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臣老中医

2011-06-03 18:12 楼主
杏林深处多奇方

--访老中医张显臣先生

(原载《中国医药报》 1996年12月14日)

“行医几十年,我认为,中医药必须坚持五个第一,即国家利益、民族特色、社会效益、产品功效、服务质量五个第一。这是中医应有的医德医风,也是中药生存的必须条件。1995年元月我的第一个产品-显臣粉刺净进入上海时,我向上海医药界承诺,三日无效,显臣粉刺净永不进入上海。一年来粉刺净虽没有做过广告,但其影响已遍及安徽、上海、广东、北京、山东。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我可以在一分钟之内,用这根银针,使颈肩腰腿痛、胸肋痛或三叉神经痛立即缓解、消失甚至痊愈。”这是今年7月参加泰安全国保健药品发展研讨会的以为年逾花甲、皓首银发的老中医张显臣先生的话。与会的数十位医药界的企业家、专家、记者,无不为安徽张老先生的这番话所震惊,所赞叹。

会中,我几次拜访张老,每次都见他给代表治疗。吉林的一位颈椎病患者,张老在他手上只扎了一针,疼痛立即缓解。河南一位厂长膝关节内侧疼痛多年,上下楼一步一停,张老在其痛处一针下去,不到半分钟,再上下楼疼痛顿失。事有凑巧,7月24日与会人员登泰山,北京医科院制药厂的小车司机两腿软瘫,这么也站不起来,大家都很担心,晚饭后由两个人驾着请张老看看,张老随即在其脚上扎了几针,第二天早晨竟没事人一样开着车回北京了。

张老出生于中医世家,8岁能熟背家藏医书,15岁坐堂看病,一生勤奋,对于中医中药有很深的造诣。著有《中药精华》和《辩治论治》。张老尤其对治疗骨质增生有独到之处,常以一剂药方、几贴“消肿定痛膏”和一根银针,使患者恢复健康。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腰腿痛、胸肋痛、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有神针之誉。显臣粉刺净是张老在十代祖传秘方“玉容散”的基础上,经过40年的实践研制的治疗粉刺和酒糟鼻的特效药,三日收效率即高达98%以上。

对中医药,张老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很多西医西药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有令人不解的神奇效果。现在进口药、合资药,价格昂贵,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开发传统药。中药不同于西药,已在人身上反复验证了几代人,几十代人,照搬西方模式来研究和对待中药制剂,这对中药未必有益。我手中有十几个方子,乳治疗乳糜尿的“膏淋丹”和“感冒一次清”、“痛经丸”等都有突出的治疗效果。说到此,张老十分感慨:我已70岁了,我不想把精力放到制药推销上去,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与国内外的忠诚仁义有识之士,携手开发我的秘方,或投资或管理或经销,使我的秘方能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每忆起张老的话,我的心情总不能平静。在我们国家,象张老一样的老中医,虽说杏林深处大有人在,但毕竟他们年事已高。他们大多医德厚道,身怀绝技,心藏良方,但也大多不轻易外传。国家应当多做他们的工作,切实给他们关怀支持开导,创造条件帮他们开发秘方、验方,努力实现他们的心愿,尽量减少方随人去的憾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6-03 18:13 2楼
心酸苦涩人生路 造就杏林一精英

记老中医张显臣先生的传奇人生

作者青锋

1963年夏季张显臣接到了平反通知书,恢复了工作。1965年他因改写了《智取威虎山》为大鼓词和写了一部小说《泉河北流》在百花出版社被定稿待版,而调到了临泉县文化馆搞专业创作。1968年文革期间,他又被当成“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逮捕专政,一气之下他左边肢体麻木不遂了。经过了三年的治疗,算是恢复了健康。张显臣利用下乡和群众接触之机,经常给人扎针治病,县城内逐渐有不少干部职工请张显臣治疗,多能做到药到病除,拔针痛解。

1975年领导了解到张显臣既懂医又懂药,就把他调到县药材公司制药厂,这对他以后的行医生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58年到79年,张显臣用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治愈了很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并为很多良性肿瘤肿块病人消除了病痛,也治好了一些已经被大医院“判处死刑”的食管肿瘤和胃部肿瘤,这在他1996年出版的《杂病辩治》一书中记有详细的真实病例。

笔者有幸看到了张显臣在1979年10月写的一篇《浅谈肿瘤及其治疗》一文,其中列举了姓名真实住址详细的恶性肿瘤四例;良性肿瘤六例;肝脾肿大一例;骨质增生症两例。这篇存放得发黄欲破珍贵资料,真是万金难求的一篇文章!


1979年11月,年仅44岁的张显臣毅然申请退休,12月就领到了“光荣退休证”。80年他开办了一个“中医肿瘤诊所”。诊所门前写着专治:肿瘤肿块、痈疽疔疮、腰腿麻木、骨质增生。因为张显臣在退休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大群患者,所以他才敢这样去做。

《杂病辩治》之“肿瘤效验方”一章中列举了好多个肿瘤患者,今举出一例,以飨读者:赵某,女,62岁,安徽临泉县老集乡赵大庄人, 1981年3月24日求治。1980年冬,上腹部感到不适隐隐作痛,逐渐加重,继之发现一个如鸡子黄般大小的扁圆肿块。1981年2月经县医院透视,检查报告为:胃底块影10cm*12cm。诊为胃癌。住院治疗后,症情有增无减,渐至饮食难进,医生和家属均认为治疗无望,出院待终。患者的女婿李某是临泉县化肥厂会计,在化肥厂刘书记的陪同下,拉患者来求治疗。

这例患者经张显臣治疗4个月终被治愈。81年9月刘书记陪同其家人送来匾额一块,上写:“妙手驱病魔,奄息成新人”。87年6月,其丈夫陪同亲戚前来治病,说其身体十分健康,在路旁开个小卖店。

《杂病辩治一书》,全是张老的临床经验总结,书中还介绍了甲状腺肿瘤、乳腺增生症、痛经等疾病,还详细介绍了手三针足三针的神奇疗法,老人家诊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写的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所以本书和另一专著《中药精华》才会一版再版。深受同行的推举和赞誉!

《杂病辩治》,给很多同行同道的读者以很大的启发,很多同行运用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和药方治病,多可收到甚为理想的疗效。

蚌埠市一位年高八十的知名书画家张安全先生因得此书之益欣然赠画题词:“张显臣医师赠其著作一部(注:《杂病辩治》),放在案头弟子周晓东借阅,小东依法治病效果显著,余欣然命笔以表谢谢意”。

原安徽省著名书画家、省政协主席张凯帆先生80年代患右关节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握笔写字,张显臣在其右手扎了两针,张主席顿感右肩疼痛消失,高兴之余欣然书写“杏林春雨”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赠送给张老。这幅绝笔墨宝仍在显臣中医门诊部悬挂着!

张显臣老中医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受到了众多新闻记者的关注,先是《合肥晚报》,继之《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中国科技报》、《中国医药报》、《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人民日报》等等媒体都做过专访报道。

张老曾多次举办过全国性的学习班,他的患者遍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大部分的省市均有他的患者。这些年来,张老一直在北京开办中医中药研究所并抽时间坐诊看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运用于临床。很多同行看过《杂病辩治》后千里迢迢去北京或电话求教,他都能做到诲人不倦,谦虚诚恳!

短短的接触和交谈后,笔者被这位谦虚忠厚、慈眉善目、德艺双馨的知名老中医更加敬仰,更加钦佩。看着老人家脸上挂淡淡的笑意,我欣然问道:“听说这几年您在北京,有时间还去南方给人看病,这里是个小城市,各方面都不能和北京、广州相比,那您为什么来到蚌埠呢?”

老人家点了点头,喝了两口茶,笑了笑说:“我老了,说不定哪一天就去西游,蚌埠有我很多患者。最主要的我要把我的这点治病小技,传授给我在蚌埠的女儿,因为她是学中医的,我要用2---3年的时间让她尽可能的学好。”

我想:象张老这样既精通中医中药,又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攻克很多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应该说是太少太少了!每个行业中的状元,他们都付出了常人所没有付出的汗水、精力和心血!老人家一生不嗜烟酒,连扑克、麻将也不会玩,他一生的时间完全用在中医中药的研究上了,直到现在他仍然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中医中药。所以,他才有这么高的造诣,这麽多的成就,受到了这麽多人的尊敬、钦佩和爱戴!
2011-06-03 18:15 3楼
张显臣出生于中医世家,8岁能背家藏医书,15岁坐堂出诊,一生攻医,刻苦好学,在中医中药上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首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治疗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和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病症,入针即效、出针即愈者数以万计。所著的35万字的`《中药精华》和40万字的《杂病辩治》,在海内外多次出版发行。曾治愈的患者遍布十多个国家。《中国医药报》、《中国经营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安徽日报》等一百多家媒体对其做过专题报道,并于1990年补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2011-06-03 18:32 4楼
1935年,张显臣出生在安徽临泉县一个与中医中药有着深厚渊源的农民家庭。听父亲说过,曾祖父以上代代为医,到父亲算是第九代了。因父亲十来岁时爷爷去世,父亲学医未成。张显臣天资聪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会说话时,父亲就教他读《人之初》、《百家姓》及中药性赋之类的歌诀。张显臣有个哥哥和姐姐,都比他大十多岁,一家人都十分喜欢他,父母更把他当成心肝宝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八岁时,母亲因病而逝,哥哥带着嫂嫂在外面干事,姐姐早已嫁人,只有他和父亲相依度日。迫于生计,父亲还在集上做点小生意,下集后还要上地里干农活。父亲深夜回来经常发现儿子已经在地上睡着了。

张显臣十岁时,父亲再婚,第二年继母就生了个儿子,那年最疼爱他的姐姐也生病去世了。三弟的到来,给张显臣带来了苦难,继母就对他没有任何好的脸色了。除了带好三弟而外,还要去干涮锅洗碗、喂猪喂牛、推磨罗面的杂活。才十一岁的孩子就挑起了繁重的家务活计,根本没有时间象同龄伙伴那样学习,迟到早退、旷课缺席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常事。继母对他的身体毫不关心,夏晚单,冬晚棉,而冬季总是最难熬的,六间房的一个大院子居然没有张显臣的栖身之地,不管他多么努力地去干活,去带三弟弟,不仅得不到继母的欢心,反而会遭到继母疾言厉色和恶言相向的斥责,还常常在父亲面前述说他种种不是的坏话。张显臣被骂、被打、被罚跪是家常便饭。“没娘的孩子象根草”,张显臣体验得特别特别深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显臣也一天天长大了,凄苦的现实生活,磨练了他的身体,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力,他暗暗发誓要上学,要自立!但当时的他已经是家里不可缺少的大半个劳动力了,继母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里怎么能够让他去如愿以偿地上学读书呢?虽然解放了,父亲和继母迫于当时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让他去学校读点书,但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地去应付一下罢了。
2011-06-03 18:33 5楼
1952年的春季,十七岁的张显臣考取了临泉县文化馆开办的社会青年培训班,52年10月张显臣被分配到临泉县城关区的一所农村小学。工作的第一天刚好是农历八月十五。

那天的中秋午餐,张显臣历历在目,他激动而又略显欣慰地说:“这顿中秋节的午餐,有十几个菜,八个老师在一起,猜拳喝酒,我几乎流下泪来。这顿饭是我母亲去世后这九年来吃的最好、最美、也最叫我开心和高兴的一顿饭!我自食其力了!”

张显臣担任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师。解放初期,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下,教师的水平也只能勉强应付教学任务。参照现在小学生的水平相比,张显臣连三年级的也比不上。他不会查字典,更不懂拼音。在教“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时,竟把“酷”读成“告”,在学校内外一时传为笑话,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虚心求教,废寝忘食,早起晚睡,手不释卷。短短四年,他自学了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大部分课程。57年他开始任高年级的教学。

人生自古多歧路,过了一坎有一坎。58年8月,全国整风运动已基本结束,张显臣因得罪了一个党员干部而被补打成右派分子,受到降级留职使用处分,月工资从38元降到26.5元。张显臣被调到另一所农村小学一边教书,一边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这年初冬父亲去看望张显臣,给他带去了珍藏了几十年的几本中医书籍及一个手抄本的药方。父亲又向他讲了一些人生之理,希望他在逆境中学好中医,把祖上遗留下来的中医中药发扬光大。

于是,张显臣凭着自己的文化功底,很快就背熟了书中的重要部分。对针灸书中的经络、穴位、针法、歌诀,凡主要者都进行了反复的思悟及背诵,深深地刻入自己的大脑中。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张显臣就取出银针,用手摸着穴位,腿上、脚上、手上以至于身上凡是能够自己用左右手持针可以扎进去的穴位都进行了三至八次的针刺,细心的体验着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手法所出现的种种不同的感觉!特殊的家庭背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生存环境加上他自己的特殊身份,张显臣就是这样来学习中医中药及针灸的。

说到当时的情形,张显臣暗含着往昔伤感苦哭着说:“一个人要是到了四面楚歌、六亲不认、极度贫困和渺渺茫茫的时候,就会感到生命不值什么了。为了去北京上诉讨个公道,也为了一线生机的命运,用针扎自己,是一种不平之举,解痛之举,更是一种自悲、自叹、自嘲、自弄!”

我十分钦佩的点点头,不由自主地长嘘了一口气。年仅23岁的张显臣遭人诬陷,心里冤屈,打过右派受到处分后,他曾先后两次上诉到省和中央,但却遭到了不老实、不认罪、想翻案的批判和斗争。他的心里在流血!苦啊!痛啊!

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张显臣任然相信党的“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政策,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亲赴北京上访。可是他太幼稚了。

1960年8月7日,张显臣准备在夜里趁大家熟睡后就踏上去北京的征程。大约十点钟,皓月当空,来了五六个民兵,把他带到大队部关押了起来,第二天的早上召开全大队的干部会,一位姓赵的书记一声令下,张显臣被五花大绑了起来,送进了临泉县看守所。8月底他又被送进了蒙城县新生农场劳动教养了。

当张显臣被绳子捆绑之后,一个姓赵的校长搜他的身,拿走了他的粮票和积蓄了两年多的70多元钱,衣袋里只留下一枚五分硬币。张显臣在农场仅仅有两身单衣,一床被单,两双单鞋。60年是中国人民的大灾大荒之年,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恐怕都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生活情景吧。劳改农场是监狱,其生活状况就不言而喻了。62年夏季张显臣被县公安局接出农场,准备甑别平反。走出农场后他写了一首诗:

狱中苦度二经年,衣服破烂不堪言。

炎夏赤身顶烈火,冬夜无被咬酷寒。

一枚硬币随身带,万只银虱伴体眠。

几到阎门不准进,绿水青山盼我还。

这首诗正是张显臣在劳教队过了两年炼狱生活的真实写照,加上童年的苦难磨砺,使他更加坚韧和执着,劳动之时,劳动之余,凭着记忆他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默默背诵着中医中药及针灸穴位的歌诀,细细的体会着其中的含意。“熟背深思妙自来”!张显臣的医学功底就是在他人生的逆境中这样集沙成丘而堆垒起来的。
2012-03-05 10:46 6楼
都是表面文章,看了这么多一招也没学会,不如看王老师一个医案!
⬅ 拿上臂外侧治剧烈头痛 老茶馆 巧记针灸病证主配穴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