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

2011-04-28 21:05 楼主
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本报记者 徐美琴
●在西医学为主的医疗大环境下,坚持中医办院的方向,意义更加重大。中医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在预防保健、康复、延年益寿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研究型中医医院。通过四个研究所、科研课题,培养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形成以科研养科研的思路,以重塑研究型医院体制。
●方便百姓就医要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资源互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2005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成,花园式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无异给腾飞的浦东新区增添了一抹健康关爱的亮色。
“大医德泽,生命曙光。”百年老院在新时期的“曙光”里展示着传统医学的人文魅力。那么,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该院周华院长是如何让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中医建设是一个支点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曾用来形容中西医的对峙与争论。而曙光医院的前身即是中西医院的合璧,如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
曙光建院106年,历史的沧桑在医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医院经历了中医由国家主流医学一度下降到要被取缔的地步,又逐渐被认可并取得发展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学处于哪一个时期,医院始终坚持中医办院的理念,展现中医的独特风范。
在学术文化多元纷呈的当代,社会对中医药仍有争议。新任周华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西医学为主的医疗大环境下,坚持中医办院的方向,意义更加重大。中医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在预防保健、康复、延年益寿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时间推移,中医将会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
周院长举了一个例子,中西医看病如同挑西瓜,西医切开西瓜,生熟一目了然,但西瓜被破坏了;中医会根据西瓜的颜色、散发的味道、瓜蒂的情况及拍西瓜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好坏,虽然可保证西瓜的完整性,但判断却不一定完全准确。中西医各有优势,作为一名医院的管理者,就是要将双方的优势最大化。
为了传承海派中医文化,医院先后建立了“石氏伤科”、“柏氏肛肠科”、“蔡氏书屋”等以上海市名老中医的姓氏命名的诊室及教学科室;又原创性地打破现行西医分科体系,将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合为传统医学科。近年来,又将中医针刺麻醉带入西医手术中,这种治疗方式明显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抗生素的使用及患者的治疗费用,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
“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加强中医建设。从患者的反馈可以看出,百姓认可并受益于这种方式。”周院长话不惊人,却是一语中的。
中医特色渗透科研
周华院长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他拥有中西医双重医学背景;历任心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研究员。周华既是医院的管理者,又是身处一线的临床医生,他将以科研促进医院发展看得尤为重要。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研究型中医医院。通过四个研究所、科研课题,培养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形成以科研养科研的思路,以重塑研究型医院体制。将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放在医院的平台上进行,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前,曙光医院的中医科研项目逐步加强,按照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病种(如肝病、肾病、骨伤、心血管、糖尿病、妇科、肛肠、脾胃病等),医院已经和正在建立科研项目,目的是推动其医疗教学的同步发展。
2011年,医院击鼓再进,一项新的学科建设在曙光医院得以进行——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这一有中医特色的学科预期在生殖领域将有革新和突破。周华院长表示,“把中医元素注入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才能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为了推动病历信息化管理,一项国家“863”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电子病历的推广使用”科研项目,由周华院长作为第一负责人正在进行中。中医电子病历的建立包括病历的客观采集和中医知识库的建立。周院长认为,中医电子病历是一个可人机交互、可重复、可溯源、可推广的平台,通过这种规范化软件的开发,对中医发展有很大作用。
“中医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把历史长河中的书籍、治疗验案、治则规范等庞大的数据输入知识库,同时也将舌象、脉象等客观体征变成数据,作为病案书写索引。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得到治疗方案供临床使用,以完善治疗方案、完善知识库和决策系统。”周院长补充说。
细节彰显优势
上海新医疗改革方案进行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联合体就医问题。在采访中周华强调,“方便百姓就医要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资源互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如何让看病变得轻松愉快,应该是医院管理者工作的重点,而便民利民的医疗服务更应从小处做起,细节决定就医质量。”曙光医院在线健康咨询提供电话服务,只要拨打免费的咨询号码,就可得知自己需要看哪一科、专家门诊的时间等信息,免除了到医院排队咨询问题的很多麻烦。
在记者了解这项“细节决定就医质量”的医改举措时,听到了如下一些对话:
“请问有没有诊治免疫力低的专家?”
“免疫力低,建议到中医内科专家门诊由中医辨证调理。星期一至星期六全天有专家门诊。”
“我晚上睡觉半夜容易出汗,什么原因啊,一般发生在入春的时候,还有就是刚入冬的时候,体检也没发现异常啊?”
“中医认为这属于盗汗。建议到中医内科由专家辨证调理来改善盗汗。星期一至星期六全天有专家门诊。”
电话服务可谓准确到位。
2010年10月,医院西部经过门诊楼改造,果断推出门诊中药小包装,由原先3~4个小时的中草药调剂时间缩短为30~40分钟。放射科在东西两院设立自助胶片打印、自助取报告系统,病人凭就医保卡刷卡后即可取片取报告。为了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医院增加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出诊人次,新开设老年病、骨关节病、颈椎病、骨质疏松、医学美容等特色专科,增加病人就诊选择范围。
2011年初,在实行多年的门诊电话预约基础上,开展挂号当日实名制预约服务,方便病人就诊。诸多举措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百姓看病变得轻松愉快。
抓好惠民举措
当问到今后还将有什么措施时,周院长说:“类似的工作我们还有很多要继续做下去,给病人提供更大的就诊方便,实现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周院长胸有成竹地列举了医院正在进行中的一系列具体服务项目:
一是继续做好医疗联合体,医生走下去,大病接上来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让“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上海正在试行的医疗联合体就医的目的之一。
目前,瑞金医院作为医疗联合体的试点,领衔卢湾区卫生系统的6家一、二级医疗机构,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正在探索百姓方便就医的新路。但实际上,曙光医院自1997年起,已经考虑到医疗资源的整合,试水联合体就医了。
近年来,曙光医院和卢湾、浦东、松江、黄埔、宝山等区卫生行政单位充分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纵向医疗资源整合。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形成了以曙光医院为核心单位,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据初步统计,目前联合体已拥有12家成员单位,近7000名员工,4000多张床位。
医疗联合体内病人可相互输送、转院,联合体内医保额度宽泛,在医疗联合体内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大医生到社区去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就是曙光医院所进行的医疗联合体中老百姓得到的实惠。
如宝山区居民们首先尝到了医疗联合体的甜头。宝山区中心医院在进入曙光医疗联合体后,门诊量跃居区内医院第一位,在宝山区百姓中得到了认可。2010年,宝山区获得“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标志着宝山区中医药服务的广覆盖和高水平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周华院长说:“宝山的情况是曙光医院积极投入医药卫生改革的一个缩影。医疗联合体要继续发展下去,以中医特色及中西医结合作为纽带,加上管理输出,业务连锁,把学科品牌输入到医疗的底层。”
二是院内制剂惠万方
中医不但有特色的诊疗技术,很多验方、秘方都有神奇的疗效。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古方、秘方,曙光医院将其制成院内制剂供集团内就诊患者使用。
目前,医院内有100多种自制制剂,其中鹿角方、消痔锭堪称拳头产品,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但是,这些有显著疗效的自制制剂却不能在更大区域广泛使用。
在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中,上海并不包括院内制剂。因此,周华院长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上海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入巨资,由周华院长牵头进行院内制剂区域使用的研究。周院长说,“虽然院内制剂还没有进入基本药品目录,但院内制剂在老百姓心目中影响深远,我们希望将院内制剂作为基本药品,供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共同分享,造福百姓。”
纵观新医改,周院长说,“在新医改方案中,既有促进中医发展的方案,也有对中医具有挑战性的方案。如抗生素管理,卫生部下大力气要减少抗生素乱用,其中一个条款是中医医师不能使用限制性抗生素。这是对中医师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药抗菌抗病毒,中医要不断探索。但无论如何,使医院适应医改,为医疗服务,才是重中之重。”
回顾历史,曙光医院从商人始建于1906年的一家小医院,到1922年迁至法租界正式取名四明医院,再到1953改名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终至1960年成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沪上众多名老中医提议定名“曙光医院”寓意中医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辉煌发展。在“大医德泽,生命曙光”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勤求古训,立足当代,献身事业,造福苍生,努力锻造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力争为医疗改革和人民卫生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诌笑,病于夏畦 老茶馆 行医下基层 学术上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