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病条辨》制方之法(2)

2011-05-05 20:58 楼主
1.7 苦辛芳香法

苦辛芳香法以苦寒泻火配伍辛香透热,仅用治温毒证。

1.8 苦辛走络法

苦辛走络法可通降瘀热,并走络以行血,用于热与血结所致之蓄血证。与苦辛咸寒法相比,该方活血作用较强,而后者则以降泄瘀热为主。

2 辛凉法

辛凉法是以辛凉药物为主构成,具有轻清透邪、达热外出,以使病邪由里向外透达作用的一种治法。辛凉法的主要药物是性味辛凉、质地轻清的药物。《温病条辨》中辛凉法的应用,可分为辛凉、辛凉苦(甘、温)、辛凉甘寒、辛凉甘润、辛凉芳香、辛凉淡渗等具体治法。

2.1 辛凉苦(甘、温)法

辛凉微苦法以辛散风,以凉清热,以苦泄热,用治湿温喉阻咽痛。在辛凉苦法基础上,再配甘以补金水二脏,用于太阴温病初起卫分证。

2.2 辛凉甘寒法

辛凉甘寒以辛凉与甘寒合而成之。辛凉可透邪外出,甘寒可生津,故常用于治疗温邪有外透之势,同时耗伤津液较为严重者。

2.3 辛凉甘润法

辛凉甘润法以辛凉清透邪热,甘润养阴。与辛凉甘寒法相比,该法用药偏滋润,补阴作用较强,多用于温燥伤阴之证。

2.4 辛凉淡渗法

辛凉淡渗法为辛凉与淡渗合用,吴氏自释该法为“以辛凉解肌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用于湿热郁闭,内外合邪之证。

2.5 辛凉芳香法

辛凉芳香法以辛凉透表为主要特点,其透散作用较辛凉法为强。不仅可用于病位表浅之证,如对于肺络中留有余邪之证,吴氏认为“既曰余邪,不可用重剂”;而于热入心包受之浅者,亦有加减银翘散以银花、竹叶之辛凉,与芳香之荷叶合用,以领邪出卫,防止形成邪陷心包之重证。

纵观辛凉法,以宣散透泄为其特色,故常用于病位表浅或邪欲外透之证[3]。配苦可泻热或降泄,用于热甚成毒或病位在下者;配甘可补,用于热盛伤津较重者;配温以制寒,用于寒郁较重或寒湿者;配淡可渗湿,用于内外皆为湿困者;配芳香以增强透散之功,用于病位表浅者,或借其透散防止病邪深入。

【参考文献】
1]清·吴瑭(吴氏)著.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王振坤编著.温病条辨新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3] 盛增秀主编.温病学派四大家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研究青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下) 老茶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及意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