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绝和代脉

2011-05-28 15:40 楼主
新兴第一人民医院 叶颂麟

一、脉位很重要

中医的脉学,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看脉应分两个方面:1、一般的,如:浮、沉、迟、数。2特殊的,如寸浮、关浮、尺浮。脉的部位和在部位上彼此的交互关系,极为重要。

二、寸口和尺脉绝

两尺脉无,其人必死。但有的人并不是在短期内死,大约一般要经过二、三个星期。为何不会即死呢?因为尺只是代表肾,肾气虽绝,还有心、肝、脾、肺等脉代之。但气口却是脉之大会,寸口脉绝,死期最快,不等得三日之久。

三、代脉

看脉最少必须看到50至以上,“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会无仿佛”,这是张仲景所严厉批判的。同时,还要看代脉。我认为就是一个代脉也就细加分析。代脉的出现,也个有轻重之别。出现代脉为时不久,关系不一定很大,如果是老病痼疾,体衰年暮的,出现了四、五个月或七、八个月之久的代脉,那便很紧要。有一位老年人87岁,右肩膊有些痛,病情很轻;但脉来20至即有一歇止,我说不好,果然。有一例患湿温肠热的,时间约在第三个星期内,脉象沉迟,并有停歇不见的代脉。给用三甲复脉汤加人参:“脉有复回便不怕”,结果,应了我的话。有一例中暑的病人,脉沉迟细微,亦兼代象;据脉察证,是真阴亏损,直传心包,我叫他卧着勿动,用大剂三甲复脉汤,即告脱险。

必须重视脉学的价值

揭阳河婆卫生院 黄翠君

一、脉学的价值不容否认

望闻二诊是外征,脉诊是内征。内征很重要,它指导我们以八纲的“见微知著”的准绳。谁能忽视它,蔑视它呢?恶意的诋毁脉诊在临床上的作用,显然不是从学术研究上出发的。我对任应秋著的“脉学研究十讲”不知他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学术研究?我看这本“脉学研究十讲”的大著还是请他自己去研究吧。我对脉学的经验虽然很少,但是对于任应秋的“十讲”里的那一派讲法,表示反对。

二、腹痛脉沉紧

不论男女,腹痛时,左关脉一定沉紧。有一例腹痛,左关沉紧,尺中数滑;沉紧主腹痛,数滑属阳热;因此应用清凉导泻的药剂。

三、慢性肝炎的弦脉

左关脉弦,可诊为肝病。比如慢性肝炎的脉,绝大多数是弦。

四、孕脉

弦出寸口,定为有孕。寸沉尺滑,作为孕脉,我有过多次的体验。有一个女孩16岁,已婚,来就诊时,不说何痛,脉象寸沉尺滑,我说根本无病。他硬说有病。原来两个月没有月经来。我不肯处方。第五个月,肚子已大起来了。另有一例,结婚已两个半月,叫我诊察:寸沉尺滑,头痛、恶寒、呕吐、我说有孕。她不信,说刚病出现象时,曾有经来,可是经量少些。七日后复诊,仍断为孕:她还是不信。第五个月,腹大了。这一点,也证明脉学确有研究价值。研究诊察孕脉,我看内妇的医生要加一股劲。(以上是第一日的发言,以下是第二日的补充意见和书面材料)。

五、舍脉从症的说法错误

会上有几位说到舍症从脉和舍脉从症,因而有人强调脉与症是相辅而行,甚至否认了脉的突出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怎样呢?我曾治过一人,烦躁不得眠,脉微细无力,六脉都如此。同时,肝受风寒,相随督脉上逆。给予吴茱萸汤,连服两天,症状全失。不根据脉象,如何断病?没有脉诊的准则,谁还敢对烦躁失眠,而用吴茱萸汤呢?你说是症重要呢?是脉重要呢?可不可以舍脉从症去搞症候呢?我认为舍脉从症的论点是片面的,根本是反脉学的。我的看法是不是正确?请大家提吧,并诚恳的希望主会者箫熙老师答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外感脉不必浮. 孕脉不必滑 老茶馆 脉和症的统一看法的初步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