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医案论人参

2009-05-31 02:34 楼主
醉花窗医案
论人参

曾读纪文达公五种笔记,载有一条,辩论人参。谓关东人参,得东方生发之气,偏于提补;上党人参,得中央土厚之气,偏于培脾,其用颇疏。此语真前人所未发,余尝因而思之,古方所载人参,即上党之潞参也。其时关东未必有参,即有亦未必入中国。
前明,吴守备到辽沈,闻东参能延年益寿,乃服至半斤,遂至腹泻不止,可见关东人参,至明始入中国。明以前所用之人参,即潞参也。不过在前古则潞参皆地中自植,年深日久,其力颇厚;近则以此为利,年年种而收之,其力较薄耳。
本草谓用参多则宣通,少则壅滞,此言尤要。盖草木之性,全以气胜,况参俱甘温,甘温则能滑泻,吴守备之腹泻,盖由于此。不比五谷之性,专有益于脾胃也。
每见近日士大夫家,日日用参,且用东参,以求调养,少则足以减食,多则必致泻腹,亦何惑之甚耶。
余尝本文达公之意,凡气虚而怯,或痘疮危急,平板不起,用东参辄应手而效。治脾胃虚弱,土湿下陷,饮食不思者,专用潞参,以益健运,亦无不验。
每见近世业医者多货药,临一症则用参、用茸,惟恐其药之不售,其罪恶岂浅鲜哉!因附志于此,以为妄而无知者,示之戒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5-31 07:46 2楼
本草谓用参多则宣通,少则壅滞,此言尤要。盖草木之性,全以气胜,况参俱甘温,甘温则能滑泻,
上句中提到的“用参多则宣通,少则壅滞”不知此语出于何本草。“甘温则能滑泻” ,不知此语该如何解释?望老师能予解惑。
2009-05-31 10:03 3楼
回楼上网友:
帖文是辑古人论。王堉、字蓉塘,号润园,清·道先、同治问山西介休县人,生平事已不可详考,据《介休县志》仅知王氏一生半官半医。《醉花窗医案》系王氏部分临证实绿,全书表明,尽管王氏之名未见载于医籍,但他确实是一位医学造诣很高的医学家。王氏一生儒而兼医,未曾经过直接师授,长期自学使他对医籍的学习有着深切的体会。他主张广读博览,兼收并蓄,反对执一以求。他认为只有博极群书,才能眼界开阔、思路灵捷、临处证方遗药方能左右逢源,出神入化。(郝印卿文)
此语出处,就我所知,是《本草约言》,多、少,指药量说。但也要辩证地看。
2009-05-31 10:31 4楼
好帖.
2009-05-31 10:41 5楼
受宠若惊啊,金老!
2013-06-08 14:56 6楼
学生有一点疑问 望先生指点一下 : 在名医别录中提到 “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
这里已经说了辽东产人参 为何说 :"可见关东人参,至明始入中国"呢?
2016-08-27 08:47 7楼
那好吧 说:
学生有一点疑问 望先生指点一下 : 在名医别录中提到 “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
这里已经说了辽东产人参 为何说 :"可见关东人参,至明始入中国"呢?

这个还真说不清了,《名医别录》的原书早就找不到了,‘生上党及辽东’这话是否原著中的更是不得而知。
况且,现在的党参、人参也不是一样的东西了,一个五加科,一个桔梗科
而辽东既有五加科的人参,也有桔梗科的党参
⬅ 醉花窗医案论绵山血见愁 老茶馆 祖传秘方紫色消肿膏【仁爱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