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谈你们当地的端午节传统和习惯

2011-06-06 13:57 12楼
董兴辉 说:
我是向来不喜欢吃粽子的,但今天逛超市,最后顺便带了2个粽子回家了。
呵呵,过节了,意思一下。
2011-06-06 14:22 13楼
今天在朱老家里,朱老说起他们苏州地区,过端午节,一般是用雄黄。
小孩子是用雄黄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大人是用雄黄泡在在酒里,喝雄黄酒或把雄黄粉涂在腿上,下农田时,就不会担心有蛇虫的咬伤。
还要吃“五黄”
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黄瓜。
吃五黄
苏州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咸鸭蛋黄和雄黄酒。黄鱼、黄鳝等都是时令食物,很有滋补功效,而雄黄酒则是有杀菌杀虫,蚊虫不侵的功效。但观前街王鸿翥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雄黄由于含有硫化砷类物质,有毒性,现在的中药药方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五毒衣
苏州的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给七岁以下的小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 “五毒衣”,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由于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份,而这时苏州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湿热,蚊虫出没,人也容易长一些痱子、疖等,而小孩子抵抗力差,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体健康。
2011-06-06 14:25 14楼
苏州端午节习俗

吴越地区的端午习俗源于纪念伍子胥,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对苏州人来说,过端午,不仅因其是传统的民间节日,更是对古老文化遗存的传承——
今年6月6日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传统的苏州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外,还有一些习俗鲜为人知或已失传。记者日前采访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听她详述苏州端午的传统习俗。
体育节 赛龙舟,夺彩标
赛龙舟是端午节影响最广的一项传统习俗。苏州龙舟竞渡最早起源在胥江河,到清朝,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也由胥江扩大到阊门、胥门、南濠、北濠及枫桥西路等地。如今,在古老胥门城墙下,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仍会在这里延续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如此,金鸡湖、太湖等地区也将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
苏州人把龙舟下水称为出龙,事先要迎神演戏,称为“下水”。江边搭建五米高的彩台,用做举行舞龙祭龙仪式,拜过涛神伍子胥,比赛就开始了。根据《清嘉录》描述,每条龙舟四角都有彩旗,中舱还有鼓吹手,两旁划桨的有十六人之多,俗称“划手”。船头站立一篙师,名为“挡头篙”。
沈建东介绍,从前苏州竞渡更分“武赛”、“文赛”两种。武赛时划手随鼓乐以整齐的动作拼命划桨,先到终点者为优。之后的文赛,比的是龙舟卖相。清末民初,苏州的龙舟竞渡还穿插了“放标”的环节,富商们在稻草或蛋壳里放上彩券掷于水面,划手们跳入水中争夺,夺得者可到指定商号领取彩券上所写的奖品。
美食节 食粽子,吃五黄
端午节前后,包粽子、食粽子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至今流行的粽子做法还完全依照古制。
粽子的品种繁多,按形状分,包成三角圆锥形,叫三角粽,老苏州人叫小脚粽;包成筒状,叫枕头粽。寻常人家都会做白水粽、赤豆粽、枣子粽、灰汤粽,考究如猪油夹沙粽,馅中夹一块肥肉膘,晶莹如玉,是典型的苏州风味。
另外,还有一种用粽子命名的糖果叫粽子糖。光绪年间,苏州名医曹沧洲进京为光绪、太后诊脉。以采芝斋糖果进献,名声大噪,今天粽子糖仍是苏州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沈建东介绍,江南民间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雄黄酒跟苏州关系极深。据民间传说,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现形这个故事,是在明朝苏州人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里第一次出现。
卫生节 挂菖蒲,燃艾草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许多家庭还要让孩子也随身携带,据说可驱除毒害,避鬼邪。
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孳生,疫病增多。因此沈建东认为,古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害,是有科学根据的。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杀虫。
而艾草在古代一直就是药用植物,据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艾草已经入药。传统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艾草有特殊香气,具有驱蚊虫的功效。端午节期间,艾草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而且气味芬芳,有通气活血之效,是一种天然的空气清洁剂,因此也有人把端午节称为古代的卫生节。
医药节 采百草,消疾病
苏州端午还有采百草、斗百草的习俗。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遍地皆药。因此要遍踏百草,采集药材。
《清嘉录》中记载苏州端午“采百草”的习俗:士人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比如吃鱼不小心鱼刺卡了嗓子,古人会在端午这天,跑到韭菜地里找蚯蚓粪便做成药,遇到鱼骨鲠喉,取出少许擦在咽喉外皮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症状。
“采百草实际上起到了向青少年普及草药知识、加强医药卫生宣传的社会功能,”沈建东说,端午节堪称中国传统的医药节。
2011-06-06 14:28 15楼
今天早上吃了黄瓜菜,中午到朱老家里吃了黄鳝。
喝了黄酒。
听朱老讲了很多故事。有时间和大家慢慢一一道来。
2011-06-06 14:38 16楼
董兴辉 说:
今天早上吃了黄瓜菜,中午到朱老家里吃了黄鳝。
喝了黄酒。
听朱老讲了很多故事。有时间和大家慢慢一一道

好嘞,期待,哈
2011-06-06 15:03 17楼
端午节,浙江兰溪一带一到中午,家家都要用艾和晒干的药渣一起点燃起来熏虫驱瘟,据说这还是朱丹溪治病留传下来的呢!
传说,有位病人连日气喘,找朱丹溪看后开了张药方,其中用到麻黄二分。麻黄这味药,是发汗平喘的,用多了易导致虚脱。
病人服了几日,病不见轻,家人又请朱丹溪再次出诊。朱丹溪仔细看过病人的舌苔,切过脉,认为这病仍旧要吃麻黄,所以又在药方上写上了麻黄这味药,不过这次他增加到三分。也真怪,病人连服用三剂,仍不见效。朱丹溪暗觉奇怪,心想:我是完全对症下药的,既然病人不见好,那只得叫病人原药服三剂。
事情出乎意料,病人只续吃了一剂,家人就赶来了:“先生,不,不好了。病人汗流不止!”
“啊!什么?!”丹溪立即赶往病人家,一看,病人果真汗流如注,已经虚脱。他二话没说,石膏是解麻黄的,先开点石膏,要家人立即煎汤给病人服。真灵,病人服了石膏汤汁,汗就止住了。
朱丹溪没有离开病人家,他仔细观察病人的变化。他想,我用药没有错,麻黄药虽不能多用,但我是逐步增加剂量,照理病人应该适应的,而目前的症状,明明是麻黄药量太大引起出汗过多,他想呀想,一个晚上没有好好合上眼。
第二天,朱丹溪起床漱洗完毕,找到病人家属,问问情况,要病家将药渣拿来看看。病人家属只得从地上捧起煎过的药渣,交给丹溪。丹溪一味味核对过,开始也没有觉察什么异常。后来他认真细看,才看出来前后两次麻黄有些不同。他不放心,又将两次麻黄放在嘴里一嚼,啊哟哟,前煎的麻黄无味,后煎的苦味甚浓。
他一跺脚说:“事情就出在这上,前次配的五服药,原来都是假麻黄呀!”
朱丹溪找来卖药的,一经追查,果不出所料,这些麻黄正是假的。丹溪很气愤,认为这样做太缺德,要将卖假药的人扭送官府处治,卖假药的人连连哀求,事情才算平息。
朱丹溪继续给病人服药,不出三天,病就完全好了。
事后,朱丹溪给人看病,总要吩咐病家将服过的药渣好好晒燥贮藏,以便核对。所以直至现在,这一带老百姓都是这样做的。晒燥贮放起来的药渣,一直要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才点火焚烧,据说它还能驱虫赶瘟哩!久而久之,便成为习俗。
⬅ 周易下经:明夷(卦三十六)--艰难之时思归隐 老茶馆 惑问 问篇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