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2009-05-26 12:17 楼主
《伤寒论》28条:http://www.baicao99.com/userReg/JiaoC... 从古至今,历代注家,对于这个问题之多加附会,大概因为张仲景和内经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26 12:31 2楼

这里的‘脾营’功能很少见人论述,楼主可否详细讲解下?
2009-05-26 14:20 3楼
初读没有看明白,再读觉得有道理,继续读才明白,和我的理解是一个道理,只是用词不一样。董君一个脾营把我绕的哪个难受。
2009-05-27 10:59 4楼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营和血不一样,这牵涉到的是具体的用药法则!金元四大家到明代,营和血的概念基本是清晰的,例如在薛立斋的医案中就经常可以看到脾营不足一类的话,可是清后期这个说法,就说的少了!
再例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一两,当归二钱治疗大失血后发热证,发热的机理,当然是失血后,导致营气不足,气陷入营分。思路还是从伤寒论来,《辨脉法》云: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想明白这个道理,也自然就想的明白,为什么补中益气汤的道理了,呵呵。
2009-05-27 11:08 5楼
呵呵,你加上那个脾,就有部位的限制了,那与肾主一身之阴的理解有区别了。只是认为营阴均为肾统,脾只是吸收与运化的工具,虽与营阴有关,但是在定位上还是以肾为好,不知道董君有何意见。
2009-05-27 11:40 6楼
“肾主营”的说法,典籍未载,不敢苟同。而“脾藏营”,却是《黄帝内经》所明言。肾主一身之阴,个人理解为人身之“真阴”,非泛之一切阴液。若真可如此理解,六味地黄丸,岂非可以治疗一切阴液不足之证?

浅见,还请指点。
2009-05-28 02:16 7楼
1# 董红昌
先生解释确实独到!

此条:“强、微”几个字不知道先生如何解释?似乎轻描甚至不描!
俗有胃受纳、腐熟,小肠则分清别浊,难道说张师有误,亦或是先生有误?若均非误,不知‘导热从小便而出’‘利湿而通小便’何解?反过来说就先生所解释,加茯苓白术,并非健脾运,而是助其营,似乎也不对。
转.“《汤液本草》:《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晚辈姑且之事,请多见谅!
2009-05-28 11:14 8楼
7# 梅雨时节 同道切磋,不必客气。关于头强痛,我已经解释过了,其理同于卫强营弱之桂枝汤证,还请您再看一看我的原帖。腹微痛,正提示为正虚,而非邪实。若果为邪实,当为实痛大痛。

一点看法,还请指点。
2009-05-28 11:16 9楼
茯苓、白术是为了健脾,这个没有人否定,呵呵。
2009-06-02 11:27 10楼
桂枝汤的方后注中言明,不可使汗水淋漓,从这一条文来看,先前用的 桂枝汤是发汗是正确的,只是发汗太过了,但是邪气并没有解除,所以后面说道“仍XXX”,这也就是说明表证没有解。
但是发汗太过后,出现发热较甚,复用泻下法来从阳明来泄热,结果复又伤及脾胃,出现“心下满微痛”,这时候出现表未解,里又伤,导致脾的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减弱,出现营阴不足的表现,如无汗,小便不利等症,这时候的治疗既要解表,还要治疗太阴,使脾运增强,水谷精微入于脉内,上达于心肺,布散于全身,既能发汗以解表,还能通条水道以利小便,所以张仲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掉桂枝,以防发散更伤津液,用白术茯苓健脾,运化水液,使脾运增强,津液自复。
所以董版主认为的是脾营不足的道理是对的。
2009-06-03 11:30 11楼
很赞同您的分析,但是对病因,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一个鉴别性条文,鉴别与桂枝汤相类似的症状的治疗方法,同样的也29条也是如此。所以我个人认为,28条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杂病。因为脾营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饮停中焦,卫气郁阻不发,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一点看法,还请指点。
⬅ 常见疾病的特效针灸疗法【仙鹤草】 老茶馆 紫雪丹治热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