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1-04-29 17:10 楼主
并不富裕的三原县中医院,舍得人、财、物力投入,搭建起县域治未病平台,一年多的实践证明——
治未病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本报通讯员 赵文
“环境干净,设备齐全,医生专业,来这里保健养生放心、温馨、舒适。”日前,一位常在陕西三原县中医院治未病专区诊疗的患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基层防病治病的重要阵地之一,县级中医院不仅要构建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病体系,还应引导群众防病于未然。该院成立治未病专区一年来,接诊群众近3万余人,收入120多万元,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在治未病专区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医院年门诊突破10万人,收入达3000余万元。
搭建好治未病平台
思路决定出路。当前,一些县中医院热衷购进大型诊疗设备,争取有限的病人资源。而三原县中医院认为,中医院应姓‘中’,只有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与县医院实现互补,错位发展,才能在县域实现双赢。为此,他们从中医特色入手,探索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搭建“治未病”服务平台,以此为载体,通过亲身体验,灌输理念,使百姓的养生保健意识有较大提升,逐渐改变传统的就医理念,更加重防病于未然。
不断加大治未病专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他们自筹30余万元配备了中药熏洗床、按摩专用床等数十台仪器及各种针灸、拔罐、刮痧板、蜡疗锅等设备,从医院疼痛康复科、针灸科抽调了35名业务素质较高的主任医师、营养师、理疗师、健康评估师、护师等组成专业治未病团队,搭建起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治未病平台。
扩大治未病影响力
看病难和看病贵是百姓就医路上的一道“坎”,而中医特色服务是缓解这个问题的“特色药”。百姓对中医药有需求,关键在“对症下药”,即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改变百姓的就医认识误区,以特色服务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步入三原县中医院,一股浓郁的中医文化扑面而来。院内墙上、门诊、病房内随处可见治未病的知识画廊、画板,患者及家属休息室也挂满了防病治病宣传画。为扩大宣传,医院每周3次在当地电视台开设30分钟的中医预防保健专题讲座及专栏,在报刊开辟中医保健知识园地,由中医专家介绍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多途径文化宣传,扩大治未病专区的声誉,许多城乡居民都加入到预防疾病的行列。中医中药成为群众的健康首选,在三原县已蔚然成风。
该院针对一大批退休职工、老干部和城乡孤寡老人,主动入户上门服务建立健康档案。
一年间,他们对处于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的人群分类建立、归纳整理了5000余份居民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更新,实施动态管理,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已建档的服务对象在就诊时,医院可随时调取健康档案,协助临床用药治疗,并在及时治疗后对健康资料进行更新,进行跟踪指导,增强了防病治病的针对性。群众对这种主动性的服务普遍较为满意,对中医院优质的服务也大加赞赏。
赢得群众好口碑
“我工作压力很大,经常间歇性头晕头痛,去过大医院,也去过美容院,花了不少钱,都没啥好办法。听说中医院治未病专科有奇招,来这里按摩治疗了几次,花钱不多,效果很好,我还真服中医了!”一位女士道出了对治未病的真实感受。
医院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为出发点,专家接诊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检查,综合评估,拟定专业治疗方案,通过饮食起居、心理咨询、膳食调理、营养咨询等一系列干预模式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按摩、温灸、中药外敷、内治、拔罐、针刺、刮痧等传统疗法,调理亚健康状态,并指导就诊者运用穴位按压、经络敲打等养生保健方法自我调养,或让就诊者在家中通过日常起居调养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百姓乐于接受这种健康干预治疗方式,治未病效果显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创先争优活动主题载体要创新 老茶馆 管理日趋标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