为零下70度左右。最高温度在火山口上是90度,喷出的熔岩可高达800乃至1000余度。就是地球的里层,地核中的最高温度据估计也不过只有摄氏5000度。既于接近于地球的大气,在对流层中,就是我们在四季变化中常可感觉到的气温变化,据科学资料介绍,离地面每上升150米,就降温一度,离地面越高,上面的大气层就愈冷,到了臭氧层的顶部,要冷至摄氏零度。不过到了电离层就温度高了,那也是因太阳的原因,由太阳辐射来的紫外线、X射线和粒子流,使得那里大气分子产生电离,所有的气体都成为带着电荷的离子,温度高达摄氏1000度以上,所以科学家称那里叫做“暖层”。从以上的资料分析来看,地球上的温度变化与太阳的温度变化,真是大巫见小巫,不可与之相比,正是这种温度变化的差异,所以才形成了地球与太阳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物体状态。
前面讲了,由于太阳尚处于恒星发展期的相对稳定阶段,因而地球的发展,也同样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由于这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所以地球上的温度虽然有变化,但基本上是平衡的,就是基于这个因素,所以地球在经历了数十亿年的变迁后,发展到今天,才有如此美丽的地球。在地球上可谓千姿百态,万物竞秀。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温室效应,地球在变暖的这一事实。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地球大气环流的不稳定,并影响极地的气候变化,造成那里的冰盖发生融化,几大洋的海水也在变暖,膨胀,海的平面在升高,内陆的冰山、冰川也在融化。地球上的热能在增多,冰冷的世界在缩小,液态的水量在增多,这就是地球上阴阳在失衡的开始。这些能量的变化和失衡,必然要影响地球原有气象的稳定,恐怕这就是近年来地球上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地球上的液态水增多,大气中原有的冷暖又失衡,这就必然造成地球上的水灾、风灾和冰雪灾害的无序地发生,

上面说的仅是在相对稳定的太阳系的主宰下,地球温度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和大致的变化,那么在地球上已滋生的万物,是否也同样受到温度的变化和相对稳定的温度的主宰?从地球上大量的事实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地球上万物的存在与发生也同样是遵循着这样一个道理,就如《内经》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又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又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星周旋,曰阴日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内经》里的这些阐述,除了点明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总纲外,后两段还特别说明了阴阳与寒热的关系,以及它与宇宙万物生成的关系,这就是说,在地球上,也同样是阴阳以及相关的寒热,这种物质主要的内在能量决定着万物的生成与存在。
为了说明上面这一结论,我们先从最为普及的物理常识说起,有文化者谁都知道物有“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地球上万物存在的最基本样式。同样也谁都知道,固体物如遇到一定的温度就会熔化为液体,液体再遇一定的温度又会蒸发为气体。最为普遍的经验就是冰、水和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水结成为冰,在摄氏零度以上,冰就可熔化为水,温度再上升到一定程度,水就开始蒸发为气体,达摄氏100度时,整个水就会沸腾全部变为气体。虽然水的蒸发与水产生的水蒸气和大气的压强相差有关,但是这种压强,其实质仍是一种分子热运动所造成的,因此仍与温度有关。
现在在这个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的物质,它们都有可能以“三态”的形式存在着。如铁在1535℃以下温度时呈固态,在高于1535℃、低于2750℃之间呈液态,在2750℃以上温度时呈气态。之所以物态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物质都有几个发生物态变化的温度临界点,即物理学上所说的熔点或凝固点,还有沸点等。如果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往上升,物质就会熔化为液状;所谓熔点其实与凝固点是相近似,所以如果物质温度低于熔点,物质就开始逐渐地凝固起来,反之如果物质的温度高于凝固点,物质就开始熔化。沸点是指液状物质完全气化的临界温度。
现在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发现了更多的物质状态,如等离子态、液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超流态、超固态、超导态等。这些自然的物质状态或在高科技下产生的物质状态,它们的存在或者产生,也都同样与温度的变化紧密相关。如等离子态,就是在气状的物质基础上,温度上升到数千度,上万度,乃至更高时所产生的电离状态。温度决定物质存在的状态,有的是因高温的原因,有的还是因低温的原因,如凝聚态物质就是在超低温下的产生出的物质状态。“热胀冷缩”,这是万物变化的一个常理,遇热,物就膨胀、扩散;遇冷,物就凝固、收缩。
以上介绍的仅是非生命的世界,在地球上还有一个生命世界,而且生命世界在地球上无处不有,天上,地下;陆地,海洋;高山,湖泊,处处都有生命在活跃着。而且这些生命的形态也都无不是要受着寒热变化的支配。就动植物而言,就有热带、寒带和温带之分,为什么会是这样,科学家达尔文的结论是:“适者生存”,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谓“适”就是指要适应生存环境。
所谓生存环境主要是指太阳、空气和水土等,对于生命体来说,其中具体的主要内容就是寒热温度变化。因为太阳相对地球而言,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关系;地球的公转,在大气中造成冷暖两股气流在交流;还有水中的冰川、冰山等的冰雪世界;还有大地的热土和冻土之分,以及地热上窜对地表的影响等等,就是这些寒热变化的差异,又受地球绕太阳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在太阳的热能与光能的作用下,因而在空间上形成了热带、寒带、温带和南北两极的不同地区;在时间上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的不同时区。
又由于生命体是物质形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因而他不似一般的物质那样,只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或电磁运动;或化学运动等,生命体是以上这几种运动的综合体,因而显得更高级。所以在自然界温度变化对生命体的影响就不似一般简单的物质那样,纯粹是个寒热问题那样简单,温度寒热变化对生命的影响,要具体体现在四季和昼夜变化中所形成的光照时间的关系;四季和昼夜变化中空气和土壤中干燥与湿度的关系;四季和昼夜变化中空气的冷暖气流所形成的各类气象关系;还有土壤中因酸碱变化所形成的各类阴阳离子比例关系等等。这就是说,大自然的温度变化对生命体的影响,它是要通过时空的立体的变化,如热带、寒带和温带中的春夏秋冬,昼夜的变化;通过时空变化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土等综合因素的变化,全方位地来影响生命的产生、发展与死亡。
这就是前面已经说过的,物质本来是简单的质能关系,随着自然的长期进化演变,到了今天,万事万物都已经变得十分的复杂多变了。
中医理论的阴阳观就看到了自然的这一本质。此理论的产生,虽然当时没有现代这样丰富详实的科学资料作为佐证,仅是依靠当时的朴素的天文学和历法的知识,以及简单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但在古代的这些相对正确的自然哲学的指导下,再与中医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就产生出了相对正确的宇宙阴阳观,这是完全可能的。从宇宙大统一的理论来看,无论是从空间,大尺度的空间;或是从时间,从远古至今,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着共性,或者说相似性原理,所以古代传承下来的阴阳宇宙观,与今日的科学的宇宙观达到一致,我认为是无用置疑的,人类从简单的直觉经验中产生一定的悟性,并上升到理性,同样是可以走向科学,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大都要先走这样一条路的吗,后来的科学实验,数理化的帮助,那都只是为了进一步的验证,使之更加科学。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宇宙的无限性,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在高端科学研究上同样会产生主观经验的东西,非科学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主观经验更富有理性,或者说更富于知识性而已。而且从认识论上来说,整体思考,如果立论正确的话,比起局部的思考,还更具有长期的实践可检验性,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02 20:19 2楼
建议思维不要受到某种拘束。“天之理”与“地之理”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自然之理,本文离真理只差一步了。
2011-05-19 18:41 3楼
谢谢楼主的读贴、回贴与点评。
⬅ 中医药运用第二节——辛凉解表用药之一 老茶馆 小儿肾病综合症及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