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与瘀血之别

2009-06-01 14:46 楼主
血瘀与瘀血之别
血瘀与瘀血是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基本概念。两者都属于血的病理变化,但含义不尽相同,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讨论“血瘀”与“瘀血”,必然要涉及“瘀”,但历来对“瘀”、“血瘀”、“瘀血”的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观点是认为“瘀”、“血瘀”、“瘀血”三者仅仅是提法不同,并无本质差异’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瘀”、“血瘀”、“瘀血”既然提法不同,其含义也就不相同。
1. 瘀的含义
瘀,亦常作淤。瘀之本义指血积不行。如《说文解字》释:“瘀,积血也”。《辞海》谓:“瘀,积血。即瘀血。指体内血液滞于一定处所”。淤,本指水中沉淀的泥沙,但又有“滞塞,不流通”的含义,《辞源》说:“淤,积血之病也”《血之滞塞,又称“淤血”。中医学中“瘀”的含义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血结不行为瘀。血行于脉,本当流通无滞,但若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积结不行,或血液溢出脉管之外,未能排出体外,是为瘀。
二是血行不畅为瘀。血当畅行,但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畅行脉络,即血流受阻,血行迟滞,亦为瘀。此时之瘀乃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三是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既离经,已于机体无益而反有害。《血证论》说:“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此外,现代中医学研究过程中,人们对“瘀”又赋以新的含义,如《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书中指出:“瘀这一概念中,除包括血的‘瘀’或‘瘀血’之外,当包括气的‘瘀’,即‘气瘀’或‘气滞’”。《气血论》也指出:“淤,非专指血瘀而言。凡有形之邪,阻塞络脉所致的证候,统可称为淤证”。此时,瘀(或淤)的涵义颇广,但总以滞而不畅为根本环节。
2. 血行不畅为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气血论》)。是血液循行受到了阻碍所致。此时,瘀之义同“淤”,有“滞塞,不流通”之义。血瘀滞塞,不流通,即血行受阻,循行迟滞。生理状态下,血液循行于经脉,畅达周身,发挥其滋养荣润之职,如《血证论》说:“平人之血,畅行脉络,充达肌肤,流通无滞,是谓循经,谓循其经常之道也”。《诸病源候论》说:“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血之运行,听命于气,故曰“气为血之帅”。因此,气分受病,气机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是导致血瘀的重要机制,故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说法。此外,邪气直犯经脉,影响血的循行,也是导致血瘀的常见致病因素。如《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凡此都说明,气病或邪气影响可以导致血行不畅,而为血瘀。《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论述的“血郁”,更是指的血行不畅,即血瘀病变。
血瘀为病广泛。血不畅为瘀。血循经脉周行全身,若血瘀不行,则为害广泛,内而脏腑,外而肌肤,上至巅顶,旁及四肢,皆可因血瘀不行而为病。瘀滞经脉,瘀阻气血,瘀遏清窍,瘀着脏腑,为病多端,难以尽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6-02 15:20 2楼
血瘀:是指血液由于气滞、气虚等因素导致的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经曰:“通则畅,不通则痛。”。从字面上来说:重点字是瘀字,而血是瘀的对象。血瘀对内而言。
瘀血:多指离经的血液。从字面上来说:重点是血字,而瘀是来修饰血的,是描述血的状态或所指。瘀血多指由于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导致血离经而处与肌肉及皮肤之内未出身体的血。
2010-11-13 20:27 3楼
眼下又有人提起,看看吧
2010-11-15 23:47 4楼
血瘀侧重于从病机的角度来说,瘀血侧重于从病因病名的角度来说。
⬅ 文勇医生诊所观诊 老茶馆 大家是怎么学诊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