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叫板邓铁涛: 此时不写待何时?

2011-05-14 17:40 楼主
此时不写待何时! [原创 2011-05-10 11:40:11]

作者:王教授


邓铁涛老先生曾经多次抱怨说:“中医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药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责任”。


邓老先生所说的可是一句大实话。其实,无论是在药房还是在病房或是门诊,何止是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那基础理论教科书不都是与临床实践脱了节,以至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医的老五院一版统编教材就是由西学中班的同志主持编写的,以后各版则多是其延续和不断增加内容。例如对“气”的解释,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说:“气的意义,广泛而复杂”,对“气”没有个统一的认识,是说不清道不明。6年之后的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学院的《内经讲义》指出“气的含义有二,一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一指人体脏器组织的活动能力”。1978年,又出版了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基础》,这本书在重复了前面的观点之外,又加上了一句,“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虽说是物质,是功能,却还是找不到看不见摸不着。如今对中医“气”的解释已经不仅仅是哲学意义的“气”和“理”,而且还是现代物理学中的“炁”和“场”了。还有那“宗气”、“中气”、“元气”、“营气”、“卫气”、“五脏六腑之气”……等等几十上百种之“气”。单这“气”到底是什么如何分类?就够你去忙活去猜想去琢磨了的!


时下,中医大学的各类本科和各级各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专著,除了在“中医理论”的概念上兜兜圈子之外,为了制造一个似模似样的所谓理论系统,不惜牵强附会。把现代科学的所谓“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更新的东西都塞了进来。将什么“黑箱理论”、“模糊数学”、“以太”、“浑沌”等等毫不相干的概念,硬性比附,强加类比。


把古人现代化,把古代的思想现代化,不能不说存有几分攀附心理,也为学界所诟病。这些玩意儿除了可以吹嘘中医经典理论如何高深莫测之外,连自己也没弄个清楚明白到底是什么,却要装腔作势来糊弄人,实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过,那些所谓中医理论大师,如不让他们吹嘘这些东西,又能吹出些别的什么东东来能让人信服呢?


可以肯定地说,以往绝大多数中医医生源自于民间,原本有着丰厚的实践意识,有一技之长,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理论”。他们是不会去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等那些所谓中医经典著作的。只是“家传相承”、“师徒相授”,充其量只是看看《药性赋》、《汤头歌诀》和“师傅真传”什么的,靠经验来看病。希盼能立马见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因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经典,更不知道现代中医的什么“传统科学”。所以,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完整独特、博大精深的系统理论,无非是花瓶和摆设罢了,只会对那些想拿个文凭、弄个学位、评个职称、评个大师的神马人士才会有点用,而对民间中医生来说没有丝毫用处。只能说到不能做到,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哪能不与临床实践“脱了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5-14 17:41 2楼
[续]
此时不写待何时! [原创 2011-05-10 11:40:11]

作者:王教授



中医的教科书基础的指导不了临床,临床的又不能指导医疗实践,这“脱了节”的事儿早已是不爭的事实,业内人士更是心知肚明。


一位学现代医学的长辈曾说,中医界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你看看那中医医院的中医生们所写的病历,那里还有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不都是学了现代医学那一套,早已找不着北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啥名谁。那所谓“阴阳学说”,虽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所催生,实则似乎更象同时代名家邓析那帮人“阴阳两可”玩嘴皮子的诡辩,阴阳互抱,阴阳易位,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是也。所谓“五行学说”也只不过是阴阳五行家邹衍为了警诫吓唬那帮王公贵族们的把戏,五德终始随方面而服,让他们免于爭斗有所顾忌而相信“五行生克轮回”才是“帝王轮流更替”的天意。可时至今日,却仍然囿于此说,沿袭两千多年前的说辞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说明生命现象!什么民间派、学院派、经典派,还有那荒诞无稽的所谓“各家学说”,简直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那“伤寒家”说是“寒”,“温病家”说是“温”,“寒凉派”说是“火热”,“滋阴派”说“阴不足”,“补阳派”说是“阳不足”,“补土派”说“脾虚”,其实大家谁都没看到那件新衣裳,只是凭自己想当然而作出的不同诠释。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爭辩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不象现代医学,一个新的理论产生后,只要大家都认可,并得到临床实践验证,旧的理论就会被淘汰,而且还要继续不断地探索、追求、发展和扬弃。你不妨大胆去问问那老头,当年儿子、老婆病危时咋不用“中医”?之前怎么就不能“识未病”、“治未病”了?


听到这话,作为中医人心中确实不是滋味,可谓五味杂陈,不可名状。这难道不就是“中医人现状”误中医?难道人家说得都不对都说错了?!人家就不读“诸子百家”书?不究“阴阳五行”理?不留意、不观察、不分析、不对比、不推理、不判断?人家真的就是傻瓜笨蛋一个毫无理智?真不知当下的中医“领军人物”、“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名中医”们听了之后又有何感受?


邓铁涛老先生可是中医世家,又有七、八十年的临床经验,功底深厚,如今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认认真真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编写出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价值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科书来,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典范。可是,邓老先生却十分谦虚,始终未见其动笔,为什么不肯动笔?此时不写待何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稍纵即逝哦!那怕是自己耄耋之年精力有限,只稍动口不动手,弟子们假手代劳也未尝不可哦。实在令大家不可思议,不得不为之感到遗憾和惋惜!。


其实,只要不是少数神人们所具备的那种所谓“也许一个也没有”的“内证能力”,不是“神乎神”的“治未病”。能让人学了之后,治病灵验、临床有用、可以重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经得起“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这样的教科书大家自然会去学习之实践之,不管是民间的抑或科班出身的乃至学习现代医学的医生们,都会奉之为经典圭臬,认真学习努力效法。


所以,大家都非常期盼邓铁涛老先生能有这样一套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找得到”,“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真正能“说到做到”,大众化的中医临床教科书刊出,以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而绝不是什么“理论专著”和“邓老凉茶”哦!〔 [原创 2010-03-26 21:36:56] 今日有感 整理重发 京且〕。
2011-05-14 18:30 3楼
你也许话说得很有理,你不明白,越有知识的人越感到不足,不相西医那么急不可耐,今天这个理论,明天也许是那个说法!越是境界高者,越明白学医治病救人是多么慎重之事,理论稍一错误会误导好多人,想多救人反而多造杀业。西医是很多人用人做实验!邓老先生的医案是他一生临床的真实总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看他的医案,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医理有规律,但医法无定法!
2011-05-14 20:28 4楼
可以肯定地说,以往绝大多数中医医生源自于民间,原本有着丰厚的实践意识,有一技之长,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理论”。他们是不会去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等那些所谓中医经典著作的。只是“家传相承”、“师徒相授”,充其量只是看看《药性赋》、《汤头歌诀》和 “师傅真传”什么的,靠经验来看病。希盼能立马见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王教授的思想很有意思。
也可看出王教授根本不是真中医。
2011-05-14 21:05 5楼
不用叫板,只要活过邓老的年龄,就是大功一件!
2011-05-15 11:35 6楼
王教授现象说明中医教育亟待改革 (转帖)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邓铁涛:中医院校还有很多称职的教师,我们不需要因为“王教授现象”而对中医感到悲观失望。




本报记者 方宁 通讯员 张秋霞 郑妙玲




近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阅读了《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曹东义文章《“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4月8日3版)后,内心很不平静。为此,我们采访了他。


邓老对这个问题做了认真思考,他认为“王教授现象”的出现敲响了重视中医教育存在不足的警钟,目前中医教育内涵的改革刻不容缓。


“王教授现象”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种现象,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作为中医老教师,我认为是我们老一辈中医教授没有教育好下一辈中医教授,老一辈有失职之责;但责任不应全由我们承担,这是中医教育重西轻中的结果。当年,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对现行中医教育体制就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达到两个中专的水平,即:中医是中专水平,西医也是中专水平。文中王教授也承认自己只达到三四流的西医水平,这是我们中医教育的失败。由此,我觉得深化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要摒弃重西轻中的思想,以中为主,吸收西医精华。”


邓老还说,“王教授现象”只是个别现象,称职的中医教师还是占主流。“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写了一本畅销的中医书籍《思考中医》,这本书影响巨大,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尽管他获得如此多的赞誉,但仍虚心拜一位副教授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做出一个主动接受再教育的好榜样,是一位称职的中医教授。中医院校还有很多称职的教师,我们不需要因为‘王教授现象’而对中医感到悲观失望。”


邓老认为:学习中医,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个人的信仰、个人的实践、个人的努力方向是决定因素。“中医大师岳美中教授只参加过函授中医的短期培训班,并没经过高等中医教育,但由于他持之以恒地在中医药宝库里去挖掘,最后成为一代中医大师。周总理曾多次派岳美中为外国元首治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会诊印尼总统苏加诺。当时世界各国名医都说只能将苏加诺的病肾切除掉,只有岳美中说不用切,用中药和针灸可以治疗,结果将苏加诺的肾病治好了。反过来,王教授尽管是高等中医院校毕业,但由于不重视中医,不去钻研,就导致了‘王教授现象’。 所以,‘王教授现象’是他自己造成的,应该由他自己负责,如果他将这个责任推给中医,说中医负他,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针对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提法,邓老指出,其实是中医的理论太过高深,很多人理解不了就说中医不科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子论是西医的理论基础,而中医走的是系统论的路。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研究的是系统论,他曾说过将来西医学要走中医学的道路。


2003年“非典”肆虐,由于采用中医药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造了治疗“非典”四个零(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的好成绩。该院还有许多成功使用纯中医药治好西医无法治好的病例。我国中医大师王绵之先生为国家宇航员制订个性化的中医保健调理方案,经他调理的三批宇航员的航天运动病发病率为零。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中医是尖端的科学。


“目前,我国医学有两个主流:中医和西医,我们必须将中医这个主流医学不断发展,对世界做出贡献。世界医学将来也必然有两个主流医学,这是‘王教授现象’所不能左右的。”邓老希望中医药工作者要将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发扬光大。中医的持续发展、中医的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要靠中医教育,教育深化改革乃当务之急。
2011-05-15 12:31 7楼
中医的根开始坏了
实践技术几乎是零的这位王教授,干了一辈子了,要误多少莘莘学子哦
2011-05-15 13:42 8楼
邓老铁涛,中医界的伟大旗帜

作者: 医学批判



邓老铁涛在《中医与未来医学》的演讲中提出:实行“上工治未病”,中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医学将以“保健园”的形式,逐步取代医院的地位。


邓老铁涛的思路,是伟大的思路。这一伟大思路,必将随着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得以实现。中医率先跃进高级阶段,让西医先停留在初级阶段。


邓老铁涛的伟大在于,从来不用翻书,就能深刻指出中医学的真谛,属于生而知之者上的层次。把中医学“治未病”的四气调神、见微知著、五行传变、调节顺逆直接概括成了预防保健,并把所有医工上升到了圣人的层次(或以圣人的层次来要求医工)。


在邓老铁涛伟大思路的指引下,中医界在预防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大夏天各大中医院冬病夏治彩幅飘飘,草乌附子鹿茸给人壮壮火;大冬天遇甲流,各大中药房提高免疫锣鼓喧天,板蓝根金银花大青叶给人败败火。中医进步到了抗病毒了,嗨,百姓还愚昧地吃什么大蒜生姜一类的上火药。


下一步就该让中医医工承担起圣人(政府)的职责搞保健了,充分发扬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每一个国民花5元钱买双黄胶鞋进行有氧运动。钱,政府可以在2000亿元全运会经费中提出一点点搞补贴;氧,就要自己通过肺脏从汽车尾气中提炼了。中医药管理局,也由西医的下属机构,转变为体育总局的下属机构,名称就叫作群众保健管理局。


邓老铁涛的伟大还在于,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和西医的融合,指出四季旺脾不受邪,是中医早就知道针对这个最大的免疫器官。坚定预言心主神明的科学性,未来一定能够在心脏中找到主管神明的心激素。


邓老铁涛的伟大更在于,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理论的革命性进步,以灵活的五脏相关理论代替机械的五行学说,想必在邓老的理论中一定能解决胰脏、前列腺之类中医不曾提及的概念问题。5000万纳税人的血汗钱,对这个课题的投入,恐怕是科技投入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一次。


邓老铁涛的伟大更更在于,科学地理顺了中医学术体制,他的学术团队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团结在家长的周围,充分发扬了独立自主的科学精神,排除了一切不利于中医朝向伟大方向发展的言行。


邓老铁涛是中医界的旗帜。他老人家说这个旗帜的旗杆是铁的,这是他老人家谦虚,事实是合金钢的。无论多么大的力量,多么高的温度,都不会使这个旗杆弯上一弯,软上一软。在这面旗帜引领下,中医将会很快就“回归”到“保健园”。


中医界的伟大旗帜、舵手邓老铁涛,能不能指教一下普通的中医医工,何为“疾”,何为“病”,中医为什么叫作“治未病”,而不叫作“治未疾”?
2011-05-15 14:24 9楼
天使 的 邓老铁涛也是"半吊子中医"


邓老也是"半吊子中医".


这句话原本是不能讲的,目前在中国,可以说邓老不仅是中医泰斗,说他是中国中医第一人也毫不为过.此言一出就会伤害众多中医人的感情,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然而,此事事关中医的"死结",明辩此事有利于中医大业的发展,如果有利益于中医发展,这正是邓老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就应体谅晚辈在言论上的冒犯,因为这只不过是学术之辩论,决没有任何恶意.


从网上看到邓老有"半吊子中医"的说法.细一寻思,邓老自己就是半吊子中医.


理由一";铁杆中医!" 似乎是中医的核心或只有中医才是最完美的.其实中医是"大医"或"愚医" ,以博采众家之长为特点,决不是盲从的护短或自大.中西医各有优势,弘扬中医而贬低其它医学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停滞而落后,反而有失大家风范.


理由二,"重症肌无力"是西医名词,既中医的'痿症",病因在肝和肾.邓老认定病因在脾胃,依脾胃学说指导诊治.从病名到诊治已经远离中医. 传统中医认为,脾属土,主肌肉,但脾胃的功能是消化吸收传输营养,与人体的胖瘦有直接关系.与人体的"力"既人体运动关系不大. 反之是,肾属水主骨,肝属木主筋,人体中只有骨和筋才是"力"的本源.水生木,骨连筋,治肾治肝才在中医的范畴.


,理由三,邓老认为心脏有内分泌素足以调节大脑的功能.而中医是一种整体医学,从宏观入手,讲脏俯平衡,功能转化,"内分泌素"是一种微观的认识论,微观分析认识的是结构,宏观调控认识的是功能.如果中医用微观分析的方法去理解疾病,中医就会失去自己的基本纲领,就会不伦不类,盲目无从.


理由四,邓老用中药治好了糖尿病患者,避免了西医对患者脚趾的切除,但还是表明中西医结合才是好办法.底气十分不足. 其实传统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的能力远远大于西医,既是患者到了严重的"肾消",既乳尿(尿精)腿瘦程度,照样有对应的治疗办法,根本不用手术,没有必要去"结合"而埋没了自己.


理由五,邓老认为;中药发展之路,应从剂型改革入手. 但是剂型的花样翻新与药物的疗效无关.而中医发展的结果表明,中医药正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极大地降低了疗效,弃本求枝,这正是中医药发而不展的症结所在.没有中医药的疗效,没有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没有中医文化的传播,没有中医药的市场,就没有中医药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的所有宏伟目标都会落空.


理由六,邓老讲;"我在省中医院合作,他们在做心脏搭桥术,我用中药辅助,在开刀前后调理".可见中医药多么无能卑微.这里介绍一个自学成才的医生,山西省的李可.其实他大半生时间只算得是一位民间医生.在他任院长期间,所有的危重大病都是用中医中药解救.一些心脏病患者既是即将死亡,用"破格救心汤"就能起死回生.中医药是有能力的,不是陈旧落后,而是现代超前.中医药就是医学巨人,没有必要低三下四地去为人家擦屁股.我们是博采各家之长,是"拿来主义",不是东施效顰,邯郸学步,不要丧失自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医泰斗"邓铁涛仅是个"半吊子中医"说明了任何一个中医人在现代文化大背景下的无奈和渺小,证明了传统中医的衰退,沦落的演变过程.


中医药已沦为民间医学.只能靠自学和家传保留延续,早年邓老在佛山市粉江中路搞研究时,一定是以地地道道中医药取得成就走向"泰斗"的.但是只要中医泰斗进入官方主流,就会南枳北桔,就只能搞"中西医结合",就只能辅助西医做做"调理".


人不自立天难助.中医药复兴也不例外.更何况真正的中医群体还处于"非法"的打击迫害之中.


中医复兴!复兴中医!
2011-05-15 14:38 10楼
中药宣传的几种方法

三丁


中医药学术界,中医和中药有时候还是分得比较开的。除了所谓古方外,大
多数新批的中药按着要求也是要提供实验数据的,而这些办法都是从现代医学对
药品的要求来做的。这也就是许多老中医反对的原因之一,认为按西药的标准要
求中药是不对的,闹着要制订自己的标准。可一些问题总是绕不过去,因为21世
纪了,再按照阴阳五行实在说不过去。但他们的势力很大,所以审批中药时国家
相对宽松一点。以中药注射剂为例,国家前后批了109种,但进入2005年版中国
药典的仅4种。如鱼腥草素针剂上市已很有些年头,却未进入。说白了,大家都
怕担责任,成分不明,您如何说明药品的相互作用呢?王澄医生批评政府主管部
门的文章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都是中药,但因出身不同,宣传起来大致有以下方法:

“革命家史型”——一般从历史说起,上至五千年,下至数百年,谁历史越
长,谁就越光荣,最好和皇家有关系,没关系也可,只要和名人搭上。如同仁堂
奉旨专供,胡庆余堂是胡雪岩大官人所建,最不济也要拉上张仲景,李时珍。说
白了,就是说自己根红苗正。

“传奇故事型”——您有“大清药王”,我有“岭南药王”;您有不传秘方,
我有金锅银铲;您有不减物料,我有当街杀鹿取药。总之越神奇越好,故事听多
了,您就信了。

“中医文化类”——男要补肾,女要补血。反正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不是一
码事,给您说几句您也不明白。“肾乃先天之本,发乃血之余”,再给您辨证一
下,一般人都会晕菜。您就掏钱,买回去补补吧。

“现代科学型”——以上招数都不好用时,就直接奔向现代科学,主要以概
念为主。如现代中药、绿色中药、指纹图谱等等。先用着再说。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直截了当告诉您,中药和西药是不一样的,各有理
念,各有标准。总之,牛头不对马嘴,鸡和鸭讲,请您闭嘴。
2011-05-15 14:50 11楼
邓铁涛老先生的昏话

bangbu1996

又名又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经常信口开河一些昏话,比如他曾说“中医
不怕流感,早在1700年前的汉代张仲景已留给我们有效的学术与经验,加上明清
医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胸有成竹!”,“中国从未有一次瘟疫流行死亡过百万,
上世纪60年代流感流行就被‘达原饮’一个方子制止了”。我在37度医学网论坛
里曾经对老先生的惊人之语作过一番“考证”和批驳,完全可以为他的“昏话”
作一个注解!

古代瘟疫的说法很多,古籍记载约有数十种,如疫、疫气、疠气、疫疠、温
热、天行、疠、瘥、大头瘟症、疾疫、大瘟、痘疹、痘疫、疙瘩瘟、羊毛瘟、疟
疾、天花、番痧、螺痧、痧症、烂喉痧、喉症、痒子症、瘪落痧、痒疥疾、首疾、
气疾、茄妈瘟、闷头疟、疫瘴、霍乱、转筋霍乱、阴霍乱、鼠疫、鼠瘘等等。无
论何种名目,毫无疑问,古人并不知道瘟疫的真正原因!吴有性虽然天才地感觉
到“天地间别有一种戾气”,究竟是一种猜测。人类真正认识瘟疫原因的是从病
毒学之父巴斯德开始的(详情略)。

从历史看,中国大疫频发,史不绝书! 现知最早的疫病发生于殷商,甲骨文
有:“贞:疒?不?。”意思是说:当时疫病流行,人们去占卜,希望疫病不要
再流行。从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这 2632年间,共记载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
瘟疫,平均不到4年就有一次。从1500年至1911年不到500年中,共发生大疫238次,
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大疫流行时,往往“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
“户灭村绝”,是真正的人间惨象!

自西周以来,中国历史上瘟疫大流行的高峰期有以下几段时期:

一是西汉至东汉时期。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219年,中原地区瘟疫凶猛。
张仲景:“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
伤寒十居其七”(医圣家族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知!他又哪有什么可以效验千年
的“有效的学术与经验”呢!) 。特别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人尤多。魏
文帝曹丕:“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尽管当时没有准确的数字统计,也不难想象这种疫病究竟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另一是明末至清初(公元16—17世纪)。从1109年至1234年,“疫死者半”、
“开封大疫,诸门出柩90余万人。”明代万历、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即1580至
1663年,疠疫流行,死亡枕籍。最严重的是1641年,南北两直隶,山东、安徽、
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疾疫大作,山东东明县“春二月瘟疫大作,有一家死数口
者,有一家全殁者,白骨山积,遗骸遍野” 。1643年的瘟疫,“有疙瘩瘟、羊
毛瘟等,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月间,死者数百万…至霜雪渐繁,势始渐
杀(古人也观察到瘟疫是被“自然”所控制的,没中医什么事儿)。” 山东
“春夏间瘟疫盛行,甚至户灭村绝。”有历史学家保守估计,明末大瘟疫死亡人
数在千万以上。中医对付这种瘟疫又何尝“胸有成竹”过呢!

近代中国瘟疫大暴发是从光绪十四(1888)年、民国十(1921)年和民国二
十一(1932)年。仅1888年霍乱流行,被清政府统计到的感染的市县达 306处。
1900--1949年,“仅仅死于鼠疫的人数就有102万。病死率89%”1921年,云南瘟
疫流行,病名是“烂喉丹痧(猩红热兼白喉)”。连“云南省长刘祖武全家传染
此症,不治死亡”。

总之,只要不是睁眼说瞎话,我们从历史里从来就看不到中医曾经对瘟疫有
过有效的办法,医圣张仲景也不例外!铁涛老自豪而轻松的狂言不过是昏话而已!

(按:老实承认,所引资料和邓老语录均来自网络,资料是“抄袭”,但观
点还是自己的。)

(XYS20061009)
⬅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理性看待“寒”“温”之争 老茶馆 《扁鹊玉龙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