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病案摘录:母亲眩晕案

2011-06-10 23:49 楼主
2011-5-26初诊:

昨日来客邀请母亲出外至饭店吃饭,回家后即感疲劳,今天早晨10点钟仍昏沉大睡,唤醒后,说:“无妨,只是感觉困顿,让我多睡一会吧”,询知纳正,最近大便溏日一行,应是疲劳所致,当即予补中益气汤:

黄芪10克 人参3克 白术5克 甘草3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当归3克 陈皮3克

水煎服,一剂。

下午4点钟诊:药未及服用,仍感困倦,有头晕感觉,脉象弦大微滑,舌正常。嘱咐立即服药。

2011-5-27二诊:

昨晚及今天早晨服药后,今天早晨头晕加重,犹如天旋地转感觉,不能起床,脉象弦大滑缓,舌正。思病起于突然,必是外感风邪无疑,改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柴胡3克 前胡3克 甘草3克 防风3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川芎3克

生姜三片,水煎服,三剂。

2011-6-1三诊:

服药后连日眩晕持续减轻,昨日劳累以后,今复头晕不欲睁眼,便溏如故,问有痰否?答:“晨起只是吐痰一口”。脉象弦小滑,舌正,窃思老人平素从未眩晕,本次发病数日不愈,脉有滑象,是风邪挟有痰饮,今天为发病第六日,再加化痰法,明日阳复必愈。处方:

半夏5克 陈皮3克 茯苓3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川芎3克

天麻5克 甘草3克 生姜三片引

水煎服,二剂。

2011-6-3四诊:

今天为发病第七天,晨起出庭院散步,眩晕大止。询经常纳小易饥,饥则心慌不耐。上方加人参3克,三剂。

2011-6-6五诊:

诸证消失,大便正常,予归脾丸以善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6-11 05:39 2楼
年纪大了,机体化湿能力也差了。

是不是黄元御说的火衰土负水盛(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黄说:火不能灭水,生土以制衡水,俺大体理解是这个意思。

年老不可避免,当年纪大了,火衰土弱水涨。是不是老百姓常说的年纪大了,火力弱了?

是否可研究个保健方,增加母亲的抗体。
防病于未然
当病来了再治,
不如平日保健防未病,减少疾病发生率

以上只是俺的浅见。
2011-06-12 17:49 3楼
按:母亲今年87岁,形瘦小,面色淡,平素气虚体弱,纳小。本次发病起于突然,5月26日早晨接到二妹电话告知母亲病情,认为想必是劳累气虚所致,即予补中益气汤一剂送回。讵料次日眩晕加重,因思病起于突然,且最近便溏,风邪善行数变,风邪乘脾虚便溏而内陷,故眩晕不止。伤寒论以发病一二日属表证,宜从风邪论治无疑,遂改方荆防败毒散。服药后眩晕逐日减轻,但是5月31日稍劳累即眩晕加重,不敢抬头视物。窃思母亲平素虽然体弱气虚,但尚无眩晕证状,本次发病以眩晕为主,非可视为气虚所致,古人云“非痰不作眩”,年老脾虚,或有风邪挟痰饮未可知。询之,晨起果然吐痰少量,于是改二陈汤加风药再加川芎天麻。算来今日已经为发病第六天,虽然今天病情加重,改化痰疏风法,明日为阳复之期必愈。次日果然。此后一连数日,母亲双目晨起眼屎甚多,此即阳复之验。
2011-06-13 15:38 4楼
阳复是中医传统理论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在人体每一次阳气发生损伤以后,都会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日为邪气在表,是邪正俱盛的阶段。三四日为邪气在里,五六日为机体正气逐渐恢复,阳热酝酿,病机转热的阶段。第七日为阳复而病愈,如果七日没有痊愈,那么八九日就会热盛灼伤营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入血分证,或者大便燥结,以后随着第二个周期的延续下去,就会形成邪正俱衰的局面。学习伤寒论可以使得我们掌握病机演变的规律,包括阳复的发展规律,可以使治疗方法因势利导,不失时机,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学习伤寒论作为打好临床实践基本功的原因。
⬅ 中医的辩证哲学 天人合一 老茶馆 肺何以为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