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郝守玉关于建立未来中医医学模式的问题(二)

2011-05-16 14:25 楼主
关于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结构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的关系问题,也是整个病理学研究尚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人类疾病图谱的改变,当代神经性的疾病、免疫性的疾病,所面临的病理难题,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地遇到了“非解剖”的病理现象,迫切需要加深对人的结构的认识,加深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现代科学关于结构与功能的新理论已经为这个方向的突破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以系统论为向导,建立起未来中医结构信息系统,结构是系统内诸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方式,它使分散的要素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中医结构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结构的本质是相互作用关系。2、结构形式是多样的。3、一个系统可以同时包含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构。有的系统所包含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单一,结构较单一。有的系统所包含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多样,其结构也复杂多样,往往同时包含着多种性质的结构,既有空间结构,又有时间结构,更有功能性结构,以及功能为基础的“功能-时间-空间”结构。例如人,从整体上是以功能为基础的“功能-时间-空间”结构,但同时又包含着较典型的时间结构(生物钟),空间结构(解剖形态),功能结构(如各种“功能轴“)等。人的解剖结构是人地重要结构形式,它以空间特征为主,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稳定地积聚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形成实体形态,具有独立的占位性,在空间上不能相互重叠,可用防腐手段保存下来,因而可在解剖台上看到。但是,这种结构只是从解剖学的角度所认识的人的复杂结构的一个特定的侧面,它不是人的唯一结构形式,此外还有更重要的“非解剖”或“超解剖”的结构漏在了解剖视野之外。中医所认识的非解剖结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较多地反映了人的非解剖结构。例如:近几十年的中医现代研究发现,经络有结构但不具有解剖形态;藏腑有结构但不具有同名的解剖器官那样的解剖形态。以五行为模型反映藏腑之间由生克乘侮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五藏六腑结构,以“心肾不交”“金水相生”,“肝胃不和”“滋水涵木”等来描述的功能性结构的异常为病。总之,中医的理论基本概念应以精、气、神为核心,其中以气化学说为基础,从气的运化机制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心理的反应。用中医宇宙观天地人、辨证观精气神、科学观物质、功能、信息三大要素,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来探索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尽快建立未来中医的医学疾病模型。郝守玉先生,关于中医的疾病模型,今后可以在我《未来中医发展模式——橙色革命》一书中给予参阅。希望能更多的与你共同探讨中医在生命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谢谢你的提问与指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回复郝守玉先生关于未来中医医学模式的问题(一) 老茶馆 麻烦看下方子。求通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