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症方药篇第一

2011-06-19 16:04 楼主
○热病症方药篇第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指外感热病的总称。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
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
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巨阳指太阳,连着诸阳经,其脉连于风府通脑,能够调节各阳经的功能。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如果外协侵袭人体,那么人体就要发动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相互协调抗击外邪,驱逐出境,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就要比正常情况下做更多的功,做功就要产热,所以发热。发热虽然很厉害,但是人不会死,因为发热说明人体正气也就是各系统的功能还能够正常发挥。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里外同时感邪,内部的脏腑功能就会失常,该产出的物质生产的少,该清除的废物清除不了,于是脉络阻塞,失去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其他系统功能也会失常,从而引起整个人体系统功能的衰竭。从而死亡。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开始的时候在太阳经所管的范围,外邪侵袭,太阳经脉失和,所以故头项痛腰脊强。通瘀煎加麻黄甘草桂枝主之。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第二阶段病邪侵入阳明胃经所司管的范围,阳明经主肌肉,肌肉含有更多的能量抵抗外邪,所以热得更厉害,发热毕竟要损耗津液水分所以鼻子干,热毒上攻于目则目疼,热邪内侵于胃,则胃不和卧不安。通瘀煎忍冬甘草仙人掌连翘知母主之。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第三阶段少阳受到病邪侵袭,少阳经为胆所主,受到病邪侵袭则胆之清气不升,脉络不和,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解毒活血汤加柴胡黄芩白芍白头翁主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病邪入里,热伤阴津,肠胃失润,和降失职故咽干腹满。解毒活血汤加仙人掌生地连翘主之。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病邪入少阴,肾水耗伤及肺金则口燥舌干而饮水自救。解毒活血汤加仙人掌知母生地花粉麦冬主之。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邪入厥阴,耗伤肝之阴血,血虚热邪上扰心神则烦满,阴囊失充缩小,解毒活血汤加柴胡白芍龙骨牡蛎山萸肉生地当归,白头翁主之。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6-19 16:06 2楼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
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
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
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病邪退,饮食进,五脏通,营卫畅,则身体康复。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
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
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我是这样理解:热病虽然渐愈,但正气尚未完全恢复,强食或者食肉消化吸收亦伤正气,故热病有所复,正如刚恢复生机之树,突然施肥,树木不旺反不如前。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
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病邪侵袭太阳少阴经则肾膀胱功能失常发热心烦水肿胀满。解毒活血汤和四苓散主之,或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
不欲食,谵言;肠胃功能障碍则腹满身热不欲食,热毒上攻大脑,则神昏谵语。解毒活血汤和桃仁承气汤主之。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病邪侵袭肝胆经,肝功能障碍血氨增高,清气不升故形成肝性脑病厥不知人,饮食不入耳聋囊缩。
此言外感病邪表里同病的情形及发展变化之一般规律,从表及里,丛浅到深,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精气神的损耗变化从轻到重,尤其是阴津,所以在治疗时一方面要去除病邪而且要注重保护阴津。保得一分阴津多一份生机。这里的阴津是指水分,营养物质及电解质。
以上只显示三脏伤:脾肝肾,而缺心肺脏之伤,疑有缺漏。吾根据临证所见而加之,少阴心受病,少阴脉贯心络小肠,从心系上挟咽系目故咽干心痛悸,便结目赤。解毒活血汤加连翘生地丹参主之。肺脏受病则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忍冬秦皮甘草杏仁汤主之,寒则麻黄汤加秦皮主之。
帝曰: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
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五脏伤则精气竭,六腑不通则纳化失,饮食不进则营卫衰竭不行,因为阳明经多血多气,也就是贮藏的能量多,虽然神志不清,三天后把那些能量消耗尽了,人即死。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
勿止。此言病瘟于暑病的区别,暑病的治疗法则。
邪之侵袭,入里化热,随脉流传,或入经络,或入肌肉,或入骨髓,或入脏腑,或入脑,病名各异,但其理则一。治之何如?曰:随邪所在而调之。
⬅ 蛋疼的“老师” 老茶馆 祝坛子里的男同胞们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