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的中醫觀

2009-07-01 15:40 楼主
特應性皮炎的中醫觀
2009-6-29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級講師/ 黃霏莉
特應性皮炎(AD)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又稱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屬於濕疹的一種。多數患者由嬰兒期開始發病,可遷延至成年。該病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皮膚損害表現多種多樣,如紅斑、丘疹、皮膚變厚、粗糙等,有礙外觀。而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瘙癢,患者常因瘙癢難耐而抓得身上傷痕纍纍,甚至引發睡眠障礙或影響戶外運動及生活品質,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響。

近年來,無論國內國外的報道都表明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發達國家發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據有關報道,中國6城市AD年患病率為0-2.5%,其中香港地區最高達2.5%。若按香港人口7百萬計算,大約有17萬人受AD困擾。此病正在成為公共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特應性皮炎有什麼表現?

本病皮膚損害在不同年齡段表現不同,通常分三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和青年成人期。

(1)嬰兒期:又稱嬰兒濕疹。通常出生2個月後發病。濕型的皮膚損害往往首先在頭面部發疹,繼而可擴展到耳、頸、軀幹和四肢,表現為紅斑、丘疹和水?混合,常因瘙癢而搔抓成糜爛、滲出、結痂。乾燥型的皮膚損害好發於軀幹和四肢,表現為淡紅色或暗紅色斑塊,或者密集乾燥的小丘疹,有細碎鱗屑。嬰兒濕疹可在2歲內逐漸好轉、痊愈。少數人會轉入兒童期或在青年成人期復發。

(2)兒童期:多發生於嬰兒期緩解幾年後,少數自嬰兒期延續發生。濕疹型較為多見,皮膚損害大多發生於肘窩、膕窩和小腿伸側,有紅斑、丘疹、鱗屑或皮膚粗糙。癢疹型的皮膚損害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部,也可散發於全身,皮膚損害為零散分布的米粒大的結實的丘疹,呈棕褐色,常伴血痂,癢極。兒童期AD常在學齡期後好轉或消失,少數病例遷延不愈轉入青年期。

(3)青年及成人期:指12歲以後青少年及成人階段的AD,可從前兩期發展而來或直接發病。皮膚損害好發於肘窩、膕窩、頸側、頸前、面部、眼周和手背等處,以四肢屈側為主,表現為紅斑、丘疹或皮膚粗糙,也可為伴有鱗屑和黑斑的局限性斑片。

皮膚損害除上述階段性表現外,AD還可出現皮膚顏色改變,手紋粗亂、皮膚乾燥、毛囊角化、面色蒼白、黑眼圈,可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或蕁麻疹及白內障等。

特應性皮炎相當於中醫的什麼病?

中醫古代文獻中沒有完全與AD相對應的病名,但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別有相對應的名稱。嬰幼兒期的AD稱之為「奶癬」、「胎斂瘡」,而濕型的稱為濕斂,乾燥型的稱為乾斂。兒童期和青年成人期的AD,根據皮膚損害的不同和部位不同分別命名,如水?搔破糜爛出水者稱為「浸淫瘡」,乾燥者且發生於四肢屈側的稱為「四彎風」,發生於耳朵的稱為「旋耳瘡」,發生於乳頭的稱為「乳頭風」等。

中醫怎麼治療特應性皮炎?

根據皮膚損害的不同,中醫大致將AD分為以下三個類型進行治療。

1.濕熱蘊結型:皮膚損害為紅斑、丘疹、水?,抓破後糜爛、滲出。同時患者舌體紅,舌苔黃。治療原則為清熱利濕,可選用黃連解毒湯、萆薢滲濕湯加減。藥用:茯苓、萆薢、黃柏、黃芩、黃連、梔子、苦參、澤瀉、秦艽、地膚子、白鮮皮、石膏、知母、滑石等。有膿?加用金銀花、連翹、野菊花、蒲公英、地丁等。

2.脾虛濕蘊型:久病不愈,反覆發作,皮膚損害處乾燥,脫屑,或伴有丘疹、水?、糜爛、滲液等。患者可有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舌體淡白,舌面上覆有膩苔。治療原則為健脾除濕,可選用參苓白朮散或除濕胃苓湯加減。藥用:薏苡仁、茯苓、白朮、蒼朮、厚樸、陳皮、澤瀉、白鮮皮、地膚子等。鱗屑較多者加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芍藥;飲食欠佳,腹脹便稀,加扁豆、山藥、砂仁、枳殼。

3.血虛風燥型:病程日久,皮膚損害處輕度肥厚、乾燥粗糙、脫屑,伴有抓痕、血痂。舌體淡紅,舌苔少,或乾燥。治療原則為養血潤燥、息風止癢,可選用當歸飲子加減。藥用:當歸、生熟地、黃芪、白芍、荊芥、防風、川芎、丹參、花粉、地膚子、白鮮皮等。若皮損乾燥肥厚較甚,加桃仁、紅花;脫屑較多,加沙參、麥門冬、何首烏。

不同年齡期的AD患者,在治療上各有特殊性。嬰兒期的AD以濕型為多,治療以健脾除濕為主,多選用平性或甘寒藥如茯苓、薏苡仁、蒼朮、白朮、澤瀉、扁豆、滑石、白鮮皮等,熱重加用金銀花、連翹。由於嬰兒往往抵制進食藥物,故以外治為主。兒童期的AD患者常表現為脾胃虛弱,治療應以健脾潤燥為主,可多選用健脾和胃、養血滋陰的藥物如茯苓、黨參、黃芪、太子參、枳殼、白朮、焦三仙、地黃、當歸、麥冬、天冬等。成人期的AD表現多種多樣,症狀嚴重時必須選用強有力的苦寒清熱劑,如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下半身皮疹嚴重者可用龍膽瀉肝湯;紅色斑塊呈暗紅色或有黑斑,可加活血化瘀藥如丹皮、桃仁、大黃、當歸、赤芍等。

中醫有哪些外治方法?

水?糜爛、滲出明顯者,可取馬齒莧50克,用2公升水煎煮20分鐘,去藥渣,待湯水涼後,用6層消毒紗布浸透藥水在患處進行冷濕敷,每次20分鐘,1天敷2-3次。冷濕敷後再將青黛散撒於患處。滲出不明顯者可用麻油調青黛散敷於患處。皮損輕微糜爛或乾燥瘙癢者,可選用中藥製成的軟膏外搽。

外治除中藥以外還有針灸。針灸包括體針和面針、耳針。針灸既能夠治標又能治本,特別在治本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針灸可啟動患者自身的調節系統來控制本病的發生發展。針灸和藥物配合應用,往往效果更好。

特應性皮炎是怎麼發生的?

了解了疾病發生的原因,才能預防疾病。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

1.稟賦不耐:稟賦不耐指患者先天稟賦不足的特異性體質,意思是這類人天生不能耐受正常範圍內的外界刺激。如食牛奶、雞蛋,正常人沒有問題,稟賦不耐者就會過敏,出現問題。稟賦不耐類似西醫所說AD發病的遺傳因素。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母親有特應性皮炎者,其子女出生3個月內發病率達25%以上,2歲內發病率達50%以上。如果父母雙方均有特應性疾病史,其子女特應性皮炎發病率達79%。

2.飲食不當:飲食不當指吃的食物不合適,或飲食沒有規律,沒有節制。如過多吃寒涼食物、飢一頓飽一頓、經常吃得太飽等,都會傷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脾主濕,與人體水液代謝有關,如果脾受傷,代謝後的水液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就容易溢於皮膚而發濕疹。此外,魚蝦、海鮮、辛辣等食物,中醫稱發物,容易引起人體過敏。奶癬則可因為父母的飲食不當而造成。中醫古文獻提到:「兒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搏,遺熱與兒。生後頭面遍身發為奶癬。」乃指受孕之前父母過食辛辣、肥甘、油炸之品,孕育時期母親過食辛辣之品,結果生濕化熱,遺熱於兒,導致胎兒具備稟賦不耐的體質。後天餵養不當也會誘發或加重奶癬,如過早停母乳哺乳改牛乳,過多給嬰幼兒吃寒涼食物等。

3.外邪侵襲:稟賦不耐的人在外邪的侵襲下易發病。外邪包括風、濕、熱、毒等。風、濕、熱邪有異常氣候的含義,如AD患者在氣候冷、熱急劇變化時易發病,在濕、熱的環境病情可加重。風、濕、熱邪也有致病微生物的含義,如一些細菌、真菌、病毒等,AD患者感受後病情嚴重。毒主要指食毒、藥毒、光毒、漆毒等。食毒、藥毒、光毒相當於西醫所說的能引起過敏的食物、藥物、紫外線等;漆毒泛指一切可以通過接觸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塵?、動物毛和皮屑、某些化學性皮膚用品等。

4.血熱生風:血熱指身體有內熱,有血熱的人為熱底。風指瘙癢。血熱生風是說熱底的人容易發生皮膚瘙癢。故皮膚損害發紅的AD患者常覺身熱、心熱煩躁,且在熱環境中瘙癢加重。血熱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食辛辣熱性食物如牛羊肉、辣椒過多,易血熱;生氣、著急、憂慮、不開心、煩躁、緊張、激動等,日久也會生熱,導致血熱。西醫也認為感情衝動、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可激發AD症狀。中醫古文獻還提到,奶癬「由胎中血熱」所致,孕育時期母親過食辛辣之品,助濕化熱,或七情內傷,五志化火,則遺熱於胎兒,導致胎兒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血熱。

5.氣血兩虛: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若平素氣血兩虛,則正氣不足,外邪易干,使濕疹反覆發作。西醫認為AD患者具有某種先天性的免疫缺陷,易受感染加重病情,與中醫的此種認識一致。如果血虛明顯,皮膚會因為失去血的潤養而乾燥、脫屑、開裂。

可選用哪些飲食進行調理?

1.皮膚損害為「濕熱蘊結型」可以用馬齒莧冬瓜粥。

材料:鮮馬齒擠汁20克,鮮冬瓜50克,蜜10克,大米10克,薏苡仁20克。日1劑。先將大米、薏苡仁和鮮冬瓜煮成粥,再加入馬齒莧汁,蜜和調。每日分2次吃完。如找不到鮮馬齒莧,可以到中藥店買乾馬齒莧30克,先將馬齒莧水煮20分鐘,再入米和鮮冬瓜煮粥。

2.皮膚損害為「脾虛濕蘊型」,可以選用鍋巴健脾粉。

材料:燜飯的鍋巴150克,蓮子肉100克,茯苓120克,山藥120克,砂仁10克,白糖適量。鍋巴焙乾炒黃,蓮子肉蒸熟晾乾,茯苓、山藥、砂仁蒸熟焙乾,以上乾燥之品打成極細末。每次3匙,用沸水沖調均勻,以白糖調味,早晚服。

3.皮膚損害為「血虛風燥型」,可選用滋陰養血湯。

材料:當歸10克,白芍10克,地黃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瘦豬肉100克。每日1劑。先將中藥用紗布包裹,然後與瘦肉一起煲湯,煲至肉爛去中藥,喝湯吃肉。可於1日內分2-3次吃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7-01 19:27 2楼
平时读古籍时,怀里还报着一本字典,那不是再看书,是在翻字典,里面有很多繁体字认不得,半天时间也读不了两三页
今天看到湖畔翁的这篇帖子,可亲切,不觉间那些繁体字印象留在了脑海里,再读时却不费劲了,呵呵..
2014-04-24 05:51 3楼
請問特應性皮炎 如何用針灸治療 哪些穴道有效
⬅ 张吉教授治疗疑难杂症三则 老茶馆 台師生陝西體驗華夏農耕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