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医话:漫谈初夏防病与治病

2011-05-20 08:14 楼主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e45ae0100tmk1.html
(为《东方养生》杂志撰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夏季已是攸然而至。江河之水始有汹涌之势,人体气血亦复如是。

夏季五行对应火;五方对应南方;五脏对应心;五声对应笑声;情志变动对应忧。初夏季节,笔者谈中医的防病与治病。

1,静心与安神

心为君主之官,这个心非但只是肉团之心,应还包含心的整体功能。心火为君火,君火宜静,可以形容为微火,是生理性的火。心平气和,平静的心情可蕴含无穷的生机。有成语“心急火燎、心焦如焚”这样的心火就是亢烈之火,是病理性的火,不但会伤及自身脏腑功能,也会负面影响四周的人和事。

“唐画之祖”展子虔的《四季图》中,传说有《踏雪图》。这类有雪景的图画,旧时讲究的人家,在炎热的夏季挂在中堂,望图画而内心生出清凉。古人夏季也会用储存的冰块来降温,今人有了空调冷气,若用的过度,形体受寒邪侵袭,深层面的心神也容易受到损伤。

静心安神,讲究的是内在修养,各种情绪中,以嗔怒危害最大。唐代高僧拾德说:无嗔即是戒,心静即出家”,宗教式的修养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怒,这个不正常的情绪,有一种字面的解释,就是你的心被奴役,文字象形上也给后人做了提醒。

2,感冒伤寒,求之于《串雅》

今天,夏季感冒的诱因却多伤于寒邪。天气变热,毛窍腠理开张,人们开始用冷气,室内外温度的差异,冷热的变化,易于出现头痛、发烧、无汗、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周身乏力等等。此时,若只是看到发烧,咽喉的肿痛,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板蓝根等中药,用西医的点滴抗生素退热,往往疗效不佳或全无。人体发热,是受寒后毛窍腠理的闭塞不畅而生热;大便也不通,胃经、大肠经不能正常的降泄,胃肠也郁滞生热。在此,笔者推荐一个方子,出自清代医家赵学敏编簒的《串雅内外篇》,叫“通真子救苦丹 ”,治疗大人小孩感冒伤寒,安全有效。药方如下:

麻黄10克、炙甘草15克、赤芍10克、升麻10克、生晒参10克、细辛3克、枳实6克、石膏30克。水煎服,煎45分钟,2剂。

若第一剂,热退汗出,大便下,身体轻松,第二剂可不再服。若症状减轻,但仍有不适,可服第二剂,以求显效。

解释用药医理:(1)麻黄、细辛、升麻都有解表的作用,等于把闭塞的窗户打开,把寒邪、郁滞放出来;(2)炙甘草,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可以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国老”又称之为“帝师”,帝王的老师,作用多么重要。枳实这味药,可以去胃肠积滞;(3)石膏,在《神农本草经》中说:“味辛、微寒”;《本草经疏》中说:“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4)生晒参,春夏易用,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明了病理,明了前辈的用药的深意,最为紧要。

3,小儿咳嗽,洗法良效

小儿咳嗽,若伤于风寒,属于外感咳嗽,起病多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发热、微恶风寒、流涕、喷嚏等症。临床以表证、实证、热证居多。《串雅内外篇》洗法门药方如下:

“生姜四两煎浓汤,沐浴即愈。”

可以用生姜200克,切片,水适量,沸水煮半小时,在室内避风处,为幼童用毛巾缓缓擦洗,汗出后安静休息,可以有良效。

4,咽舌生疮,敷药涌泉

古人讲的咽舌生疮,就是口腔溃疡。夏季炎热,昼长夜短,晚睡熬夜,饮食或烧烤或油腻或冷饮,口腔溃疡更易发生。中医辨证,无论是“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等等,这个火无论虚实都要降泄下来,而《串雅内外篇》外之门有:“吴茱萸醋调末,贴两足心,过夜即愈,盖引热下行也”。对于经络敏感者,确有效验。具体方法如下:

吴茱萸30克,碾为碎末,用醋调(推荐镇江醋)。睡前适量涂在棉布上,贴两足心,胶布固定。

5,痔疮坐袋,可以试用

俗话说:“十人九痔”,直肠下端、肛管、肛门缘的静脉丛发生淤积、弯曲、曲张成静脉团块,最终导致痔疮。夏季天气炎热,痔疮容易复发。而人体新陈代谢谢、气血流动旺盛的季节,可以借助药力渗透,身体也易于恢复。《串雅内外篇》杂法门中有痔疮坐袋,可以试用。方药如下:

乳香、没药、龙骨、赤石脂、海螵蛸、轻粉、木鳖子各10克,共为末,以绢盛之。每日坐,不必洗。坐二十一日,大有良效。

药方中的“轻粉”主要含氯化亚汞,【药性】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功效】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明代张介宾的《本草正》有:“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轻粉外用,一般安全。

6,古道与热肠

肚脐是人体躯干的中心,是任脉的神阙穴。阙,在古代建筑有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阙是有防卫性的。北京故宫午门两侧有阙亭,午门两旁的侧门特意加了左阙门和右阙门的名字,都有古代宫阙的遗意。肚脐四周按生理解剖是小肠盘踞,小肠和心在脏腑里互为表里。心藏神,这个神,不但藏在肉团之心,肚脐深处也藏神。肚脐深处,这个生前与母体沟通的渠道,蕴含无穷的神秘。肚脐就是阙楼、阙门。

古人用肚兜,来保护胸腹,护住肚脐。远些可以追溯到秦汉,先秦称之为“膺”,汉代称之为“抱腹”;近到民国,如矛盾先生的小说《林家铺子》里有“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旧时小孩肚兜上绣有虎头像、“五毒”图案,新婚夫妇肚兜上绣有鸳鸯戏水,健康、喜庆的后面,更是护住肚脐神阙。

若以肚脐为中心,横竖画一条线为十字,神阙穴为十字的中心,神阙四周是小肠,小肠属手太阳经。保持温暖,一是促进小肠正常消化食物,二是在守护心神。过于寒凉的食物,过分的暴露肚脐,过甚的行为,伤了身体也伤了心神。此时,笔者引用宋代刘一止的词句”十字街头家住处,心肠四散几时休“,词句讲的是朱楼招揽风月,心肠四散;笔者讲的更具体,护好您的胸腹,护好您的神阙。保持些古道,温暖心肠,这样就少生些杂病和忧思,多一些微笑。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夏季上火易便秘 寻根问药求中医 老茶馆 名医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