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金老前辈,此人的中医思想,如何?

2009-05-09 20:26 楼主
简述六经病:

太阳病——阳气上升发散不了的病;
阳明病——阳气下降收敛不了的病;
少阳病——阳气升降不协调的病;
太阴病——能量吸收不了的病;
少阴病——能量储存不了的病;
厥阴病——能量发挥不了的病。


以“方向”论,谓之——阳气
以“多少”论,谓之——能量
如:
以“位”论者——相火
以“明”论者——君火

本质一也!


脉诊至简论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四季常脉;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四季常脉。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font=宋体, MS=]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

究其质,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太阳为不升(又叫“不开”),阳明为不降(又叫“不合”),少阳为不升不降(又叫“不枢”——不枢转的意思)。三阴病都是能量不足,区别在于病位:太阴在中焦脾胃(主消化吸收),少阴在下焦肾(主二便排毒),厥阴通行全身(主全身驱邪,收复失地,推陈出新,故名“将军之官”)。

少阳是太阳阳明升降的枢纽,如门开合转动的轴。少阳不枢,则升降都有问题。所以,少阳之证,有病不升,有病不降。处小柴胡则不升可升,不降可降,故曰:调和。热则升,凉则降,欲调和,必寒热之药并处。故,少阳篇皆寒热并处之方为特点。

临证所见,纯阳明病少见,纯太阳病易辩,大多数所谓“亚健康”人群,40岁以下,多见少阳不枢的升降病(手足心热,脸红,眠不安,多梦——相火不位证),尤以青壮年多见,熬夜是为病根!40岁以上方多见纯阴证。故,小柴胡化裁(相火不位证同时多伴见太阴虚寒证——舌体胖大水滑。究其故,熬夜上火,则消炎,降火,喝凉茶,重伤脾阳,而成外热里寒之证,故吾临证小柴胡必加干姜),可疗此年龄阶段大多数病症!(见本人群里《网诊聊天记录精华》全程跨夏末秋冬,多以此定方取效)

所以,升降之方,至简为一方。经文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太阴病主方:理中汤,眼药在干姜;少阴病主方:四逆汤,眼药在附子;厥阴病主方:当归四逆汤,眼药在当归。干姜附子,纯阳无阴,故知太阴少阴以行阳为主,当归阴阳具盛,正合厥阴肝之特点:体阴用阳。其体:主藏血,血库,阴盛;其用:将军,行至阳至刚之气。将军打仗,必有兵马粮草(有形为阴),还需谋略气魄(无形为阳),或曰,能量消耗必须有物质基础。故知,厥阴肝之用药,亦必阴阳并用,寒热并调——此与少阳(胆)之特点乃相辅相成,即所谓:肝胆相照!

论少阴枢

太阴制造能量输送到少阴储存,厥阴从少阴汲取能量以发挥功用。少阴就是一个能量的仓库,能量的中转站——这就是少阴“枢”的意思。在临床意义上,少阴枢就体现为能量的储存足不足,足则能枢,不枢就是不足之意。

三七先生一剂当归四逆理中汤,包含了三阴能量方,实为精妙绝伦之处!40岁以上,起手当归四逆理中汤当尽所适,40岁以下,小柴胡姜附汤,可独挡天下!

病升降,又病能量不足,即可以升降方配以能量方(如小柴胡配姜附),待方向调,转以能量方启生化之源,病可愈。


病了——身体偏寒或者偏热 【偏寒则功能不足 偏热则功能过盛】
药性——偏寒或者偏热
治病——用药的偏性 纠正身体的偏性
原则——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方针——上热下寒 则治以:上寒下热之处方
外热里寒 则治以:外寒里热之处方

万事万法 寒热而已 悟得此法 治病养身之法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皆可信手拈来!


万病至简,如此而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09 21:25 2楼
您说的不就是 悠然子 的东西吗?!您自己觉得他的思想如何?是您自己摸不到南北了还是在考别人啊?
2009-05-09 21:28 3楼
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感觉啊,您是不知道那些是精华,那些是糟粕。我说的对吗?
别人嚼过的馒头寡然无味,一切都要自己下口方能吃出纯正的小麦的味道!
您打算下口尝尝吗?
2009-05-10 00:02 4楼
另一种名词的转换,一时还没明白过来,一直都是看医书上的,呵呵……
2009-05-10 07:23 5楼
好家伙,一番言语道尽天地自然之秘,伤寒奥蕴尽囊无遺,我向您学习,拜您为师了.覌君之文辞,知君是谁?悠然已罢,逍遥已罢,君得真传也.我知您,您知谁?
2009-05-10 11:21 6楼
我回复此,乃因其知常不达变!
要评判知此人的思想,需要知道他的思想来源与那里,他跟谁学的,他学到家了没有?
更多的东西请到 民间中医论坛 或者 三七养生论坛 去查。
当年我也曾这样,以为已经深悟岐黄,待至接触到更多的秘籍时,才恍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009-05-10 11:44 7楼
欲知更多的此人的思想,可参考《人体使用手册》和登陆 三七养生论坛和民间中医论坛。那里有很多同仁是从这里开始自学中医自医医人的!
⬅ 当归四逆汤伤阴 老茶馆 肾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