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

2011-07-07 19:03 12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一(劳伤解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圣心源》——第四卷劳伤解。这一卷大概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从正气虚的角度来讲,后一部分从邪气实的角度来讲。
首先看一下劳伤解的卷名。为什么叫“劳伤解”?《内经》里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一个人的正气充足,自然就不会有邪气致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的疾病都是正气本身首先出现问题,然后邪气乘虚而入,这样才导致疾病的发生。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那么正气是怎么变得不足?怎么变虚的呢?黄元御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正气虚的根源,不在于外界环境,不在于外在因素,而在于本人,在于自己。是自己不会养生。所以在劳伤解的引言里讲到:“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实际上就是讲人体本身的正气要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地去养生。本身正气是很充足的,就是因为人自己欲念过多,忧劳过重,这一些统统称为劳伤。当然也包括像比较困难的时期,老百姓生活比较困苦,辛勤劳作,但是不能果腹,这也算,都算劳伤。总而言之自身正气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颐养,所以慢慢地便会衰败,正气一虚,百病丛生。
《四圣心源》讲疾病,从第四卷劳伤解开始讲比较具体的疾病,首先讲劳伤解也是所有疾病的一个提纲。劳伤解实际上也就是阴重气虚而致病的意思,治疗的时候去注重扶助人体的正气,而这个正气尤其以中气为主。所以第一小节讲的就是“中气”。我们四圣的理论体系就是中土斡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那么这个中土斡旋就是脾升胃降,己土升,戊土降。只有中气比较充足有力,中气本身不虚的时候,中土才能够斡旋枢转。它才能够正常地升降,能够动,一旦中土虚的时候,本身中焦这股气升降斡旋力量不够的时侯,它自己就停滞在中焦,或者说壅堵在中焦,中土就郁而为病,所以,对于中气,从劳伤解来讲,黄元御首先强调中气。就中气这一小节来讲,从中土气虚的角度讲,首先是温运中土,因为中土斡旋是整个一气的枢纽和根源。从后天角度而言,是中土化生。中土也是一气的枢纽,也是源头。把握了中气,调整好中气,就等于把一气的源头根本把握住了。所以好多疾病,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在用药的同时,适当帮助枢转一下中土,就是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药,帮助消化的药,用药效果见效就会很快,见效比较好,根源就在这里。
这就是一气周流的源头,从根本上用药。那么土气容易生湿,中土对应的病气就是湿气,土生湿嘛。人体的正气从五脏六腑的角度来讲人体的正气只有虚的时候,没有实的时候。所以一旦正气虚,必然因虚而生邪,因正气虚而生邪气。就中焦来讲,就是生湿气,所以凡事中土为病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湿气有余,都伴有湿气,根源就在于,人体的正气实际上是多偏虚。针对中土,脾升胃降,土气斡旋,这种枢纽的关键病机。如果中土虚了之后,中土斡旋不利的时候,如何去用药,如何去调整?黄元御给出了《四圣心源》第一个带药量的方子——黄芽汤。前面的方子都是只有药没有量,只是表一个法。
黄芽汤在《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中气里面,黄芽汤就是治疗中气不运,中土舒转不利的方子,此方是四圣的群方之首,就跟桂枝汤在《伤寒论》里的的位置差不多。为什么叫黄芽汤?黄是土之色,中土之气,芽是一股生发之气,黄芽汤就是舒转中土,恢复中土这股生气,是这么一个意思。在这个中气这一小节里,黄元御有这么一句话,他讲:“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那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黄元御老先生对道家的很多东西也是有涉猎,或者说有比较系统地研究,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他在《四圣心源》这本书里并没有很多明显写到道家的东西,在这个地方,比较独特的一处明确提出道家的一些观点。“黄芽汤”这个名字蕴含了一些道家的学术思想,不管道家还是中医,都是大道相通,原理上都是一样。
我们来看黄芽汤的组成:人参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二, 干姜二钱,四味药。这个方子的方义,黄元御自己解释: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实际上,用药是从两方面来用的。一个是扶助正气,一个是渗泻湿气。扶助正气,那么中土这股气,人参这股气,人参精能化成人形,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是人参之气与人体五脏之气比较接近的一种药,它非常清润缓和。好的人参吃了之后,那股气能够非常缓润地进入五脏六腑当中。《神农本草经》里说,人参主补五脏,直接补益五脏之气,是非常好的一味药。人属土,《内经》里面讲,人是裸虫,是土气的一个动物。全身都属土,人体五脏六腑,虽然说各有各的气,但是本身都属于土气。所以《四圣心源》讲一气周流,讲土气,来源于中土,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补益中土之气,用人参。因为人参与土气接近,直接补益五脏,这是最直接的,最快的,效果最好的。甘草本身也是固守中土,甘草味甘,偏固一些。干姜是辛辣辛香,味辛就能运,味香能散。所以,干姜专门入中土,它的颜色是黄黄的,形状是浑圆的,都是入中土的一些象,干姜是专门温运中土最好的一味药。我在临床上用药不说每个方子都有干姜,但是95%以上,或多或少都会用干姜,就是用它来温运中土。温中土最好的药就是干姜,生姜,湿气盛时用生姜。茯苓性平,气淡,渗利湿气。等于是人参把虚的中气直接补益一下,干姜,它这股辛温走散的力量,能够让中焦动起来,那么它就该升的升该降的降。甘草把这个中气固守一下,不要散开了,人参好不容易补进来了,干姜也让它动起来了,也不要因为太虚,正气不守而散了,甘草固守一下。茯苓淡渗利湿,把中土存的湿气,虚则生湿,中土虚的时候,湿气比较盛,把湿气渗利一下,引湿气外出。这样的话,正气则补,湿气则去。中土得以斡旋,升降能够自如,那么中焦就动起来,转起来了。用黄元御自己解释,这个方子:“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所以,这个黄芽汤,虽然简单,实际上考虑得很周全。辅助正气,驱邪气,恢复中焦正气的斡旋,都考虑到了。所以这个黄芽汤的方子,体现了《四圣心源》整个的理论体系,体现了这个学术思想,是最代表性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在人体单纯正气比较虚,邪气比较简单,只有一点湿气的情况,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但是现在临床我们见到的疾病,大部分比较复杂,就是说病人这个邪气比较多一些,郁结比较重一些,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湿气了。有时候呢,你用上黄芽汤,效果就不是很理想。所以有些人就怀疑这个《四圣心源》这方子到底能行不能行?用了也没效果。这说实话,黄芽汤这方子,我在临床上用的也很少,说我也很少有用黄芽汤的原方的时候,原因就是完全符合黄芽汤的症状的这种病症并不多。但是,《四圣心源》后面,就是劳伤解之后,所有疾病,它的方子,我们都可以看成是黄芽汤的化裁而来,都可以这么认为。临床上我们见到的所有疾病,都可以是看成是由中土虚,中土不运,湿气中阻,这种比较简单的病情演变发展而来。打个比方说,中土湿气比较多,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个湿气慢慢会演变为痰湿,湿郁化痰,成为痰浊,痰浊多了,就比较粘滞,就会阻碍整个气机的流通,就会引起木气的郁滞。这个木郁是比较重的,这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上火,睡不好觉,容易着急,气短。这是痰浊与木郁并重的这么一种病情,如果还是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治疗,继续演变加重的话,那么有可能这种木郁,肝主血,木郁会导致血瘀,就是由气郁演变为血瘀。血瘀形成之后,可能身体会出现疼呀,麻木呀,可能会出现层次更深更不容易治疗的一些疾病,有些人头痛呀,腰腿痛呀,有些慢性的增生,都是属于这种情况。痰浊,木郁、血瘀,都有。若再加重,整个各种郁浊交结在一起,可能会形成一个气机的结滞,气就郁结在那个地方,动不了。这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是比较重的病。有点可能会出现精神层面的问题,也有的可能会出现象肿瘤等一些比较重的病。
我们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的祛邪气的过程,慢慢的会把这些邪气一样样的,一层层的给它去掉,当把这些邪气大部分的都去掉的时候,只会剩下单纯的正气虚。这个时候,你给他治上几个月,光剩下中土不运了,你用上黄芽汤病就好了。所以你看黄芽汤这方子,祛邪气的药只有茯苓一味药,就是祛湿气的。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邪气都用茯苓来祛,要根据患者他的邪气变化,也要随机应变,去选用相对应的祛邪气的药。邪气化痰,湿气化痰的时候,要用化痰的药;痰浊木郁,同时存在的时候,要用上舒达肝气的药;血瘀结滞同时存在的时候,要用活血化瘀,破结,散气。不同层次的邪气,我们会用不同的药,相对应的处理。他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茯苓去湿气,祛邪气这思想。治病无非是补正气,祛邪气。扶正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扶正祛邪都是互为因果,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所以咱们从这个角度来讲,《四圣心源》任何一个方子,你只要理解透了,能够灵活加减变化,每一个方子都可以治疗所有的病。所以麻瑞亭老先生,《四圣心源》的一个下气汤用好了,可以把所有的病都治好,所有病都可以用下气汤来化裁。同样道理,因为《四圣心源》的理论很圆融。任何地方都可以周流一身呀,任何一个方子,只要你理解好了,你都可以灵活加减化裁,治任何疾病。所以我们学习《四圣心源》,学习它的理论,学习它的方药,不能学得太死,主要是学习它的一种精神,学习它的治病的思路。并不是说,黄元御他在《四圣心源》里面开的方子没有用,他的方子非常好,就象《伤寒论》的经方一样,每一个方子都是经典。但是经方,你用的不对症,照样没有效果。经方也是需要加减,张仲景也不就在自己加减吗?所以说经方不能加减,那只能说明他对经方的把握还没到位,还不会用,不会加减经方,只会照搬,只能说照猫画虎。
我以前经常跟大家讲的,从来不用《四圣心源》的原方,《四圣心源》他的原方,每个方的原方是那些药,我也记不住,我也不去记,我只是理解他的意思,学习他用药方法。然后呢,在临床上,用这种方法,来随机用药,是什么病就用什么药,也不需要记方,这多简单呀。黄芽汤是《四圣心源》群方之首,它给我们提供了治疗中气的思路。我们这个思路主要是温运中土,加以利湿,扶正祛邪,这么一个思路。实际上,所有的疾病,我在讲前面讲脉象的时候讲过,都是正邪两方面。咱们中气是源头,中气没有问题,那问题就不大,其它问题都好办。
从《四圣心源》本身结构体系来讲,中土这股气,中气,中土之气升则为木,降则为金,化现为左右两路升降之气。所以,接下来黄元御讲了阴虚阳虚,阴脱阳脱,讲了阴阳这两方面的治疗。左路木气向上升达,实际上是由阴出阳,阴升为阳的过程;右路金气往下敛降,它是由阳入阴,阳气敛藏为阴精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阴升为阳,阳降为阴,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如果左路右路的升降,出现问题的时候。相对应的来讲,他就会出现阴虚阳虚的问题。黄元御他整个书里面,他讲病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从正气角度来讲,邪气方面他也讲,但讲得比较少。我们在临床上碰上,绝大多数疾病都是邪气比较盛,正气比较虚,治疗时往往先祛除邪气,然后再来扶助正气。但是,我们知道用药的根本,用药的依据,主要是正气,而不是邪气。即便有邪气,一定要考虑正气的强弱来决定用哪个药。所以正气是根本,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所以黄元御在整个这本书里,他是围绕正气,围绕一气它的虚实升降来讲这个病的治疗的办法。这是从最根本上,最源头上来讲治病的方法。至于正气虚的基础上有什么邪气,那历史上有很多的学派,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借鉴。那都是去邪气的方法比较多,随手拿过来就可以用。如果一个医生只知道祛邪气,不知道扶正,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个病治疗过程风险就很大,中间有什么风险你都不知道,谈何治病?治病,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安全第一,人都保不住了,用那么多药有什么用?所以这个《四圣心源》,它的所有讲解、阐述都是主要从正气的角度来讲,如何去调理正气而不是祛邪气的角度,不是说他不讲,而是讲得比较少,这一点大家也要意识到。
那么,首先讲的是阴虚和阳虚。那么什么叫阴虚?从一气周流周流一圈的角度来讲,右路阳降为阴,由阳入阴。人体阴精的它源头,藏于下来源于上,根源在于上面,火气能藏,它才能产生阴精。如果火气不藏,那就是郁火外泄了,郁火外泄了,它实际上就是不能正常的含藏,那么火气是要消耗阴液的,就会伤阴,就会产生阴虚。所以,凡是阴虚,必然是金水之气不能敛藏,或者说《四圣心源》里面讲的相火,火气它是郁在上面,不能自己收藏,就在这里消耗阴液,导致的阴虚,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呢,要补阴一定要藏相火,要把火气降下来,恢复这个金降水藏的状态,这个气右路要往下走呀,火气要藏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源源不断有一个的收藏。有一个藏起来的过程,才会产生阴精。当然,右路要降,也要经过中土的,也是要中土之气斡旋,运转。戊土能降,胃气能往下走时,整个右路之气才会降下来,所以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在治疗的时候,它都会用到中土的药。任何时候都要强调中气,就是这个意思,至少从《四圣心源》角度,阴虚并不是单纯用滋阴的药就可以了。而是滋阴的药一般都是比较凉润的,本身是偏于往下走的。阴精是要藏的,往下走,往下敛降,藏起来,还要用一点收藏补肾的药,还要用一点运中焦,枢转中土的药。都要配合用一点,这样才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阴虚这种情况,这种病症,他给了一个方子,叫地魄汤,滋阴的。首先地魄汤里面第一个药是甘草,甘草就是个运中焦的药。首先中焦能够守住,中焦基础要好,中焦如果都转不动,你用上滋阴的药,它也不能够运化,滋阴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地魄汤,黄元御的思路,从用药上我们来看。首先是阴精较亏的时候都是火气不藏,伤了阴精。滋润的药肯定是要用的,麦冬,玄参,都用上,都是滋养。麦冬偏上,偏于润肺气,润降肺气;玄参偏于润藏肾气,一上一下,金水二气都得养一养。芍药清清郁火,是单纯从滋养的角度来用的药。接着,半夏和五味子,半夏也是镇降,往下走的一个药,还能化化中土的痰湿之气。五味子,它是酸收,敛藏的一个药,五味的这股酸收之气,还是比较强,这个气还算柔和,收藏又比较有力,能够把这个气从上面的肺气一直收藏到下面的肾气。大量的五味用上之后它是补肾的,补肾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呢,我们不光是有滋养的药,还有引导一气敛降潜藏的药,就是半夏、五味子。另一方面,还用牡蛎,牡蛎这味药比较阴柔,偏于镇降。地魄汤用到牡蛎,原文用的是煅牡蛎,煅了之后就是研磨打粉,那么煅牡蛎呢是偏燥一些。可能黄元御考虑,怕滋阴之药,过于滋腻,用点牡蛎呢也能温燥湿气,可能这么考虑。实际上,他用牡蛎主要是用来镇静心神,用他的话就是敛神以帮助藏精。精气不藏,往往是因为神气外散了,所以牡蛎主要是从神的层面用药。加五味子是从气的考虑来用药,加麦冬元参是从滋阴,接近有形的角度,用药的层次不一样。实际上这个,真正阴虚比较重的时候火气比较盛的时候直接用生牡蛎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滋阴的方子,黄元御先生一个方子只有几味的药,只有七味药啊,实际上牵扯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运转中焦的,一个是滋阴的,一个是敛藏一气的,还有一个是镇降心神的,他是从四个方面同时来用药,就是要把这股气让它降下来,藏起来。所以他将地魄汤上面那句话:“是以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就是我们用药的时候啊,要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帮助一气动起来。
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并不是说,我这缺什么,加上什么就好了,不是这个意思。整个一气都在动,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虚。一定要从它阴精化生的源头,帮助一气的这种流通,从一气流通的角度让它自然而然的来化生阴液,化生阴精。那么这样的话,这种治疗就会一劳永逸,治疗之后他自己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你要是单纯看见阴虚就直接来点地黄啊,山药。有没有用啊?在正气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也有一点用处。相对的这个手段,眼界就比较窄了。你看,黄元御的地魄汤,滋阴是从整个一气周流,至少是看了一半的视野。整个由升,由上到下,整个一气的敛降收藏,整个从全程来用药,不单是从一个层面来用药,从几个层面来用药。那么这种方子,就是从整个病势的全局来用药。所以你看黄元御的方子,你看着简单,但是它很有气魄啊,高屋建瓴,纵观全局的一种处方,不是简单的见什么证用什么药,不是做个简单的对应。所以我们学黄元御的方子,一定要学会这种思维,学会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去统观全局,判断病势。然后根据一气周流的整个的状况去把握,我如何从全局角度去调整,恢复整个气的周流,让它该升的升,该降的降,邪气该祛的祛,正气该补的补。实际原则也很简单,所以你看他讲的阴虚,阴虚主要是从右路敛降的角度让它降下来,这就是从源头来治。
那么阳虚呢,下面接下来讲的是阳虚。阳虚就是左路不升引起的,阳虚大家比较熟悉了,火神派最擅长的是升发左路。很多人都知道要用附子,要用桂枝,要用干姜。黄元御给出的阳虚,升达左路的方子——天魂汤。你看天魂汤里面,干姜、桂枝、附子都有,姜附桂全了。但是他并不仅仅用这些,仍然用了人参、甘草来滋养中土之气,用了茯苓来渗利湿气。因为一但阳虚,必然中土枢转力量就弱了,中土运转不利。中土运转不利的时候呢,必然就会有中土产生的湿气,所以他用茯苓来渗湿气。阳虚,它本质上就是一气不能由阴出阳,不能升达。所以用药要用附子、桂枝温散,鼓动。那么这个由阴出阳的过程要消耗阴精,由阴出阳就是由阴化阳,阴气化为阳气。所以要消耗阴精,所以这个时候要用上人参,来补益中土之气,人参是开阴的一个药。实际上这个方子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黄芽汤加上了桂枝和附子。中土给你运好了,再用桂枝、附子从左路升达一下,让它能够动起来,能够升起来,那么阳虚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你看他治阳虚,不是单纯的用辛温行气的温阳之品,也是用整个全局的角度,运中焦,扶助一气,祛湿气,就是祛邪气,然后才用辛温行散的,鼓动一气升发的药。所以我们看到的你看黄元御阴虚阳虚,一个天魂汤,一个地魄汤。天魂汤左路主升;地魄汤右路主降。它都不是单纯的用辛温升散,也不是单纯的用清凉滋润,都是从全局的角度用药,帮助整个一气。天魂汤是帮助一气从左路由水慢慢地升达为木气;地魄汤是帮助一气由右路慢慢地敛藏,收藏为肾气,都用到了运中焦的药,都注意到了中焦土气斡旋的重要性。
我们再对比下阴虚阳虚两小节,这两个方子就是天魂汤、地魄汤。那么我们除了刚才讲的他的用药注重全局,他是从引导一气升降,兼顾中焦的斡旋。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细节,大家看一下。天魂汤用了六味药,六为水数,水之数。地魄汤用了七味药,七为火之数。天魂汤是扶阳的一个方子,一气鼓动而散,由阴出阳,他会伤阴的,所以他用了六味药。六呢,水之数,水主收藏,所以整个这个方子,从药的数量,从布局上来看,他已经暗含了防止过于升散,防止一气升散太过。而地魄汤呢,滋阴的方子他用了七味药。七呢,火之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实际上,这种滋阴凉润之药,容易伤及人体的阳气,所以从用药的味数来讲,地魄汤就暗含一股火气,防止这个药过凉伤阳。所以,大家学方子的时候一些细节要去体会,不光是看用哪个药,用哪个药量,而是要体会这个方子的用意,方子的布局,每一个方子都是针对一种病势,针对一个生病的局面,从整体上去处方。所以地魄汤,降气滋阴而不忘扶阳,天魂汤助阳升达而不忘收藏。不能过度升散,要保证一气的圆融,有升有降,有出有回。
所以大家不要只看这么简单的方子,用了也不知道有啥效果没有。可能有的用了都没啥效果,没啥效果就是因为它主要是从扶助正气的角度来用药,你要知道,这个病情可能邪气比较多,正气无法流通。首先是祛邪气,让正气有一个流通的机会,只要一气能够流通,你在用黄元御《四圣心源》里面的原方,它必然效如桴鼓,效果都会非常好的。所以说《四圣心源》的方子效果不好的,问题是还不会用这个方子。当你找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症状正好能用上,那必然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从这两个方子的方义,整个方子的处方布局,这种周到的考虑,我们就知道黄元御老先生不是泛泛之辈,他的水平远远在我们之上。他告诉我们的东西,那都是经典当中的精华。告诉我们,他给我们表达的都是灵魂,灵魂层面的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体会。我们临床用药的时候,只要把握住这种精神。不管你用什么祛邪药都要在这个框架里去用,它就永远不会出大的错误,不会有太多的风险,大方向是对的。所以说,很多朋友学火神派,一味的升散,干姜、附子,就跟比赛一样,一百克不够二百克,二百克不够三百克,突然用附子的话,盲目的升散,早晚会出风险的。实际上火神派本身也是很圆融的,它也没有什么偏颇,只是我们后学的一些人,包括我刚开始学火神派的时候也是,有一些偏颇。但是我们从《四圣心源》这边看起来呢,《四圣心源》就很圆融,它也强调扶阳的,它没有过于纯粹升散的偏颇用药。他很圆融,大道圆融,王道之术,不要太偏。所以,为什么多讲几句,建议学习火神派的朋友要好好去体会火神派本来的意思,不要理解偏了,火神派本身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你看《圣余医案》是火神派的鼻祖,火神派的源头,祖师写的,用药非常地圆融,哪有纯粹偏阳的这种弊端啊,没有。所以不是说火神派不好而是我们后人学偏了,没学好。包括我们学《四圣心源》也是这样,《四圣心源》本身医理很圆融,很周全,但是他主要还是偏于从正气的角度来讲,去邪气的角度他讲的少,你不能因为这个你就不会去邪气了,不会治病了,就说《四圣心》源不好,那也是学偏了,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学习任何一个学派,都有他的长处,都有他的可学之处,要学人之长,去人之短。相对来讲,《四圣心源》,黄元御老先生他这个学术思想是兼容并蓄,非常圆融,比较周全的这么一个学派,也不能说是学派,实际本身没什么学派,大道本身就是在这里的,本来就是这样。大家好好去体会,要把黄元御老先生讲的精华,转变成我们自己个人的切身体会,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要不然看了半天书,还是黄元御老先生的,看完又还给人家了,那也没啥用。
那么黄元御老先生讲完了阴虚和阳虚之后呢,马上就讲了阴脱和阳脱。阴脱和阳脱就是阴虚阳虚比较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向外脱散之象。阴脱呢,象遗精、出血啊,这都算是阴脱;而阳脱呢,象这种阳气随着血汗啊突然外泄,一气欲绝,是这种情况,属于这个阴虚和阳虚比较重的情况。那对于阴脱和阳脱的治疗方案,跟我们讲的阴虚阳虚这个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大家继续往下看,看阴脱和阳脱这两个小节。
我们看阴脱他给的方子是乌肝汤,我们知道阴虚他用的是地魄汤,是偏于收敛的一个方子,而阴脱他用的乌肝汤呢,你看他用的是附子、干姜、桂枝,虽然也有人参、首乌这种算是滋阴的药,但是他主要用的还是温阳的药,阴脱的时候用温药,大家注意一下。再看阳脱,阳脱他给的是兔髓汤。我们知道阳虚的时候他给的是天魂汤,是温散的药,是温散的方子。这里阳脱的时候用兔髓汤他主要用的是牡蛎、元参、五味子、龙骨,他用的是收敛的药,用药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就是在阴脱阳脱的时候,他用药的方向,跟阴虚阳虚的时候用药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地方我以前好像给大家说过,从一气周流的左升右降,升到顶点是火,藏到底点是水,水火两端是两极,水火立极。那么这个阴脱阳脱就是水火两极都已经败了,水火都站不住了,所以这个时候呢才会出现阴脱和阳脱。阴脱就是水败了,所以阴液下脱,那么这个时候,就急需固守这水火两极。那水这一极,水主藏,它是需要藏极而生,就是由藏转升这么一个枢纽。少阴为枢啊,水火都属于少阴;火主散,火性炎上,火这一极在上,它也是一个枢纽,它要火盛宜藏,要自己能转下来,自己能藏蓄。所以阴脱的时候,急需阴液固守,然后再助一气升达,让下焦,水这一极,恢复它收藏然后又能升达的特性,要它还能升起来;而阳脱的时候呢,要急救回阳,要把这个阳气拉回来,让他能够自己,阳气上脱啊,让他还能够回来。这样水火这两极就能够重新站住,能够立住,两极固守,那么阴阳升降的格局才能形成,水火两端都败散了,阴阳升降的格局也就溃散了,一气周流那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在阴脱和阳脱的时候,黄元御老先生给出的方子,用药的方向,跟前面阴虚和阳虚的方子都完全不一样,这都是急症。所以黄元御的《长沙药解》里提到,金木之气,就是左升右降之气呢,一定要顺着金木之气的本性,木气要升金气要降。如果他们不能升降那就会产生病,产生各种病症,治疗呢,就是升达木气敛降金气,这就是一般的情况,那么就是咱们前面讲的阴虚阳虚就是这个思路。而水火呢,水火是两极,所以水火一定要逆着他的本性来,不能恣其所为。火性炎上,水性润下,如果火就任其炎上,都散了,水就任其润下,都往下流了,都流失了,那水火一上一下都散脱了,这一气周流就断了。所以讲到水火的时候,黄元御说水火不能各随其性,不能由着他的本性,他的本性就是火性炎上,水性润下,一定要火要收藏水要升发,这样的话才能够固守各自的位置,起到一个立极枢纽的作用。火能降水能升,形成一个阴阳升降的格局,这个一气才能够圆融的一直持续的周流。这就是一气周流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阴阳立极,要能够实现物极必反的枢纽的作用,维持整个一气升降周流的格局。正常情况下呢,阴阳他都能够各守其位,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我们去考虑阴脱阳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治病我们只考虑左右路的升降和中土斡旋就可以了,再加上去去浊气,去去郁结,这个病就治好了。如果出现了阴脱阳脱,水火都不能立极守位了,这就是重症急症,这个时候呢当务之急就是恢复水火各自的本位,所以对阴脱的时候我们要急救温升,阳脱的时候我们要急救敛藏,这就是乌肝汤和兔髓汤的本意。
从这个角度来讲,真正阳虚比较重,虚阳外脱的时候你看,兔髓汤,他虽然也用到了附子,但是更多的是龙骨、牡蛎、玄参、五味子人参、半夏啊,大队敛藏之药,加了一点附子。所以我们知道,真正阳虚比较重的时候,绝对不能单纯用附子去散,本来阳气就要散掉了,你再单纯用附子去散,那可能去的更快啊,阳气脱散之时一定要赶紧藏。在《伤寒论》里,四逆汤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通脉四逆,通脉四逆汤就是把干姜、附子量加大,通脉四逆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通脉四逆汤加人尿、猪胆汁,为什么加人尿加猪胆汁呢,因为人尿、猪胆汁都是往下收的、往里藏的,阳气虚的越厉害的时候越要赶紧往回藏而不是往外散,从这一点上来讲也是。有一些朋友对火神派的理解,认为阳虚就一定要拼命去把这个阳气往外散一下,用大量的附子温通一下,这个思路本身就错的。阳虚的越厉害,越要注重阳气的往回收,而不是往外散。所以我们看乌肝汤和兔髓汤这两个方子,具体的药我就不讲了,大家自己去看一下。要理解他的意思,阳脱要往回收,阴脱要往上散。
所以你看黄元御从中气讲到阴虚阳虚,讲到阴脱阳脱,他给出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方子,我们就知道黄元御老先生他的着眼点非常的高。一气周流的全局你看,他既有中土的斡旋,又有左右路的升降,还有两端水火的立极。他首先固中气,正常情况下这个中气是最重要的,首先要运转固守中气;然后提到了如果左右路升降不行的时候你要调,助一气升降,调节阴阳,来治疗阴虚阳虚;如果水火出现问题了,阴脱阳脱都出现了,马上就要固脱救急,恢复水火固守本位的这种格局,一定要恢复水火立极的这种格局。没有水火立极哪来的左升右降,哪来的一气周流,所以中土斡旋和水火立极真的非常重要。
黄元御劳伤解这一卷一开篇把这几个方面全都给我们点出来了,讲的多透彻。这不光是治病,都是救命的金科玉律,所以我们用药,可以与黄元御老先生有所不同,但是立法不能有丝毫的相异,不能偏颇一丝一毫,必须完全照搬。因为大道本身就是如此。不照着这个办就是逆天而行,逆天则亡。所以你看前面中气阴虚阳虚阴脱阳脱就把整个一气周流的主要问题全都讲完了,如果把这5小节,把这几点都理解透了,就可以治病了,最重要的原则都告诉我们,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灵活化裁的问题。黄老先生多辛苦,后面还有那么多章节,就怕我们不会。今晚我们就讲这么多,剩下的下课再讲,这一讲的内容不多,但是是最重要的章节,是最基本最基础最核心,所以这点希望大家回去好好体会,要领会他的思想,不要只看到方子,我就讲这么多,还有一点时间大家有问题再交流。

课后交流
现在来看下大家提的问题:
1.小楼落樱问:黄芽汤和理中汤差一味药,临床上怎么区别?
黄芽汤和理中汤,理中汤是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白术和茯苓的差别。白术只有固运中焦的作用,去湿作用较差些,茯苓去湿性效果好些。黄芽汤在扶助正气驱除邪气的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理中汤单纯扶助正气,去邪气效果差,从这角度来讲黄芽汤更全面。。
2.品茗-自学中医问:如果久病见阴阳两虚,用药思路是否把天魂地魄汤两者结合起来,看其侧重来加减?
这是可以。
3.而阴阳脱证果真见到,当属重危.该从仲圣的少阴厥阴证篇中求之更可靠?
这么说也没有问题,实际上你看黄元御讲的乌肝汤兔髓汤,跟仲景的通脉四逆加猪胆汁、人尿方子,意思是完全一样。只不过用药上讲,黄元御的方子更柔和些,仲景的方子更犀利些。
4.阴脱阳脱都用到附子是何用意?
因为不管阴脱阳脱阴虚阳虚,我们在所有的情况,用药的目的是最终恢复一气周流,一气周流,就是要会动,那么阴脱阳脱时,水火不能立极,所以一气很难正常周流。阴脱阳脱都用附子,用附子目的主要是帮助一气鼓动流通,是恢复一气周流。但是从整个方意来看,阴脱阳脱整个用药的格局方子是完全相反,用附子的目的,只不过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帮助一气流通。
5.黄芽汤加白术一起岂不是更好?
如果中土虚的时候,可以加白术,如果中土不虚,白术气味都比较重,在固运中焦时,即能固用又能运,用多了偏运,用少了偏固。所以如果土气本身只是虚,但不是很重,土气还可以不是很薄,可以不用白术。如果本身土气比较薄弱,脉摸得有点细涩,可以加白术。
6.伤逝之鱼问:我感觉火神派郑钦安与黄元御的理论根源好像是一样的,郑钦安更注重心肾,黄元御更注重中土,哪个更为根本 ?。
火神派注重心肾这是对的,黄元御注重中土,实际黄元御不是只注重中土,他只是从常见情况,因为我们大部分病症都是普通的病症,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是水火不能立济,并不都是危症,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中土相对来讲,是最常见的问题,能更重要一些。那么黄元御也提到阴脱阳脱,水火不能立济的危证,需要用到心肾的时候,他的治病思路也是很鲜明,非常明彻地给出相应的方子。如果从日常症状来讲,根源,最重要的是中土,黄元御讲的中气。如果从危症来讲,水火立极,心肾这一端更重要。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首先水火立极,然后中土之气才能升降,这一点来讲,心肾是更重要的。只不过,需要我们去处理心肾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了一些。
7.谦明生问: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相同性质的药物来代替黄师的处方。。
完全可以。我基本都是这样,我很少用原方
8.觉悟问:为什么李可老中医抢救危患病人的一律用破格救心汤,好像没有分阴脱或阳脱。
大家如果看一下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你就会发现他这个破格救心汤,相当于阴脱阳脱的方子合在一起。大家可以去体会,阴脱阳脱并用。
附:李可破格救心汤: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I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9.源头活水问:为什么叫乌肝汤,兔髓汤。为什么叫乌,和兔?
乌是太阳,兔是月亮,金乌玉兔。黄老非常注重一气的圆融,他用乌肝汤治疗阴脱,喻有升发之意。用兔髓汤,治疗阳脱,喻有阳降之意。所以说,这个方子的名字,代表整个方子用意,整个方子的药象,用药趋势,整个布局已经体现出来。阳脱要降,阴脱要升,所以阴脱用乌肝汤,阳脱用兔髓汤。
10.炫龍问:老师,人体气机的升降,是和人体正面对应,还是和人体背面对应?
这句话,这么问就不对了。人体气机的升降不是和正面、反正对应,而是,他是有很多层次。如果从12经脉来讲,他是和12经脉对应。从脏腑层次来讲,他是和五行相生的层面对应,不是简单的正面或是背面对应。因为一气周流,不是在身体里划了一个圈,不是那么简单,他是有很多层次,前面讲过可以查一查。
11.问:阴脱用滋肝润木的药,这是阴脱要提升左路阳气,却用滋肝润木的药,这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阴脱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升通过升发阳气,来防止阴精继续往下脱陷,脱泄。但是,阴脱必然本身会伤及阴精,他还是要加入滋养阴精的药。但是,用药的重点不能放在滋阴上面,而是放在升发的方面。但是,滋阴的方面也要兼顾,是这么意思。
12.问:阴脱阳脱,除了《四圣心源》讲的这些症状,还有什么典型症状。
在郑钦安《医理真传》讲的很详细,可以去参考
13.问:阳脱和阴盛格阳是一样的吗?为什么火神治阴盛格阳用四逆的发,而不是黄老的收?
严格来讲,阳脱和阴盛格阳还不太一样。我刚才跟大家说过,对于阳虚层次情况轻重不同,用药的方向,用药的思路是不一样。从伤寒论来讲,一般阳虚,用四逆,再重的用通脉四逆汤,再重的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汁,这个方向的不一样。黄师是从最严重的情况来讲,所以我们要知道,火神派只会用四逆,不会往回收的话,他就不是真正的火神派。火神派源头上来讲,他们对于阴阳升发收降都是很清楚,大家有兴趣多看看《圣余医案》,《圣余医案》是郑钦安的老师写的,他对于阴阳的升发收藏,对于中土固护,跟黄师的治学思路是完全一样。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后世学习火神派的人,对火神派的理解偏颇。
14.问:一气周流理论可以因症选药,但是用药剂量有什么原则和技巧?
用药的多少要根据正气的强弱,要根据病气类型和轻重,斟酌来选。这个东西,原则肯定是有。原则是从象的角度来讲,诸象吻合,药象跟病象要完全吻合,丝丝入扣,技巧就是,熟能生巧。这个一定要你对药有非常明彻非常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就跟老朋友一样,很熟了。然后再能够明查病象,这个时候才能够运用自如,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不是告诉你这个药剂只能用多少克,那是没法照搬的,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临床用药药量的范围非常大,从用几克到几百克都有。
15.问:阳虚和肾阳虚有何不同?
阳虚强调的是一身阳气的升发出现问题,肾阳虚主要指下焦,单纯下元元阳虚,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肾阳虚必然也会有其他的阳虚。但是,有时候单纯出现阳虚,不见得会出现肾阳虚,还是有一定细微区别。
16.问:天魂汤加减要用当归、生地、首乌之类,不理解,认为这是滋阴收纳之品怎么用在升阳的方子里。
天魂汤的升发阳气,升达左路。升达左路,由阴出阳过程,要消耗阴精,所以阴虚比较厉害的时候要加上滋阴的药来增加阴精的化源
17.问:没有注明炙甘草的,都是生甘草?
肯定是。
18.问:肾到底有没有阴虚。
严格来讲,所有五脏六腑都会有偏阴偏阳的不同的虚,都会有,可以通过脉象来体会。
19.问:脉诊为何是四诊之末。
望闻问切四诊,切诊切脉是他在望闻问切四个字里是最末一个,但是从临床重要性来讲,切诊,切脉这一诊是很重要的,相对来讲是最实用,或是最重要的一块,不是四诊之末。
2011-07-07 19:04 13楼
没有声音
2011-07-07 19:04 14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二(劳伤解二)


今天我们接着讲《四圣心源》,上一次我们讲了第四卷的劳伤解的一部分内容,今天接着讲后面内容。黄元御老先生在《四圣心源》里面那个写书的线索,整本书的线索是按一气周流的正气的角度,正气的强弱虚实作为一个主线来讲解。随着正气的或虚或实会产生很多或者不升或者不降的很多郁结,《四圣心源》在后面几卷分门别类地讲了很多疾病。但是在讲病的时候都是围绕正气来讲。对于邪气或者病气还相对讲的偏少一点,不是非常地系统和仔细,这一点从劳伤解的后面的精神气血可以看出来。在这个地方,把黄元御对正气的重视,就是这本书写得时候为什么以正气为线索?我在这里再多说几句:如果把人体的正气比喻成一棵树,这个气血的流通就好比是树杆枝叶,它在正常生发生长的时候,正气是人体的根本。一旦有邪气的时候,就好比这个树上长了虫子,有了枯枝败叶一样。我们在调气血治病的过程,就好比在给这个树去掉枯枝败叶去掉虫子,让它再正常地生长,给它浇水施肥,给它能够享受阳光。可以正常地生长,从扶正的角度来讲,想办法让这棵树正常地生长,从祛邪气的角度来看,我们捉虫子去掉一些枯枝败叶就是祛邪气的意思。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以修剪一棵树为例子来讲,来模拟一个治病的过程,假设我们不注重这棵树的本身,它哪里有虫子哪里有枯枝败叶,就“咔嚓”一下剪去,就全部去掉,就乱剪一气,那可能把这棵树也剪死了,那是有可能的。如果你心里一直有一棵树,有一棵树的主体形象,知道这棵树哪个树枝可以剪,哪个树枝不可以剪,那么你在祛邪气的时候你就知道轻重,哪个树叶不好了,你就会把哪个树叶剪掉,而不会把那个树叶所在的树枝也剪掉。也就是说,你在修理树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留下这棵树,而不是仅仅为了去掉这些不太好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你从哪个方面去看。从修剪树的角度去看,就是剪掉枯枝败叶,如果从保护树的角度去看,可能就是留下一些正常的枝叶。
那么黄元御写《四圣心源》这本书,是从保留正常枝叶的这个角度去写的,而没有过多的去讲如何剪除枯枝败叶,没有讲得太多。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你有了一个以正气为主的这个框架,有了《四圣心源》这个框架,那么咱们在治病的时候,就会时刻注意到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病人的正气,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是为了恢复一个正常的生命体,而不是不管病人是不是能够受得了,不管正气的虚实,一概给他乱祛一气,那是不对的。所以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任何时候治病,既有扶正的一面,又有祛邪的一面,但是祛邪气一定是以正气虚实为基础。也就是说,祛邪的前提是能够保留正气,不能因为祛邪气把正气也伤了。
所以《四圣心源》这本书的著书讲解过程当中,一直以人体的正气为主线。只要正气在,就好比这个树的主要的树干树枝还在,那就不怕不发新芽呀,不可能不会恢复,它肯定还会恢复的。所以人的身体,这要正气在,肯定还是病愈,会恢复正常。所以我们在临床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用到祛邪气的药,但是《四圣心源》这本书里讲得又不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四圣心源》这本书似乎不是很实用,根源可能就是在这个地方。但是你如果连正气都不知道怎么去保留,怎么去保存。不知道怎么去扶持正气,那么即便你会祛邪气,也会不得法,你就会不知道深浅,治病的过程往往不会灵活地进退。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保护正气,是治病的根本,祛除邪气,是治病的手段。这就是标本的问题,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标本如果搞错的话,大方向就搞错了。所以《四圣心源》一直强调人体的正气,强调一气周流,强调治病要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一切从正气的本身出发,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错了方向,不要偏离我们的目的,我们治病的目的是为了存正气,留人治病,我们在临床上治病的时候,可以借鉴历代各家他们的经验。各家学派都有很多自己学术的特点,都有独到的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用来干什么呢?用来祛邪气,因为历代各家的经验是祛邪气的为多,扶正气的相对偏少,而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正好是讲以正气为主线,调正气的药和方子居多,比较厉害的祛邪气的方药比较少。那么我们可以把前人祛除邪气的方子和方法跟《四圣心源》的调正气,扶助正气为主的方法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四圣心源》给我们指明了临床治疗的主线,主要的思路给我们明确了,该往哪个方向调,然后,前人一些祛邪气的方法给我们很多得心应手的工具,可以把阻碍一气周流的一些不畅的因素,各种郁结祛净。这样呢,我们既通畅了一气周流的道路,祛掉了邪气,又保证了整个一气不会因为这个祛邪气而受到明显地损伤,保证了一气能够恢复正常,这样的话,就是能够祛邪而不伤正,这样就能取得一个很好效果。
所以后面讲的几方面内容,大多是从调正气的角度出发来讲的。后面首先讲的是精神方面的内容。肾主精,心藏神,实际上就是水火。上次我给大家讲的水火是一气周流,水火立极,也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后面讲得越来越具体。讲疾病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从水火两方面来讲这两个极端。阴阳的两极分成神惊和精遗。我们如果对比神惊和精遗的两个方子,神惊就是惊悸不宁,他用了金鼎汤。精遗呢,男性是遗精,女性有可能是白带过多,这个跟男性的遗精是类似的。精遗他给的方子是玉池汤。
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方子,可以看出这两个方子是大同小异,我们来看金鼎汤。精神惊悸不安,心藏神,神惊必然是心火的问题,是火气出了问题。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这个心火之气,如果病的时候,这个相火,心火实际上是藏而不现的,相火是可以外达的,火气应该是敛藏下降。正常情况下是能够顺利降下来,这样的话,阳降神气就能够内敛,就不至于惊悸不安。如果本身心火之气偏虚,降不下来,火气不能正常敛藏,神气不容易归位,心神不能归宅。那么临床上经常看到什么样的病人呢?非常容易上火,一上火就心烦,睡不着觉,其实这就是心神不安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比较轻。如果虚得再厉害些,可能就会产生惊悸,心律不调,类似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简单地说就是相火不降引起的心神不能归位,这么一种情况。那么要降相火,把火气降下来,藏起来。那么这个火气要藏,中焦要能够转,中土转不动的话,则火气下不来,出现这个情况,一般都是火气虚,火气虚必然中焦运转得差一些,所以你要把这个火气藏下来,要把中焦适当运转一下。那么在金鼎汤里面,他用的是甘草和茯苓。甘草是固运中焦,茯苓是祛一下中焦的湿气。这样的话,中土的气它就能够转起来,能升能降。然后呢,用半夏镇降,半夏既能化中焦的痰浊,又能能够镇降一气,引一气下行,能够把火气敛藏于下。从火气的角度来讲,运一下中焦,用半夏往下压一压,让火气降下来。火气降下来的话,心神就能跟着这个气回来了,就可以归位了。用龙骨、牡蛎引心神归宅。龙骨、牡蛎相对来讲,都属于类似石头药,它没有非常明显象植物药的那种生气。这就是一股,相对来讲,比较简单的那种镇降之气。龙骨是大型动物的骨头,骨头的化石,是一股金气。牡蛎是海里牡蛎的贝壳,都属于金石镇降之类。只不过这种药的气比较清透,从龙骨的角度来讲,它来源是骨头,肾主骨,生髓,主收藏,所以它藏神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气很清透,一个药的气越清透,它作用的层次相对来讲也越清,也是越清透,神气是一股非常清透的一股气,所以用龙骨、牡蛎这样的药。它的药气比较清透的,偏于镇降收藏的,来能引导心神非常清透的心神敛藏归位,心神得安。心神得到安宁之后,那么这种惊悸的症状就得到缓解,还用了桂枝、芍药。用桂枝、芍药的目的,实际上是桂枝升发木气,芍药平息风木,也是舒达木气。桂枝、芍药是一个主升动,一个主疏通,也是一阴一阳。芍药是偏里的,入里的,既能疏通又能熄风。桂枝向外升发,这一对药主要是调肝木之气。让一气能够顺利的由左路升发。一旦有惊悸,惊悸是一种风动之象,所以要用芍药来按扶一下。因为本身这个惊悸还是原于虚,所以还要用桂枝帮助疏达,这两个药,一个扶正,一个祛邪的思路。
所以我们看金鼎汤的原方,它所有的药,除了茯苓和芍药有点祛邪的意思,其它的药都是扶助正气的。茯苓祛一下中焦的湿气,而半夏也算,半夏还能化一化痰,芍药能祛祛肝风,把这些影响一气周流的因素都去了,都解决一下。主要还是用龙骨、牡蛎、半夏这些药降火、敛神。把这火气正常的敛降,心神得以正常归位。这种情况,实际上用于较轻的惊悸之症,它的方后有一个加减法: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我们在临床上能够见到的心惊肉跳呀,心里不安呀。这种情况,大部分都属于比较重的,单凭金鼎汤的原方,效果一般不会很理想。原因在于郁结都比较重,往往伴有中焦有较重的痰浊,左路有较明显的瘀血,下焦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寒气。所以我们在用药时,在原方金鼎汤基础上,加上活血化瘀的药,相当是增加了芍药的力量,芍药一方面是息肝风,同时,它也有破郁结的作用。我们可以加上象元胡呀、桃仁呀,丹皮呀、丹参呀,这样的药,加强左路的舒达,祛瘀血,也可以往里加,只要有就可以加。另一方面,中焦痰浊比较盛的,我们可加化痰的如苍术呀,竹茹呀,桔梗呀,射干呀,都可以用,不单是用茯苓和半夏。如果下面有寒气,那么这里讲的下寒加附子。中寒,有的中焦有寒气,你也可以加干姜,加生姜,都可以加。但是,主线不能忘了。他既然有惊悸,有心神不安,一定要用上镇降的药,半夏是不能少的,敛心神的药牡蛎、龙骨也要记着用上。牡蛎、龙骨,你只要道路通畅了,只要痰浊呀、瘀血呀,这种郁结,那么相应的药物用上了,能把道路疏通开的话,牡蛎、龙骨它敛心神一点点就够了,不需要用很多。有时候,碰上这种心神不安呀,心悸失眠呀,这样的患者。有一些大夫,不知道用上活血化瘀或者化痰的药,他不知道用。这些药是疏通道路用的,你单纯用牡蛎、龙骨镇降敛心神,就是用上五六十克,都不管用。原因是龙骨、牡蛎,比较清透,镇降,但没有祛邪气的药。它是引导心神归位用的。道路都不通畅,心神回不去呀。
所以我们知道金鼎汤这方子,给我指了一条路,碰上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去用药?这是主线。你如果说我只知道活血祛瘀,不知道引心神归位的话,那这个病也好不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心神归位。这个惊悸才能治好。所以这个《四圣心源》金鼎汤就给我们把这个最主要的这些东西指出来了。把这个治疗的核心在哪里呀?核心就是驱邪气,有什么邪气,用上相应的药,通开,把道路清扫干净,让这个正气能正常的流通,让一气周流能正常流通,你才能够引导它或者升或者降。如果整个道路郁结很多,堵上了,一气根本就走不动的时候,你再怎么引导,他也走不了。用上《四圣心源》的方,没有效,这方子肯定是没什么道理,只能说你理解的不够透彻呀。所以说,你看这个金鼎汤,黄元御给我们的方子好不好?非常好呀。给我们治疗惊悸非常好的一条思路。我们就是降相火,引心神归位,这就是治疗惊悸的经典方案呀。在这方子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只要临床上遇上这样的患者,那就很好治。
下面我们看精遗这个。精遗就是精液下泄,有些身体不好的孩子,有这些早泄呀,遗精的症状。黄元御给的是玉池汤。我刚才讲了,玉池汤跟金鼎汤很类似。它只是金鼎汤去掉半夏然后加附子和砂仁。因为个精液下泄,是风木盗泄于下呀,肾藏精呀,它应该藏而不泄,正常情况下这精是藏而不泄。那么现在正常情况下,平时都不能收敛,泄出来了,那么说明这个整个下焦阳气都比较差了。下焦阳虚,下焦的阳气足,肾气足,才能收藏有力。一旦出现这种外泄,这个症状比心里惊悸要重了。肯定是上热下寒呀。上面有虚热,下面有虚寒。所以,治疗的过程,一定要温补元阳。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的变化。两个方子对比一下,它为什么不用半夏了,龙骨、牡蛎还用。半夏它主要是降气的,龙骨、牡蛎是敛神的,这是它们的区别。精液外泄,下泄时本身这气就外散不收了。再用半夏往下降的话,那就很难收回来,不容易收,我们现在需要温补下阳。把它的元阳温补一下,然后再收一收,再帮它升上来。这个时候,他的精液就回来了,就不会往外面泄了。用砂仁来代替了半夏,砂仁是往里收的,半夏是往下降的。你看一味药的变化,把它整个方子的方向都改变了。用半夏,它这个方子的药气是往下走的,用上砂仁之后,砂仁是主藏的,种子类,补肾的,气是往里收的。不用半夏了,用砂仁往回收,这气呢用砂仁收的同时,龙骨、牡蛎是敛神,往往这种人,容易遗精早泄的患者,大部分心神不宁,相火妄动,心里思虑纷纷。容易出现有时稍微思虑过度,想得过多,就可能出现遗精的症状。所以龙骨、牡蛎来敛神呢,从源头来治疗,先把心神给定住。然后呢,用砂仁把这个气一藏,它就心神不动,相火也就不会动得这么厉害了。砂仁把这气藏住之后呢,它就没往外泄的气势了。这时用上附子,附子把这股气呢往上发动,它这个能升上来。这个一气不是随着精液外泄泄出来了吗?下泄呀,它用附子给你升达一下。附子因为它升达之力比较强,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用上往里收的药,象砂仁这样往里收的药,防止附子没升上来先泄下去了。所以这个方子不用砂仁的话,你用附子可能会病重,所以一定要有往里收藏的药,先把气收起来,然后再往上升。用附子往上升,这样一气由外泄变成先收回来,再往上升,这一气就转起来了。因为下焦这元阳,肾气主收藏,藏极而发呀。先收藏,再升发,这么一个状态,那么玉池汤这个方子就是模拟这个状态。把人体下焦这股阳气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是砂仁、附子的目的。那前面甘草、茯苓、桂枝、芍药呢,还是中焦一气要通畅呀,中焦首先能够正常的运转,能够正常的斡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阳虚呀,阳虚居多,中焦一般都是偏弱的。所以你看这个方子,处方的思路,关键在于第二行,龙骨、牡蛎、砂仁这几味药。龙骨、牡蛎定心神,砂仁收肾气,然后,附子活动升发。让这一气在收藏比较好的状态下,能够再升上来。这样的话,能把这个肾气下泄,一气不得收藏,肯定也升发不上来的这么一种败象,完全把这局面给扭转过来,这就是治病的思路呀。
那我们临床上照搬这个方子,是否一定有效呀?有时候可能会有效,有时候也不见得有效果就很好呀。还是那句话,有一些郁结比较重的,你可能要用上舒肝的药呀,柴胡,枳壳可能要用一些。有一些有明显瘀血的,你要用上活血化瘀的药,把这个道路通畅一下。遗精时间久了,有的肾精很亏,两人尺脉摸得比较空的,可能需要用一些养肾精的药,象枸杞子、肉苁蓉,也可能要用一些。滋养一下肾精,要不然,单凭附子升散的话,附子散可能伤阴呀,这个都可以灵活处理。但是,总个主线,我们知道治疗遗精,遗精必然是气外泄,下泄而出呀。我们治疗的目的,是要把它收起来,然后再升上去,这就是最主要的思路。当然,遗精这个症状,很多牵涉到心神不安,心神燥动,所以适当用上收敛心神的药,黄元御用的是龙骨、牡蛎。你不用龙骨、牡蛎,你可以用点灵磁石,用点酸枣仁呀,也一样有效果呀。所以主要我是学习他的用药思路,碰到一个病,它是个什么格局?病象是什么?局面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把这局面扭转过来,调整过来,让他恢复一气周流正常的状态,就是我们的用药思路和治疗的方向。
那么黄元御的每一个方子就象是给我们建立一个导航的路标一样,指明了我们该往哪个方向走。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我们该引导一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们去变化它才能够恢复到正常的道路上来。就像我以前给大家讲的,一气升不上来我帮它升,降不下来我帮它降。那么黄元御讲的每一个方子每一个病都是从这个角度讲的,如何引导一气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主要是讲这个思路。具体的用药,他给出的用药都是调整正气,引导正气回归原路的这么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患者除了正气不归位,而且在一气周流道路上还有很多郁结,不管是气郁,痰郁还是血瘀,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情况灵活配用驱邪的药,把一气周流的道路疏通干净。疏通的比较通畅一些,然后这一气就有道路可走了,它就可以周流了,就有地方可去了。这个时候你再用黄元御给出的方子,按照他给出的方案引导一气归位,那么它就恢复它的一气周流,他的病自然就好。所以从正气的角度来讲,这个疾病很好治。但是如果从结合祛邪气来讲,有时候有一些左右为难的地方。有时候正气比较虚、 邪气又比较盛,驱邪重了会伤正气,不去邪气吧正气很难归位。需要我们斟酌,根据正气和邪气的虚实对比,要斟酌用药,在正气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的用一些祛邪的药物,就好比在一条崎岖难行的路上,你要摸索出一条路来,慢慢要走出去。所以从这个《神惊》《精遗》两小节,黄元御给出了金鼎汤和玉池汤这两个方子,我们就看到黄元御治病的思路,从正气的角度来讲呢,就是用适当的药物引导正气回归一气周流的正路,就是这么一个思路。你如果从一个整个象的角度来讲的话,就好比一个人在走路,路走偏了,走到路边上去了,走到路外面去了,你要引导他回来呀,不要走错方向。所以我们治病就是干这么一个事,大夫只是一个向导一样。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这个病能不能好,关键还在于病人本身,他自己如果已经连走都走不了了,你再怎么引导,估计一些重病也回天无力了。只要正气还可以,好比一个人还能走路,你好好引导一下,还能回到这个原路上来。如果引导的方向错了,这个病就加重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本书就给我们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我们不会把病人引导错,即便你引导得不是很准,至少大方向不会错,这样的话就不会偏得太远。如果你整个正气这根主线都搞不清楚,对一气周流的全局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你用药物去治病那就是就给迷路的人指方向一样,你都不知道往哪走,你能指清楚这个路吗?可能不知把病人指哪去了。
那么讲完了精神,后面接着讲气血。你看他讲的层次,先讲阴阳,再讲精神,再讲气血,一个比一个具体。阴阳是非常抽象的,精神相对具体了一些,气血就更具体了。所以是由高到低,按照这个层次来讲的,越讲越具体。那么气血这一块呢,他主要是从邪气的角度来讲的,后面的气滞、气积、血瘀、血脱,血脱算是虚,其它的都算是实,都算是邪气为主的一些疾病。但是黄元御在讲气血这个两方面,气为阳,血为阴,也是从阴阳两方面来讲,如果从题目上来讲,气滞属于郁结,属于邪气,气积就是比气滞还要重一些。那么黄元御讲的气积就象我以前给大家讲过的气结一样,结滞,这个意思。后面的血瘀就是淤血在内,都属于有形或无形的邪气在体内,那么象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去治疗,黄元御给的方子,他实际上虽然有祛邪气的药。但是他用药的整体思路还是扶持正气,还是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即便他讲的有明显邪气郁结的症状,他在给方子的时候,在提供治疗方案的时候,他仍然是条达正气,辅助正气,引导正气归位,还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你比方讲他讲这个气滞,左为血、右为气,气滞就是肺气不降,主要用的是下气汤,就是破气通降的这么一个方子,实际上这里面,大家看下气汤这个方子,这里面真正破气的主要是杏仁和陈皮,就是橘皮。那么其它的都是引导气下行归位的药,甘草、茯苓运中焦,斡旋中焦,让这个气有一个下降的通路,半夏、五味是引导这个气下行,贝母也是引气下行,贝母也能舒达气的淤结,芍药是息风、破阴结、疏通道路。所以下气汤和前面的金鼎汤有些类似的地方,都是偏于下行的药,从去邪气的角度来讲,这个方子本身去邪气的药并不多,从扶正气的角度来讲,甘草、五味子实际上都是补益正气的药,原则上来讲,气郁结得很重的时候,是禁用补气药,禁用扶正的药的,因为淤结比较重的时候,他的气很难流通,你再用大量的补益药会加重郁结。那么黄元御的下气汤为什么还用扶正的药呢?他一个是从虚的角度来讲,一个是从正气的角度来讲,凡病必郁,而这个郁结的根源是正气虚,五脏真气只有虚没有实。所以只要出现郁结,即便这个郁结很重,你在临床上看到症状很明显,摸着脉也很有力的时候,你认为他好像没有虚,实际上他脉有力往往是郁结重,一旦这个郁结你给他疏通开之后,这个脉马上就虚下去了,露出正气虚的本来面目。所以只要有郁结正气必然也是虚的,只是有时候郁结重的时候,正气虚表现不明显,或者表现不出来,感觉不到,那么黄元御先生在下气汤里他的用意实际上就是扶助正气,让一气能够收敛下行。一气下不来的话,它必然是郁在上面,郁久就会生热,郁厉害了以后会往外散泻。所以治疗的大方向是让这股郁结之气降下来,那么同时他也用上了杏仁、陈皮这种破气,破肺气泻郁结,气在右路郁结上之后就会气有余,局部气有余,那么他用一些破气的药,适当的去一去这些郁结之气。郁结去掉一部分之后,右路敛降这条通路就会通畅一些,那么这个气就能够降下来。气降下来之后就能走了,能降下来就没有结滞了,没有郁结了,气滞的症状就会消除。
所以在下气汤这个方子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元御先生提供的方案,只要右路这个气降不下来,我们需要用下气汤的时候,他的方案就是运中焦,让道路通畅,然后敛降一气。让它知道往下走,并且要用破气泻气的药,把由郁结导致的一些多余的气给它泻掉。这样的话,郁结去掉,中焦能够斡旋,这个地方也是通畅的,我们用上镇降敛藏的药,让气跟着下来,这股郁滞的肺气、右路的金气自然就由着自己的本性,它本身就是下降的,自然就会降下来。药物引导一下它就跟着下来了,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这些郁结非常重,中焦根本转不动的,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用甘草了,也不适合用五味子了。首先要先祛邪,先用一些化痰运中焦的药,包括这个破气的药,这都是气的郁结比较重,甚至有些化火的。可能还要用些清热的,象黄芩、栀子,这种破气泻气的药,枳壳、槟榔都可以用,把整个郁结破开之后呢,郁结去掉,道路通畅,一气才有流通的可能,它才能动起来。一气如果被郁结挡住根本动不了的时候,你用什么药去引它都动不了。这个时候就要首先去郁结,先用祛邪的药。所以我给大家讲的意思就是,当你遇到气郁得比较重的时候,你可以先祛邪,然后再扶正,把它分成两步,临床上就可以这么灵活处理。黄元御给出的路子我们要记住,他有祛邪,又有扶正,又有运中焦,这个情况适用于郁结不重,正气偏虚,适用于比较轻的病症。一旦这个病症比较重的时候,郁结很重,这个时候你就要先祛邪,先破气,先把气的淤结去掉,就是用大量破气散气的药,让整个一气能够动起来,实际上就是加大了这里面杏仁、陈皮(橘皮)的作用。我用上更多类似杏仁、陈皮的药,柴胡、枳壳、槟榔、香附都可以,反正破气的你都可以多用一些,再厉害的三棱、莪术也可以用,把它的郁结去掉之后呢,整个一气就能动了。就好比一个很拥挤的地方,大家先散一散你才能走,要不你怎么走过去。这个时候,再治疗的时候,只要一气可以动了,脉摸着软了,郁结没那么重了,再用药的时候就要记住要用扶正的药,要引导这一气下行了,象甘草、半夏、五味子,甚至如果虚的比较明显人参、麦冬都可以用。所以下气汤教给我们的是如果一气下不来的时候如何引导一气下行的办法。我们知道麻瑞亭老先生用下气汤用神了,一个下气汤可以所有的病都能治,加加减减,加上升左路的药就可以治左边的病。实际上《四圣心源》里的任何一个方子你要用熟了,那都可以什么病都治。
只不过从临床的这个角度来讲呢,气郁的比较多,常见病里面气郁的比较多。那么气郁的话,要么郁在左路,要么郁在右路,所以这个下气汤跟小柴胡一样,是类似的破气、破郁,恢复一气周流。从气郁的这个角度恢复一气周流的方法,它用得比较多。那么再看下一个讲的气积,气积就是气郁结滞比较重的一种,比气滞更重一些,有郁结了,有积滞了。在这里面呢,黄元御提出了达郁汤,那么这个达郁汤呢,这里面最重要的破气的药是鳖甲。实际上如果从这个气分来讲,咱们说的这个气的郁结呢,它有时它是郁在左路,有时候郁在右路,有时候是左路右路都郁上了。如果说左路右路分别来看呢,左为血,右为气,左路的郁结容易形成有形的郁结。右路的郁结呢,就要是偏于气的郁结。所以呢,他治疗气滞的时候用下气汤主要治右路,而治气积的时候,主要针对左路这种有形的气郁来讲,所以用鳖甲来破有形郁滞的,有形郁结的。所以达郁汤相当于是有点桂枝汤的意思,除了这个鳖甲破这个有形的郁结,用了桂枝、茯苓、干姜、甘草来运中焦。用了一点砂仁,来收正气。达郁汤最重要的就是桂枝和鳖甲,一个是破有形郁结,一个是升达木气,把郁结在左边的这股气能够升上来,就是这么一个思路。那么有时候这个气呢,他是郁结在左路,还没有形成郁积,还没有形成有形的郁结,也是单纯气分的郁结。跟右路的下气汤的症状类似,他是郁在左路,气郁在右路的时候呢,他往往是有点胸闷、咳嗽。而郁在左路的时候,这个人往往是容易忽冷忽热,心烦口渴,心悸失眠,就是小柴胡汤的那些症状,口苦咽干目眩,就是这些症状。所以如果是气分郁结,郁在左路的时候以小柴胡为主,郁在右路的时候可以以下气汤为主,这都是还没有有形郁结的时候,单是气的郁结,左路和右路的区别是这样。
如果是有形的,左路有形的郁结有达郁汤,右路有时候的郁结这个要通腑的,根据情况有时候用桔梗、白散,或者用巴豆之类的,我们从黄元御用药的思路上来看,你看他用药尽管也有驱邪气的药,但是用的量比较少,味数也比较少,就是意思了一下,告诉你要去邪气。主要的还是是引导一气归位的药,引导一气回归原路的有。右路气不降要用降气的药,左路气不升,要用升达的药,他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从临床来看我们能够见到的来看。《四圣心源》讲的实际上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这个气分的郁结,刚才讲了左路郁结,实际上是用小柴胡汤的,他这里没有讲。他讲了一个左路有形的郁结的治法,无形郁结要用小柴胡,或者有时候用四逆散也可以,他没有讲。所以咱们学习黄元御老先生讲的具体的案例,具体的病用哪个药,哪个方子,主要是学习他的一个思维模式,学习他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是怎么来分析这个病症,这个病症的全局是怎么样的,他怎么样分析的,提出什么样的治疗方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至于具体的用药, 那么有时候是需要我们去灵活的加减化裁,但是他的思路是不能作出原则的改变,他给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细节上可能还不够完美,就是因为他强调的正气这个主线,只给我们讲了核心的东西,至于其他的他觉得没有必要讲。因为驱邪气相对于扶正气来讲,是次要的东西,有时候尽管来讲我们在临床上,有没有疗效,最关键的就看这个病就看祛邪气用得好不好,祛邪气用好了,立竿见影,但是就是有一个前提是你知道,即使你要去祛邪气你也要知道我们该往哪个方向用力,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调整一气。你心里有了方向,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你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祛邪气,是最安全,是最有效的, 否则的话有可能大炮打蚊子,搞得是一团糟,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结果。

课后交流
今天,可能后面的血淤还有好多,讲不完,咱们今天先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大家问题还不少,一个一个的来看。
1.高山流水问,精液里有血可以用下面这个处方么,这个处方:生地、丹皮、泽泻,知母,山萸肉,女贞子、仙鹤草,旱莲草、怀山药,黄芪、乌梅。。
这主要是滋阴泻火,有点往里收,这个方子如果下面的阳气,如果元阳不是很虚的话可以用一下,如果下面元阳虚得有点厉害,这个方子用的话可能就方向有一点错了。一般来讲,这个精液里面有血这都属于出血的一种情况。出血的话一般来讲就是,如果不是郁结的话,肯定下面是阳虚的。用药都是阴柔之药,泄火之药,阳虚,只使用这种药的话,治标不治本。你看是单纯火气盛引起的这个呢,还是阳虚引起的呀。阳虚有明显的肾阳虚的症状,会有肾阳虚的症状的话,这个方子就要慎用,或者用的时间不要太长。可以试一下。

2.逍遥问:病人右脉弦,左脉不弦,要用疏通肝木的药,还是用降右的这个药呢?
右脉弦主要问题出在右路,所以要通右路,病人左尺脉大于左寸关还有右寸关,这是一个什么象。左尺脉大,他这个看是大而有力,还是大而无力,大而虚还是,这个,如果虚大的话,那就是水不生木的一个象,如果说大而饱满有力的话,那就是这个郁结比较重,有可能会有这种一个风木下陷的一个象。不太一样。
3.品茗自学中医问:
(1)麻瑞亭老先生一辈子就用一个下气汤,假如他遇到张锡纯的升陷汤症,不知该如何加减。?
这我也不知道,来想一下,如果是升陷汤需要升的话,那肯定下气汤整个就要改成往上升了方子了,可能就失去下气汤的原貌了。
(2)第二个问就是:左路郁结与小柴胡或四逆散,右路用下气汤或桔梗白散,如何在临床分是左路还是右路。
如果你会把脉的话,那就可以从脉象上来分,它是有区别的,左路肯定是左脉问题明显,右路肯定右脉问题明显,如果左右都有郁结,是否把上述左右路的方子合方啊?可以合方,左右都有,那就左右并用。
3.杏林小学徒问了一个问题很好,在治疗虚实夹杂症时,首先要驱除邪气,驱邪气主要是靠正气还是靠药物,他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驱邪气,主要是靠正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不用怀疑。那么既然是靠正气,正气本身就在,为什么要药物,不用药物自己驱不了吗?药物是干什么,药物就是引导。比如说,一个人,他现在还能走路,但是他迷路了。为什么迷路了,因为在路上很多障碍物,就跟走了八卦阵一样,他不知道咋走了。药物就是去告诉他,把这块石头往左搬,把这块砖头往右搬,然后你要自己往前走。药物就起这么一个作用,所以药物是指挥人体正气,驱掉邪气,回到原路,回到一个正路,起这么一个作用。当然这个药物,还有一点工具的作用,驱邪性的药物,有时扮演一个工具。你比方说,里面有瘀血了,我们认为这个瘀血把一气周流的路给堵上了,这个一气过不去,我们为什么要用活血的药,活血的药是给正气一个活血去瘀的这么一个的工具。好比说,路上有一块石头你过不去了,那你用手推不动,怎么办,给你一根杠杆,你把他撬一下,就过去了。驱邪气的药呢就像一个工具一样,但是他自己不会撬啊,你必须得自己去撬,要靠正气本身自己去撬。自身的正气要有力量去驾驭药物的时候,这个药物才会有效。
你看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些病危的病人,用什么药都没有效果,不是这个药不好,是他自身的这个正气太虚弱了,他已经驾驭不了药物了,所以就没有效果了。你用什么药都没有效果,病人基本上就是很难回天了。所以他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就是正气驾驭着药物,药物可能就是一种工具,就是一种驱除邪气的工具。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工具,就是用不同的药物,他们一起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但是最根本的是首先要有正气,没有正气,你给他什么工具,他也用不了,也不会有什么治疗效果。所以正气是最主要的,是第一位的,这就是《四圣心源》里面整个一本书的讲述的是以正气为主线,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问题,黄元御对实火的形成机理是怎么认识的?
黄元御对这个所谓的实火,就是气郁而化火,郁得比较重了就是实火。所谓的实火,他认为都是相火不降为主,同时要降相火,就是从右路往下降的这个路子去治,大部分都是这种认识。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比较重的病人,也可以适当的清火,或者把火气散一下。黄元御对温病的治疗有没有专著,《四圣悬枢》就是这个专著。
4.清静莲花问:建议讲临床病例时再多讲一讲脉像。有合适的病我会讲的。
5.早泄可以用玉池汤吗?女人白带比较多,流水多,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早泄可以用玉池汤这样的东西,这样的思路,可以借鉴,原方要看具体的情况则是不是用原方。
如何从脉像或者其它方面判断自己是否有郁结,这个凡病必郁,只要不舒服肯定是有郁结。不同的郁结会有不同的有脉像。以后讲临床可以结合着具体的讲。讲脉象的时候实际上讲过了。
6.东方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玉池汤中砂仁是收气的药,这么重要,怎么用量这么小,附子量大,砂仁量小,火神派的砂仁用量却很大,什么道理呢?
玉池汤里面,砂仁好像用了一钱,附子用了三钱,我们知道这个玉池汤治疗这个遗精,精液外泄,精液下泄的这么一个方。它需要用一个往回收的药,砂仁就是很重要的。收不回来的话,升不上去,但有一点要知道的,就是说,凡是往里收的药,一旦用多了之后呢,有时候容易收住了,收在这儿动不了了。所以黄元御的这个方子里面,砂仁少,附子多,就是告诉你不要收得太过了,收到它既能回来,又能动,不能收在这儿动不了。这就是它的用量砂仁少附子多的一个意思。真正临床用药,这个比例,多少的比例呢,他是讲的这个,最终目的是要让他升上去,而不是收在这儿不动了。有时候我们在临床上用一些补肾的药,用的量稍微大一些,用得多了,这个气就收住了,有些人容易上火,有的人可能浑身胀一样,气收在里面动不了。一旦气在那动不了就是一种郁结,这种郁结它就会演变成一种新的邪气,那就郁而生风,一动风,可能泄的更厉害,所以这就是一个火候的问题。那么火神派用的砂仁量很大是什么意思呢,火神派里用的砂仁呢,原书里用的西砂仁。西砂仁跟我们今天的海南砂仁不太一样,西砂仁的味可能比较差,可能在质量,收的力量可能不是那么大。所以他用的量比较大,可能是这个原因。砂仁煎多久,煎的长短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煎的时间短了,气味比较浓,药效比较迅猛;煎的时间长了气比较淡,但能入得比较深,药力比较久。
7.中医太美问该怎么学习中药。可以先看看我讲的一些药象方面的内容,网上有可以先查一查看一看。慢慢的就入门了。
8.清静莲花问:首乌是怎么用法,是用蒸制好的首乌吗?我们临床用的首乌都是制好的制首乌,制首乌它比较温和一些,滋润的效果比较好,生首乌生的偏凉,一般不要用。
9.闲着没事问:什么时候再讲讲病象,中医爱好者最想懂的是病症,然后过渡到脉象。
这个要从两方面来讲,首先这个病象,你能感觉到,或表现出来临床症状,这个很好看。什么样的症状代表什么样的病像,也比较好理解。为什么我讲得不多呢,主要是因为有时候这个病象并不能准确反映疾病的实质,比方说上火了,口里长口疮,那就是相火不降。但是什么原因引起相火不降啊,这个不一定,有的可能是中焦郁结,有的可能是肝气郁结,有的可能是肺气郁结都不太一样,有的可能是肾虚。当然讲病象不是说没有用,讲病象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有时这个病象,你如果把握得不全,或者是认识得不透的话,容易被误导,它不一定是真实的疾病情况。脉象相对来讲就要真实一些。
10.好学不倦问的这个,达郁汤为什么要用砂仁。?
达郁汤是一个升达左路,升肝木、舒达肝木的一个方子,所以它用了桂枝。为什么要用砂仁呢,取砂仁收肾气,肾气一收,肾气足了能升发上来。因为水生木,肾生肝呀,用砂仁的目的是,补其母,肾气足一些,让肝气升得更有力,从源头上补于先,这个意思。
11.多梦的病人很多,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病机是不是和神惊相同呢?
多梦和神惊不太一样,多梦一般来讲它都属于,是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多梦大部分是痰浊比较多一些,可能需要化痰的比较多。
12.闲着没事说:喝了金鼎汤之后,睡眠不好,喝了金鼎汤之后,一天都没精打采。
估计是睡眠不好有时候是,降不下来,有时候也可能是本身也没升上去,无气可降,要看你属于哪种情况,用了效果不好,肯定这方子不对。
没有问题了,没有了今天讲课就到这里,时间也到了。
2011-07-07 19:06 15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三(劳伤解三)


上一次我们讲到《劳伤解》的气分病,再来讲血分病。中医讲气血,气血本身也是一体。气为阳,血为阴。一般的病都是气先病,血后病。什么意思呢?就是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阳主动,它变化得比较快;阴主静,它变化得相当缓和、慢一些。所以一般的病最初都是气分病,慢慢地会变成血分的病,久病多郁。实际上,因为气血本身不可分,说气分病、血分病只是偏重于哪方面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气分病郁结比较轻,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都是气的周流出现了问题,气分病的郁结较轻,气的流通相对来讲好调整一些。血分病可以理解为身体内部已经有一些有形的郁结,就是一气郁而不通时间久了,病就由这个气郁的地方有很多的瘀浊就慢慢沉积下来,那么其中最容易形成的瘀血,就是我们讲的血分病,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所以讲久病多郁,病久了就变成血分的疾病了,实际上是讲整个一气周流的郁结、气郁不单纯是它流通形式上的一种郁结,它整个流通的通路上已经有有形的邪气在阻碍着一气周流的流通,当然这种邪气有很多,瘀血只是其中一方面。气和血都算是人体的正气,《四圣心源》主要是从人体的正气角度来讲,所以即便它谈到邪气的时候,也主要是涉及到了气和血两方面。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见得更多的是痰浊、气结,更重一些的郁结它并没有谈到。所以我们对于这一部分,黄元御讲的瘀血这一部分的血分证,这一部分治疗就是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有形浊邪包括瘀血的一种借鉴的思路。
我们首先来看他讲的血瘀,血瘀从临床症状上来讲,气血在人体里面都是一股温气,我们知道一气周流它是一股阳气,一股温和、柔和的阳气在流通,这股阳气实际上是阴阳和合的,气血如一,合二为一的,或者说气血都比较平和,比较均匀这么一种状态。这个时候,一气流通充盈周身,所以一身都是非常地温暖,非常地柔畅,没有什么不舒服。一旦有瘀血的症状,瘀血本身,一个是它会阻碍一气的周流;另一方面,由于一气,气血不能到达这个有瘀血的地方,有瘀血的地方气血很难通达,它就会缺少气血相对来讲,有瘀血的地方气血就是虚的,没有气血的温煦,有瘀血的地方就会显得偏凉、偏寒一些,就没有那股气血充盈的荣润之气,那股光泽。为什么临床上说瘀血重的地方会肌肤甲错,肌肤甲错就是没有血的温养,枯燥了,肯定也没有温和之气了,摸上去也是凉的。瘀血重的地方会表现出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很干燥,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为现在人相对来讲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一般有个小病相对来讲治疗得也比较及时,出现这么重瘀血的情况也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人用药,不合理的治疗往往容易偏寒,血一定是温通,有温气它才能通畅地流通,一旦偏寒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郁滞、瘀血。反过来,瘀血也会加重这个气血流通不畅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大部分人这种瘀血的症状,主要是发凉,这是一个最常见的症状,胳膊腿或哪个地方有点凉,老是暖不过来,这是瘀血一个最常见的症状。另一个是麻木、疼痛,有的 也会出现这种症状,都是不能温养,局部得不到气血的荣养造成的症状。这个症状和外伤、跌打损伤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跌打损伤的疼是很明显的,不能碰,一碰疼得很厉害,不碰也疼碰也疼,它始终在疼,这是跌打损伤的疼痛。而这种瘀血导致的疼痛,往往是一种隐痛,疼得不是很厉害,但是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疼一下,或者你去摁的时候可能就疼得厉害,有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地方疼,这种疼的位置还比较深,比较隐蔽,规律不是很明显,这种疼痛大部分是瘀血导致的疼。这是从临床上来讲常见的症状。
如果从舌脉的角度讲,只要有瘀血一般脉象都是偏涩、偏虚、偏沉,这是比较轻的郁结。如果郁结比较重的时候,郁结就会导致气郁,瘀血堵在那个地方气就走不动了,脉摸着很沉又很紧,总体来讲都是脉偏沉。瘀血它这个病是在体内不是在体表,所以脉象来讲一般都偏沉。如果比较轻的话,脉是涩的,如果比较重,脉可能是紧的,没有涩象,气郁在里面比较饱满,比较紧。但是从脉气的流畅度来讲都不流畅,都不均匀,摸着的脉气好像磕磕绊绊的,不痛快,都是这种情况。舌苔上来讲,这种人大部分都会有瘀斑,舌体偏暗,明显的会有瘀斑,不明显的至少舌头都是偏于生硬,不够柔和,舌头看着不软,看着有点板滞,有点僵直的那种感觉,这就是从临床症状上来讲瘀血证主要会有这些症状。
而实际上需要我们最直接地把握临床瘀血症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种寒象。身上不温暖,老觉得暖不过来,老觉得发凉的感觉,这是瘀血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为什么呢?血得温而行,左路木气主血分,只有阳气充足、阴精充沛的时候,它才能够非常柔和地生发,才能够升达,所以一旦有瘀血,木气就升不上去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温和之气也就散不开了,阳气不能四达的时候,局部就显得没有阳气一样了,它是一种阴象,就是凉气。那么这个时候你从脉象来讲,都是阴脉,脉比较沉,出不来,或者堵在那不够流畅,都是这个脉象。治疗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把瘀血去掉,活血化瘀,流通开,让阳气能够升达,这就是治疗思路,所以淤血的治疗很简单,就是活血化瘀为主就可以。因为很多慢性病,瘀血是一个比较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临床很多老大夫非常善于用活血化瘀的手段,甚至是见到慢性病,首先就是活血化瘀,效果也都不错,说明瘀血在慢性病里面是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活血化瘀的药物很多,黄元御用的是丹皮,桃仁,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用的红花、元胡、三七、丹参,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活血化瘀的药从味的角度来讲,它的药味都比较浓厚,味厚的能够入阴分,药性属阴,入阴分,就是可以入血分。红花虽然是花比较轻,它的味也是比较浊的,或者说很厚重,有些人闻着红花的味很不好闻,所以它能入血分。桃仁也是,桃仁的味也是很大的,而且油性比较足,桃树都可以辟邪,桃仁逐血痹。丹皮是牡丹皮,牡丹春天开的花很好看,也是裸露,生发之气非常足的一种象,所以它才有这种破血行瘀的作用。
药物大概地介绍一下,我们来看一下黄元御先生写的方子破瘀汤。破瘀汤它给出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皮、丹参、桃仁,不少,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用甘草、茯苓、干姜来温运中土,任何时候都忘不了温运中土;同时瘀血去了之后,中土得运,那么用桂枝疏达一下左路木气,让气得以升达,让瘀血导致的木气不能升达的状况得以改善;同时加上首乌,首乌是滋养阴精,木气要升达要有根源,水能生木,所以用首乌滋养一下阴气,使左路木气升达有根,这就是破瘀汤的意思。那么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有一点需要注意,黄元御也提到了,就是这种瘀血往往临床会表现出一种阴证来,有的是阴虚,一种燥热之象,这个时候它实际上是因为瘀血导致的气血不能四达,不能到达周身,所以会引起局部的失养、失去濡养,干燥、上火,甚至是开裂,有的皮肤都裂开了,这个时候不能单纯地用润养之药,润养之药都是偏阴的,单纯的润养之药是不能去掉瘀血这种邪气的,去瘀血一定要用入阴分又偏于动、能动的这么一种药,去瘀血的药都是味比较重,能够入于血分,同时它又带着一股走窜之象,能够把瘀血给它推开,同时还得加上温养的药,温运中焦的药。既然产生这种瘀血,必然它是阳气不足,瘀血是个阴,偏阴的这么一种邪气,一定要温化,所以在用活血化瘀的药的同时,要用上干姜、炮姜之类比较温通的药,帮助把瘀血化开。所以你看,单纯用滋阴药来改善瘀血引起的燥象的时候,那么,就会有这个弊端:滋阴药会伤阳气很多,就会加重瘀血的症状;同时,你不用活血化瘀药的话,滋阴药的往下凉润,往里收藏的这种药性,药的这种力量,这种药势只会加重瘀血的病情。所以对瘀血,这种情况我们要处理,活血化瘀是必需的;同时,要用上温通的药,配合上滋阴的药,是可以的,不能完全是滋阴药为主。凡是破郁的药必然会伤血,也会伤阴,再加上温通的药,推动一气周流,配合疏通道路的。气行必然也是耗伤阴血的,都会伤阴,所以这个时候配合上滋阴的药,就比较完美了。不能单纯用滋阴的药,不能单纯用温阳的药,就是温运、疏通加滋养并用,这些手段,都是围绕着活血化瘀的核心来进行的。在活血化瘀的中心指导下,配上温阳,滋阴,疏达木气,配上这些药,这些手段组合在一起,就能把瘀血这情况处理的比较好。我在临床上碰上有瘀血的情况,我比较喜欢用的药是元胡和桃仁。元胡对这种久病血瘀,瘀结比较重的情况,元胡破结化瘀的效果比丹皮的力量强一些,更好一些。桃仁呢,本身比较润,柔润有油气,它的气是一股正气,很浓厚的一股正气。桃树能够辟邪呀,就是因为它有正气,桃仁也是。桃仁可以祛血痹,把这个没有用的、污浊的瘀血化掉。一方面是它的油润,可以把瘀血缓缓的化开。另一方面,它的气很浓,还是比较冲的,是一股正气,可以把瘀血的浊气给它带出去,冲散,是这么一个道理。元胡 桃仁配合着用比较好,一刚一柔。另外,血症必然带着偏凉偏阴的邪气,只要是瘀血往往带着一股寒气。所以我用散邪气的药,喜欢用炮姜,用的量大些。因为病久的时候,瘀血比较重些,需要我们去缓缓的温通,不能急。病久,病势比较缓,所以用药也要缓,用炮姜比用干姜更柔和,有时候炮姜与木瓜配合着一块儿用。木瓜是酸味,比乌梅的酸味柔一些,木瓜这股酸味,把炮姜这种比较温和的姜味,辛散之味包容在一起,集中在一起。木瓜它主收,炮姜微微的主散,把这股微微的辛散之味,用木瓜给集中一起,慢慢地去疏通瘀血,温通流行。这个效果呢,有时比干姜来得更柔和,更持久,更有耐力。对于久病体虚的患者可能更合适一些,这个跟黄元御用干姜用桂枝的意思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针对病情的新旧,轻重,可以灵活的把药物变化一下。如果是刚刚发现的瘀血,用干姜、桂枝也没问题。如果是久病的,你把它换成炮姜和木瓜可能就更合适,是这个意思。对于瘀血导致的阴亏,血虚的问题,你要祛瘀血、温通,加上润养,润养的药我喜欢用什么呢?黄元御老先生它是用首乌, 好首乌这个味也是很浓的,滋养阴精那很好。我更喜欢用玉竹呀黄精呀肉苁蓉呀,这些滋养药更清透,更柔和一些,而首乌的味更浓一些,更粘腻一些。适合一些体质比较虚,年龄大,病的时间长的血瘀患者,更合适。黄元御先生的方子,他给我们指了一条路,用这方法去治,就对,就没有问题。是不是就要用他这些药?你可以灵活去变化,沿着这路子,是肯定有效的,这是讲的瘀血。
血瘀,这个病,这个症比较简单,主要讲是这么几个因素:以活血为主,配合上温养疏通,滋润流通,就可以,没有什么太多复杂的地方。后面我们讲血脱,血分证,一个是血瘀,是血停在那不走了,档在这儿;还有一种是血收不住的了,从某个地方流出来,流在身体之外。血脱,脱散而出,一旦血液脱散而出,气血本来就是一体的,血脱必然气散,必然是气血双虚。所以治疗血症,这种出血的症状,一旦有出血往往都是急症,所以需要慎重来对待。所以黄元御针对血脱,出血这个症状。他分:衄血是鼻子出血,吐血是胃出血,便血是肠道出血,溺血是小便尿血。他分了好几小节,比较详细的对大家讲。为什么呢?因为出血是一个比较重的病症,重症,急症,怕后人见了这种症不知所措,所以分的比较细,黄元御老先生用心良苦呀。前面讲得比较粗,一带而过,一个方子就过去了。到了这个出血症,他分成好几小节,讲得比较细。我们把这几个不同部位的出血,先按一种出血,按单纯的出血症来讲一下。如前面讲的血脱,概括性的讲一讲,怎么去治?那么首先,我们从这个病象上来讲,出血症,血液出来,到身体外面,这是一种脱散之象,就是风木外泄呀。我们讲人体的一气周流,人体相对来讲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一气在身体之内不会出来,所以在相对密闭的环境内周流,在里面流通。你用药的时候,你想升也行,想降也行,你想斡旋也行,随你怎么处置,反正它在这里面,你看着办,一般不有什么大问题。你顺着一气周流的路子,怎么用药,哪怕你用的量不是很准,量多一点少一点,一般来讲也不会有大问题。就是说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相对密闭的人体这么一个环境中,来用药时候,不需要顾虑那么多。而一旦出现出血时,情况就有一些变化,一气周流相对密闭的通路,它不是一个密闭的通路了,它好比一个口子漏气了。那么这个时候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出血这个症,一定是个急病,凡病则郁,不会无缘无故的出血,出血必然有郁结,有郁结必然要疏通。我们治疗出血也是要从恢复一气周流的角度,要用疏通的药,必然要去疏通,这是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我们要疏通的话,药必然有流通之品,一流通的话,促进一气的周流,促进气血的流通,往往会促使出血加重。这血在流你用药物推动气血运行,血出的更快了,更多了,这是矛盾的地方。
所以我们治疗时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怎么处理呢? 第一,既然有出血的地方,一定要止血。西医它为什么很多地方比中医要好,西医的急救、止血、输血的手段比中医多,这就是它完善的地方,它比中医好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完全排斥西医,西医还是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对中医来讲,一般的出血,我们如果单纯用中药治疗的话,一定要考虑用止血的药物,用止血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把这股对外泄的气收住,血外流,就是气往外散呀,就是把随着血往外散的气收住,不让它往外散,这是一方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把气收住的同时,把气收住,我们人体的一气周流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相对完整的一个整体,这个时候,我们再考虑,怎么样让这个气再流通起来,把这个郁结去掉,主要就是这么两个思路。一个是止血把气收住,不让它往外出,另一个就是把引起瘀血的体内郁结去掉,恢复气血的周流,我们治疗出血的症状,就是做这两个工作。虽然,这两个工作比较矛盾,有时候用收气血的药,止血的时候,可能会加重体内郁结;我们要疏通郁结,促进一气流通的药的时候,可能会加重出血,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时候,我们用药偏重,偏于哪一方面,要根据出血的轻重,根据体内郁结的轻重,根据正气与邪气的对比,去灵活的掌握,但这两方面必不可少。下面,我们先把黄元御,他下面列了四个小节,就是四种出血,四个方子给大家过一遍,然后,把这四个方子统一起来给大家讲一下。先看有衄血,是鼻窍出血,他给出的是仙露汤。鼻窍出血是上面出血,上焦出血。上焦出血是气上脱,不能下敛。仙露汤给的方子呢,首先要止血,让血回来呀,不能不停的散,给的是麦冬、五味子、柏叶,这都是往里收的药,尤其是这个柏叶,叶都属于一股金气,收敛的,偏凉的。尤其是上焦出血的时候,或者说,金气这块,阳明燥金这块,这个系统出血的时候,用同属金气的柏叶往理收,它止血的效果是很好的。麦冬、五味,同时还有补益正气的作用。出血必然伤正,伤阴、伤气,以伤阴为主,所以,用麦冬五味来滋补正气,滋补阴血,再加上人参,就是生脉饮的意思了。另外,这个贝母和半夏都是往下走的,都是敛降疏通之品,引一气下行,防止它继续在上面往外面疏泄出血。甘草、芍药,甘草固中焦,芍药息风。出血都是风木外泄,息风也就是祛除木气的郁结。杏仁是泄肺气,也是把上面,既然出血必定有郁啊,把这个郁结泄一泄。所以我们把这个方子分析下看看,首先是有止血药,就是柏叶为主的止血药;其次有祛瘀结的药品,祛瘀结呢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息风木的药物。因为所有的出血肯定从下面来讲都是风木外泄,都要用一点息风木。息风木,白芍啊,或者是一些清热之品啊,都有息风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去掉不同的出血症状在不同的部位可能有不同的郁结,针对不同的郁结用一些祛淤结的药,上面鼻子出血他这个地方用的杏仁祛肺气,祛局部的郁结,剩下的药就是滋补正气,引导正气恢复一个正常的周流。那么滋补正气的药就是麦冬、五味子,引导气分正常周流的,这个地方是气不能下行,所以用的贝母、半夏引导这个气下行。所以你看这个方子我们刚才讲的从两个方面来,一个是止血还用的柏叶,一个根据体内的疾病的状况想办法恢复一气周流,它这个地方木气郁结于上,一气不能下行导致的气郁,气郁于上,下不来导致的鼻窍出血,所以它用的一系列的药物,去郁结,滋养阴津,引气下行,恢复一气的下降,鼻窍出血自然就能止住。从止血和引导一气周流回归正路两方面用药,也是非常的简洁。
我们看第二个吐血,吐血他用的灵雨汤。因为吐血疾病的病位在中土,中土的药用的相对多一些。止血的药物,还是以柏叶为主,中土也属于阳明燥金,他用的息肝风的药物:丹皮,丹皮是既能活血,又能疏通风木,去掉风木之气。他用引导一气下行,中土吐血也是气不能降,用的半夏。干姜、半夏温运中焦,引导一气下行。而滋补正气的,出血必然伤正啊,他用的甘草、人参、茯苓,茯苓去中焦的湿气,还是这个路子,还是有止血的,有流通体内一气,帮助去掉郁结,帮助一气恢复正常的通行。从滋补正气的角度来看呢,在上的出血他用的麦冬,五味,中焦的出血用的人参、甘草,滋补正气的药不太一样,也是针对不同部位的气血特性来采用不同的药物。在上之气宜降,在中之气宜养,所以用药不太一样。后面还有一个白茅汤治疗零星出血,零星出血的方子主要加了降肺气的药,把麦冬、五味、芍药、茅根相当于是把前面灵雨汤里面的一些药加进去了,比较轻的就是。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便血,便血他用的是桂枝黄土汤,经方里面有一个单纯的黄土汤。这里面他用的止血的药物是哪一个,黄土汤里面,止血的药物黄土就是止血一个很好的药。用黄土来止血,用来去郁结的药物。便血就是大肠,大肠也是属于阳明燥金,只不过跟肺气相比,都是金气,只不过一个偏上,一个偏下。肺气不降的时候引起的鼻子出血,治疗的时候整个气宜降;大肠出血的时候血是往下走的,从下面出来了。所以这股气治疗的时候要偏收,要往回收,要往上升,不要再让它往下泄。要有这个的区别,所以他用舒达木气的药,就没有用丹皮啊,白芍啊,他用的是桂枝、附子这样的药,跟气血往下泄的方向是相反的。血往下泄,我们要往回收的话,气要往上升,所以他用了桂枝、附子来舒达木气,同时用黄芩、地黄,一方面清解下面的郁热,就是虚热。木气不能正常的舒达,变成了一股风木之气外泄的话,局部肯定会有郁热的,所以用了点黄芩来清它的郁热。那么,扶助正气方面,更多的是用了地黄、阿胶来滋养,下面的出血一般量都比较大,所以也需要用这种收敛的力量比较大的药。地黄阿胶滋阴敛藏的力量比较大一些,能够把正气,阴津滋养的力量比较大一些。灶中黄土就是灶心土,中药名叫伏龙肝,这个是整个方子的一个灵魂,方子名字就叫黄土汤。伏龙肝这味药呢,灶中黄土就是农家烧柴火的灶,用土做的灶,用泥巴垒起来的,烧得时间长了,土有一股温和醇厚的土气,就是借用这股土气止血。中土是什么呢?中土是一股缓和之气,知道土能藏火,土能克水。五行来讲,土克水。水是什么啊,正常的水里面藏着一股龙雷之火,是藏着龙雷之火的一股水气,不是凉水,所以土克水的本意就是土能藏火,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种大便出血,血从下泄,就是火气不藏,带着血就出来了。大便出血的时候都是气血下泄,下元必然阳气虚,那我们治疗的时候知道要把血收回来,它从下泄,我们收是往回收,往上收。但是我们知道附子和桂枝,它虽然是往上走的,跟出血的趋势是相反的,但它必然是一个动的药,偏流通的药,很难把这个血收回来。所以我们用什么呢,用黄土,用它这股固守之气,偏于固守的,既不往上,也不往下。那么这股气,因为我们用比较凉的,柏叶这样的收的话,它是偏凉的,偏于下行的,往下出血的情况也是很难收回来;往上走的药,它动的太厉害,也不好收,这个时候就用一个比较平和的方案,用大量的灶中黄土,它是很平和,我既不偏上也不偏下,我就守在这,哪也不去。所以,大量的黄土止血的效果,下面出血的时候不管是大肠出血,还是女性的崩漏,月经出血,它止血效果都是不错的,就是这股土气很醇和,很温和。醇厚偏于温守的这股土气就把血收住了,血就不会出的这么快了或者它就不出了。然后我们再用桂枝、附子把这个气往上升,使往下泄的出血的这股气转个头来,让它往上走,恢复一气正常的周流。同时,出血引起的阴精的损伤,我们也用地黄、阿胶来滋补一下,这种情况一定是我们既然选择黄土来止血,实际这种情况必然是有中土的不运,中土也是不固。用甘草、白术来固守中土,运转中土。便血的桂枝黄土汤,一旦血止住之后,黄土把整个气血收住了,地黄、阿胶也把阴精给补上了,那么血止了不出的时候呢,桂枝附子这样的药你就要及时的停下来,不要用的太多。用的太多的时候,本身局面还不是很稳定,你要持续的用,反而会引起再次的出血,就是气动的有点太过了。当它还在出血的时候,因为气是偏于往下泄的,你用了它问题不大,它能把往下泄的气拉上来或者说带着它升上去,这个时候它是还有用武之地啊。一旦血不出了,血停了,后续的用方就需要以培补正气为主,用比较缓和的药引导一气的周流,就不能在用比较骏猛的药了。桂枝附子一旦血停了之后也要及时停下来,不要引起再次出血,是这个意思。
最后一个尿血,黄元御给出的是宁波汤。宁波汤里面他给的止血的药是发灰,就是血余炭。那么同时用了一些祛郁结,尿血必然是下面的郁热比较重一些。尿血大部分会痛的比较厉害,一般下面便血都比较痛,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所以它下面的郁热比较重一些,所以他用了泽泻、栀子去下面的郁热,也用了桂枝、芍药疏通木气,同时用阿胶滋养阴精,茯苓、甘草运中土。那这个地方,只是用桂枝舒达木气,没有大量的用附子。原因呢,就是因为尿血他认为是有郁热的,所以他用清热的泽泻、栀子这些祛局部郁热。便血呢下面是偏寒,尿血它是下面偏郁热,根源都是土虚,土气虚,不能斡旋,引起的下面这种郁热,所以清热药不能用的太多,不能过用,血止之后马上停栀子这个药。一旦血止了就马上停,因为出血的时候它是有郁热的,你把这个郁热一去这个郁热一去,因为热势猛烈啊,它也不往外发散,自己也不会出血,这个时候你就赶紧用这个温养疏通的药,缓缓引导恢复到一气周流就可以了。所以你看你用到这几个方子,综合一下就会发现,治疗出血症,其实它这个虽然方子不一样,虽然各有各的处方,用药特点。那么实际上都包含这几方面的用药,主要的思路,一个是有相应的止血药,针对不同地方出血,有相应的止血药,你像有一些内脏出血,肺脏内部出血,那么白芨也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药,这里面并没有讲,那么它只是通过这几个方子,作为一个提示,作为一种示范,告诉我们,凡是出血症,要先用止血药,不同部位出血,止血药选用的药物不太一样,那么他用发灰、灶中土、五味子、柏叶。他就用这几种,实际上临床上白芨、三七、云南白药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止血的药,我们都可以灵活选用,有时候止血药一定要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根据引起出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去除郁结,恢复一气周流,说的这个再直白一些就是,我首先把出血的口堵上,用止血药把出血口堵上,堵上之后,整个一气,全身的一气周流就是一个整体了,然后我在用药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顾及了。我就可以该流通的流通,如果出血口不堵上的话,你一用流通的药,血跟着就出来了,那你就没法用药了是吧,所以我们就是止血药一定要用,然后出血口子你相当于把它堵住了。这样的话,你在用药的时候,就不用太担心气血外散的问题,你用上药在一气周流,这个时候它就会在体内一气周流的环境里,按你的用药思路去改变,从而达到我们这个治疗效果,而不是说用药了之后,药气随着这个往外出的血气也就散出去了,那也就达不到效果。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用止血药,为了先把这个口堵上。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会用不同的药物,来把一气给引导到正道,这个工作就跟以前我们治疗普通疾病是一样的。也是首先去郁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郁结,有的是瘀血、有的是郁热,也有的是这种单纯的正气虚的也有,那么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药。你比方说,鼻出血,衄血这一块,他用的是杏仁来泄肺气,把上面肺气泻下,这个单纯的气分的郁结。吐血这块用丹皮,中土这块有血瘀,所以他用到丹皮,把瘀血的因素给去了。便血这块,他用的是黄芩,去局部的郁热。尿血这块,用的是栀子、泽泻。不同部位的出血,他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郁结,这种郁结表现为,或者是气郁,或者是火郁,或者是血瘀表现不一样,他会用不同的药,把这个郁结给去掉,郁结去掉呢局部的气流通起来相对来讲比较好流通。另外,郁结去掉之后,还要用一些息风的药,什么叫息风,比方说控制这个风木不要肆虐。凡是出血,必是风气外泄,把木气控制下,除了去除局部的郁结,还要把这个木气控制一下,所以他用了这个芍药、桂枝之类的药,都属于息风之类的药。那么再剩下的就是扶助正气的了,反正出血会让正气受损嘛,血都属于阴精,所以都会用到一些滋养阴精的药,像阿胶、当归、麦冬、地黄可以选用。那么还有一部分药物就是引导一气恢复正常周流的,如果血在下面,出血在下面,那么就是气往下泄,需要用一些升达木气的药,引导它往上走。如果是出血在上面,那么就会用一些往下走的药,引导一气往下走。衄血方里面用的是五味子、半夏都是往下走的药,便血方里面用的桂枝、附子都是往上走的药,不同部位它出血不一样,引导一气恢复正常周流。就这么几部分药物,一个是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止血药,先止血,止血之后整个气的一气周流比较好了,还是一个完整的一气周流,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药物来去掉引起出血的这个郁结。去掉郁结还不行,还得适当控制一下木气的肆虐,用一点息风的药。那么这样的话,就把这个病势控制住了,控制住之后,再用滋养阴津的药,出血之后必然伤阴精,滋养一下阴精,最后是用温运中土和引导一气恢复正常道路的药,温运中土是为了固守大局,中土是一身之气的源头,后天来讲它是一个来源,那么引导一气回归正路,就是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你看出血在什么位置,用的药就不一样,基本就这么一个思路。大家从这几个方面去看这几个方子,其实好理解了,就不用一个一个去死背这几个方子了。而且以后我们碰上这个出血症状的时候,它的治疗原则也不外乎这几方面,即便碰到这边没讲到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自己去组方,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血症主要是这么一个治疗思路。
那么第四卷《劳伤解》我们就算讲完了,那么讲完之后呢,黄元御实际上讲的不是很全,为什么呢,就是说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这个,他是概括的讲内伤疾病,主要从正气角度来讲,阴阳气血这几个方面来讲。即便这里面有瘀血、出血,他也提到了去邪气的药,那么他整体上来讲,第四卷还是从人体正气方面来讲,邪气这方面讲的相对偏少,你如果把这整个一卷,都理解成它是从正气这一方面来讲也可以,它邪气讲的相对来和临床相比要少得多。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这个真正的一些慢性病、一些复杂的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既有正气虚的一方面,又有邪气郁结比较重的一方面。单纯用《四圣心源》上面一些方子,有时候效果可能不是很好,除非这个病比较重,我首先给它扶助正气的时候,那么你直接用《四圣心源》的方子,效果是很好的,这个时候正气比较虚,急需扶助正气的时候,你用它是可以的。如果正气不是很虚的时候,邪气又比较盛,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先去邪气,而邪气并不仅仅是黄元御讲的气郁、血瘀,并不仅仅是这些,那么在临床上痰浊、气结甚至是陈寒啊,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包括有一些浊气,浊气不属于郁结,不属于气郁、气结,也不属于痰浊、血瘀,就是这个气它非常浊,这也是一种情况。那么这些情况,都属于邪气的范畴,而《四圣心源》里面都没有讲,我们临床上怎么办呢?那么也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药物,要先去邪气,邪气去同时根据正气的虚实考虑扶助正气,那么扶助正气,扶助正气无非是就是阴阳气血,就是劳伤解这些方子啊,那我们在临床上真正用的时候,去邪气的药,有针对性去邪气的药,再加上《四圣心源》里面讲的这些扶助正气的药,这些方子配合在一块就可以了,其实也很简单。所以咱们学习《四圣心源》,不要只是会背它的方子,背它的方子,背过也没什么用,要理解它这个意思,把它这个意思理解明白了,然后在临床上根据一气周流这个体系,灵活的加以化裁变通,就是适其法而不离其方,就是方法学会了就可以了,方子呢,你用它的也可,不用也可以,还是要灵活化裁。

课后交流
今天来的有点晚,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讲这么多吧,我们下次再讲第五卷,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再交流一下。
课后交流
1.如米小问:黄褐斑属于血瘀证吗?面部阳明胃经,黄色属土,中土不运?治法运中土,疏通经络去郁结?大黄蜇虫丸能用吗?
黄褐斑一般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血瘀证,黄褐斑你看这个斑的颜色是什么样,如果它是偏暗、偏黑的话,大部分都是肾虚为主。如果说偏燥,不是那种水气的黑色的话,可能是有血瘀的因素,或者是以血瘀为主,所以它是不是要用大黄蛰虫丸这样的药去活血、疏通经络,要看黄褐斑这个具体的形态,一般来讲如果黄褐斑比较小,看着就像是有股水气,比较润的那种黑色,这个一般来讲都是比较重的肾虚,肾气虚而且也有郁,不是单纯的血瘀,就是血瘀兼有肾虚,肾虚为主,这个时候要活血化瘀的同时要加重补肾。那么如果黄褐斑的斑片比较大,偏燥、偏于黄褐色的那种黑,可能是以血瘀为主,就用养气血再加上活血祛瘀,可能效果比较好,黄褐斑都在面部,面部属于阳明经,都属于中土气血不足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加上养气血,养气血一定要运中土,就是这个意思。
2.闲着没事问:老师再讲脑溢血和血栓类怎样用药,成因?
答:脑溢血和血栓类就是这个脑出血和脑梗塞了,这些都属于急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这个大部份人接近100%吧都会去医院急救去了,轮到我们中医来治的概率都比较低,我也没太多这方面的经验。。因为这种出血跟我们刚才讲的出血还不太一样,脑出血的血实际上郁结在大脑内部,还没有完全溢出,所以出血本身在大脑里面,身体里面也是一种局部郁结,所以西医这种融栓啊,开颅抽血啊,这也是对局部出血采取的一种治疗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有时,比我们用中药效果还要好还要快,这种病怎么用中药来急求呢我基本上也没有用过,也没有什么经验向大家介绍。
只能说在后期调养,我们可以按照瘀血的思路来用药,它出现这种情况,必然也是体内郁结过重,气血不能周流,郁在那里,郁而暴发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在这说,一定要用中药来急救的话,从根源来讲要去除体内郁结,祛除引起出血的郁结。一般来讲,痰浊、或其它瘀血气结这方面的郁结可能比较多, 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不同的用药。
3.圆运动的烟问:请问老师:临床上肝硬化导致胃底门静脉破裂出血,这样的一种急性的吐血、呕血,便黑血的危急症状,它的出血原理和用药原理是怎么样的?止血之后,又如何引导恢复一气周流呢?
答:肝硬化导致的肝门静脉、胃底出血,也算是郁结和血瘀导致的出血。止血的话呢,西医有它的办法,中医也有很多止血的药,包括: 白芨、三七、包括大黄,都有止血的办法。出血的原理,出血原因就是气郁的肝硬化也是一种局部的郁结太重了,整个气血都走不动了,郁结重了必然是郁而生风,风木外泄导致的这种出血,用药一定要是从救急的角度来讲,要祛除导致生风的郁结,把风木之气去掉,所以为什么有时候用大黄来止血呀,大黄通腑,像胃底出血,属于肠道,六腑以通下为合 ,大黄是涤荡六腑的,推陈置新,能很快把肠胃的郁结很快卸掉,郁结卸掉,局部的木气郁滞就可以减轻,出血就会慢慢的减轻,这是从去郁结的角度来止血。
真正要想恢复一气周流,还是要把肝硬化的症状缓解,要用酸柔破结的药,慢慢把肝硬化冶疗一下,我治疗肝硬化呢是因为他是一种偏硬偏寒的郁结,用酸柔温化的药,乌梅、木瓜、元胡、桃仁、炮姜呀,酸柔温养,慢慢的化,有些肝硬化引起的出血呢,慢慢用上几个月,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状态,就不会再出血,对于出血的症状,有时候去掉引起出血的郁结,去掉疾病的源头也是非常重要的,《四圣心源》中讲述的是相对轻的问题,我们临床遇到的问题要比书里讲的严重的多。
4.智圆行方问:对于血瘀主要以木气郁滞时,可以用桃红四物汤加刚柔四逆散吗?
答:应该是可以的。血瘀必然引起木气郁滞,它主要的问题是一个血瘀的症状,他的表现可能又有比较木郁的时候,用桃红四物汤补血养血,再加上四逆散来散行肝气,这个治疗是对症的,是可以的。
5.智圆行方问:对以舌诊怎么结合一气周流来学习?
答:舌诊可以按全息图。舌呢前为心肺,中为脾土,后为肾,左右两边是肝胆,可以这么来看,这也是一气周流的模式图,就是心肺的问题在舌头上对应舌尖部位,肝胆在两边,脾胃在中间,肾在舌根部。
6.问:请讲一讲川?的作用?
答:川?的作用和当归是类似的,但比当归散得更厉害,当归是润养而疏通,以润阳为主;川?是疏通为主,润养的作用差一些。
7.四圣心得问: (1)牙龈出血中医属什么血,怎样辨证和用药?
(2)牙龈出血同时有脱发是否就是风干木燥,治疗用药思路上如何用?
(3)如果是上面(鼻出血或牙龈出血)和下面(便血或尿血)同时出血如何用药?
答(1): 牙龈出血属于肾,肾主骨生髓,牙为骨之余,所以牙龈属于肾气的范畴,牙龈出血一般都属于肾虚和肝郁,牙龈出血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有肾虚同时也有肝郁,一般用药情况呢,运中补肾加疏肝。
答(2):牙龈出血同时有脱发,也是肾精不通上达,治疗思路是一样的。
答(3):上面(鼻出血或牙龈出血)和下面(便血或尿血)同时出血,上下同时出血的话,总要有个轻重,不会是一样轻重。哪个重就以那个为主;但目前还有遇见过。
7.清静莲花问:吃辣椒后便血是怎么回事?
答:辣椒辛散,辣椒在体内形成一股火气 ,辣椒的火气非常冲,有时来不及散开,在体内会形成一种郁火,郁而不能散,郁火生风,也会导致出血。治疗这个便血,有一个偏方:吃两斤辣椒,吃得辣椒太多,火太大,都郁在里面,一下子暴发了,就把所有的郁结都散开了,一次把血出个痛快,它就不出了。
8.袋袋香问:老人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应该要怎么治?
答:视网膜属于肝开窍于木的范畴,肝木瘀血的范畴,疏达木气,从活血化瘀的角度去治疗,应该是这么一个思路;同时,老人的视网膜静脉血栓虽然属于瘀血范畴,这种瘀血大部份都是属于阴虚导致的瘀血,阴精不足导致的血瘀,所以要注重养肾,活血化瘀,疏达肝木,这是必须的。老人呢都是阴精亏,要加强养肾,从水生木这个角度,这个源头,再住前一步,加强滋养意识,从这两个角度来治。
9.杏林小学徒问: (1)张锡纯说桂枝有动血之虞,出血症中要禁用,为什么黄元御要加入黄土汤中呢?
答:黄土汤主要是治疗便血,他在这个鼻子出血时候没有用桂枝吧,桂枝有动血之虞讲的是桂枝偏于动,桂枝动的气势没有附子动的厉害,黄土汤为什么要用附子呀,附子是黄土汤本来就有的一个药,所以这个药,用与不用主要是看用了干什么,不过我们视一个出血症就用桂枝,肯定是会有加重这个出血症的可能性存在的,便血的情况,因为大部份便血都是因为下寒,木气不能升达,掉下去了,引起的便血,所以我们再用黄土来固守,土固守一气防外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运用桂枝、附子帮助一气升达,正是为了解决出血的因素,木气不能升达引起的出血,所以要用附子、桂枝升达,一旦气升上来了,不再出血,桂枝、附子就要去掉,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不流血了,但一气在整个流通上还是比较弱的,因为出血的部位还是薄弱环节,如果你再用桂枝附子,加强流通的话,这个薄弱环节又会引起出血,桂枝、附子是有火候的,出血时你就用,出血停了你就不要用了,所以“张锡纯说桂枝有动血之虞”是对的,为什么要加入呢,正好是因为木气不能升达引起的出血,所以可以加,只是不能一直用,在出血的一小段时间,一两天是可以用的.
杏林小学徒问(2):有一女性老年患者四肢发凉发麻,左手寸、关、尺三部沉迟无力,右手寸部沉弱无力,关尺部沉弦有力。右手脉明显大于左手。请问此脉象反映了什么样的病机?
答:这个病机从脉相来看呢,左脉为阴,代表阴精,右脉代表阳气;患者四肢发凉发麻,主要是阴血不足,另一方面她的右尺脉沉弦有力,尤其是右尺部属于肾阳,或者是命门元阳的脉位,沉弦有力的话,就是下焦有陈寒郁结,像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温通,去除下焦的郁结,同时配合滋养阴精的药物,用这样的治疗方案,慢慢疏通一下。关、尺部沉弦有力的这股脉相就是一个郁结,独处查奸,别处地方都弱,这个地方不弱,这可能是问题的所在。先把这里的问题去掉,把这个邪气,把这个郁结去掉之后,然后补正气.四肢发凉发麻肯定是这个,中土气血不能外达?
10.安子问: 老师可以谈谈在处理经间期出血,及崩漏的处方思
路。若有时间的话老师请讲讲浊气及痰浊的处方思路吗。
答:1.经间期出血,及崩漏,治疗思路刚才在讲便血的时候已经提过,也是要考虑到止血和恢复一气周流这两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邪正盛衰的情况,用药也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讲,凡是有出血,必然就有郁结在内.女性这种出血,从止血的角度来讲,有时候,像灶心土,乌梅、乌梅炭、酸敛固守的药,是比较常用。从去除引起出血郁结这方面的情况来讲呢,从这个女性出血来讲呢大部份是瘀血,气结这两方面比较多,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容易留瘀,每月的月经;另一方面,女性往往容易生气,所以容易有这个气结。从这两方面:活血去瘀,疏肝行气这两方面,引起出血的郁结要去掉,剩下来就是要滋养阴血,疏达肝气,升达肝木,引导一气正常的往上走,主要是这么一个思路。
答(2):浊气和痰浊的处方思路,黄元御主要是讲了气血,对于浊气和痰浊讲得比较少,实际上,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浊气在临床上见得不多,但也有。浊气摸着似乎感觉脉像还很正常,只是感觉这个气比较浊,这种人往往心事比较重,或郁结层面比较深,不光是气层次的,可能在心灵的层次有些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用一些清透的,像:金银花啊,白蔻这样的药,用清香之药来化这个浊气,辅以心理上的开导,走疏肝的路,芳香之气来化浊,非常清透芳香的药气来化这个浊气,再加上舒达肝气,谈话开导,把整个将气通畅开,就可以。
痰浊相对好处理,因为比较好查,一般有痰浊,舌苔、脉相都有明显的特征,脉相偏滑偏紧,舌苔偏腻偏黏。治痰浊,痰浊要温化,一个是用干姜、生姜之类的来温化,另一方面是痰浊比较黏浊,要用比较流利的东西把它能够化开,例:桔梗、竹茹、射干、冬瓜子,皂角都是,把痰浊的黏浊散开,用滑利的药物把它流通开,把他化开,再排掉。排痰的药物像:槟榔、黑丑、大黄、桃仁。
治疗痰浊相对简单,把痰浊温化开,流通开,排出去,就可以了。辅带配上养阴的药,运中的药,因为痰浊必然是体内的阴精不能正常运化,聚在一起,形成痰浊,不能运化,必然会阴精偏亏,祛痰浊的药呢也会伤阴,所以要加上滋阴的药,加上运中焦的药。
11.闲着没事。问,这个冠心病的血淤怎么用药,冠心病的血淤都是要温通啊,用温行的办法就可以了,温行滋养,前面跟黄元御讲的血淤的方子治法是一样的。
12.虾米神仙问:以脚痒为主,现代称为“脚气”的病,在古代叫什么?治疗的思路是什么?本想从“脾主四肢、结果没用。这个病不是我们今天晚上要讲的,现在提出来我也说一下。脚气呢,又湿又痒,流水脱皮,主要是这么一个症状,这个实际上是,从症状来讲是湿热,是局部的一种湿热,湿热停聚,因为它大部分都是局部的症状。跟全身的症状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虽然他有脚气,但是胃口也很好,身体其它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这个时候的治疗思路是什么呢,我的这个意思是,虽然说《内经》上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这个情况呢,你说从脾主四肢,脾主运化”来治脾,对不对呀,肯定也对,没有错。只不过你的治疗的这个方案还不够完善,它是局部的病,你要有局部的药,就是既有整体的药,也有局部的药。这种脚气的病,它这种局部的湿热呀,简单来说,你只用黄连和苍术两味药,烧水来洗洗也有很好的缓解,黄连和苍术呢把这个湿气,湿热之气给你去掉了。黄连去热,苍术运湿,效果都很好。为什么单纯的治脾,没有效果呢?单纯治脾的药,他的这个效果肯定是有限的,它从这个中土,再到脚这个药气就比较弱了,而且呢,他既然容易得脚气,必然这个中土,脚气它是一种湿热,中土肯定是有问题了,必须把这个中土完全调理好,这个病,这个脚气可能才能去根。所以不会马上见到效果,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呢,如果想根治的话,外治是一个办法,用药物把湿热给你去掉,不给你有这个湿热存在的环境,不给你这个存在的条件,不过想以后再不犯的话,最好的办法是,你还是要把这个中土脾胃给调理好,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的用调理脾胃的药,急的治标,缓的治本。这个时候你可以先治标。
13.坎中阳说:老师说说胎漏的治疗。胎漏就是怀孕的时候还出血,这个情况呢,大家可以参考黄土汤的这个办法就可以。比较稳妥的一个办法。既能固守这个一气,又能缓缓引导这个气往上行,怀孕的时候这个气一定不能外泄,胎漏的话这个气就泄出来了,首先要把这个个气固住。胎漏就是一气下泄,要让这个一气慢慢升导上去。这个用黄土汤来治就可以了。
14.东方问:便血可以用大黄来疏通郁气吗?便血一般用大黄的话不太合适。便血是往下走的血,一般来讲,是要用药往上导。
15.坎中阳问:临床上不好找黄土,有什么好代替。现在这个黄土是比较不好找,用什么可以代替,我想没有很好的办法能代替。一物有一物之性,有时候不好代替。
16.圆运动的烟说:女性常有发生黄体破裂大出血,宫外孕大出血,但都在体内,不向下排出,一般西医通过手术急救。中医的用药原理要如何呢?这种情况呢,个人都没有治过,没有经验,你让我说具体的用药经验呢,我也没有。那么从这个中医的医理上来讲呢,这种情况中医能不能治呢,应该也是有它的可以治的这个思路。前人有些古代的明医,碰上大出血他也有一些用药的思路。不是说一点办法的没有。这种情况呢,个人认为呀,要想办法把这个体内这种,出血之后它也在体内形成一种淤积嘛,要把体内这种淤积要把它流通开。而且体内这种破裂出血呢,宫外孕实际是也是局部组织的一种损伤。这种损伤呢,它之所以出血,主要还是因为它这个地方破了,它不通了,血管断了相当于是。或者血管裂开了,血流到这里流不过去了,那么还是要用一些药物把它疏通开。让这个血呢,能流过去。或者说,能绕过去。可以不从这儿走,可以从别的地方过去。说起来就是改变体内的循环环境。中医是有,以前是有这种治的办法的。是不是有没有传下来,现在有没有传人,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个在原先这个医家呢,他有这种叫什么呢?叫这个,原文我忘了,意思就是可以引导血液倒流,这有这么一种与之相应的药物,可以在大出血或急救的时候会用到,这个地方出血我可以让血不从这里走。但是可以让血绕过去,从其它地方走,实际上就是让血液循环,这样就相当于起到一个内部止血的作用。然后呢,这个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达到一个止血救急的作用。
17.中医之路问:怎样从脉象上如何判断体内的浊气?这个脉象呢,主要你要去感觉了,如果有这个浊气的话,在这个气质不清透,感觉呢纠结那种,不是完全清透之气,也就是说他这个气呢,他没有比如说一般的郁结他有这个弦脉,弦象、脉紧,动代,或者脉涩,不顺呀都没有。你再摸他脉象好像很通畅很柔和,只不过,那个气在里面他是一股纠结,气不是很,就跟那个灵性不足,打个比方说,就好比一个人,穿着很干净,打扮得也很时髦,你看着都很正常,但实际上呢,眼神很怪异,不是一个正常人,一说话就漏陷了。浊气这种情况,相对来讲见得还是少一些,特殊情况呢会见到。气郁和湿郁从脉象上怎么辩呢?凡是气郁脉象是偏弦偏紧。湿郁呢是偏软偏弱。
18.静心问: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思路?下肢静脉曲张的思路,就还是活血的思路,再加上一些疏通的药。静脉从象来讲,它是一种条状的象,可以用上一种长条形状的药,像牛膝之类呀,白芍啊这样的一些药,用量大一些。量大一些它疏通效果就比较好。其它就是温通活血养血。
再就是讲,这个吃两斤辣椒,治疗便血,肯定不是说一次吃完吧,我估计,这是民间的一个验方,这个辣椒也不是直接让你吃,这个辣椒要用油炸,油炸之后,古人是吃两斤,现代人可能不用吃两斤了吧。我没用过。道理上来讲,应该是,但不要盲目去试。
19.布衣大夫问:舌中间有青淤的辩证。这个舌中间有青淤肯定是有淤血。但是舌两边有淤斑这种见得多一些,就是肝胆有淤血。用淤血的药那就很好。舌面中间有淤斑的,这可能一般是脾胃的问题。脾胃有淤血,都是按淤血来治就可以了。
20.虾米神仙问:黄元御先生在《长沙药解》里说,“熟地之制,庸工妄作,不足用也”。这个熟地呢,因为这个药啊,他是比较黏腻,比较容易引起中土的臃滞。加重中土的不运,所以黄元御很不喜欢用。但是也不是说一无用处,凡是所有的药,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熟地也是很好的一味药,它在肾,熟地它主要是偏于这个,固守下焦肾气。滋润收涩,黏腻,收涩的效果很好。所以当下焦肾气非常的虚,虚而动,虚而不藏,我们这个时候其实用熟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不过你不能单纯的用熟地,这个时候你要配一些运中焦的药。既用熟地之长,又不至于让它把中焦给腻住就可以了。一般来讲可以配上砂仁、白蔻、生姜,用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熟地这个药呢,要是长期用呢量不要太大,短期用量可以大一些。长期用量不能太大,他这个阴药会慢慢消耗阳气。伤中阳,黄元御著作里面,他深受阴药之害,所以他这个有些话说得有点偏,有点过了,我们就理解他说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成熟地的副作用就行了,不是说不能用。是可以用的。

21.吴茱萸问,能不能讲讲小儿的斜视,书上没有相关案例,现在小孩前这种状况很普遍。但斜视,如果是先天发育不良引起的斜视可能比较不好治一些,如果是后天出现的斜视那我估计可能还是肝肾的问题,需要调调肝肾吧,这种病例我还没有治疗过。我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向大家介绍。
22.问:说一下引火汤和潜阳封髓丹的区别。这个怎么说呢,引火汤呢,可能这个偏润一些。引火汤偏润,属于润降的一种方式。潜阳丹和封髓丹呢,主要是从气分的角度,从气,降气的这个角度,引火汤主要是用滋阴的药来润降火气,这有一些区别。如果下焦的脉象虚空的话,用引火汤比较好,如果下焦这个阳,脉气呢,亏得不是很厉害,脉摸着不是那么软,不是那么空的话,用这个潜阳丹和封髓丹可能就可以。
23.问:细辛的用量可以超过10克吗?细辛的用量呢,这个用多大的量,这个需要根据病情来定。一般情况下不要用太多。确实是少阴陈寒,需要用细辛来散,需要用的量比较多,也是可以超过10克的。说细辛不过钱,不超过3克,实际上超过是可以的,只不过要注意一下。细辛你要久煎。要煎40分钟以上,并且煎的时候要开窗和通风。细辛有一股很冲的药气。要把细辛这股药气给散出去,剩下这个,煎的时候你不要去闻。去闻的话,那股药气是有毒的,容易引起不舒服。主要是煎的时候开窗,通风,煎的时间40分钟以上,那么这个细辛这个用量超过10克,也是问题不大的,应该是可以的。你不能说这个细辛后下,就煎个几分钟,还用很多的量,可能把这个细辛的比较重,比较偏的药气都留在药里了,用了肯定会中毒,就不合适的。
24.问:说中说喉咙中常感觉有痰,但难咳出,这是什么?,这个痰结的情况比较多见,也有的是血淤引起的。这个原因具体来分吧,具体来看,一般这种情况你可以试着看一下,像这种活血化痰,温运的药用一下,干姜、半夏、元胡这些用用,试试。一般就有效。
25.圆运动的烟:肝荣在爪,常见的甲癣除了局部用药是不是要从肝入手。对呀,局部运用只是解决了局部的问题,整体要治好的话,一定要养肝呀,养肝气,达肝木。气血充足的话,就不容易复发。
问题就这么多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2011-07-07 19:09 16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四讲(杂病解一:古今人体质差异与痰浊)
咱们是前面已经把这个前四卷讲完了,应该再讲第五卷,第五卷《杂病解》,开始讲具体的病。那么前四卷,《四圣心源》的前四卷我们可以认为都是基础部分,前三卷相当于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基础,第四卷是临床的基础。那么从第五卷开始,是讲一些具体的病,一个病一个病来讲。《四圣心源》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主要是讲内科杂病,第八卷是讲五官科的一些病,第九卷是疮疡外科,那么最后一卷第十卷是妇科,都是临床具体的疾病,那么其中这个杂病比较多,他分成三卷五六七,分成上中下三卷来讲。那么这三卷因为内科杂病临床上来讲非常的多,不管分多少病种都很难完全概括,所以黄元御老先生也是根据他当时在临床上所见,我那么估计黄元御老先生根据自己临床所见,将常见的内科病,当时社会上是那些常见的内科病,然后写了这些相应的疾病的辩证治疗,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来写的,那么跟我们现在目前临床上所见到的疾病,已经有所不同,你比方说“蛔虫”,小孩肚子里长蛔虫,你要是上去10年、20年可能这个病还比较常见,现在就已经比较少见了。包括这个霍乱、疟疾,你看他也都写到了,那么现在这些病相对来讲比较少,所以按他的顺序也稍微有点儿乱。我是这么想,咱们把这几卷杂病,一方面结合黄元御他书上讲的具体理论治疗办法来讲他这个书;另一方面也结合我们临床,咱们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咱们多见的讲的细一些,比较少见的咱们一带而过,提一下。讲课的顺序也跟他原文的顺序不太一样,咱们是根据咱们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性,根据这个顺序来讲,讲的时候参考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的这个讲述,结合着一块来讲。
这样讲我想大家学习起来,一方面是更有系统,另一方面就是结合临床上一些东西,学起来就更实用一些,更直观一些。
因为我今天也没来得及准备,所以我今天先给大家开一个头,今天就不讲《四圣心源》,后面咱们接着是一个具体的疾病,主要讲什么呢,讲一下古代和现代体质差异与疾病差异。讲这么一个我的体会,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在学《四圣心源》的时候,用起来就更灵活一些,就不会生搬硬套的那种往上套,不会变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仅是《四圣心源》,即便是《伤寒论》这种经方,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疾病用上之后效果不明显,或者说很难遇到方证对应的情况,这个方子对应这个症,在临床上我见不到,那有经方也没什么用啊。同样的道理,所以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很多方子,也有朋友反映用了效果不是很理想,也有的人说用了效果很好,这是什么原因?那么今天晚上主要是讲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背后的原因,就是古今体质的差异与古今疾病之间的这个演变。它是有一些变化的,那我们知道古人这个社会环境,在中国那个时候封建社会,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那就是什么呢,种地为主,没有什么工业,种地就是要种庄稼啊,要生长啊是不。他都是以这种完全顺应天道的一种事情,如果种了庄稼,要浇水、要拔草,长熟的时候我就收获,那么这个东西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风调雨顺就我长的就好,赶上这个年头不太好的时候,可能庄稼长的不太好,所以你看他整个社会的运行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又是完全符合大自然本身的规律,也就是说符合天道。不管这个社会、朝代本身好还是不好,但是社会的基础是符合天道的,它不是对大自然的阴升阳降,对自然界天道的运行规律,它没有一个本质的影响,那么这一点就是古代社会最大的特点。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老百姓在社会上不管是过的好也罢,过的不好也罢,那么至少他是在一个比较天然环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那么他跟天地之间的这股气是相互沟通的,天地之间这股气还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环境。所以人体他这个气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也是比较自然的一股气,相对来讲,就跟一个地方环境非常好,没有污染,空气清新,所以古人这个体质一般来讲也都是体质比较清透。你看这个道家修炼的,古人得道的高人比较多,而且得道的高人都在山里修炼啊,山里环境好,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你想要身体好,至少环境要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古代虽然没有什么发达的工业,只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农业生产,这么样一个社会环境,但是在整个大的环境,还是很纯净的,还是没有污染的,整个天地之气还是比较清透的,所以人体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整个老百姓他的体质都是比较干净,没有很多浊气。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讲,他这个一气也就是比较清透,即便有疾病,相对来讲它可能也只是升降出入上的问题,因势利导帮助他升降就可以。所以经方,你看伤寒论的经方,他就是帮助一气升降出入的方子,麻黄汤是帮助升的,承气汤是帮助下的,大部分都是从气分,直接调气,一调就好,所以古人这病大部分都是在气分,气分病居多。即便有其他的病,也都是在气分病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这个病相对比较简单,不像现在的病比较杂。
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有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现在成了信息社会,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感觉,经济越发达,人对这个自然界的干预,这种影响就越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环境污染越严重。所以我们很多生活的环境,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你像空气污染、饮用水,很多地方的饮用水也是污染得影响饮用了,种的庄稼你看用的农药、化肥非常的多。就是我们吃的、喝的、用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受到了很多种污染,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纯净、干净。这样就说,方方面面的因素概括起来讲都是一股浊气,不是那种天然的纯净之气,都是一股浊气。那么这个浊气,我们在日积月累,时间长了,慢慢的身体里面这一气也都变的有点污浊了,就不像古人那么清透。所以从这个体质的因素来讲,今天现在的人们体质没有古人体质那么清透,那么现在这个整个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也没有以前那种纯粹的农业社会的那种非常自然的环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于每一个个体人来讲,他的体质他整个人体的一气是摆脱不了大环境的,整个大环境都是一种偏于污浊的这个状态,就是已经偏离了大自然纯净的、自然的状态。所以每个人自然也是,只能是适应这个环境,适应目前这个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的一气都变的有些浑浊了,多多少少有一些浊气。
那么浊气在人体,在人体一气周流上它有什么影响,我们知道《内经》里面讲,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所以我们至少得到这个浊气不容易升散,浊气是一股阴气,他容易凝结,那么内经里面讲的浊气,实际上是可以排除体外的浊气。而我们现在讲的浊气,实际上是一股粘浊之气,粘附在身体里面很难出来,那么这股浊气,它在比较轻的时候,可能导致人体单纯的气有点郁,有点木郁的这种迹象、气郁。一旦重一点的时候,就表现为比较重的痰浊,粘浊之气它容易附着在痰湿,因为痰湿它容易纠结到一起,那就成了痰浊。所以痰和浊是两个概念,身体里面的痰一般都是痰湿。中焦湿气郁结成痰,因为痰也是比较粘的,浊气也是比较粘着,所以这两个东西碰到一块的时候,它们就如油入面呀,就分不开了。这个浊气正好依附在这粘痰上,在身体里就象扎根了一样,粘在那就不出来了。留而不去,最终成了顽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临床上,见到的患者,十个人有七八个都有痰浊,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大环境变了,人的这小环境,也必然随着这大环境去变化。这股痰浊之气呢,一个非常粘滞,不动,再一个呢,又很难去掉。所以人体一气,它在周流的时候,痰浊堵在着,就走不动了呀,郁在这个地方,往往会导致很多很多的疾病。轻一点是表现为简单的木郁,重一点的呢,就有很多了,各种疾病都有可能。随着本身正气虚,脏腑层面不一样,它会表现出各种疾病,但是它们共同的原因都是有痰浊在体内堵着。这一点是共同的,所以我在临床上用药的时候,几乎每个方子都有化痰的药。
所以,你看我的方子,这不是《四圣心源》这一派的,好象化痰这一派的,实际上不是。因为临床上,病症需要化痰,你只能去化痰。我们在化痰的同时,还是按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去调气。所以有些朋友反映,《四圣心源》的方子不好,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人家既然说这话,也不是说凭空来说的,肯定是在临床上用过了呀。确实不好呀,人家才说的。所以我们讲《四圣心源》的方子,它是从调正气的角度,大部分是调正气,当然,具体疾病也以是祛邪气为主的。但是这祛邪气,古今环境变了,人体的气也变了,邪气也变了呀。比方说血瘀,在古代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血瘀,那么到了今天,它可能不仅有血瘀,里面还有痰浊。那你怎么办?你只能是既化痰浊又活血祛瘀呀,这样才能治好呀。你单纯用黄元御活血化瘀的方子效果不好。然后,就把黄元御的方子给否决了,这个有点不公平。
黄元御告诉我们的是治疗疾病的一条路,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瘀血和痰浊,好比路上的石头,瘀血是一块石头,痰浊也是一块石头。黄元御告诉你,走这条路就行了,把这块石头搬走就过去了。有一块石头,你会搬,二块石头你就不会搬了?然后,就说这条路走不通,这么说是不对的。所以,我们按黄元御讲的方向去治病,他的方向就是恢复一气周流的方向。任何一个疾病,它都是一气周流出现了问题。我们从哪个方面,去帮它恢复?黄元御给了我们很清晰的治疗方案。在恢复一气周流的过程中,有一些障碍,就是有一些邪气。古代、现代有些不同。现代多了很多痰浊的因素。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会加上一些祛痰的药,这是我们现代与古代最大的不同。除了这一点,其它的,我们完全按照黄元御讲的来治疗,肯定不会有错的,效果肯定非常地好。
最近,玄风也在我这边,跟着我一段时间了,有些患者的效果也不错。但他看我开方子,用药都很普通,就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化痰的,调调气血的呀,很简单的方子。有些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我们按照黄元御这套思路,这套方案去治疗。路子是对的,在走这条路的同时,学会把道路疏通开,让一气能回到原位上去,效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今天再将一些化痰的办法给讲一下。现在社会,凡病十有八、九有痰的因素在里面。要学会化痰,化痰的目的是祛邪气,疏通道路,让一气能够回到原路去,去流通。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讲个案例:这是几年前的一个案例,具体是个什么患者也记不清楚了,光记得脉象,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不是很好的一个案例。这个患者,当时脉象摸着绷得很紧,就跟轮胎打的气很饱一样,鼓鼓的,满满的,硬硬的,非常紧,非常急,按不动呀,力量非常大。脉弦紧有力,绷得很紧,但这脉又不硬。如果是受寒的脉紧,偏硬,但他的脉你使劲按还可以按下去。他本身脉是软的,只是气郁太多了,跟打饱了气一样,所以才紧,是这样一个紧,并不是冻僵了硬硬的紧,还不是。所以,当时,我就按木气郁滞,用小柴胡汤或四逆散的意思破气。用药之后呢,这药的量比较大,柴胡都用了几十克,疏通木气,这是典型的木郁呀。用上之后呢,吃了几付,这脉缓解了一些,脉摸得没那么冲了,劲稍微小了一点。但是,那种很紧很急的感觉没有改变。当时,我就很奇怪,我用的量很大,一般的木郁,一副药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种很大的破气舒肝的药用上去之后,这种郁结的气应该就散开了,应该恢复的比较理想才对,为什这位患者恢复并不理想?只是稍微有点改善。
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有瘀血的因素在里面?我就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用了之后,还是不理想。不但不理想,由于用的药量比较大,患者脾胃呀,或说中土之气承受不了,有些拉肚子,拉稀。然后,他就回来跟我讲,拉得他身上没劲了。这个患者当时是什么症状呢?他主要是肾病,而且是浑身难受,说不出哪儿不舒服,就是全身都不舒服,以前得过肾炎的一个患者。后来,我就问,那你拉得是什么样的大便呀?他说,拉的都是黏黏的拉不出来的大便,我恍然大悟,黏黏的,拉不出来的大便不就是痰浊吗?实际上,他的脉这么饱满有力,就是郁在里面出不来那种感觉,被绳子栓住了,动也动不了,就是这种感觉。 只有痰浊,非常粘滞的痰浊,才能把气给束缚住了。我的破气活血的药用的量太大了,生刨活剥一样给排出一些痰浊来。但已经把脾胃给伤了,所以,我知道自己判断错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木郁,或者单纯的血瘀,这是一个典型的痰浊郁滞。所以,后面用的药,纯粹用的是化痰的药,加上养正气的药。用的量并不是很大,患者就慢慢的好转了,好转的比较快,也是用了排便的药,拉了很多粘痰,拉了很多粘粘的大便来。患者感觉人一下子就轻松了,神清气爽了。浑身不舒服,一下子就没有了。再去摸他的脉时,这脉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就没有那种绷得很紧,在里面出不来的感觉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是我一个误治的一个病例。好在我醒悟比较快,给补救回来了,但是,刚开始是一种误治案例。这是我最开始意识到,现在人跟古代人体质不一样,从这个案例开始。我慢慢地有了一些体悟。后来,我在临床上慢慢去验证,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呀?至少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我感觉都是这样。现代人体质,大部分都是有痰浊。所以,我在临床上,用的化痰的药也越来越多,体会也越来越多。
那么,这个痰浊,我们临床上怎么去看,去判断?最重要的是舌苔和脉象。从脉象来讲,我们说滑脉主痰呀。实际上,有痰时候的脉不见得就是滑脉。一般现在的痰,都粘浊之痰,有浊气在里面。浊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清透。不清透的浊气,它就不能流通呀,它往往已经粘结在一个地方,堵在那不动。这是痰浊的一个表现。由于它比较粘浊,又容易粘在那个地方不动,所以就往往把一气给封住了。一气它想要流通的话,我们讲升降,表里升降,都是要透气的呀。一感冒,一受寒,就把表气给封住了,寒气把表气给封住之后,就是表气不开,马上就发高烧。没有痰浊,就会发高烧。单纯一个寒气,封了机表都不行。何况痰浊,在身体里,到处都给你封住了。你想想,还不到处都有病呀?痰浊在体内,把各个地方都给你粘住了。一气都走不动的时候,这个时候,一气在里面,好比一个人,在一个密封的房子里,或者在一个死胡同里,没地方去了。他着急地到处乱跑。他在脉象上表现,就是脉气非常地急,急促。所以,现代人,你摸他的脉象,大部分为脉弦,弦为木郁;脉促,就是脉比较急,急促的意思。不是二十八脉中的“促脉”。你摸他的脉,“嗵、嗵、嗵”,很着急地往上跳,就是脉促。还有就是脉很急,脉率很快,不光促呀,这些脉象,绝大部分,其实都是痰浊的脉象。是因为痰浊在里堵得呀,整个脉气都走不动了,表现出来的脉象。
如果这个痰堵得比较厉害的时候,脉就会出现脉气饱满、弦紧、有力急促,这种脉我也不知该取什么名字,我在临床上已经碰到过好多次这样的脉象了,这种脉象非常地有力、非常地饱满、非常地急、非常地紧,都是非常顽固的粘痰,只要化痰马上好转,所以有痰不见得就是滑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粘着的痰它的脉象表现出来的就是急,你摸着这个脉比较急的时候,你就要意识到有可能这里就有痰,脉比较急表现为脉紧、脉促、脉弦。什么时候会出现滑脉呢,当我们用了化痰的药,往外排痰的时候,痰已经开始往外排了,已经开始往外流动了,开始往外出了,但是,还没有排干净,这时候就会出现滑象,所以出现滑象的时候就是痰在体内可以流动。有痰,痰又可以流动的时候,可以排出去的时候,这时就是滑象。当然它还不能动,郁结的比较重的时候,就没有滑象,就是一个非常紧、非常促、非常急的一个脉象。当痰排出的多了,体内痰少了,脉就慢慢软了,就没有滑象了,所以滑脉主痰,滑象只不过是痰在人体内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的特征,痰浊在体内郁滞的比较紧、比较重的时候呢,它是一种非常急的脉象,不得出啊。当经过治疗它能往外出的时候,它表现出的就是滑象,就没那么急了,滑象也是比较饱满的,不饱满也不会出现滑象,滑就是流动光滑,只有流通、动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这个滑象来。在一个地方不动,哪有滑象。所有我们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摸到滑象是个好事,是好转了,痰浊开始外出了,没有滑象,说明你用药还不够,还得继续用药。
那么目前来讲呢,我们化痰常用的药,就是这痰浊怎么化解排出去,因为痰浊非常粘呀,直接用通下、泄下的药物去排,这是很难的,就是犯了我刚开始的错误。硬往下排就会伤正气,所以一定要先化。为什么要化呀,因为痰浊粘呀,你不化,它自己很难出去,你就想象一下咱们家里的油烟机,厨房里的很多油污,直接往下抠,把东西抠坏了都很难抠下来,你用一些去油污的洗涤灵这种溶剂,轻轻一擦它就下来了,是吧,然后再用水一冲它就干净了,多省事呀。化痰浊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化痰浊一定要想办法先把痰化开。
那么我们用药呢,什么东西能够作为化痰的一种溶剂,就象洗涤灵一样把身体里的痰化开,你不能给病人喝洗涤灵去吧,我们中药里这种类似溶剂,能够化痰的药有很多。咱们最常见的有复方竹沥、鲜竹沥、竹茹,都是很好,一般的痰用它来化痰,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一般我在临床上都用一对药,就是竹茹、桔梗这一对药,基本上所有的方子都会用到,这就是一般的痰,竹茹是通达的,桔梗比较清透,都是比较滑利的,这个药煎出来都是比较芳香、滑利的,能够把痰给化开。但有一些比较顽固的痰,象我刚才讲的脉气很重的,郁的很重。你用竹茹、桔梗,这两味药药力比较轻、缓和,它可能化不开,那怎么办,我们就要用一些再厉害一点的药。再厉害一点呢,就是用皂角和大枣,这是仲景的经方了,皂角丸。皂角,它的气非常的辛窜,皂角能够取嚏,把皂角稍微一砸,闻一闻,马上打喷嚏。它的气辛散、走窜、非常冲,正因为皂角这个偏性比较大,皂角以前就是做肥皂的,所以它化痰的力量非常大,一般来讲咱们在临床上凡是碰到顽痰,很少有皂角化不开的。这个药非常厉害,正因为它这个药非常厉害,所以呢,也容易伤着正气,伤着中土之气,辛行走散,为了缓和它的这个走散之力,保护中土之气,张仲景用大枣和皂角配合着用。皂角丸就是和大枣一块用的,所以我在临床上也是用皂角必用大枣,因为皂角很厉害,所以用量千万不能用多,一般人0.5至1克就足够了,小孩呢0.1到0.3克就够了,很少有用到2克的时候,当然个别情况也有用到五六克的时候,那么大枣用多少呢,一般就是比较好的大枣,大一点的,0.1克皂角配一个大枣,0.5克就配五个,1克就配10个。按这个比例来就够了,就是皂角少,大枣多。大枣肉比较多、甜,又比较粘,即能养胃,养中土,也能做为皂角这个药的载体,加强皂角的流通之力,当然大枣本身是偏收的,它是把皂角这股非常强的辛散之力用大枣比较粘的养润之力把它包藏起来,避免它伤胃气呀,专门去化痰浊,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要用皂角一定要配合大枣一块用,不要单纯用皂角,伤胃非常厉害。
那么这个痰浊在体内我们把它化开之后,还要把它排出去,我们知道湿气可以通过小便排出,浊气很难通过小便出去,只能通过大便排出去。所以排痰浊,我们大部分用的是通六腑,通腑泻下的药。我最常用的是黑丑,黑白丑就是牵牛花的籽,因为牵牛籽这个药呢,相对药性比较平和,它也是比较粘滑,把它打碎了煎出来的药都粘粘的,象粥一样,它就容易把这个痰带出去,都是滑利之品。痰浊本身是比较滑的,粘的,同性相近,所以黑丑呢,它是一个排痰排的很好的药。有时也会与槟榔、大黄、桃仁、杏仁等配合用,但最主要的是用黑丑来排痰。冬瓜子也可以,冬瓜子也有比较柔和地排痰效果,有些老年人、气比较虚的,不耐黑丑的就可以用冬瓜子。
对于这个痰浊的治疗呢,一个是化痰一个是排痰,分这两个阶段,分这两步,这两步其实开方的时候一般是同时用,化痰药与排痰药同时用,这是处方的应用。我们有一些简单的小病,不愿意喝汤药的,如果想吃点成药,简单的化一下痰,那么复方鲜竹沥这个药不错,这个药稍微偏凉一些,一般有点痰浊的时候热一下喝,不要凉着喝,效果也是不错的,只要把这个痰浊的问题处理好了,其它的问题都可以完全按照《四圣心源》的这个方案来治疗,都没有问题,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今天晚上主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大家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到痰浊的问题,这是古代和现代,古人与今人环境的变化,体质的不同。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多,虽然内容不多,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问题。后面讲具体的一些疾病的时候,我给把黄师讲的疾病归纳一下分类,分类之后再集中起来讲,这样便于大家掌握,讲的时候我会尽量结合一些病例,让大家听了之后呢,至少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学了半天,还停留在书本上,还有一些时间,大家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再交流一下。

课后问题
1.虚灵明净问:血脂高是不是痰浊?
血脂高是痰浊。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这三高都伴有痰浊。
2.源头活水问,吴茱萸汤可以化痰吗?
吴茱萸汤这个里面有生姜,有姜就有化痰的效果。但是吴茱萸汤这个本身主要不是化痰的。主要还是破浊气,破这个阴寒郁结的这种方子。痰浊一定要温化呀,温的话就是生姜,干姜。化的话,那就是我讲的那些化痰的药。为什么要温化,因为痰浊本身是种阴邪。阴凝之邪,阴邪需要来温化,需要用温热的药来温散开。那么黏的这个方面,黏浊的这个特性,需要用这个化痰的药把它化解开。所以这个温化,痰浊温和化,两方面不可缺少。所以我用药的时候呢,生姜、干姜,也是我非常常用的,方子都有,配合化痰用的。
3.闲着没事问:讲的这个痰和气管里产生的痰是一样的吗?
这是不一样的,我们讲的这个痰浊呢,主要是一种弥漫全身、五脏六腑,无处不在的一种黏浊之气,是这么一种痰。它也包括气管里产生的这个痰,气管里产生的痰只是我们讲的这个痰浊之气的很少一部分。
4.虚灵明净又问,高血糖、高血脂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比如梗塞、血栓等是不是也是痰浊?
疾病本身呢,它不是痰浊,但是呢,导致这个疾病本身的因素,必然有痰浊,还有这么一个区别。那么这种病在治疗的时候呢,从这个治标的角度,可能要用一些养血活血的药。从治本的角度,一定要用这个化痰浊的药,改善体内的环境。
5.谦明生问,说不同的药针对不同程度的痰浊,那我们怎么来判断痰浊的黏稠的程度呢?
这个东西呢,主要是通过舌苔、脉象来综合判断,我主要是凭脉象来判断。从脉象它这种郁滞,越紧,越急的时候,脉越沉,越有力。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这个痰浊郁结得比较重,需要用皂角。相反这个痰浊如果比较轻,还有一点滑象的话。脉有一点滑象,还能流动,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用这个竹茹或桔梗之类的就能够把它流通出来,就不需要用皂角这样厉害的药。从脉象来讲,有没有滑象,可以判断这个痰浊的黏稠程度的一个标准。有滑象,痰浊可以流通,用药可以轻一点。没有滑象,脉比较紧,郁得比较重,就是痰浊比较重,可能需要用一些皂角这种比较厉害的药,先把这个痰化开,主要是这么个区别。从舌苔来看,它看这个黏滞的程度,有的看着比较黏滑,这就好祛,有的看着都结滞到一块了,舌苔有种板滞的感觉,这样比较重一些,可能是用的药比较厉害一些。
6.杏林小学徒问:化寒痰一般用什么药?皂角用的是大皂角还是猪牙皂?是煎服还是冲服?
这个痰呢,凡是痰,必然属阴邪,痰浊都是阴邪,所以呢,其实没有什么寒痰热痰区分。,是痰必然是阴邪。之所以分这个寒痰和热痰,它是这样,如果这个本身阳气比较弱,一气受到了郁滞,痰浊黏滞在这个地方,在一气的周流,一气的本身弱,没有郁而化火,这个痰,我们就认为是寒痰,阳气弱呀。如果本身正气比较足,痰浊也比较重,一气被痰浊郁滞在这个地方,它郁得比较重,郁而化火,有这个上火的感觉,那么这个时候就成了所谓的热痰。不管寒痰与热痰治疗时都要温化,热痰可以用少量的清热药,把这股郁热之气,把它散一下。但是化痰的时候,还是要用热药,生姜该用的用,像张仲景的栀子干姜汤一样,干姜是温的,栀子是寒的,寒热并用。所以呢,化痰这个温化,姜是必须要用的。皂角用的猪牙皂和大皂角都一样,效果是一样的。那么都是煎服,不是冲服,打碎,直接煎服就可以了。冲服的话,它药劲肯定是就有点大了。
7.乐无忧问:一般化痰的药量如何掌握?
一般化痰的药,我用竹菇、桔梗都用十几克。皂角、大枣刚才也给大家讲了。一般情况下,常规用药就可以不用太大。
8.松竹问:控涎丹化痰怎么样?治老痰用这个方是不是可以?
控涎丹呢,大戟、甘遂、白芥子。方子很好,药就是有点猛,它伤正气比较厉害一些。一般是急症的时候你可以用。临床上碰到的大部分不是急症,都是一般的慢性病。慢性病呢,用这个我觉得太急了。慢性病它本身就是来得比较慢,就用一个普通的化痰的药,慢慢化就可以了。控涎丹偏于有点比较强势,强势排痰的这么一个药,类是这么一个东西。这个药呢,个人是不太赞成在临床上去用这个药,有点太生硬,还是慎用一些比较好。要是急的时候临时用,排排痰是可以的。
9.不想这个朋友说:误用蜂巢蜜之后,出现咽部有痰有时像鸡蛋清一样,有时像白乳胶一样,这样的痰浊如何去化呢?
这个还是温化呀。最简单的办法是,可以喝点鲜竹沥,慢慢喝一点。
10.圆运动的烟说,这个脉弦细,咽喉老感觉有痰,大便长期很粘、溏,除了脾胃寒湿,是否因为痰浊引起?如何治疗呢?
这个估计还是有痰浊。,治疗你加上化痰的药就可以了。化痰浊的药我也都给大家讲了,你自己加上试一下,应该会有效果的。
11.闲着没事问:胡万林用芒硝的下法排痰浊,大量的饮水以治重症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啊?
芒硝去痰浊,这个有点讲不通。芒硝就是比较简单的排下,如果用芒硝来排痰的话,也是比较生硬地排痰,这个不够柔和。
12.象象说:老师说的痰浊形成的外部因素是生存的大环境不好,那么在治疗时是不是也应注意人体自身阳气虚的问题?
这是对的,虽然我们讲这个痰浊呀,是受到外部的影响,但是呢,也不是每个人都生病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痰浊,总有一些人他是没有痰浊的。说到底大环境也是由人造成的,所以有没有痰浊,根源还是在自身。自身如果阳气很足,正气很足的时候,有痰浊它对你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外部这个浊气对你的影响就比较小。当你自身正气比较不足的时候,它容易感受这个浊气,所以内因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在临床上,凡是有痰浊的患者,在去掉痰浊之后,原先脉象很紧很有力,很冲的一个脉象,马上就变成一个很虚很弱的脉,痰浊一去就暴露出正气虚的真面目来了。所以呢,正气不虚,痰浊无处可居,正因为正气虚所以痰浊它来了呀。所以虽然说痰浊它是一个共性,共同的一个现象,但本质还是现代人的身体都虚了,正气都虚了。
13.安子问:痰浊除了脉象上的表现外,还可以在那些方面观察到 还有什么特异性表现?
舌苔一般可以看到,舌苔一般都是偏黏的。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特异性可以理解成,刚才我讲的脉比较急。脉比较急表现为症状比较急,一个人脾气比较急,而心静不下来,一着急的时候,可能也有痰浊在里面。
14.好学不倦问:痰浊主要在人体什么部位呢?
痰浊这个分布呢,无处不在,人体任何一个地方它只要有气血的地方,它都会有。但是最主要的部位,主要是在中焦。肺,还有肠胃。大肠、小肠,这些部位是比较多的。
15.象象问,洗碗时,除了用洗涤灵外,还得用热水冲刷,那化痰时是否得温润流通?
刚才讲过了,化痰要温化呀,既要温又要化。
16.杏林小学徒 问:痰浊、水湿、食积在舌像上如何区分?
现在,在临床上还真不好区分,为什么?痰浊它是在水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水湿之气,也就没有痰浊。食积呢,既然有中焦的食积,必然会导致中焦的水湿停留,痰浊积聚。我们在临床上,一般情况下,痰浊比较多见,单纯的水湿比较少见,而单纯的食积也比较少见,一般食积也是跟痰浊同时并存的。而且有食积的小孩子,你给他大便通下来后,大便都是非常黏稠的,都是有痰在里面。所以这个在舌象上还有临床上很难见到单纯的食积和水湿。如果一定要分的话,痰浊这个苔是非常黏的,水湿的舌苔不是那么黏的,只是比较滑润,比较水润一些。食积就是苔比较厚,比较燥一些,舌苔比较厚实一些就是食积。
17.五行相生问,除了脉象和舌象,症状上痰浊有什么表现?
痰浊的表现那就表现多了。因为它什么病都有可能,所以症状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18.求索 说:弦脉可以主水饮和肝郁,如何从脉象区别?
这个弦脉我们知道,从脉象上来讲呢,弦为木郁,弦为水,弦为寒,弦为痛,这是讲的传统脉法,讲的弦脉所主的一些症状。讲这个弦脉的时候,它也是痰浊的一个脉象。脉象怎么去区分,这个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凡是痰浊的这个脉象,它这个黏痰呀,阻滞得比较厉害。一个人喘不过气儿来一样,你肯定着急呀,所以弦脉里面带着一股这种弦急之象。这个时候可以判断它是由于可能是有痰的。假设没有痰,没有痰这个单纯的木气郁结,这个弦脉它相对来讲是,比较急,那脉象那种着急的那种气势就没有那么重。而且你久按,按的脉时间久了,痰浊的这种脉象,病脉,它都会减轻。会减弱,而且痰浊这个脉象你久按它,脉力不减,脉象变化比较小,比较顽固,这一点是我们容易区分的地方。如果说单纯区分水饮和肝郁的情况呢,这个比较简单。水饮是阴邪,脉一般偏沉偏凉一些。肝郁呢,单纯的在这个气分的郁结,脉摸着一般不会那么沉,那种阴凉的感觉也不那么明显。往往肝郁化热,脉偏温的。脉象里这个脉气里的温热和寒凉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比较好区分。
19.逍零问:老师,有痰浊的脉一定有对应有痰浊的舌象吗?
这个不一定,有时候,脉象痰浊郁结得很重,舌苔不一定有痰浊的。舌象上能看到有这个黏浊的舌苔的时候,说明这个痰浊已经能够在中焦表现出来。痰浊在中焦表现出来,那么痰浊,中焦是属于什么,属于六腑属于肠胃,说明这个痰浊有可下之机,痰浊有出入,这时候,所以舌苔上能看到痰浊的这个浊苔的这个痰浊呢,比较好治,很容易去。不好治的是什么,就是舌头看着很干净没有痰浊,摸着脉痰浊还很盛,这个很难了,这个痰浊不在肠胃,在其它地方,你想要排出去,把它转到肠胃里去,这个比较麻烦一些。
20.西学中问,风湿和类风湿病,能否当痰治疗?
应该是也有痰浊的因素,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加上这方面的药。
21.中风病人,口水特别多,是否是痰,怎样治疗?
口水特别多的时候,一般它都是中气虚了,这个跟痰有关系,但是这个可能还是要从温化中土的这个角度。
22.安子问,二陈汤可以常用来排痰吗?
二陈汤这个化痰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它是主要是化中焦的一般的比较轻的痰。重一点的痰,这个效果也是比较差的。
23.虚灵明净问,小孩去掉痰浊,正气虚怎么办,用什么药比较好?
这个痰浊去掉之后,都会露出正气虚的这个本象来,那你就用养正气的药啊。《四圣心源》的药全都是养正气的药。中土的药就是养中土,像党参、山药、白蔻、甘草都可以。养血的有养血的药,补肾的有补肾的药,补气有补气的药,这分情况,一般的先运中土。
24.虾米神仙问,早上起床后吐黄痰,然后一天其它时间吐白痰,治疗思路是什么?
有痰化痰就是了。早上起来吐黄痰就是晚上有郁火呀,痰一定要温化。
25.淡竹问,左尺部脉管隆起是怎么回事?这个倒底是你天生长的是这样还是,脉气,单纯的左尺脉单纯的大呀,这我还没碰见过。
26.象象问,排痰,最开始痰浊应该是人体正常的津液,如果不排能否再次化成津液,这样就不伤正气了?
对,我们知道痰浊呢,人体正常的津液如果不能运化,就变成了湿气,湿气不能流通,慢慢的就变成了痰浊。痰浊如果不能去的话,那么,就成了痰结,积聚等,越来越重,这个痰浊,能不能再次化成津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这种痰浊呢,它一旦形成痰浊呢,里面必然结合了一些浊气了。很难再变成正常的津液了,只能排出去。我们化痰浊同时,必然会伤到阴精,所以化痰的同时一定要辅佐上养阴的药。用皂角的时候一定要用上大枣,也是为了养阴,在化痰浊的药用的时候呢,经常配合山药,也是为了养阴,这就是驱邪不伤正。
27.问,生半夏好用吗?
半夏化痰也是很好的,但是这个药,药力比较猛,用得也比较少。是一个比较急,药性比较急,痰浊因为它非常的黏滞,不好去,所以用药的时候要缓,不能急。急则欲速则不达,所以呢,非常猛的药,什么生半夏,刚才讲的控涎丹,大戟、甘遂这些药都是很猛很急的药。那么就尽量不要用,除非治急症,急需去顽痰的时候可以用。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用。
28.肝胆结石是痰浊吗?
肝胆结石应该是肝郁、痰浊的因素都有。
29.四圣心得问,如手足抽搐之病也算是痰浊吗?
手足抽搐这个要看什么情况,中医来讲算抽风,一般来讲能够引起抽风的这种郁结,是比较重的郁结,比较重的郁结,痰浊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好象就这么多问题了吧,好今晚就到这里了。
2011-07-07 19:11 17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五讲(杂病解二)
今天继续学习《四圣心源》,上次跟大家讲到古今环境的变化和体质的差异,主要是讲,现在人痰浊体质比较多见,会影响到很多疾病的表现,会影响到我们的治疗方案。从今天开始讲《四圣心源》具体的疾病。从第五卷开始,五六七卷讲杂病,就是内科杂病。黄元御在安排疾病顺序的时候有点乱。那么他并不是说按脏腑归类呀,表里分类呀,去排列。好象是没有什么规律。实际上,他这样排列,有他的目的与用意。清朝那个时代,正是温病派比较盛行的时代,很多大夫用药都偏于寒凉。药一凉,寒凉过了时,容易伤中阳,中阳一伤,往往会出现一些中气败了的疾病。所以中气一败,很多病就很难治,其中表现比较多,当时社会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的疾病,他讲得鼓胀呀,消渴呀,噎膈呀。在当时,这些疾病是比较重的,很难救治的重症疾病。它的根源来原于中气已败,中气已败的原因很多情况是因为庸医误药、误治,所以黄元御一上来先讲这些,他包含了纠正时弊,纠偏呀。
当时社会,医学这种偏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书,能够起到拨乱反正、纠正时弊的一个作用。这就是他安排杂病的时候,一上来就讲鼓胀呀,后面跟着讲噎膈呀,反胃呀,消渴呀,他讲的这些,都是中虚、气败难以救治的一些重病。从这一节,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元御的苦口婆心,心里对老百姓非常痛心,但是感觉一个人难以扭转大局,只能依靠自己写书希望能够对这个当时医学、时局、大夫治病习惯能够有所转变,抱着这样一个目的,就如救急、救火一样。所以我们学习《四圣心源》的时候,虽然,我们现在来看,他杂病顺序安排的有点乱,我们讲的时候,也不会按他的顺序去讲,这样安排的目的其实是体现了黄元御老先生的大慈大悲一片苦心。就跟孙思邈在《千金方》里面,他首先写的是妇儿篇,妇女、儿童是天下万民之本呀。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没有女姓,就没有我们人类的传承,所以,为什么孙思邈也是大医,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心血真正放在老百姓身上。黄元御虽然在书中遣词用句比较偏执,比较孤傲,但他这种为民谋福,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驱除病痛的善心,这种善念,其实是在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能会体现出来。我们在学一本书的时候就是在学一个人,要把作者的拳拳之心也能体会出来。
那我们今天讲什么呢?从疾病根源上来讲,对疾病的分类,从《内经》阐述来讲,由表到里,分成很多层次,就所谓有外感,有内伤。实际上,疾病由表入里不同的层面,机表的是外感病,经络的可能是肢体病,再就是里脏腑的,骨髓的,疾病层面不同,表现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根源都是五脏,人体生命的核心是五脏,那么疾病的根源也在于五脏。五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就是土枢四象,而中土就是根源里面的核心呀。所以,我们今天晚上讲四小节,第五卷的痰饮根源和咳嗽根源,然后,再讲第七卷,最后两小节的伤风根源和齁喘根源。这是我们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把它们放到一块来讲。
首先讲这个痰饮根源。实际上,我们知道人体所有病的根源都来源与五脏。内因为根本,外因是条件。五脏里面的中土就是中土生湿气,湿气最容易转变为痰饮。所以,首先讲痰饮根源,这是疾病的源头。绝大部分疾病都是源于水寒土湿,用黄元御的话来讲,这是千真万确。上一次讲过,现代人大多数多痰浊,黄元御里面讲的是痰饮,痰浊与痰饮还是有一点区别。痰饮是湿气变化表现为不同的状态,流动为饮,凝聚为痰。虽然,痰饮也是比较胶着留滞,难以祛掉。但是相对来讲,这个痰饮主要还是气郁,阳虚,气不能运。湿气停聚为痰,停聚之后,又导致气郁,这种痰饮,它就是单纯的,相对简单地表现为痰湿停留这种症状,跟我们现代讲的痰浊不大一样。痰浊相当于痰饮加上浊气,痰饮相当于湿气凝瘀状态,比较偏阴,偏凉,偏于凝滞的这么一个状态。而浊气是秽浊不净,不清透,粘滞性更强,气的流通性更差。如果打一个简单的比喻,这个痰饮你可以理解成下雨之后,道路比较泥泞,如农村的土路,它很粘,把鞋的都粘下来,走不动,不好走。但是它无非就是粘一些,还是比较干净的。泥土嘛,水嘛,不算脏。而这个痰浊呢,好比是特别脏的垃圾场下了一场雨,不光是粘着你走不动,连气都喘不过来,特别的污浊。所以,这个痰浊在气分层面上瘀滞非常重,痰饮呢,虽然它比较粘着,但是它在气分的层面还是比较好的,气还是比较清透的,还是容易流通的。你只要用上去痰浊的药,气分还是自己能动。所以,痰饮比较好去,痰饮在气的层面没有一个浊象,所以,它容易流通。而痰浊呢,它有一股浊气在里面,秽浊之气。它在整个气里面不动了一样,很难流通,所以,这个时候单纯用化痰的药,它都很难祛掉,因为它流通不了呀,所以一定要用上化浊气,流通气机的药。这时候,才能够主痰化开之后能流通出去,所以痰浊相比痰饮更难治疗,更难祛些,治疗上相对更麻烦一些。
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痰浊比痰饮要多,但是,痰浊里面一定还有痰饮。从痰饮这个角度来讲,它们还是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在痰饮的根源里面,黄元御有这么一句话,痰饮根源里第二段,最后一行:盖痰饮伏留,腐败壅阻,碍气血环周之路,格精神交济之关,诸病皆起,变化无恒,随其本气所亏而发,而总由脾阳之败。就是所有的痰浊,痰饮,导致疾病变化无端,这个根源总由脾阳之败,中阳虚呀。中阳虚,则生湿气,湿气停滞,则生痰饮。痰饮如果碰上浊气,有时如果结合上浊气的话,那就会变成痰浊。所以,痰饮的治疗方案,它的根源在中土,阳虚湿盛。所以黄元御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姜苓半夏汤。上面这一段:悉宜燥土泻湿,绝其淫泆生化之源,去其瘀塞停滞之物,使之精气播宣,津液流畅,乃可扶衰起危,长生不死耳。它这段话,就把痰饮的治疗方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就是燥土泻湿,那就是重新运转中阳,就是运转中气,使湿气没有再生的源头。另一方面,要把已经生成的瘀塞停滞的痰饮要去掉,想办法,帮它排除。这样的话,人体的气血可以重新的流通,津液流畅,可以扶衰起危,所有的病都可以好,治疗的方法很简单。
我们看那疾病,从根源来讲,根源于中土湿盛。湿气盛,湿聚成痰,痰饮堵住周身,产生各种疾病。治疗时,就是要运中土,祛湿气,绝痰饮之源。然后呢,温化、流通,排除瘀塞停滞的痰饮,使一气周流恢复通畅的流通,就可以治病长生。我们再来看“姜苓半夏汤”的下面这一段,他接着又说:百病之生,悉由土湿,是以多有痰证,而鼓胀、噎膈、虚劳、吐衄、嗽喘、惊悸之家更甚。所以我们从这一疾病,可以看出黄元御,他对所有疾病的认识,还是从《四圣心源》的基础理论上来阐述,来认识。接着往下看,你们看痰饮,燥土泻湿,运中土,相对比较简单。咱们主要看他怎么去痰?因为疾病治疗,无非是祛邪气,去扶正气这两方面,那么这个地方祛痰是很重要的。既然有痰饮,就要祛痰,祛除痰饮。随着痰饮在上在下的不同,在脏在腑,在经络,那么他用的方子是不一样的,方案是不一样的。那么,他说在上之痰,半成湿热,在下之饮,纯属湿寒。那么治疗呢,总以温燥水土为主。这个痰饮,《伤寒论》说,痰要温化,凡属痰饮,必然是阴气。阴邪,你要去治疗的话,你一定要用温药,温化。痰偏于上的,火性炎上,它容易化火,气郁化火,与痰湿凝结在一块,形成湿热。下面的痰饮,纯粹的湿寒,很少有化热的。所以他提出,上热者,加一些知母、石膏,清一下热;下寒者,加一些附子、干姜,来温散,温阳祛寒,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原则。
对于这个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停留在脏腑,上在胸膈,用十枣汤。十枣汤,是一个比较猛的方子,大戟、甘遂、芫花比较峻猛的一个方子。下在脐腹,用猪苓汤,猪苓汤,是流通下焦水湿,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子。流溢经络,他用五苓散,用发汗的方式流通,以散湿气,这是在藏在经络的。在腑的,上脘之痰,可以吐;中脘之痰,可用大便的方式泻下。一切痰饮,可以用瓜蒂散吐下之,还有续随子仁,排痰,大便排痰。最后一段,他讲得比较细。讲的是痰饮在不同部位,不同层面,人体的上下不同,脏腑经络的不同,在六腑的上下不同,可用不同的方剂,或者峻下,或者缓泻,或吐,或散。然后用不同的办法,可以把痰饮排出体外,从而疏通体内一气周流的道路,恢复一气的流通。所以,他给出这个方子,在痰饮这一节,给出“姜苓半夏汤”,是温中土的一个方子。温中土,化痰饮,治疗痰饮源头的一个方子,他不是完全有针对性的祛除某一方面痰饮。所以,这个方子,他自己的也讲了,小半夏汤加茯苓、陈皮,这么个意思。小半夏汤,就是生姜、半夏呀,实际上,他这个方子,就是我们讲的二陈汤的意思。这么一个很普通的方子,二陈汤化痰,大家都知道,多了个泽泻,多了利湿气的药。所以,我们看黄元御,他也知道,痰饮在不同位置,不同脏腑,需要用不同方子,不同药物去排出这个痰饮,驱除邪气的。但他并没有讲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具体的方子,只是提了一下。他给出的方子,实际上是扶助正气为主的一个方子,就是运中土,化湿气,去掉痰饮之源,釜底抽薪的一个方子。
所以我们要知道,黄元御讲每一类疾病的时候,总体上,他还从扶正气,恢复一气周流,从这个角度去讲。具体的祛邪气,他相对讲的比较简略,并不是他不知道,他也知道,只是他的着眼点不一样。对于这个痰饮,祛痰的办法,我在《临证辨象》这本书里,专门有一节,讲到祛痰的方法。今天,可以给大家再讲一讲。因为,现在的痰饮,单纯的痰饮比较少见,大部分结合其它的浊气,就是痰浊的情况比较多,也不光是痰浊,往往还有瘀血呀,木郁呀,气血郁滞。原因是痰浊比较粘滞,堵塞气机比较重,所以往往症状会比较重,比较多变些。痰浊无处不到,不一定在什么地方。相对来讲,人体内部,痰浊的根源还是中土的湿气。所以这个中土系统,肠胃的痰浊是最多见的。或者说,土气盛的地方,痰浊是比较多的。土气盛,什么地方土气盛?肉长得比较多的地方,象四肢呀,后背呀,腰臀呀,这些地方,肉比较多,都说肥人多痰呀。凡是肉长的比较多的地方,土气盛的地方,它也容易留痰,它们这些痰是无形的痰,而在肠胃中的痰一般是有形的痰,非常有粘着的有形的痰。肠胃中有形粘着的痰越多,肠胃就是中土,人体整个气,就变得污浊了。所以,这股气在人身散布周流时,就会把浊气带向全身,所以身上土气盛的地方、肉多的地方,气也跟着不够清透,是这个意思。所以祛痰浊最快的办法就是通腑,就是泻,通过大便,把这个痰浊排出来。所以,黄元御在讲痰饮的时候,他会讲汗法、下法、吐法。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临床上碰到痰浊,不是痰饮,痰浊粘滞太厉害,汗法呀,你这个气根本走不动没法出汗。吐法,痰浊比较多时,可能吐也吐不干净,吐法有点还有点效果。若说效果最好的就是下法,把这个肠道(都属于中土),胃肠里面的痰浊先去掉。把这个痰浊去掉之后,相当于把中土之气,一气周流大本营之气变清透了。
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地去流通气机,再其他地方的痰浊慢慢化,慢慢或者用汗法呀,或者用化解的办法呀,其他办法你可以考虑用。开始的时候,是比较顽固的痰浊,可能只有下法这一条路可走,其它办法很难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就是学习黄元御痰饮的治疗思路,结合我们现在临床实际情况,我们得出的一些体会,黄元御讲的这些办法,根据临床都是对的。他是根据《伤寒论》的一些经方,把它总结了一下,痰饮怎么治,应该是这么个情况。实际我们在临床上,只要有痰饮比较盛的的时候,这些办法都用不上,只能先用下法,把这个浊气、痰浊都祛掉,把浊气祛得比较少时候,气机相对比较通透些。这个时候,由痰浊变成痰饮,变成痰饮的时候,痰饮就有流通的机会。这个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再用按黄元御讲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子,这是可以的。痰饮与痰浊一个比较大的区别,痰饮的脉,从脉象上来讲,痰饮是阴邪,这脉偏沉偏细。而痰浊呢,它是个郁象,浊气在里面,跟这个窒息一样,郁结在里面,郁滞堵得比较厉害,气整个走不动,痰浊的脉,相对来讲,比较急,紧而大有力,它的脉象,有时象阳气比较盛的脉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阳气盛,而是痰浊堵得比较厉害。我们在临床上,这种痰浊,化痰浊我比较常用的药是皂角。皂角这个药,辛散疏通,劲非常大,首先把粘痰化开,让它有流通之机。其次呢,这股浊气,粘痰化开之后,浊气没有依附之地,那么这个浊气,你就可以想办法用药把它流通排出,把它排出来。对这个浊气来讲,我喜欢用什么呢?喜欢用白蔻、银花这样的药。白蔻它本身是芳香、下行,既能运中焦,又能化浊气,非常好的。银花相对来讲,主要是化浊气的作用,运中焦的效果要差一些,所以我在临床上白蔻用得很普遍,是个方子就能见到我用白蔻。我用白蔻的目的呢,并不单纯是运中焦,我有一个运中焦的小方子,就是白蔻、生姜、甘草,其中这个白蔻呢,既能芳香运脾,芳香化湿,既是运中土,又是化浊气, 它这个香味化浊气,非常好的一个药。
那么皂角用的时候要跟大枣配合用,防止伤胃,就是《伤寒》的皂角丸的意思。所以这个皂角和白蔻,就是我治疗痰浊也算是一个对药,这两味药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一般来讲,只要有痰浊之脉,舌苔比较黏浊的时候,你就用上皂角和白蔻,皂角一般用0.5到2克,量不用太多,那么皂角呢一般是配上5到10个大枣,一块用,防止伤胃,防止伤中土。因为这个皂角,它走散得太厉害,大枣是一个偏收、偏养的一个药,不用大枣固护着,皂角这个气把中气全都给你散开了,也会伤气,伤到中气,所以要跟大枣一块用。皂角这股力量,用大枣护着它收着它,它就能够能把中土,黏痰通通给你散开,这个皂角有时候我体会它,象这个一把锐利的尖刀一样,或者说象无数把小刀,刀片一样,非常厉害,把这个黏痰在里面给你切啊切啊,全都给你切碎了,再黏的痰都能给你散开,都能给你化开,很锐利的一个药。实际上,这个比喻也不见得对。如果再说得形象一点,这个皂角就是造肥皂的嘛,就像我们用肥皂洗衣服,再脏的东西用上去它都可以洗下来,就是这个意思,它就象洗涤液一样,所以如果你身体里没有痰的时候,你用上皂角就会把你身体正常的胃给洗坏。所以用上大枣的意思,一个是护胃,也是防止伤正,虽然有痰浊的时候用皂角,痰浊在接受皂角的药力,正气可能不会受到损伤,便是还是要用上大枣,防止伤正气。
再加上白蔻化化浊气,那么这个时候呢,痰化开了,白蔻把浊气这个环境给改善一下,转变为清芳之气。浊气它是不流通的,流通的就不叫浊气,一旦成为清气,白蔻把这个浊气变成清香之气的时候,气就容易流通了,能流通就是能动了呀。黏痰,皂角也给它化开了,也可以动。这个时候就要用排痰之药,把这个痰从体内排出体外,那么就是要用泻下之法,什么呢,我也一般喜欢用黑丑,就是牵牛花的子,牵牛子。那么黑丑这个药,也是非常黏滑的一个药,善于入于黏浊之地,把这个痰浊带着排出体外。黑白丑炒过的比较好一些。那么,用上12到20克,它这个排痰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在临床上治疗这个痰浊,就是皂角、大枣、白蔻、黑丑这四味药,只要是比较顽固的痰浊,这四味药的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我们说得夸张一点,这个没有什么痰浊治不了,用上这四味药。当然你说,这是去痰浊的药,痰浊去了之后呢?
它是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剩下还有一些痰饮的问题。对痰浊来说,这个驱邪之药,总是伤正气,剩下来就是要运中焦,祛剩下的一些痰饮。这个时候你就看,像黄元御讲姜苓半夏汤,把中焦运一运,去掉防止生湿气,去掉生痰之源。黄元御在这个去痰浊的时候,他讲了一个续随子仁,说用它来,这是一个下法,续随子仁叫千金子,它也是一个大毒的药,跟十枣汤比较相近的一个药。这个呢要慎用,我们这个痰浊本身比较黏滞,不容易去,除非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去通下的时候,一般来讲,我们是尽量不要用太猛的药去强攻,还有这个十枣汤,用这个续随子仁,千金子,包括用瓜蒂散,去痰浊都是比较猛的药,都不柔和。那么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办法呢,相对来说是比较柔和的,是一个化解的方法,先化解,再祛痰。而黄元御给出的这些方子呢,偏于峻猛,单纯的痰饮用这些药也可以,问题是我们现在这个痰饮,很少有单纯的痰饮,一般都有痰浊,痰浊的凝结更重一些。你用这些药的时候,反而欲速则不达,可能不见得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瓜蒂散,因为瓜蒂非常苦,这个瓜蒂散主要是吐下,实际上,它是吐的效果好一些,下的效果比较差,有一些顽痰,用瓜蒂散能够吐出来,也是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个瓜蒂散,这个瓜蒂本身味太苦,相对于毒性要大一些,万一你如果吐不出来也很危险,所以这个东西我也不建议大家用得很随意地去用,也不太好。
我们中医给患者治病,既要治病,又要安全有效,尽量不要去强攻猛攻,而是要想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去化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咱们国家出去打仗,能够去和平解决不要猛攻,咱们用皂角化痰,这就是一个,就跟谈判一样,就是一人比较稳妥的办法。皂角没有什么毒性,辛窜之性虽然比较猛,但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一个药,你也可以把皂角想成一个谈判专家,它就在这个痰浊里面不停的周旋,把所有的痰给分开了,就像是劝架,拉架一样。所有的痰浊给你拉开,大家都不要黏在一块,该走的走吧,是吧,大家就给分开了,都走了,痰浊就没了,就这么一个道理。瓜蒂散好比把所有人都绑起来,都轰出去,这办法不太好吧。十枣汤的,大戟、甘遂、芫花那也是,都是毒药,让人体小量中毒,激发自身的正气,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所以除非是急症,我不建议大家用这么比较猛的药去攻这个痰浊。痰浊难去,不是说一下了之,要缓缓的化解,缓缓通下,慢慢不停的去跟它周旋,慢慢的化解掉,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急症,就尽量不要用这种太猛的药,去治疗这个痰浊。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办法呢,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很快的一个方案,用上之后,这个效果有时候是立竿见影的,已经算比较快的方法了。 这是咱们讲的这个痰饮。
下面看咳嗽,什么时候咳嗽,一般我们在感冒的时候咳嗽,大部分都是感冒之后才咳嗽,平时咳嗽得少;有一些老人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老慢支,有时候他也是一年到头咳嗽,这也是一种咳嗽。对我们一般人来讲,都是感冒之后了咳嗽,平时是不会咳嗽的,咱们主要讲感冒之后咳嗽,以这个为主。咳嗽那就是肺的问题,肺气不降就咳嗽。从咳嗽的象来讲,咳嗽的气由肺郁发而出,呼吸的时候不通畅,它就自己往外出,咳出来,实际上咳嗽还是木气郁而外发这么一个象。木气郁而向外发散,向外发泄,正因为木气郁,郁得向外发,所以金气肺气不能正常地敛降,成为咳嗽。所以治疗咳嗽,从整个象的角度来说很简单,就是收肺气,肺气收回来,让它降下来,它就不咳了。这个从调气、从正气的角度来讲,正气收回,肺气能自然敛降,它自然就不咳。但是你如果单纯地去收肺气、单纯地降肺气,这个病也很难治好,因为它有邪气在里面。之所以咳嗽,就是因为邪气影响了一气正常的周流,所以治疗咳嗽也要先去邪气,而最常见的邪气就是痰饮,或者说痰浊。
最常见的咳嗽就是因为痰浊阻滞、郁滞在肺脏或者郁滞在中焦脾胃引起的肺气不能正常敛降下行导致木气单独地郁发、上冲引起的咳嗽。这个时候只要化痰浊、运中焦降脾胃,降右路,咳嗽就好了,不需要用止咳的药。黄元御在咳嗽里面给出的姜苓五味细辛汤,它实际上就是温中焦、降肺气这么一个路子,这个方子给我们指出了治这个病的大方向,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你单纯用这个方子,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就是因为有些痰浊比较重的,你还要用上化痰浊的药。化痰浊的药就是我刚才讲的,比较重的痰浊你就用我上次讲的皂角、大枣、白蔻、黑丑,你用上它是必然有效的,只要痰浊比较重用上就有效。如果痰浊不重的,可以用点复方鲜竹沥这样的成药也可以,或者你在方子里加上点竹茹、桔梗这样一般化痰的药也是可以的。就是一定要化痰,化痰就可以把一气右路敛降通路的障碍去掉,我们化痰的目的是为了疏通道路,那么这种中土虚,痰浊盛,阻碍肺气不能下降的咳嗽是最多见的。当然刚感冒的咳嗽可能是寒邪束表,肺气不开,这个时候要解表,麻黄、苏叶解表,这是从痰浊的角度来讲,有痰浊要去痰浊。
还有一种就是小孩中焦食积,吃多了,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小孩比较多见,大人很少。小孩吃饭没个数,一下子吃多了,赶上再受点凉,这样的话肺气降不下来了,这时候一定要用消导通下的药,帮助把食积去掉,消导通下的药,比较快的是巴豆霜,巴豆霜温下陈寒食积,这是最快的,小孩用一点点就够了。如果自己没有数,不敢用的话,可以买成药,一个叫肥儿丸,现在好像改成叫健儿丸,叫健儿药片还是什么,郑州肥儿丸,郑州出的一个药,里面主要成分就是巴豆霜,挺好的一个药。小孩吃上还没有绿豆那么大的小丸丸,吃上两三丸、三四丸,很快就拉出来了,食积一去,中焦通畅,右路能够敛降,马上就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所以痰浊、食积,食积必然是伴有痰浊的,很少有单纯的食积,小孩的食积都是伴有痰浊。那么去痰浊、去食积、去邪气来通畅道路的办法来治疗咳嗽,这个见效非常得快。这个时候你不祛邪气,单纯地调气,用黄元御的方子姜苓五味细辛汤,它主要是调气,让一气能够温运中焦,引导一气右敛下降,从气分来调的话,那么效果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黄元御讲的路子,我们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用药,但是又要灵活变通,针对我们临床上见到的情况,要注意祛邪气。这是讲的痰浊食积两种情况,阻碍一气右路敛降的通路引起的这种咳嗽,有的还有发烧,我们要先去邪气。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春天比较多见一些,就是燥咳。刚才讲的咳嗽一般咳声比较重浊,咳嗽的时候你听的是不清爽的,一听就知道里面痰很多,看舌头一般也比较腻。那么春天天气比较燥,有时候咳嗽没有痰,干咳,一听就是那种空空的干咳,咳起来甚至是停不下来,呛咳一样,咳得都痉挛了,咳得干干得疼,觉得整个气管都是又热又疼,一咳就疼,这种是春天天气比较燥的时候比较多见。我们知道这一气,为什么叫一气,阴阳和合才叫一气,阴阳不和合那就分阴阳了。所以一气实际上就是气血,或者说阳气和阴精是平衡和合,就跟一体一样,这才叫一气。那么春天因为阳气升发,升发的过程就是由阴化阳、由阴出阳的过程,是消耗阴气、阳气开散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往往人体的阴精比较亏损,容易阴亏,阴是主敛降的,阴亏了之后肺气也降不下来了,这就是肺阴虚,阴亏则不降,所以导致肺气有升无降,成了干咳。那么这个时候,治疗时一定要润降、滋养为主,这个时候就要用大量的麦冬、梨皮、山药这样的药来润养,甚至可以稍微加点清热的,栀子、黄芩之类的,把热气一清,黄元御这里没讲,那么这种咳嗽也是临床上多见的,就要以滋养润降为主。
所以我们知道,凡是咳嗽都是肺气降不下来了,它往上冲,肺气不能降,木气就往上冲,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降下来,姜苓五味细辛汤告诉我们治疗的办法就是要把肺气降下来。要么要根据临床具体的情况,有痰浊的化痰,有食积的去积食,阴亏的就滋阴,所有的办法都是把肺气降下来。所以我们学了姜苓五味细辛汤,不能只会这一个方子,我们要把它的精髓学会,就是降肺气,治咳嗽就是降肺气。降肺气分不同的情况,无非就是疏通道路,养足正气,这种燥咳就是从养正气这个角度来治的,而痰饮和食积实际上是从去邪气的方面来治的,无非就是把邪气去了,把道路疏通了,正气养足了,让它自己能降下来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在咳嗽这个最后一段, “其甚者,则为齁喘”,如果咳嗽厉害了,痰浊堵得比较厉害了,不光是咳了,咳嗽有轻有重,有时候咳一下,有时候可能就不咳了,所以气还有喘息的机会。齁喘就是呼哧呼哧地停不下来了,那就是堵得更厉害了,气在里面快转不动了,所以可以加上橘皮、杏仁,泻一下肺气,以利肺气,这个利实际上是泻肺气的意思,把里面淤得那么厉害的肺气先泻一下,救救急,这个其实也是治标,不是治本。所以第七卷讲齁喘,黄元御在化痰的基础上,加了一点泻利肺气救急的药,加了杏仁,就这么个意思,齁喘的时候要赶紧救急。最后一句,“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那么这就是伤风第七卷。伤风这一小节,一旦伤风必然容易咳嗽,要在化痰的基础上加上生姜、苏叶,实际上就是麻黄汤的意思,这个表气一解,我刚才讲,咳嗽如果是束寒引起的表气不开,解表就可以了,但它们的核心呢都是要运中、化痰,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讲咳嗽,就把齁喘、伤风一块讲了,因为实际上伤风就是感冒,感冒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伴有咳嗽的,齁喘相当于现在讲的哮喘,喘的比较厉害。那么这个感冒呢,加上一些解表的药生姜、苏叶解表。齁喘我说两句,齁喘相当于现在小孩哮喘,或者老人的这种咳喘。黄元御从正气的角度来说加一点杏仁,利于肺气,救救急。临床上我们只要能见到哮喘的,或者见到老年人单纯的喘的,一般来讲是郁极而喘。喘就是咳嗽得比较厉害,咳嗽得停不下来了。这样的郁极而喘一般而讲是肺气郁在里面,走不动了,这个郁滞都是比较重的。我们一般多见顽痰和瘀血,极个别情况下的表气郁滞比较重也会出现喘。如果从具体的病症来讲呢,这种齁喘(哮喘)临床能见到的疾病可以分开来讲几个,一个就是小孩急性重症肺炎会见到,这种喘,喘不过气来,憋得紫绀,嘴唇和脸都是紫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讲就是肺气不达,由于表气不开,痰浊也比较盛,肺气不能通达了所以形成喘。这个时候治疗要紧急开达肺气,救急的药就是麻黄,要用比较大量的麻黄,即使是小孩麻黄用量也要比较大。麻黄、杏仁加上运中焦的药,尤其是麻黄,麻黄开达肺气救急必须重用的一个药。麻黄宣达肺气,能够将重症的肺炎的这个将要窒息的肺气宣达开。我在《临症辨象》里讲过一个我爱人的一个案例,用重剂麻黄治疗肺炎,大家可以看一看。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人或者小孩都有的慢性哮喘或者是习惯性哮喘,就是一年到头经常一过敏就哮喘了。一般这种情况下有比较重的郁结,大多数是痰浊、瘀血。要用比较大量的活血、化痰的药辅佐养正气的药,不是单用杏仁就能改善的。用杏仁破肺气反而能伤正气,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比较重的哮喘,像肺气肿、老慢支、肺心病,这种用药要祛邪气养正气并用的。因为正气比较虚,邪气比较重,属于正邪两难的状况。用药的时候气阴都要养。气分可以用人参,阴分可以用山药,痰浊可以用皂角,瘀血可以用桃仁。养正祛邪并用,慢慢的把肺气流通开,祛邪气疏通道路,补正气促进一气周流,这样治疗齁喘有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知道黄元御讲疾病的时候他讲祛邪气的这些办法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而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情况会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更好的变通。
接下来讲肺痈,伤风和齁喘就这样顺带讲过去了。肺痈现在比较少见,就跟现在比较重的化脓性的肺炎差不多。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讲治肺痈用的是千金苇茎汤,用芦根宣达肺气排痰,用冬瓜子、桃仁来祛瘀和祛痰浊。黄元御给出的方子是苏叶橘甘桔汤,类似的一个方子,比千金苇茎汤来柔和一点,也是化痰排浊,因为有痰浊又有脓,它这个痰浊更盛一些,这是一个比较急的情况,需要紧急的排痰。所以黄元御讲“剧者用仲景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藏真 ,胜于养痈遗害者也”。前面讲这个病的时候都是从扶正的角度来讲,就这个肺痈,肺里面有痈脓了,比较重了,那么这个时候急于祛邪。用的二白散和葶苈大枣泻肺汤,这都是单纯祛邪气的方子,所以说黄元御并不是不懂得祛邪气,主要还是从扶正气和恢复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让我们知道主线,任何时候不能偏离主线。这个二白散就是伤寒里的白散,方子组成是桔梗、贝母、巴豆,这里面主要用的是巴豆,桔梗,贝母主要是行气化瘀的药,巴豆是竣下顽痰。
同样的道理,葶苈大枣泻肺汤里的葶苈子也是下肺中陈痰的一个比较好的药,葶苈子非常的小,就跟针眼一样那么小的种子,所以它的流通之性还是非常好的。小而轻所以它入上焦,种子又下行,泻肺气而带痰浊外出。我用黑丑这个药泻肠胃的痰浊,肺里面有痰浊的时候用葶苈子来泻肺中痰浊。这个葶苈子好比一个缩小的黑丑,它比较轻能入肺,随着轻轻的肺气入上焦,把上焦的肺里面的痰浊化开,带着流通出来,所以葶苈子泻肺的效果还是挺好的,这两个方子都是祛痰的。巴豆主要是走肠道,通过泻大肠来泻肺气,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的葶苈子直接是泻肺气的,这种痰浊比较重的时候会引起肺痈。我们黄元御给出的方子也是救急的方子,直接祛邪的,所以我们知道治病无非就是扶正和祛邪这两个方面,邪气重的时候还是要先祛邪的。今晚就先讲这么多,有问提提出来交流一下。

课后问题
1.虾米神仙问:前几天咳嗽、吐痰、嗓子疼、沙哑,按黄元御先生“姜苓五味细辛汤”的思路,用了这个方子,几副就完全好了。请老师看看有没有什么错误,方子是:甘草6、半夏10、麦冬10、白芍10、陈皮10、五味子3、细辛3。
答:方子很简单,只要邪气不是很重,单纯的一般的小毛病,咳嗽发烧就用这个方子用上就有效。这是一个例子,说明你这个虽然也是咳嗽有痰,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个痰饮,不会是一个很重的痰浊。所以用上原方很快就好了,无非是运中焦、化痰浊,降右路,少用点白芍咳嗽的风木之气,效果很好,用得还是很不错的。
2.西学中。问:老师,用了四逆汤后,经常有拉稀的情况,怎么理解和处理,谢谢老师
答:四逆汤辛温行散,耗气非常重。如果本身中土阳虚湿气盛的话,整个肠胃中土这块就是一个阴寒凝结的一个像。四逆汤辛温行散,火气过来,冰雪就融化了,所以用了有拉肚子的情况,就是这个阴寒之气被四逆汤的辛温之气化开了,自然就排除去。《伤寒论》中讲“胃家实,腐秽当去”。脾胃气足了,肠胃里的腐秽之气自然就排出去了。用四逆汤增强了脾胃的阳气,从而把里面的阴浊之气排出去。如果没有这种阴浊之气是不会拉稀的。拉稀说明肠胃里面有阴寒有阴浊。
3.源头活水 问:(1)有痔疮的人,有痰浊,能够用下发去痰浊吗?
答:可以。只要有痰浊需要用下法就用,有痔疮也得祛,不能留在里面。
(2) 用皂角化痰,对上,中,下三焦,或散漫在经络和身体里的痰的在功效上区别吗?
答:皂角这个药有一股辛散之气,行散的非常迅猛。皂角是一个果实,像扁豆一样,用的是它的壳,而不是用它的种子。包裹种子的皮打出来就是药沫,这个东西既是辛散的,同时又不像麻黄是纯粹宣发的。它没有什么宣发之性,只是在体内辛散流通是这么一个药,所以它是无处不到的,不管你是在哪儿,五脏六腑上中下三焦经络和脏腑,它全都可以走到,通宣十二经,无处不到。只要身体里有痰,他都可以化掉,所以只要有顽痰都可以用,不需要区别。
4.紫菡问,一个小孩一直咳,还不时高烧,是否也是因为肺有痰呢?
那么小孩一直咳嗽,结合经常发烧一直不退,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有痰浊,这个痰浊有可能是在中焦脾胃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单纯肺里的痰浊还好化,有时候中焦的痰浊,因为它这个面积,肠胃面积比较大,痰浊比较多,很难一下去净。一般的话很难把这么多痰一下子化开,所以这个小孩持续的高烧咳嗽不退的时候,要考虑小孩肠胃痰浊比较盛,或者是肠胃有食积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早试一下用下法,这是肠胃是这样。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我没见这孩子,只能是猜测一下。
5.一气孤行说,瘰疬是否有痰浊?我平素痰多而粘,颈有瘰疬(甲亢),可用什么药方?我自己根据黄师的专治瘰疬的柴胡芍药半夏汤加减桔梗、何首乌已用了5天了,你看这样用药行吗?抑或可用痰浊之源的姜苓半夏汤加减皂角、大枣吗?
瘰疬现在应该是比较少见了,瘰疬就是甲亢、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讲,从象上来讲瘰疬也算是一个痰浊之象,但是实际上我从临床上接触的患者来看,他这个甲亢患者,大部分都是肾虚为主,痰浊也有,不能单独化痰浊,还要去养肾、补肾气。正因为他肾气虚,肾气收不住了,整个气散出来了,所以才有这种甲亢,甲亢就是功能亢进阳气发散,这么一个象。所以要回收,补肾这是治疗甲亢关键一个因素,当然的话,化痰浊也是需要的,就是补肾化痰这两方面吧,从这两方面来治。
6.梦想问,脾胃消化不好,一吹见肚子痛,喉咙老有痰,请问老师是不是中焦有痰?
答:估计是中焦虚了,容易生痰,应该是中焦有痰,这个需要用运中焦,运中焦和化痰一块治,用药以运中焦为主。痰的这块不是很重,
7.用辛温、皂角、大枣、白蔻仁、黑丑祛痰一般需要用几付?服后痰浊从大便出是不是会拉肚子?这
答:这刚才讲了,痰浊比较重的时候用三五付,没有问题的,服了这个药后都会大便拉稀的,会拉肚子的,不拉肚子这个痰就出不来啊,当然不会拉的很厉害,大便会比较细一些,一天的次数可能或多一些,一天两三次也不会很厉害的。
8.清净莲花问,精神病发作期属于浊痰吗,躁狂,稳定以后治疗思路是什么?中医一般需多长时间调理好?
这个精神病,所有的精神病,大部分我接触的患者都有痰浊的因素,但是肾虚这个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治疗精神病也是去痰浊补肾气,也是这么一个思路。多少时间能调理好,这个也不好说,要看情况,肾要补好的话,一般要六个月。
9.网上邻居问,小儿食积我经常用肥儿宝 效果挺好 可是好不几天老爱拉稀。 鼻梁一道青色看傅青主说是肝热 ?
这个东西小儿食积,一般都是中土虚,脾胃弱,所以吃多了他不容易消化才导致的食积,那么用肥儿丸这种通下的药,能够快快的通下,效果是挺好,但是你用了之后,不用辅助胃气的药,不用运养中焦的药,不去养它的话,那么你老去伤它的正气,驱邪就伤正气啊,老伤正气,不养正气,那他就肯定好不了几天的,又容易积食。所以用了驱邪的药之后,邪气食积已去,赶快给他养正气,养正气就是给小孩少吃饭啊,要吃一点调养中焦小方小药,像我以前讲的鲜姜白蔻甘草啊,或者小孩加少量山楂、鸡内金、炒山药都可以养一养、运一运,轻轻的让它慢慢恢复,就会好一些。鼻梁有青筋的,一道青色,青色主肝木、主惊、主寒,都属于木气克土的这么一个象,鼻子属中土,木气克土,所以这都属于土虚,土比较弱,养中土,调调肝气就好了。
10.逍零问,桔梗、竹茹、鲜竹沥能用于肠胃以外的痰吗?
也可以,桔梗就比较轻轻宣散的,它实际上肺里的痰效果也很好,竹茹、竹沥相对来讲肠胃的痰是最合适的,其它的痰也都有效,人体这一气的流通,五脏六腑无处不到,所有的药都是通宣十二经,全身都可以到的,只不过相对来讲,哪一方面偏重一些。
11.天意说,经常隔2.3个月就咳嗽,而且每次都不爱好,都十几天,这是阴虚咳嗽吗?症状是痰少、咳嗽不停、爱发烧、手心热。
痰少,尤其是手心烧,像是一个阴虚的症状,阴虚的时候一般都是五心烦热,手心热,那你可以试一下,是阴虚咳嗽的话,你就用养阴的药,山药、麦冬、半夏这样的,加上一点儿化痰的试一下。桔梗、竹茹、贝母这样的,养阴为主,化痰为辅。试一下,如果效果好那就是阴虚咳嗽,所以具体的病网上只能是大概估计一下,不一定说得很准。
12.心灵的港湾问,感冒后一月余还有咳痰,为粘痰,伴脓鼻涕,如何治疗?
患了感冒之后都会伤正气,正气伤了之后,中气就比较弱,中土弱就容易生湿容易生痰,所以感冒之后留下一个咳嗽的尾巴这样的情况是很多见的。这时候流鼻涕也是肺气不宣,有点鼻炎,主要还是运中焦、宣肺气、化痰浊还是这个思路,就是以这个运中化痰吧。用上运中焦的药,加上化痰的,把这个痰化开,中焦运一下,这样试一下。
13.洁说,我女儿8岁,喉咙里总是过一会儿咳一声,就那么一下,好像总不舒服似的,但又不是平常的咳嗽,也没感冒啥的,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种情况多见于瘀血,小孩这种慢性的咳嗽,有时候又叫做半声咳嗽,他往往是感冒或者饮食没注意,引起喉咙里面有点点瘀血,或者是郁结也好,瘀血比较多见,用上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把他里面的瘀血稍微去一去,把局部的气流通开来就好了。或者说比较简单的你给他买上一点云南白药胶囊,一天吃一粒,吃上两三天,看看是不是好一点,能好一点那就可能是瘀血的原因,或者是效果不明显,就给他用上一点温运化痰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有一点少量的痰结在里面,也有可能。干姜、半夏这两味药比较简单,都用十克左右干姜、半夏,把这个痰稍微给它温化一下,也就好了,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瘀血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多。
14.白雪问,服用祛痰药后怎样判断痰浊是不是去掉了?病人有什么自觉症状?
这个痰浊去掉后,他的脉象都比较柔和了,脉象柔和、舌苔干净,病人自己觉得全身都轻了,不然的话,他全身哪儿都不舒服啊。
15.图图问,怎么判断体内有无浊气呢?
浊气,怎么说呢,从医生的角度来讲,你就看他的脉,脉象一般来讲郁结的特别急、特别重的时候,一般来讲都是有浊气的,没有浊气,单单的痰它不会郁的这么厉害.如果从症状上来判断呢,凡是体内有浊气的人,他面色看着不是那么清透,一般口腔里面都会有一点口气,大便一般都是比较粘,不痛快,平时脾气比较急,放屁可能会比较臭一些,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判断的出来。
16.虾米神仙问,高血压这个病,属气病还是血病?是实还是虚?
高血压这个病既是气病也是血病,实际上它主要的因素还是这个,常见的高血压这种中土壅盛,也是痰郁比较多的情况。
17.虚灵明净说,我儿子2009年秋天重感,去医院打了18天的吊瓶,从那以后整个体质就下来了,经常感冒,几个月前又住院,医生说是哮喘,现在一感冒,肺里就有丝丝的声音,吐痰,黄痰 ,有时候白痰,很多时候黄白夹杂,哮喘能彻底治好吗?
打吊瓶这个药一般抗生素居多,很容易伤中气,中土一伤,中土运转的就差了,土不运湿气就多,很容易生痰浊,痰浊多就容易阻滞一气的通路,一气通路一挡着,堵住走不了了,可不就容易咳嗽、哮喘,这事儿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哮喘,尤其是小孩子,其实也很好治,可能时间会长一些,需要你慢慢的把这个中土给养好,养好之后呢,把这个痰浊再化一化去掉,慢慢就好了。这个好是能治好,但是需要一段时间,最好是能找一个好大夫给你持续治疗。
18.图图问,湿嗽与燥咳有何区别呢?
湿嗽与燥咳听声音就听出来了,湿嗽就是有痰的那种咳,其余的咳嗽就是燥咳.
19.吴茱萸问,《眼科奇书》里说治眼不可用桂,但是《四圣心源》里眼科却用到桂枝,这个怎么理解。
什么事儿都没有绝对的,眼科奇书这本书其实很好,它的一些方法治疗眼病效果很好,我也用,但是也不是说它说的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眼病轻重之分,黄元御讲的都是比较轻的情况,眼科奇书讲的比较重的情况,还是有区别的,用不用桂枝要看具体的情况。
20.鼻炎鼻塞怎样去辩证?
鼻炎鼻塞都属于肺气和中土的问题,个别有肾虚的问题,无非就是运中土、行肺气,跟咳嗽的治疗是类似的。
21.春风问:儿子4岁,咳嗽,医生说是肺阴虚,需要用麦冬等滋阴的药吗?
如果是肺燥咳嗽,滋阴的药肯定要用,用的话,你不能单纯用滋阴的药,一定要用上温运中焦的药,防治滋阴的药去伤中焦之阳。
就这么多问题,今晚讲课就到这儿。
2011-07-07 19:12 18楼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第十六讲(杂病解三:小儿湿疹的治疗)

上一次,我们讲了《四圣心源》的一些病症,跟我们临床上见到的那些疾病差别比较大。书里面讲的各种疾病,我们也能见到。但是,我们在临床见到更多的疾病,书里其实是找不到的,或者说是很多不能完全对得上。我想咱们学习《四圣心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治疗我们身边朋友的疾病,为患者解除病痛,能够为家人朋友提供一些帮助。所以我想,照着原书讲,可能离我们见到的疾病稍微远一些。我想,能不能换一方式,我们就把日常生活中能碰到的一些很具体的疾病,应用《四圣心源》的理论讲一讲。我们应怎么去治疗?怎么个思路?后面我不打算按照《四圣心源》的原文去讲了,就是抛开《四圣心源》这本书了,完全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讲。这样呢,就跟讲医案一样,一次讲一个病。讲一个病,把一个病讲透了,大家就知道怎么去治了。
跟黄元御后面的病,讲上这么一节:这个病什么原因?怎么去治?用什么方子?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把这个病换成我们在临床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比较近的、比较熟悉的疾病。换成这个形式,我想,这样对大家的帮助,或者说讲的这些东西与大家更接近一些,是吧?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单凭着就书讲书,讲是好讲,讲一大堆废话,也没多大用处。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试着讲临床吧。
今天,先讲讲小儿的湿疹。小儿是一家的掌上明珠。小儿有什么头痛脑热的,一家人都跟着着急上火,都乱了。那么,小儿湿疹呢,是一个非常难缠的一个病,很多小儿,不是说几个月不愈,而几年都治不好。家长也着急,很痛苦。因为,在临床上,碰到了一些这样的小儿,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儿的湿疹。
小儿湿疹,这是西医的病名。那么,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小儿的皮肤上长小疹。这小疹子,就是痒呀,流水呀,破溃呀,就是破了,烂了。它长的位置,主要长在脸上、胳膊腿上。一般都是长得对称,这边有,那边也有,两边都是对称着长。打个比方,一般来说,长在脸上,左边脸有,右边脸也会有。刚开始,可能长红色的小疹疹,这些红色的小疹疹还痒。 小儿子一挠,就挠破了,就开始流水;有的不挠,自己也会破,跟着流黄水。流水的时候很痒,流水后就结痂。结痂后,这地方就不透气,就更痒。所以,长湿疹的小儿,一般哭闹比较多,又痒,自己又不会躲避,自己挠了,碰了,挠了出血了都有,越挠越痒。有的小儿,因为湿疹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晚上一般会痒得厉害一些。时间长了,体质就会变差。
湿疹一般多大的小儿多见呢?一般二岁以下,从几个月到一两岁的小孩最多见。 当然,大点的小儿也有,成人也有,相对较少。一般来说,五六岁以上,小儿湿疹慢慢就好了。五六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尤其是二岁以下的小儿。有时候可能比较严重,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小儿比较小,甚至只有几个月,吃药有时也不好喂药。所以,很多父母只能买一点各种膏呀,抹一抹,有的能控制住,控制一段时间,有的可能效果也不好。那么,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来讲,是一个很挠头的问题。今天呢,我们把这个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谈一些我的看法,给大家提供一些治疗的方案。希望能对这方面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首先分析一下小儿湿疹这个病,这个病因。小儿湿疹虽是西医病名,实际上它确实体现了这个病中医方面的特色。它确实是由湿,湿气郁滞,作为一个致病的诱因,慢慢演变过来的。
我们知道小儿呢,小儿他长得很快呀,越小的孩子长得越快。那就是一股生发之气,升发之气非常旺盛,这股长发之气,若从左路肝木之气角度来讲,它就是一股肝气,一股木气。如果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这股木气来自中焦脾胃之气,来自中焦的土气。所以小儿是一股土气,土气就是一股正常的湿气。正常的中焦土气是阴阳和合,合而为一,象一股气一样,为什么说一气周流?一气,周流的一气,就是阴阳合和的意思,所以正常的土气就是一股湿气。中土化生成湿气, 正常情况下,中土化生湿气是一股正常的气,就是我们讲的中土之气。正因为小孩这一气生发有力,生机勃勃,这股湿气也是非常流动,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中土之气是这样的,小孩一身之气都是这样的。但是小孩这股气生机勃勃。所谓的生机勃勃,它阳气足,因为它是一股浑然一体的气,阳气足的同时,意味着湿气盛。小孩一张口,他的嘴里,总是润润的,总是有很多的口水,非常饱满的津液呀。有的小孩就象流口水一样,其实,它并不是脾胃虚,是小孩子阳气盛,阴津也足,所以他有这么一股蓬勃的气息。这股气这么有生机,同时,这孩子毕竟小,整股气的力量,或说整股气的气势还是比较小的,就跟芽一样。小孩就是小苗嘛,它虽然很有生命力,但毕竟很弱小,所以他的这股长发之气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影响。
小孩为什么容易生病呢?一点因素就把这股气给影响了,生病了,但是,也容易好。稍微一调整,它就恢复过来了,就是容易病也容易好,病来得快也去得也快,就这么这特点。为什么湿疹好得这么慢呢?为何不容易好?原因在于这股湿气是郁在里面,郁得比较重。这小孩一般得湿疹是怎么的呢?从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看,大概分一下,得湿疹的小孩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先天从胎里带出来的,这个小孩他妈妈的体质也不太好,本身就是痰湿比较盛的体质,就怀了他。他本来就在一个痰湿很盛的环境中生长,生下来之后,就有很重的痰湿,影响了小孩他本身比较清纯的升发之气,影响一气的升发,这类小孩容易生湿疹。还有一种是小孩误治引起的,例如感冒了,发烧了,很多孩子的家长,用西医的办法治疗。西医无非是的减热镇痛呀,退烧的药治疗,然后,用消炎呀,杀菌呀,抗病毒呀,这类的药。这些药,一般都偏凉,偏凉就容易伤中阳。
中阳之气一旦受到损伤,那么中土就会运化无力。脾胃是中土,运化无力的时候,就容易瘀滞而生湿气。由正常的生机勃勃的湿气变成瘀滞不动的病态的湿气,时间长了,变成痰浊之气。这股痰浊之气,粘着在体内,久而不去,慢慢地影响整个经络之气的流通。经络之气堵在那边不动了,它就会郁而化火,就会发出小疹。小疹憋得厉害,就会溃破,就会流水。流水是一种湿气往外排的一种现象。湿疹其实也是一种身体自我纠偏的方式,实际上是它利用这种方式,向外排郁结的湿气和停滞的火气,是身体自治自救的一种表现,这是第二种情况。那第三种情况是什么呢?第三种是小孩打预防针,这个疫苗一般都是灭活和减毒的那种病毒或者细菌来刺激身体产生抗体。疫苗本身是大概是用细菌与病毒做出来的,疫苗本身就是一股浊气,它改变不了本身是一股浊气的性质。
从这个角度看,就是一股浊气,尤其是肠道系统的疫苗,例如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小时候,我们都吃过。这个东西就是容易入中土的湿浊之气,阴浊之气。吃之前,都是在冰箱里放的,本身就比较凉,所以小孩一吃,本身是一股浊气,又比较凉,如果小孩子中土弱,中土转不动,浊气就会在体内留下了,也会成为体内的痰浊,也会引起湿疹。所以目前从临床上,我见到的患者基本是这三种情况。一种是先天的胎里带出来的;一种是一般的感冒发烧啊,或者是什么误治啊,用抗生素之类的凉药误治导致的;还有一种是打预防针,打针之后预防针疫苗这股浊气引起的。总而言之,不管什么情况。它最后的根源都是两个,一个就是中土受了损伤,土气弱了,中土转不动了。脾胃之气都比较虚,中焦斡旋无力,这是根源。《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假设孩子中土之气,脾胃之气比较足,即便有什么浊气他自己也能够化解排出。正是因为他本身中土之气比较弱,所以自己解决不了身体内的这股浊气,所以这股浊气就在体内致病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浊气的问题。体内的这股浊气,不管是什么途径来的,不管怎么生成的,它这股痰浊之气,它是非常黏着的,粘滞。这股痰浊之气呢,它主要是郁积在中土。中土这个系统,中土就包括脾胃啊,肠啊。但是,人体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气不管是升还是降,都要经过中土,或者说都是中土之气升降的一个变现。中土之气升上来就是木气,降下去就是金气。所以人体十二经脉,它的循行,它的气血其实都是脾胃之气的一个外在的表现。那么中土有这么重的痰浊的时候,因为一气,中土之气的这个一气,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要流通得到的。所以这十二经脉流通的气也都是中土这股气流通过来的,那么中土的气已经被比较重的痰浊郁滞了。那么这股气呢,它在体内流通的时候,十二经脉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它在体内流通的时候必然要受这股痰浊之气的影响,这股气会变得不够清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整个气机的升降出入,它都要受到中焦这股浊气的影响。因为这股痰浊之气主要集中在中焦,实际上在体内也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它随着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经气的流通,它是遍布全身的。如果从有形痰浊的角度来讲,它主要集中在中土这个系统。如果从无形浊气的角度来讲,十二经脉无处不在。这股浊气就跟一个人抽烟一样,烟在抽烟的人嘴上,烟气满屋子都是,这个意思。所以有一些容易郁结的地方,比方说肝经、胆经,肝胆经它都属于木气这个系统。那么最容易受影响的。它主升发,主宣达啊,一有郁结首先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小孩的湿疹,它很多是在耳朵前后,耳朵前后属于胆经的循经位置,最容易长湿疹。再一个就是湿疹,痰浊之气是阴邪,阴邪会影响在稍微偏阴偏里的位置,像胳膊腿、肘关节的内侧也容易长,它外侧也有长的。
一般来说初期,急性期的湿疹,刚长的时候,因为它体内的阳气还比较足,升发之性还比较强,所以它带着痰浊之气它往外发,因为痰浊堵在里面,这一气在里面周流堵着,到哪儿都走不动。哪儿都受限堵着,那它怎么办,就往外冒。哪个地方容易透气就哪个地方往外冒,哪个地方就长湿疹。所以,脸上阳的位置,头面部然后四肢外侧也是属于偏阳的这一面它容易长。随着时间长了久治不愈,慢慢的阳气就开始弱了。没有那么大的劲了,冲不出来啦,它就会慢慢的郁在里面,郁在一个偏阴的位置,所以慢慢的就会向四肢的内侧、脖子、肚子这些地方就开始容易长了。
从湿疹分部的位置,它是偏阳的位置还是偏阴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体内阳气的强弱。如果阳气还比较足,那么一般长湿疹的位置就是偏阳的位置,而且湿疹大部分比较红, 比较痒,容易破,容易流水。如果长在偏阴的位置呢,一般来讲就是时间比较长了,湿疹大部分不是那么红了,可能只是偏痒,也不见得就流水,只是长个小疙瘩。这也是有个阴阳的区别与轻重、新旧的这么一种区别。那么湿疹长的越重越急性期的越好治,越是慢性期的长的比较阴的地方的,流水不厉害,只是稍微有点痒的其实反而不好治,治得要慢一些。这是我们从症状上大概分了一下,那么根源上来讲就是刚才讲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土虚,再一个就是痰浊郁滞比较重,郁滞了一气的升发。为什么小孩容易长湿疹大人不容易长?大人的一气已经没那么大的劲了,人的身体都不长了,所以这一气 相对来讲比较缓和了。身体有点痰浊,顶多有点咳嗽啊,身体有点痒啊 ,一般是这么个情况。小孩因为正在长身体,所以这一气非常有冲劲,升发之力非常强。一旦有郁滞挡住了,那么它是不受约束的,它一定要找个地方宣发出来。这不让我走,我要找个别的地方走出来,有这股长的力量。所以痰浊堵着的时候,他就容易以这个湿疹的形式长出来,往外发越这种郁结之气。
那么之所以长得厉害,又流水,又痒呢,流水就是阳气外泄,湿气外渗这么一个象;痒呢就是不通,痰浊堵着郁而不通,红呢就是郁而化火,都是小孩阳气盛,痰浊郁滞比较重的一些表现。很多人治疗湿疹是从清热利湿的角度去着手,效果并不好。因为很多人就说湿疹不就是湿气嘛,叫湿疹它也流水不都是湿气嘛,为什么我用利湿 ,疹子比较红我用清热啊,清热利湿我都用上了,运中焦的我也用一点,为什么效果还不好呢?那么根源就在于邪气的性质我们给他搞错了。引起湿疹尤其是顽固性的湿疹,引起湿疹疾病的根源,不是湿而是痰。当然,痰刚开始可能会是一个湿气,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痰浊了,单纯的湿气是不会引起湿疹的,因为湿气是比较清透流通的,它可能会引起全身的无力,可能引起发烧是不至于引起湿疹的。只要是引起湿疹就是气淤滞的比较重了,好像一股气没地方去了,完全堵上了,它才会冒出一个疹子,鼓起来了,逼得这股气没地方去了。找了一个穴位,这个地方还行,能喘口气,能透透气,鼓出来,长了一个疹子,是这个意思。什么东西能把整个经络之气能堵得这么厉害,能把它逼出一个疹子来,只有非常粘滞的痰浊之气,只有痰浊这股邪气才有这么强有力的粘滞之性,才能把一气瘀滞得这么厉害。所以只要见到湿疹,必定体内有比较重的痰浊,而不是单纯的湿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谈到湿疹,我们就知道从邪气的角度来讲,它的根源是痰浊而不是湿气。这一点要搞清楚。如果这一点搞不清楚,那么湿疹是很难治好的。
痰浊是标,中土虚是本。中土不虚就不会生痰浊,或者有痰浊它自己也能解决掉。那么我们治疗的时候怎么去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所以在急性期的时候化痰浊为主,在慢性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中土加上化痰浊一块来,这就是我们治疗的主要思路。那么小孩还痒得比较厉害啊,痒就是木气郁而不通,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加上一点舒达木气,微微清热来止痒,稍微佐上一点,就是治标的清热止痒,舒达木气。那么对于外面小孩疹子有些破溃了,流水啊结痂啊甚至流血啊。外面的创面我们怎么处理呢,一般创面我们都是用比较滋润的,清热燥湿,润养,这样的药物来洗一洗,抹一抹,我们治疗这个病呢也是可以内外兼治内服药、外用药可以并用,当然以内服药为主。因为病是在肌表是在皮肤,但是病根是在脏腑,是在体内的。所以这个病,你单纯的用外用的药,有时候效果还是差一点。
讲一个具体的病相对来讲有意思些,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小孩湿疹这个病,我们把病因也都分析了,具体怎么治疗。因为小孩引起湿疹的这股痰浊之气或者说粘痰,比较粘滞,粘滞的比较厉害,很难去掉,就跟胶一样,粘到你身体里了,剥也剥不下来,推也推不出去,就是小孩这个湿疹缠绵难愈,好长时间也好不了。因为它本身这个病气,这股痰浊之气本身就是这个特点,本身就不好去。我们怎么去呢,首先就要讲究技巧,上来就单打独斗去了既然它病因是粘痰,是比较粘滞的痰浊,就要想办法怎么把它去掉,去掉不能生剥活破啊,非常生硬的祛痰那不行,要想办法把痰浊化解开。
化痰,像这种粘痰在小孩身上,不管怎么说,小孩也是阳气比较足的体质,所以这股痰浊虽说粘滞的很,还是比较容易化开的,它不像一些老年人或者慢性病好久的成年人,他体内也有一些痰,那种痰是比较不好去的,因为属于阴痰。小孩这个痰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化开,是比较阳性的痰浊。它容易去掉,相对来讲,我们用药用好了还是容易去的。这种小孩粘滞的痰浊最好、最快、最安全呢,就是用张仲景的经方——皂角丸。皂角丸就是皂角和大枣,那么皂角就是我们讲的皂角树,它结的皂角可以做肥皂,洗衣服,是化顽痰非常好的一味药。皂角刺是可以破结呀,疏通呀,治疗一些顽固的疮、郁结也很好。我们用的不是皂角刺,而是皂角,是它的果实,大皂角。皂角的药味是非常辛散,辛散之力非常强,就象救急,人昏迷的时候,用皂角粉,撒一点鼻子里,打个喷嚏,取气,就可以把人救过来,苏醒了。辛散之力可以疏通,让人的一气流通起来。流通起来,人就活过来了。救急时,用细辛、皂角等药。用皂角这个药,它的药性非常猛,力量非常强。从化学角度,我们可以把皂角理解成肥皂或洗衣粉呀或祛污的洗洁净一样,能够把痰浊如油污一样化开,象溶媒一样可以化开。如果从中医的气的角度来讲,皂角这股辛散通行之气,这种气非常通达有力,能够把体内这种浊气疏通开,辛散开来。我们就借用皂角这股药力,把痰浊化开。简单来说,可以把皂角理解成,弄了点肥皂洗洗肠和胃,把这些粘痰洗出去。这么理解,虽然比较粗浅,但也在理。简单地来讲,可以这么来想。实际上,植物药都有一股生气,它是一股非常锐利的疏通、辛散之气,像无数把小刀一样把痰浊慢慢地给剥开。剥开后,整个气就疏通开了,把这个痰浊分解开,分开后的痰浊,它就失去了粘着之性。
皂角本身是流利的呀,本身流利疏通之性,跟痰浊结合在一起,它就没有粘着之性了。痰浊没有粘着之性,就能够流通了。流通之后,只要能动就有外出之机。只要能流通,我就让它流到体外去,就可以祛掉。但前提是把痰浊化解开,这是用皂角的目的。治疗湿疹皂角是君药,首先用皂角,皂角这股气过于辛散,过于辛散的药容易伤阴,辛散毕竟是耗阴助阳的一个象,伤阴就容易伤及脾胃。脾胃正常情况下,是一个温润的一个状态,所以用皂角,张仲景为什么要用大枣同用呀。不光是皂角,而且是皂角少,大枣多呀,大枣是偏于收敛、润养的一个药,非常甜,非常粘。大枣这肉,这甜味,这股润养的特性,就是顾护中土脾胃的。或者说,大枣把皂角这股辛散之气限制在中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皂角就是再厉害,这把刀就是再锐利,大枣就象这个保护层一样,你是刺不透的,穿不透的。所以,它只会化痰浊,而不会伤到人体本身的正气,起这么一个作用,就跟保护膜一样。所以皂角与大枣这两个药,是化痰浊,治疗小儿湿疹,釜底抽薪的一对药,君药,核心药物。那这个皂角的用量用多少呢?我们用大皂角,皂角一般都是生的,我们有条件的话,可以把皂角放到微波炉稍微烤一烤。烤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不用超过一分钟,用正常的微波加热,稍微减闻到一点皂角香味飘出来,别烤糊了。烤长了就糊了,没有糊,闻到一点皂角香味飘出来就可以了,这时候,皂角的药性,柔和一点。生皂角,用也可以用,成人用生皂角是可以的,小孩用生皂角,还是稍微烤一下比较好,药性更柔和一些。然后呢,把这个皂角打碎,打成末,一次用多少呢?若要称的话,小儿用0.1到0.3克就够了,非常少的一个量。一般也没有这么少的称来称得这么准,那怎么办?皂角不是象扁豆一样嘛,你就把这个打一打,打得稍微软一些,能够从上面掰下一点末来。我们用的是皂角皮上附带了一点肉一样的那种末,不是用它的种子。你用手轻轻的掰下一点点来,掰下一点末,撒一点末,像撒点味精,撒点盐末一样,一点点就够了。若一定要说具体的量的话,皂角如果是一小块的话,用像绿豆那么大差不多。或者说,掏耳朵的小耳勺,若是末的话,两勺即可以了。因为我们讲的用0.1到0.3克,主要讲的是皂角末,若是连皮带子的皂角用到0.5克左右。这个量非常少。若没数,可以试验一下,敲下一点点来,打一点点末末,在手里,用二个手指一摸,一捏就捏过来一小堆。一小堆皂角末呢,不会超过绿豆大的小堆。撒到小锅里,加水熬一熬,整个锅里全是沫沫。它这个药量很小,但药劲很大,所以这个皂角末不要用多了,多了伤胃。孩子一般都比较小,所以用一点点就够了。那么,大枣用多少呢?大枣一般用五到十个,大枣也不要用太大,也不要太小了。用大人大拇指指肚那么大,一般大的大枣,肉比较多的那种即可。这样的大枣用五到十个,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用五个,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十个。大枣这个肉比较厚,皂角少,大枣多,熬出来甜甜的。小孩都很喜欢喝,不难喂。我们用皂角化痰,大枣护胃,这两个药是君药,是化痰浊的主要药物。
你看这两味出来了,那剩下的还要什么药呀?我们急则治标,化痰浊,釜底抽薪来治。另一方面,湿疹都特别痒,又痒,又流水,晚上睡不好觉,小儿连哭带闹,又心烦。所以,这个也要想想办法,痒是不通呀,郁而化火,颜色红,流水,气滞。想通通不开,所以才冒出来了,郁在这个地方无处可去,只好长出湿疹来了。皮破了,流水,气血就散出来了,郁结之气往外散。所以,小孩长湿疹,湿疹破了,流水。这是里面郁结之气向外疏散,减轻体内脏腑气机郁结的一种方式。若你用象激素或其它封藏性的药膏,这个疹就不让它长了,外面看好象封住了,长不出来了,好象好了,实际上,这样加重体内的郁结,往往会使病加重。所以象这种情况,要从体内减轻气的郁结,这比在体外用膏抹,效果更好。那在体内,我们用什么来减轻郁结呢?用舒达木气的,清解郁热的药,急性期时,我们可以用。有些湿疹,长在肝胆经部位,如两个耳朵附近,耳前耳后,或者长在身体胳膊肘的外侧,膝盖的外侧呀,身体上肝胆经循行的位置呀,这些的地方湿疹比较明显的部位,效果更明显。即便不在这些位置上,也是可以用的。
只要痒,必有木气的郁结。痒的话,我们用什么?针对湿疹痒,这是一个很难受的感觉呀,小孩子往往很难睡着,哭呀。针对给小孩止痒,我们用疏达木气的两味药,用栀子和薄荷,薄荷是疏达肝气很柔和很清透的一味药,小孩子的气也很清透也很弱,所以用薄荷比较合适。其他的象柴胡呀,其它的药,对小孩来讲比较生硬,用薄荷比较适合小孩这股柔弱之气。另外,是栀子,栀子是一个非常寒凉的一个药,它能清解三焦郁热。凡是有郁能长湿疹,一定是气郁在里面比较多,郁在里面比较多,它才有劲鼓出来。若气郁得不多,没有郁而化火,也不会长湿疹。小孩阳气盛,所以长湿疹。栀子这个药,苦寒清热,把这个郁结阳热之气稍微清洁一下,让它没有力量来长湿疹,这样痒会减轻一点。小孩中土弱,中土弱必然阳虚,栀子又是个寒性比较大的药,不能多用,稍微用一点的,最好是用焦栀子,焦栀子就是把栀子炒黑了、炒焦了,这寒性比较小一些。清热的力量就弱一些,对中土影响就小一些。薄荷和焦栀子也是治标,这一对药,止痒的效果很好。薄荷一般用多少呢?薄荷8克以下就够了,3到8克就够了。焦栀子,用0.5克,0.5克以下就够了。个别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到一克,不要用太多。一定不要因为用栀子清热而伤到中土。我们治小孩湿疹,它的病根就是浊气,浊气的病根就是痰浊,用皂角与大枣来处理。主要症状就是痒,我们用薄荷和栀子。栀子用0.3到0.5克就够了,焦栀子0.3到0.5克对小孩来讲就够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到一克。成人可以用到三五克。
这是我们从祛邪治标的角度来讲。那扶正呢?凡事中土有浊气,中土必然虚呀,必然运转无力呀。我们一定记住,不能单纯祛邪,还要运中土。动中土我们怎么运呢?我们用比较清透的药,本身病气是痰浊,有污浊,那么我运中土的药,一定是比较清透的。那我们用白蔻和甘草,白蔻是一个非常清香的一个药。甘草是芳草纯正,气最正的药。白蔻可以用到1~3克,甘草的量范围比较大。甘草呢中土特别虚,可以用10~15克,中土不是很虚用3~5克也就够了,这个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种邪气一般来讲,痰浊之气越重的,中土之气必然越虚,它有这么一个关系。所以痰浊越盛,小孩儿这个湿疹长得就越厉害,需要给他用的这个皂角、大枣这个量就要用得大一些。这个时候那么你就知道,他这个中土之气虚得比较厉害,要用甘草护着,甘草要把中土守住。大枣只是一个比较滑润的药,它没有守中土的意思,微微偏收,没有守的力量。守固中土,最终还是要靠甘草,甘草这个量就不能太少,甘草保险起见,不要低于5克,或者用10克,15克都可以。我们运中焦扶正角度来讲,白蔻、甘草我们是要用扶正中土的药,我们也用上了,痰浊的药大枣也用上了,治疗湿疹——痒这个症状薄荷、焦桅子我们也用上了,那么痰浊可以化开,这个痒的症状可以缓解,中土可以运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痰浊如何样排出去,那么我们就要用排痰浊的药,用一些通腑的排痰药,痰浊主要是肠胃,中土这个系统。怎么排大便,用泻下通下的办法来排是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所以要加上排痰浊的药,把我们化开的痰浊排出体外,去病根。
我们排痰浊用什么药呢?小孩儿跟大人不太一样,大人这气一般特别黏着,小孩儿可能更清透些。排痰浊,对于特别粘着我更喜欢用黑丑,而小孩儿呢即使有痰浊,这个气还是比较清透的,对于小孩子来讲可以用比较清透的药来排痰浊,痰浊我们已经用皂角化开了,这个时候呢,就可以用大黄。大黄的气比较清透的,黑丑气相对浊一些,对于小孩儿,我们用大黄的效果可能比用黑丑更好。我们就用酒大黄来排痰浊,用酒炮制过的大黄寒性会差一些,通下的力量仍然有,但寒性减轻,这样对小孩中阳、中土虚弱的影响会减轻一些。大黄用多大的量呢?不要用太大,一般来讲不要超过1克,也就足够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到3克;一般小孩儿1克,甚至0.5克,就够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排痰浊的药。
到目前为止,讲了皂角、大枣、白蔻、甘草 薄荷、焦栀子、酒大黄,7位药,这个小方子就出来了。这7位药就是基本方,我们化痰浊、止痒、运中土、排痰浊几方面,我们都照顾到了,药量也讲了,这个是基本方。在这个方子的基本上,我们需要灵活的加减。小孩儿脾胃可能特别的弱,胃口比较差,你可以加上点炒麦芽、山楂,甚至稍微加一点人参、党参都可以;火气特别重的,痒特别厉害的,甚至再加点黄芩、蝉蜕,加强止痒的力量也是可以的;有的孩子中土火气不是那么重,中土阳气虚的比较厉害,偏凉,流水不是很厉害,小孩儿一看就是稍微吃的不合适就拉肚子的,那么你可以加一点干姜。在基本方里加点干姜,中阳必然是虚的,基本方里加干姜与大黄相配就更好一些,干姜的量就用5克就可以了,基本方就成了8味药。痰浊一定要温运,虽然化火,化火是痰浊郁滞导致气郁而化火,并不是因为阳气盛,他中土阳气肯定是弱的,如果是小孩舌苔假设黏着地厉害,还可以加一点生姜,在用干姜的同时再加几片生姜,流通化湿的效果就更好。有的孩子口水流得比较多,长湿疹的同时,这个湿气也比较重的话,还可以加一点茯苓利湿气,这些都是应变的东西,基本方我觉得8味药就够了,茯苓一般我们用10克左右就够了。
基本方的基本药量 :皂角0.3克大枣5个白蔻3克 甘草10克 薄荷3克 焦栀子0.5克干姜5克酒大黄0.5~1克
这个量对一般的孩子是比较合适的量,这个量就够了,加减变化的量,可以随症处理。这个就是基本方的量,一个大枣大概就有个3~5克,5个大枣大概至少30克左右是没问题,所以大家看一下,这个方子的剂量,除了大枣其它所有的药加起来的量也没有大枣的多,所以这个药熬出来就跟大枣熬出来的汤差不多,很甜的味,很好喝,其它药味都被大枣这个甜味给盖住了,所以这个药很好喝的,小孩都很喜欢喝,不难喂。不用挰着鼻子灌,哄着喝都能喝下去,但是效果非常好。喝了这个药之后呢,小孩儿的大便可能会有点稀,有点粘,这不要紧。这个方子正常情况下,多长时间能把小孩子的湿疹治好呢,一般用上这个方子后的两三天,甚至一天,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减轻。要想彻底好,还是要靠小孩儿的脾胃慢慢地恢复,只有小孩儿的中土脾胃完全恢复了,这个湿疹才会完全好。不是说完全靠药物,把痰浊去了,就完全好了,这个药物把痰浊去了,中土很虚,还没有恢复,它还会自己继续产生痰浊。这个病好的会比较慢,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这不是说我们的方子不太好,而是因为小孩的脾胃、中土之气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就用这个方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刚开始可以祛邪为主,后来慢慢加强扶正的力量,加强运中土,扶正。扶正就可以加一点炒麦芽炒山药、党参这类柔和的药,可以加一点,不要加太多,或者给小孩喂的时候,可以喂香燥的米粉啊之类的。
这个方子治疗小儿湿疹治愈率是多少呢?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都可以按这个方子去治。急性的呢,焦栀子的量可以稍微加大一点;慢性的呢,可以不用焦栀子,可以加大干姜的量,还可以加一点活血的药;久病呢,有一点血瘀,还可以加一些当归、桃仁,加强养血疏通的力量,慢性湿疹,可以慢慢好起来。以这个方子为基础来加减,小孩儿湿疹这个病治不好的可能性非常小的,基本上都能治好。
今天给大家讲了这个小儿湿疹的基本方,讲得比较具体,大家可以拿来即用。具体的变通,要靠大家在临床上斟酌。方子的量比较小,比较安全的,没有风险。皂角这个药,药力很强,这个药基本上是无毒的,像西医上灌肠都是用肥皂水,他不用洗衣粉,为什么?肥皂水是比较安全的,所以皂角是比较安全的。药力非常强,但是较安全,即便你这个量拿不准,与大枣同用,只是肠胃有点不舒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要注意一点:皂角不能单独用,皂角一定要与大枣一起用。若不与大枣一同用的话,伤脾胃是很厉害的,这一点一定要记住。皂角辛散之力非常强,不需要用太多,只需一点点就足够了。今晚讲小儿湿疹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再交流。


课后问题
1.老师:刚才说到煎药的问题。因为我们用皂角呢和大枣啊,这两个药是我们主要的治疗湿疹的君药。皂角辛散动的很快,大枣呢比较粘滞,偏收敛。我想把这两味药把它融合一块呢,需要我们煎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药煎的时候一定要水开了之后要多熬一会,就是多加点水。熬四十分钟至少。有时间熬一个小时也可以。不能少于半个小时,最好是熬四十分钟以上。这样大枣熬得比较烂,整个药稍微有点稠的感觉。熬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熬第二遍。就是多加水,熬的时间长,熬成一小杯来就可以了。整个这个药呢比较稍微有点粘稠的感觉,就是枣糕一样,也不是枣糕,就是枣的浓汤一样。小孩喝比较好喝。一般的孩子一天一付就足够了。有的很小了孩子,只有几个月的孩子,他喝不了这么多药的。一次就喂上几勺的,两三勺。小勺勺。喂上两三勺就可以了。喝一点就管用。不用非得喝完。
2.兰儿问:“成人湿疹与小孩湿疹有什么区别?”
老师:成人的湿疹,因为成人的阳气弱,所以成人治疗的时候一般是慢性湿疹居多。所以要加强温阳与活血的力量。久病多瘀。成人与小孩也可以用这个底方,加强温阳,温运中焦,和活血化瘀力量就可以了。
3.五行相生问:“青春痘的治疗思路也跟湿疹一样吗?”
老师:不一样的。青春痘的治疗主要还是肝瘀、肾虚为主。也有中土的问题,但是不像湿疹它纯粹是一个痰浊的问题。不一样。
4.四圣心得问:“流水是郁结之气往外疏散,要用疏达木气的药。这方面的药怎么用?这方面的药比如桂枝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老师:那么这个时候是不能用桂枝的。疏达木气我们用的是薄荷。薄荷是辛凉的。因为它瘀而化热了嘛,所以用薄荷辛凉之药来疏达木气,不要用桂枝。因为桂枝桂枝增加郁热,不能用。小孩湿疹的脉象,有湿疹小孩的脉象一般是比较冲,比较急促,急促有力,憋在里面出不来的那种感觉。
5.恋家之人问“长过湿疹的人一般都会过敏吗?”
老师:很多家长说这个小孩一过敏就会出湿疹,容易长疹子,或者长荨麻疹。荨麻疹其实就是类似比较轻的湿疹。我们知道湿疹的病根呢,从正确的角度来讲它在中土,实际上荨麻疹就是过敏,它的根源就是中土虚。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6.青青问:“老师,小孩的湿疹不是很严重,那么如何用药来调理脾胃为好呢?”
老师:湿疹不是很严重的话,只要有湿疹必然也是有痰浊的。喝点复方鲜竹淋,吃点象炒麦芽这样的。就是炒麦芽当茶喝。或者炒的大麦,泡水喝,养养脾胃。平时吃点容易养胃的药。兼带喝点复方鲜竹淋化痰的就可以了。
7.一气孤行说:“我的下巴容易得湿疹,是否可治痰浊的思路一样处理?”
老师:不管在哪儿得湿疹。下巴得湿疹就是湿浊郁在下焦为主。可以用一些通利下焦的药,通利下焦的药象茅根,可以加一点。
8.洁问:“老师,请问成人湿疹很较重,本来每年都发,两年前吃绿豆薏米仁后,就不见症状了,这是不是把痰浊逼回体内了,这样错的吧?”
老师:这个情况呢,一种可能是是绿豆薏米它利湿嘛,湿气一去,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湿浊在体内瘀滞了。气能够流通了,湿疹就不出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绿豆薏米这个药偏凉,流通湿气的同时也会向外泻散阳气。如果这个药吃多了,伤了阳气。阳气弱了,没有力量向外发了。也有可能是这样。痰浊还在,身体这个病它还没有好,只是阳气弱了,它发不出来了。也可能是这种情况。要看具体情况不好说,没见着人。
9.既逸且康问:“老师,能讲一下平时我们怎么煎药吗?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老师:平时煎药的话就是水开之后再煎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10.杏林小学徒问:“请教老师几个问题:1、湿证忌甘。湿疹甘草用10—15克量不大吗?2、成人皂角用多少?3、化痰用竹沥水行不行?”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一般来讲痰浊或者湿气比较盛的时候,我们是禁忌用甘草的。因为甘草守护中土,它是偏守。偏固的一个药。用上甘草的话必然会加重痰湿之气的壅滞,加重郁结。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还用这么大量的甘草呢?原因就是我们用了皂角。因为皂角通行疏散之力太强大。即便你用一点甘草你都挡不住它。你要不用甘草,它能把中土给你拖散架了。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用甘草、用大枣。用那么多大枣都挡不住它呀。就是因为皂角这个药力太厉害。所以这里用甘草一方面是固护中土,另一方面是防止皂角这股气辛散太过,把虚弱的中土之气给拖散架了,把中土全散开也不行。是配合皂角来用,如果不用皂角,只用一般的化痰的药,像二陈、竹茹之类的,你在用甘草的时候就要慎用了。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们用甘草是因为用皂角所以才用甘草。成人皂角用多少?成人一般也不需要超过2克,1—2克也足够了,个别情况下,有些顽固的病症,有时候我会用到6克左右,这个很少见的。化痰用竹沥水行不行?也可以。这个力量是不一样的。竹沥水可以认为是一个小榔头,皂角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大铁锤。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我们用皂角来化痰,就是用大铁锤子轻轻敲,不用使劲就把东西敲掉了。就是这个意思。
11.圆运动的烟问“以前小时候在大腿两侧胆经路线上常发湿疹。西医说,对称性神经皮炎。后来用皮炎平给压下去了。为什么在胆经上两腿相同的位置同时发湿疹呢?”
老师:刚才我也讲了,这个湿疹一般是对称性的,两侧对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说,因为这个湿疹的病根在中土。中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无处不在。只要中土有病,它就两边同时出问题。如果单纯哪一边出问题可能就不是中土的问题。《金匮》里面讲瘀积的时候,体内如果有陈寒瘀积,它会表现在脉上, “积在左”,应脉,就是它会出现在左脉上,“脉在左”;“积在右”, “脉在右”。 如果是“脉双出”,积在中间则脉双出。如果说这个问题它长在中间,既不在左也不在右的话,两边脉都能表现出来。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病根在中土。痰浊之气都是偏于中焦的中土的,所以症状上它表现就是两边都出现。并且是对称性的出现,这个情况比较多见。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它的病根是在中土的。湿疹呢,它不光是单纯的湿气,而是痰浊。痰浊有时候我们说呢,通过锻炼、排痰、刮痧这些方式是很难去掉的。它很粘滞,所以一定要化解。
12.快乐养生问:“小孩容易出痱子类似湿疹吗?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吗?”
老师:这个长痱子和湿疹还不太一样。长痱子是郁热,也有湿的因素,主要是郁热。与湿疹是不一样的。
13.山上月问:“老师,成人吃皂角与大枣要熬多久比较合适?”
老师:成人吃皂角也是要熬的时间长一点。一定要熬的时间长。一个小时最好,至少要四十分钟。就跟熬稀饭一样,熬的时间越长越柔和。效果越好一些。刺激性就差一些。本身他是正虚邪盛,我们把两个药性差别很大的要想熬到一块,比较和合的话,那需要一定的时间。
14.澄素问:“手气脚气跟湿疹是一个道理吗?”
老师:有点类似,但是不完全一样。我们这个方子治手气脚气也是有效的。但是这个手气脚气呢,还有一个病根啊,还有一个局部感染的问题。从西医来讲,它这个湿气以局部为主而不是以全身为主。湿疹是以脏腑为主,而不是以病处为主。简单地说,脚气的病根它就在长脚气的那个地方。湿疹的病根在肚子里面在脏腑里面。
15.yfkzzl问:“汗斑的治法与湿疹治法相同吗?”应该是不一样吧。汗斑我没怎么治过。
16.逍零问:“老师好!近来见过好几个慢性搔痒证的患者,长时间的有几年。一般的中药很难见效。所以每要服止痒的西药。他们有没事时就痒的,有今晚加重的,有睡觉时在被子里暖一下开始痒的,有下肢重的。请问老师,这些发作特点都分别是一些什么样的现象,对应治疗的方法又是什么 ?”
老师:慢性搔痒证有可能是血瘀,也有可能是痰浊。或者两者是兼而有之。要分开对待。我们这个方子也可以试着用一下,加上活血化瘀的药。
17.“‘土为四维之中气’ 如何理解?”
老师:土气和四围之气是一样的。状态不一样而已。火生土,君火、相火本质上也一样的。可以看看以前的讲座
18.孔惪の蓉问:“胸部长很多红疙瘩是湿疹吗?初中生脸上长青春痘是湿疹吗?都怎么治疗?”
这也不一定。可能是类似青春痘。
19.一叶问:“老师,寒凉药清热,它是把这股热气清到什么地方去了?”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寒凉药是清热的。它是怎么清热的呢?所有的寒凉药味都是苦的,偏苦。苦味药呢,《内经》讲它是降泻发破,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或者说苦味药呢,它有收敛和疏通的。怎么讲这个意思呢,就好比它把这股热气捆起来。一般的热气,阳热之气火性炎上发散的呀,你很难把它收拾起来,一般的药是收不住的。这个苦味的药它有这个本事。它象一根绳子一样它把这个热气捆起来收起来。收起来呢,这个热气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假设你用这个凉药不是很多的话,这股阳气集中一块了,它自然会降下去,自然就下行。阳气下降,自然就像身体的一股阳热动力一样,帮助人体完成一些生理功能。履行它的正常的职责去了。假设这个用的这个苦寒之药太重太多的话,它可能捆死了,收得太厉害。这股热气它散不出去,这股热气就留在这个地方反而会加重郁结。所以黄连久服容易上火,就是这个意思。
20.“湿疹外用用什么药?”
刚才忘了说了,顺便说一下。小孩湿疹外面痒的厉害。容易流水什么的。从中药角度来讲,就是从止痒、生肌、长疮面这个角度讲呢,就是用苍术、甘草、蝉蜕,稍微加一点黄连这样的药就可以,苍术、甘草呢,主要就是化湿气的,蝉蜕是止痒的。一点点黄连是清火气。封藏一气,更便于这个局部长肉,用这个熬了以后,用棉签沾擦一擦就可以。如果说熬药不方便的话,小孩湿疹只要吃着我们这个治湿疹的化痰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办法不用单独熬药,小孩用鱼肝油药丸,鱼肝油药丸不都是油嘛,给他抹一抹就可以了。油都是属肾气主收藏,本身也是植物含有维生素E,都是植物的精华,帮助生肌长肉的效果也很好。也没有什么刺激性。就用这种油,天然的。或者是有一个药,小孩吃的叫伊可新,补维生素E胶丸的那种。甚至家里用的香油都可以。就是用的比较柔和的油。用这个油给他抹一抹,油主封藏之气。就能把气封住,封住它出不来了呀。不再往外走,它就开始长,它就长肉。但是我们把气封住之后呢,因为我们给他吃着药,里面的脏腑之气,用药给他疏通了,所以不会加重症状。如果你不给他用药,单纯封住的话,它很快又长出来,你封不住的。有一些西药药膏抹上之后就好了,过一阵又复发了。就是这个意思。你单纯封是封不住的。一定要把里的问题解决掉。
21.“小儿流口水,家乡一般给猪尾巴吃就能治好。”
老师:这个怎么理解呢?这个我真不知道。我没吃过。一时也想不出怎么理解。大家有知道的可以说一下。
22.图图问:“皂角在药店里能买得到吗?皂角跟皂荚是同一个东西吗?”
老师:皂角这个药呢,有的药店可能不配。因为用到的比较少。皂角就是皂荚树的那个果实。
23.虾米神仙问:“荨麻疹用治湿疹的思路能治吗?爱出汗,怕风。”
有效。但是不完一样。荨麻疹主要是运中土解表。湿疹主要是化痰浊。这是区别。
24.恋家之人问:“老师,孩子得过湿疹后孩子不爱吃饭,长得特别瘦小,要怎么调理好?补中气吗?”
老师:这就是因为中土虚,没有治好。所以不是要补中焦,而是要运中土,调中土,不是单纯的补,调理中焦。有痰浊的话,也要化化痰浊。
25.竹子问:“老师,皮肤容易过敏,基本所有化妆品都过敏,总是皮里面含着小包,太阳晒也会红,爆皮。是脾虚吗?”
老师:一般来讲凡是过敏的情况,我临床上所见过的凡是过敏,哮喘过敏还是皮肤过敏,都有中土虚的因素。我估计应该还是土虚。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对待。还有其他什么兼证、要兼顾的因素。
26.先天的港湾问:“一个13岁的小孩,感冒一个月,不发热,每天早晨醒来有鼻塞,偶尔有脓鼻涕。需要解表治疗吗?”
老师:也有可能是中气虚,有鼻涕也不见得就是没解表。要看具体情况。就这么简单地说也不好推断。一般来说还是要运中。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解表。
2011-07-07 19:21 19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第十七讲:小儿多动症的治疗

咱们今天接着讲《四圣心源》,上次,我们聊了小孩的湿疹,这次我们接聊小孩的疾病。小孩的各种疾病,比较常见的,无非是感冒、咳嗽、发烧、湿疹等,这些常见病,下次我们找机会一块儿说说。今天,我们再讲小孩单独的一个疾病,这个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孩多动症”。西医叫“抽动秽语综合症”,是小孩抽动,老百姓讲,就会抽风一样。然后呢,会说脏话骂人,秽语。现在这种小孩,虽然总数上来讲,就是从生病比例来讲不是很多。但是从我们临床上接触的患者来讲, 也不少。实际上,这种孩子,简单地说,就“小儿多动综合症”,这种小孩他闲不住,不停的动。这种孩子,致病的原因比较简单。有时就是没有养好,也有些小孩是先天有些问题,如先天不足呀,加上后天调养不当导致的。这个病很不好治,经常治好多年,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给事个家庭都带来比较沉重的负担,小孩的父母往往是为这孩子焦头烂额。一旦有这么一个生病的孩子,整个家庭的负担都是很重的。所以我们今天晚上来聊一聊这个病,看这个病,能否为患儿或者为患儿的父母,咱们能帮上什么。谈一谈我们的认识,以及我在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的一些体会,跟大家沟通分享一下。
首先,咱们说一下小孩多动症的主要症状。这种小孩,大部分都是没有成年的孩子。一般来讲,三、五岁的时候,慢慢地就会发现有症状。三岁以下的小孩,本身还太小,也不知道是否得了这病。一般三岁后,慢慢地他才表现出来,小孩自己能玩了,能跑了,才会看出来。这些小孩都是不愿跟别的小孩一起玩,而且自己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一会干点这,一会干点那,手脚不停,甚至有些孩子眼睛、鼻子也不闲着,跟父母或别的小孩沟通都很困难。这些小孩,好比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一种小孩叫“自闭症”,他不跟别人打交道,跟这个是很类似的。这种小孩,只是动作上非常活跃,但是交流上,永远是很封闭的,很难跟他有个正常的沟通。他完全是按自己的状态,或者叫,或者喊。他的神志,甚至他自己也控制不了。所以,一个人要与别人有个正常沟通的时候,小朋友之间的正常交流,他心志肯定是正常的,就是他的心神是可以自主撑控的,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那么,这种小孩不能自我控制。所以,有一些孩子,他属于比较偏阴的症状,表现为“自闭症”。小孩的阳气比较盛,表现为偏阳的症状,则表现为“多动症”,不能自主的,全身的动,手脚呀,头呀,就是有很多不由自主的动作。比方说,有个孩子到我这看病,很难能坐得住,转过来,转过去,你要跟着他,才能给他看病。还有的孩子来看病的时候,你问他一句话,他不会回答你,张口说的都是脏话,答非所问。有的孩子甚至一会挠挠耳朵呀,一会甚至摔个东西呀,桌子上开方的笔呀,纸呀都给你扔了,这样的孩子都能碰见。这些孩子,从精神层面来讲,处在一个有点精神错乱,心神不能自主,不能控制自己,处在这么一个状态。
这个小孩多动症,我们讲他多动,他是一个自然的状态,自然的症状,自己管不了自己,动来动去的,毫无规律的动,乱动,这背后其实是他的心神不能自主。那么秽语,就是骂人呀,说脏话。一个心灵或者说心气很清爽的人,是不可能说脏话的。我们看见一个满口脏话的人,站街骂人的人,从人品角度看,这是个大老粗,是个粗人,没什么教养。小孩,他本身说实话没有太多不好的心地,小孩一般都还小,没有城府,那怎么会满口脏话呢?说明这孩子本身或者说内部,有些浊气和郁结。说脏话,是出浊气,浊气外泄,这么一个象。所以,如果他体内或者说心里没有这些浊气郁结的话,他也不会说脏话。包括这个多动,也是郁结的一个表现,多动就是一种风象,风动之象。只有木气郁结,郁极生风的时候,它才会木郁生风呀,才会产生这种毫无规律的变动。所以《黄帝内经》讲肝木的时候,东方生风,风木之气,容易生风。肝呢,对疾病来讲,在变动为握。握,就是握拳头,握拳头与抽动是类似的。什么叫西医“小孩抽动秽语综合症”?这种小孩就跟握紧拳头一样,不仅是握拳头,全身都握得紧紧的,到处都在抽动,这些都是郁结风动之象。这是我们从他的症状上来讲,他有风木郁结,浊气的内郁。
这种孩子,大多还会有另外的表现:就是肾虚。肾虚表现在什么方面呢?肾虚,就是这些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比较差。学习比较差还算比较好的,有点干脆上不了学,没法跟着上学,学不下去,甚至有些孩子好多年不能上学,这是一个。再一个,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肾气差,所以这些孩子的牙,长得都不大好,甚至长得不象一个正常人的牙齿。从中医讲,从这个发育讲,发育的不好,象“五迟”、“五软”呀。小孩长得不好,会有很多表现,其中牙齿长不好,这是一个表现,先天肾气不足。
另一方面,大部分孩子,会在小便方面也会有不大正常的表现。一般的,小便次数比较多,是肾虚不能收藏的表现,就是夜尿次数比较多。有点孩子很大了,甚至还会遗尿。曾经有个十多岁的孩子了,还是经经常遗尿。所以,从临床症状来讲,这种孩子他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动,神志的不正常。这其实都是一种表象,根源其实都是有肾虚的因素在里面。象这种智力发育比较差呀,学习跟不上呀,身体发育也比较差,这些因素,反应了一个本质,就是肾虚的本质。所以,小孩多动综合症这个疾病,我接触的这些孩子,基本上有这么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有肾虚,或者先天不足,体质上有这么一个虚的基础;在这肾虚的基础上,这些孩子都有一些浊气内郁。浊气内郁,则木气不能通达,不能通达,就会郁而生风,风气变动,就会产生各种抽动呀,不安呀,甚至骂人呀,种种躁扰之象。而这种神志上的异常,象那喜怒无常,一会哭,一会笑,没有一个正常的思维。这些就是肾虚,神气弱,心神也弱。再加上浊气的郁结,加重了神气没有一个强大的肾气,下元那股收藏之气,作为一个根源,它就飘在上面,这就象无根之木一样,虚阳浮越一样。他的心神不固,就跟墙头草一样,风往哪吹,就往哪边。
体内这股污浊之气,它郁极生风的时候,就会激荡、冲击这个心神,所以这些孩子往往没有一个正常的神志,平时很容易喜怒无常。那些体质比较好点的,郁得相对比较重的,他可能会发怒,有怒气。《伤寒论》的小柴胡汤中有个典型的症状,就是往来寒热。讲得是木气郁滞,一气周流不畅的时候,也会往来寒热。什么是往来寒热?就是气一会虚,一会实,都是郁。气郁而实就热,气不郁了,气偏虚时,气郁而虚时就寒。往来寒热其实都木郁轻重不同的表现出来的。小孩多动综合症,他的木气郁得就更厉害,他不单是气上的郁滞,还有浊气,实际上是痰浊。浊气内郁,凝结很重。气缠在一起,很难透达出来。这个郁结是比较重的,气郁的也很重。所以他时不时地要向外发泄一下,通过各种形式:大叫呀,摔东西呀,骂人呀,抽动呀,都郁结之气向外发越的表现。当然,随着这郁结之气向外发越,向外撑,由于这个心神太弱了,心神无根,他就不能自主,不知道自己在干啥。你跟他沟通,你跟他讲话,他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为他心神作不了主。所以这种孩子,我们通过这种症状的分析,还有临床的体会,从根本上来讲,就二大块:一块是肾气虚,根本不固;一块是浊气内郁,郁而生风,主要这么两大块。
这两块都比较重,肾虚为本,浊郁为标,标本都很重,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不能一顾一头,必须标本兼治。不过,从先天的角度来讲,这些孩子可能生下来的时候,或者在很小的时候,可能肾气受过某方面的损伤,或者生下来肾气本来就偏弱,这是一种情况。但是很多小孩生下来的时候问题不大,看着是正常的,只是后来由于有一些病,治疗不得当、养护不细心,孩子可能伤了肾气,然后慢慢在体内产生了一些郁结。这种郁结在此基础上不好去,往往得不到一个合理的治疗,所以慢慢这个郁结就会越来越重。郁结重阻碍了肾气本来的恢复,它自身恢复不过来,这种孩子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肾气虚他就长得不好,越是长不好,体内越容易产生郁结,这个病就越来越重,往往最后就发展成这种小儿多动症。它的源头,并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肾气虚得很、生下来就是多动症,也不是,往往都是有一个肾虚的诱因,或者本来肾也不虚,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是误治、或者调养不当,伤了肾气,而产生了肾虚这么个诱因。在这个基础上,后面又有一些或者养护的不合理,或者由于其他的因素,会在体内产生淤结。每个孩子生病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有的家长甚至也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得的病,实际上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这种小孩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除了药物的治疗、日常的养护,这种心理上的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对这个疾病的治疗,刚才讲的是病因、病症的分析,下面我们讲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后再讲一下日常的养护,对这种小孩如何调养、护理、疏导。
从病因上来讲,这种孩子主要是肾气虚和浊气郁这两大块。我们在治疗上分成三块来治,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治,是从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针对疾病的表现,补肾气、化郁浊,这是两块,还有一块是运中焦,调脾胃。凡是肾气虚的孩子,他必然中土弱,就是中焦不运,中焦生湿气。中焦虚弱不能健运的时候,它必然容易生湿气,湿气就容易变成痰浊,痰浊就容易导致肝郁。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运中化湿,这一块也是必不可少。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很多中医,他的方子有时候基本上都是对的,有的大夫看病有时候效果不错,有时候效果就不太理想,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实际上就是他的方子里面往往少了运中焦的药,他的方子里加上点运中焦的药,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很多。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说在其他大夫那看了好长时间效果不好,或者刚开始有点效果后来就没效果了。我一看这方子其实都差不多,这方子开得其实还不错,不能说是完全不对,就是他没有运中焦的药,所以不能吃得时间太长,吃时间长了,脾胃就受不了了,不能耐受药物,一下子就没效了。
所以《四圣心源》里面讲的中土之气,中土为枢,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在治疗慢性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脾胃调理不好的话,吃药也吃不了很长时间,吃上几付药把胃吃坏了那怎么吃?调理脾胃不是说单纯地为了让他能把药吃下去,而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枢纽。补肾的话要右路敛降,要经过中土,中土能降、能通的时候,才能降下来,才能把肾气补起来;左路要升的时候,中土脾气要能升起来,左路才能跟着升起来。整个人体大的一气,你要想把它转起来,中土首先要能转。 这儿插一个病例,临时想起来。这两天看了一个很奇怪的一个病人,这个病人他从生病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他生的什么病呢?就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觉得身上没劲,有时候觉得气短,容易疲劳。去医院检查什么病也没有,查不出来,家里人以为他装病,但是他觉得自己确实有病,就去找大夫看。看了十几年,看了无数的大夫,基本上觉得是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类似这么一些中医结论。疏肝理气的用了很多,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没有明显的缓解和好转。慢慢时间长了,十几年了,最近几年他慢慢加重了,越来越重,最重的时候他不光是气短了,已经开始哮喘,一动就喘起来了,喘不过气来,活动什么也干不了,用他的话来说,只是吃了饭还活着,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了,觉得自己不知道还能活几天,非常痛苦。即便这样,去西医那里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非常严重的疾病,五脏六腑基本上还是正常的。所以他也知道,自己这个病看来西医查都查不清楚,找不出问题来,那就更不用说治了。尽管那么多年中医也没给他看好,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中医这边,他不指望西医给他治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那么这个患者,他就是典型的中土不运,中焦不运的一个患者。他中焦痰浊比较多,整个把中焦给郁滞住了,中焦堵在那个地方,堵得比较多,整个中焦这一团都转不了了,所以他就上下不通,上面火气下不来,老是觉得上火;下面肾气也收不进去,没有气的来源,肺气不降,降不下来,所以他肾气也一直亏着。上热下寒,为什么一动就喘,肾气虚得很厉害,总体上肾虚,上面整个又郁住,动不了,整个中间堵住了,上面的气郁着也下不来,郁在上面,所以一动,虚郁并作成喘,下不来只能往上出,吃什么都没有味。你象这么一个患者,实际上他找到我的时候,给他用的主要就是运中焦,化痰、运转中焦,加了一点疏肝的、补肾的,主要就是把中焦给他转一下,中焦只要能转动,这个气就能够上下通达了,就能流通得开了。给他开了两次方子之后,每次开一个星期的药。他慢慢觉得身上有劲了,以前只能在家里,什么也干不了。两个星期之后,他自己已经能够爬山了,觉得一年多了都没有这种状态,他好得非常快。实际上我没有给他用补肾补气的药,基本上没用,他这个虚并不是真正的虚,只是堵住了,气转不动而已,你给他转一下就行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土郁滞引起的疾病。讲到这个病例,你要补肾、调肝郁的时候,中土一定首先要让它运转,中土如果你不顾及的话,其他方面就更谈不上。
对于小儿多动症,他本身肾气虚得比较重,肝气郁浊郁结得也很厉害。两方面都比较重的情况下,他的中土肯定本身也是比较差的。这个时候你用药轻了,郁结破不开;用药重了,他中土承受不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到照顾中土。虽然,相对而言,他是以肾虚、郁浊为主,但是他中土虚不能运转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也要考虑到要固运中土。否则的话,驱邪扶正的药物靠哪儿运化?还是要靠脾胃中土来运化,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土,从这三个方面来治疗。这种孩子的症状以风动之象为主,多动、骂人、喜怒无常都是郁结、浊气、木郁,肝气不柔和的状态,细分一下,化痰和疏肝。重的郁结,我以前跟大家讲过,没有痰浊的话,不会郁结得这么重,必然有痰浊,所以要化痰;疏肝的时候,要用一些药气比较清透、清润的药来疏肝,效果就好,既能疏达木气,又能化浊气。化痰我们用什么药呢,我以前和大家讲的,化痰还是喜欢用皂角这味药,皂角和大枣这两味药,皂角用的量不会太大,因为一般都是孩子,一般0.5克以下的皂角就足够了,都是打碎入煎剂,大枣一般10个左右,这是化痰的两味药。
疏达肝气用什么呢,疏肝能够把体内这股郁结之气缓缓散开,宣达于外,对孩子来讲最好的这个药就是薄荷。他这种郁结其实很急,郁得很重,越是急的郁结,你用药的时候就不能太硬了,用药就要以柔克刚。它越急、郁得越紧,你越柔和,缓缓地去化解它。薄荷这个药清凉、柔和,比较舒缓,用以柔克刚的形式把它这股郁结之气缓缓地宣散于外,起到一个安抚和引导的作用,慢慢地就让他安静下来,跟着我走,消消气,把这个气慢慢散出去,就这么一个作用。薄荷量要大,薄荷至少要用到12克以上,不管多小的孩子,12克以下效果不明显。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用到30克以上,假使这个孩子十几岁了,用到30克以上也是可以的。针对的症状一般是孩子多动、脾气比较大、好打好骂、坐不住,针对多动的症状,疏肝的薄荷量要大。另一个要用连翘,连翘这个药是个壳,药气比较清透,它善于开心结。这种孩子一般有心气比较虚,加上体内浊气比较多,心气郁结得比较重一些,精神难以自主,所以我们单独额外要用上一个开心结的药,那就是连翘。连翘是个壳,也是比较轻的,入上焦。这两个药都是破木气郁结,都属于疏达肝气的药。
另外,还需要加一个化浊气,这种孩子体内都有浊气,化痰、去粘痰也可以用皂角,类似于有形的粘痰,有形的邪气,那么还有那股无形的浊气,它的气不够清透,需要用一点药,给它改善一下、净化一下。我比较喜欢用金银花,金银花这个药芳香清透,稍微带着一点苦味,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个空气清新剂一样,它这股芳香清凉之气,会把孩子体内的这股浊气给它化解掉。实际上,金银花这种芳香清正之气是可以加强自身的正气,心神之气的这个力量的。正气足,正气有力的时候,浊气自降,正气它自然就可以把这股浊气给驱赶出去。并不是说,我用这个芳香之气去代替这股浊气,不是这样,是通过这个金银花的这种清香之气加强了人体自身这股正气的力量,让它有一个更好地化解浊气、驱除浊气,自我净化的这么一个功能。加强这方面的功能,正常的一气都是清透的,没有污浊的,这是从祛浊气,疏达肝气这方面讲的这个用药。
第二方面的药,就是运中焦的药,这个痰浊能够化开,能够给它疏达开,必然就会有一些秽浊的邪气需要排出体外的。以前这个浊气可能是郁滞,停留在体内黏滞不去。现在我们通过药物,把它化解了,把它流通开,它就流动了,这个时候就要因势利导。要排出体外,从人体来讲,万物归土,五脏六腑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中焦的,都要经过六腑,都要经过土气,六腑都是土气。通过通腑泻下,运转中焦的办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所以这个运中焦,通腑气,这是我们用的第二部分的药。运中焦比较习惯用的那就是,鲜姜 、白蔻 、甘草这个小方子。我讲过好多次,这是一个运转中焦,斡旋中焦一个很好的小方。
那么这个中焦得以运转,这个时候呢,各种浊气,你就可以用上通腑的药,可以让它往下走。跟着这个中焦之气,跟着中焦的运转它就可以出去。中焦如果转不动的话,它想出去也出不去。浊气要往外走呢,不同的浊气要用不同的药引出去,就跟引经药一样。痰浊,比黏浊的痰,痰浊我一般喜欢用黑丑,用黑丑来往外排。而这个浊气,我们用金银花,加强正气化浊排浊的这股力量,这股浊气它也要往外排呀。浊气用什么排呢?有一个药,它排浊气的效果很好,叫做五灵脂,五灵脂就是鼯鼠的粪便,就是一种老鼠的粪便,传统上这个药是用它来活血化淤的,把它归类到活血药。实际上,这个药它既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还有个很好的排浊气作用。因为老鼠的粪便,从这个药象的角度来讲呢,它本身也是一股浊气。只不过个这老鼠,都属于这个鼠类。从这个十二生肖上来讲,子鼠丑牛,老鼠它是属于这个动的,偏动的一个动物。阳气升发,劲比较足。子时,你看一阳动的时候,它会能感觉。老鼠这股气呢,它是一股比较强的生动、生发之气。那么它的粪便是这个下降的浊气,它这个粪便本身是带着一股升发之气的老鼠排出来的,所以它就不全是单纯的那股阴浊的那股气了。它这个东西南北与其它的动物粪便相比呢,它这股气就有了一点轻灵流动的感觉。它这个气,虽然也是浊气,但是它有一股动的意思,它能入上焦,其他动物粪便可能是入下焦的,直接就是下行的。五灵脂有股升动流通的这股气在里头,带着这么一股气,所以它能入上焦,可以入血分,因为是浊气嘛,所以入阴分,入阴分也是入血分,所以它为什么有活血的作用,因为它有这种流通的力量,所以它能活血,去这种陈旧的淤血,效果是不错的。我们用它这股力量,用它入上焦,利用它这股升动之力,让它的药力可以流通到上焦,然后再利用它这股往下降泻的浊气,所有的浊气都是往下走的,用这股浊气,下行的浊气把身体里面本身的郁浊之气给带下去。或者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身体里面本身的这股浊气,就是病气,本身就郁在那里面,不会往下走,所以影响到心神都不正常。你用上五灵脂之后,五灵脂这股药物的浊气,它本身带着一股灵气,带着一股流通之力的。它是流通的,是动的,就把身体里这股这个不愿意动,郁结在那儿,不想出去的浊气带着一块就下去了,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这个五灵脂它去浊气的效果是很好的。
有时候这个心脏病,有一些慢性心脏的病患者。它这个心闷,上焦有明显的瘀血的话,你用上一点五灵脂,它这个去淤的效果好,去浊气,解决这个心闷的效果也很好。心闷不光是瘀血带来的气不通,它也是有浊气在里面。它这股流通之性,流通的浊气,能过这个老鼠粪便的这股浊气,实际上是一股药气,它能够靠它本身这股流通之性,把体内的浊气,带着一起走。所以有时候,我们用药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有些病气,从这个对抗的角度去用药用时候效果不见得很好,反过来我们找一个与病气性质比较接近的这种药,给它用上,它同性相近,能有一个很好的这种包容性,病气和药气就能很好结合在一起。病气都是郁滞不行,或者郁滞难以通行,郁而不动则为病,那么这个药气呢,它都是有很好的流通之性,如果这个药它没有这个流通之性,也就不称为药了。药物要想治病,必须有流通之气,才能够改变病人的这个病气的流通,才能改善它的流通,用了有流通之力的药气和这个不能流通的病气如果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一起带着它走,药气带着病气走,都走了就没有病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我们用上运中焦的药之后呢,再用上祛邪气的药,排邪呀那就是排痰的黑丑和排浊气的五灵脂这两个药呢,它这个是多动症小儿来讲是两个比较好用的药。它能够祛邪气,邪气祛则正气虚。他本身正气就不足,邪气一祛,往往正气虚的表现就出来了。正气虚主要表现为肾气虚,因为这个多动症这种小孩肾气虚呢,它不光是肾阴虚或肾阳虚,是整个都虚。所以我们补的时候要阴阳并补,平补肾气为主。
补肾的药很多,一般来讲我比较喜欢用的是枸杞子和肉苁蓉。枸杞子比较滋阴,偏收,微微偏于补阳,阴阳并补。肉苁蓉比较润,偏于补阴,湿润的,也不凉,这两个药是我最喜欢用的。其它的药我也用,用得少,为什么这两个药最喜欢用呢?我们知道肾主收藏,要补肾气必须得用收藏的药。如果我们用这个像补骨脂, 益智仁这样收藏药呢,有时候我也用,不是说不能用。因为它收藏之力相对比较强一些,收藏之力强,那么整个气,一身之气都会受到影响,都会被收一下。气偏收的时候,就容易郁。本身就是肝气郁,郁而生风了的话,郁结在里面都出不来了,它需要往外散。如果用收藏肾气的药如果用得太多的话,它会加重本身这个木气的郁结,会加重小孩的临床症状。可能抽得更厉害了,更坐不住了,动得更厉害了。一收,这个气收在那里动不了呀。所以这个补肾的药,既要往里收,又不能收得太厉害,枸杞子就符合这么一个特点,它本身是偏收的,也是一个果实,它又是很滋润的,很柔和的一个药,微微地往内收,不会说收得走不动。既能收肾气,又不至于收得气加重郁结。这是枸杞子从这个力度来讲,它这个药是比较适合在这个时候用。而这个肉苁蓉呢,因为孩子一般肾精也亏,需要用一些滋润的药来养肾精。可以用熟地这样的药,因为熟地它滋养的效果很好,但这熟地太滋腻了,太粘腻,用了容易加重中焦的负担,也容易引起这个郁结。也不利于木气的宣散,不利于缓解症状,所以我们还不能用这个太黏腻的药。那么肉苁蓉这个药就比较好一些,这个药是既比较滋润,同时它又不象熟地那么黏,又比较偏温,熟地还有点偏凉的。这个肉苁蓉,它从这个形态上,从这个象上来讲,肉苁蓉它本身就象一节一节的你看,它往上长,它本身还有一个通达之象。它这个生长的形态,偏于通达,一茎直上这么一个性。不象熟地,熟地就是象地瓜一样,红薯一样,是个臃肿的一个象。本身就是那种流通不是很好的那种药象,流通性不好。所以你偏于固守的时候你就要用熟地,要想既能滋补又带点流通之气,那么我们就要用肉苁蓉,肉苁蓉相对于来讲比较合适一些。既能滋补又不黏腻,不会滞气,比较好一些。所以有时候我们都是补肾,有那么多药,我们去选,这么多药里头,对每一个药的习性都要有很好的认识,都要了然于心。并不是说,补肾要找一个收藏之力非常强的药,补上就可以了,不是这个意思。像小儿多动症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既能补肾又把这个气往里收,又不能收得流通不了了,加重郁结,还不能太滋腻,让中焦转不动。就要从里面去筛选,哪个药比较合适。
我们这三方面都讲完了。从这个驱邪的角度来讲,用到皂角 、大枣;从这个疏肝、化浊气的角度来讲,我们用了薄荷、 连翘、 银花;从运中焦的角度来讲,我们用了鲜姜、白蔻、甘草;从补肾的角度来讲,我们用了枸杞子、肉苁蓉。那么这个方子就出来了。具体的量,多大的量?这里放一个基础方。刚才我讲了,皂角用的0.5克,大枣用10个,薄荷至少用12克,连翘也可以用到12克,银花一般用6克左右就可以了,鲜姜一般至少用30克,白蔻一般看孩子大小,小孩用6克,大一点的可以用12克。 甘草呢,这种孩子一般来讲,凡是动得越厉害的,好动比较厉害的,证明他郁结越重,郁结重说明什么呢?说明他的正气还可以。正气不是很亏,正气太亏的话,一点郁吧,他也没劲动了。动得越厉害的孩子,甘草量就要越少,3克5克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呢也是多动,但动的幅度比较小,只是手指头在颤动,手脖子在甩动,没有那种横冲直撞那种,暴跳如雷的那种暴动,这个时候可以,说明他的正气虚得比较厉害,中土,甘草量也可以用得稍为大一些,可以用到10克。为什么甘草这个量特别要给大家讲一下呢?因为中土是一个枢纽,是一个根据地,中土虚的时候呢,甘草是一个固守中土的一个很好的药,其它的药可能代替不了。用得少了,它守不住,但是如果本身这个中土,它本身虽然偏虚,还能够撑一阵的时候。郁结比较重,你要用多了,反而加重郁结。因为甘草守的力量比较强,甘草力量用大了,把郁结和痰浊之气按在那了,反而不利邪气流通。所以用量要根据中土之气的虚实来定。如果正气很虚,木郁不是很利害的话,也可以甘草的量用大一些,加强固守中土的力量,加快土气的恢复,多辅助一些。相反的,如果郁结比较重,甘草的量用得少一些,3克就可以。那枸杞子的和肉苁蓉要用到多少?枸杞子用到12克,肉苁蓉至少用到20克,这是我常用的量。这个方子我重新汇总一下给大家贴出来,这就是我治疗小儿多动综合症,西医讲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我在临床上常用的一个基础方。
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我会根据小孩子一些其他情况,每个孩子会有不同的情况,会有加减变化。若中焦比较差的,加强中焦的力量,加上炒山药呀,炒麦芽呀,黑丑和五灵脂忘了说。排邪气的黑丑和五灵脂,黑丑用12克,五灵脂用6克就可以了。五灵脂不用太多,五灵脂要是用多了,它反而会生成一股浊气,用得太多会加重浊气的郁结,所以用到恰到好处的量5、6克一般来讲,6克也可以。在这个基础方上,如果这个孩子中土之气很差,我会用一些加强中土之气的药。如果郁结比较重的,有时候我也会加一些元胡、桃仁、柴胡、枳壳这些疏达肝气的通达血分的药也会用上一些。补肾的,如果肾气很差的,整个气有些偏于飘越,完全有些心神无主,也会用一些比较重的补肾像补骨脂、菟丝子,也会用,但可能会短期的用,不会一直用。因为用上比较重的补肾的药,一般来讲,孩子临床症状都会加重。孩子的郁结的情况会加重,要跟孩子的家长讲清楚,用上这药孩子的症状可能会加重,但是这是暂时的。临时为何要用补骨脂、菟丝子呢?因为用这个药的封藏之性,来加强肾气的力量。有力量之后才能推动正气化痰浊,把一气的力量收一下,收回来之后把全身力量挡一挡,收集之后把身体的痰浊一化,没有正气,正气不足,你用啥化痰也化不了。然后把痰浊化了之后,再用大量宣散疏达的药,把浊气排出来。先收再散,收的时候,症状就加重,再一散,这个症状就减轻,是这么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基础方既有收也有散。收散是结合一块,力量应该是比较好。会有一个明显的加重,即便有加重,也不会太利害。这个基础方,木气郁滞。薄荷,连翘在宣散木气的过程中,他本身也会引起症状加重,这也是一个方面。原先气郁在里头出不来,他要靠大喊大叫,打人骂人来发泄。现在,用薄荷加快这个往外宣散的过程,他有部分的气也会通过传症状的方式往外宣。所以也有些个别孩子,不给用大量补肾的药,只用了基础方 ,只用薄荷,甚至用到薄荷比较多的时候,症状也会加重。时间不会过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有的可能只有2~3天。不过,这2~3天比平常叫得更利害,动得更利害些,然后,过了这2~3天,他的这种劲散开,他就好了,好很多。这些都需要跟家长讲清楚,这并不是所谓的病加重, 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大概需要1~3个月。1~3个月的时间把体内的郁结,痰浊,气滞,这种郁结会处理得基本上差不多。木郁这一块,需要1~3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处理得比较好,问题不大了。后期就慢慢转入运中和补肾为主,这个就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这个基础方,从开始治,到最后补肾,都可以用这个方化裁,只不过刚开始疏肝化痰的力量加重,后期慢慢改成运中补肾为主,疏肝化痰的力量就可以减一下。比如没那么明显的痰浊,就可以不用皂角了,改成竹茹,桔梗这样比较柔和的化痰的药,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小儿多动综合症的病因病机,他的治疗方案,以及他的大概的病程和治疗时间。这种孩子因为一般都是病了好多年 ,能找到中医来看的时候,大部分都可能各种办法都试过了,都拖了很长时间,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差,不是说几个月就能调好的,一般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关于多长,基本上就是这三大块:祛邪气、运中焦、补肾气,就这么三大块。就根据不同的阶段,他的多少有所偏重,始终把握这三方面,慢慢来调,要有耐心,他慢慢会好转的。
那我这边治的10多岁的孩子,他也是病了好多年。前一段时间在我这看了两个月了。刚来的时候,10多岁的孩子还每天尿床,家长每天都要洗尿布,垫尿垫,每天要洗很多。他自己控制不住,一天尿很多,现在已经基础上不会再尿床了,或者偶尔一天会尿个1次,2次,少很多。家长一下子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以前是每天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给孩子洗尿垫。上午一大堆 ,下午一大堆,现在不需要做这个工作,家长也觉得轻松很多。孩子以前每天都要发作好多次,发作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心烦,抽动,哆嗦。这孩子是肾虚比较利害的,现在发作次数也少了很多,发作的时间也短了很多,可能几分钟就过去了。那么我给这个孩子用药的思路一直就是以这底方为基础,就这么一个思路,一直在治。他这种病,有时候,也不是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要以为吃药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家长配合很多工作。
家长要带着孩子,调养上不能吃凉的,不能吃很多的大鱼大肉。有些家长,见孩子长得不好,身体发育不好,就认为是营养不够,每天都大鱼大肉的想办法给孩子吃,结果是越吃越糟糕。本身中土很虚,虚不受补,吃了也消化不了。完了这种沾腻的食品加重了中土的负担,加重了体内浊气郁结,往往事与愿违,所以这些孩子吃的一定要尽可能清淡,也不是光让你吃萝卜白菜,饮食营养上可以改善,不见得非要吃大鱼大肉才叫改善,其他能用的东西也很多。这些孩子不能吃凉的,绝对不能吃凉的。再一个,就是不能吃得太咸,吃得太咸,咸入肾,太咸也伤肾,也容易加重郁结,吃得要清淡,鱼肉尽量少吃,鸡鸭鱼肉这些比较滋腻的也要少吃,这是饮食这方面。另外,教育这方面,家长要尽可能的对孩子多引导,给予一些合适的教育。这个生病的孩子,啥也听不懂,但也要尽可能多教教。同龄孩子的一些东西,该教的还要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另一方面,这些孩子郁结得比较重,老是很调皮。有些能上学,有些不能上学,同学都玩不了,同学们不愿意跟孩子一起玩,老是调皮捣蛋,这些孩子不能一直严厉打骂管教。他这种吵闹打骂就是所谓很不听话的表现,他实际上是体内郁结往外宣泄的方式,这种孩子只能引导不能打,不能把他管死了。你要是硬打硬骂,管得很紧,他这种郁结不让往外发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引起意外。这种孩子你只能想办法引导,他想喊就让他喊,想叫就让他叫,想摔东西,就给他一个枕头摔,也摔不坏。就是要给他一个往外宣泄的机会,这也是身体自救的一种方式。这一点有些父母可能不理解,看到孩子叫,看到孩子不听话,可能连打带骂,这样就不太好。郁结宜发散,不宜镇压。这是从日常生活方面,需要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个疾病我就讲这么多,大家看还需要什么交流的,可以提出来,咱们可以再交流一下。
课后问答:
1.沉香问:大人的精神病也是这样一种思路嘛?
答:大人的精神病跟这个类似,大的用药思路基本一样,只不过大人有时候跟小孩相比更复杂一些,郁结更重,不光是痰浊和浊气,可能很多还有一些淤血或者有形的结滞,可能更多一些,从病机角度的讲可能更复杂一些。但是大的路子也是这样,你就照着这样去治,应该也会有一些效果。
2.xx问:我们家小家伙这两个月才开始脾气大,有尿床,乱发脾气,只有看动画片的时候才会安静半个小时左右,肠胃也不是很好,能不能用这个方。
答:如果只是脾气大,可能就是单纯的,也有尿床,可能孩子他不是典型的多功能症,他可能就是中焦,肠胃不太好,中焦淤得比较厉害。中土淤的时候也会引起尿床,这个时候,可以先试着运中焦。帮助消化的、兼运中焦的,加上一点疏肝,有的孩子就好了。不见得就是多动症的浊气。多动症跟一般食积引起的脾气大有一点区别,多动症的病程比较长,一般都是好长时间,而且他这个脾气不是一般的大,他已经完全不能用常理来解释,完全失常。单纯一点脾气大,不一定多动症,用这个方子可能有点太厉害了。
3.快乐先生问:那这种孩子也算不算肝气郁结呢?
答:那是非常重的肝气郁结。不是算,就是!
4.又问:大人运中焦,也用鲜姜、白蔻和甘草吗?
答:运中焦呢,这个方子什么人都可以试一下,大人也可以。大人我可能用苍术、槟榔多一些。
5.清静问:小孩6岁,身体偏瘦,每年农历夏天的几个月,身上经常长小红疙瘩,晚上比白天更痒。天气变冷,身上就不长小疙瘩,不痒了。小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这种情况估计属于这个中土和肾气都偏虚,身上长小红疙瘩痒痒呢,这个都属于中焦有湿气,湿郁,土郁木郁,中焦湿气比较盛的时候,中焦不运的,木气就会郁在里面出不来,身上就会长小红疙瘩,晚上因为这个气都往里面收,就郁得更厉害。天气变冷,身上就不长这是什么意思呢?夏天整个阳气外散,肾阳虚,他再一散的话,中阳就弱,无力运转,就加重这个郁结,就会出现痒。到了秋冬的时候,这个天气一冷,阳气内收,肾气就足了,中焦就运转有力,就没有这个浊气了,转起来这个木气就不郁了,木气不郁就不会长这个小疙瘩,这种孩子我还是觉得是中土虚、肾气虚,可以按照这个运中补肾的角度用点药试试。
6.图图问:皂角、大枣、白蔻、黑丑的一般用量是多少呢?
答:成人的用量呢,皂角不超过2克,入煎剂,直接入汤药煎着喝,打碎了,不需要超过2克。大枣一般来说有10个就够了,白蔻、黑丑都用12克左右就可以了。皂角呢,生皂角就可以用,晒干的生皂角,连壳带肉带籽整个的称,称1~2克,把它打碎了,只称沫的话也不到1克,或顶多1克左右。皂角实际是烤一烤,或者放到微波炉里稍微加热一下,加热到稍微有点香味的时候,是比较好的,它就更柔和一点。
7.太极之美问:我的儿子就被西医诊断为抽动症,但是没有秽语,上学注意力也很集中,也比较听话,但就是有时候会不经意的摇头,请问是否就属于这种症状?
答:没有秽语呢,这个孩子呢浊气相对轻一点,有抽动必然是有这个木郁,上学注意力还集中呢,相对还算比较轻,只要有抽动,必然有木郁,只要有木郁,必然有肾虚的因素在里面,摇头实际上也是风动,风动呢,也是下元不固的象,这个方了可以用,可以去掉化痰的,没有秽语的话,只用舒肝补肾运中就可以了。
8.孝娥问:癫痫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答:癲痫和这个小儿多动症还不太一样,小儿多动症是以痰浊为主,从症状上来讲,它的表现是以邪气为主;癫痫呢,它的症状是以正气虚为主,平时他是正常的,只是一过性发作的时候,他就跟抽风一样晕过去了,他也有痰浊因素,但大部分是以肾虚为主,以疾病的这种痰浊、郁结、淤滞为辅。小儿多动症呢,这个很多孩子实际上是以这个郁结为主,郁结甚至重于肾虚。
9.源头活水问:老师,左路淤滞表现为风象,那右路淤滞表现是什么呢?
答:也不是说只有左路淤滞表现为风象,这个话呢也不能这么理解。一身之气都在流通,所以从这个动的角度来讲,一身之气都属于木气,只要流通,只要在动,就象风在流通一样,都属于木气。所以呢,凡病皆郁,只要是病,它就是有郁。郁的厉害了,它就生风,不管他在左路,还是右路,都会有生风的表现,郁而生风并不是只有左路才会生风,我们讲左路的意思,这个郁而生风,它不管在左路还是在右路,都属于这个肝风的表现。打个比方说,这个右路腹泻的时候,腹泻属于右路的病,黄元御他在《四圣心源》里讲,这个叫风木盗泄,难道这个左路风木之气跑到右路去了吗?不能这么理解,本身这一气,也没有分阴阳,也没有分左右。只要是郁结,它就是风木。分左分右,它只是从这个正常生理的升降或者这个我们用药的方向上来讲。如果一定要分一下,我们也只能说,偏向于哪方面,左路郁滞,肝气郁的时候它是容易生风的;右路郁滞一般容易上火,右路郁滞比较容易不降,左路郁滞比较容易不升;不升的话,就会郁而生风,不降的话,就会郁而化火,阳气在上面,郁滞的下不来了,就容易上火长痘痘,长口疮类似这种,实际上它并不是截然左右分开的,人体里面严格来讲没有一个单独的左和右,也没有单独的阴和阳,只有一气。
10.洁问:请教老师,运中焦,鲜姜、干姜、炮姜在什么情况下单独用,组合用?
答:鲜姜呢,它是化水气;干姜是温中土,去寒气;炮姜是缓缓地温中土,还有一点固守中土的意思。所以鲜姜是在湿气比较盛、化痰湿的时候用;干姜呢是中焦阳虚,这个中土比较虚寒重的时候用;炮姜一般在正气比较虚,尤其是这个老人、小孩,中阳比较虚,正气比较弱,不耐干姜的时候可以用炮姜。
11.szsqm185 问:有凝神作用的中药不?
答: 凝神作用的中药也有,象这个朱砂、琥珀、龙骨、牡蛎,都属于凝神作用的中药,那么我们治疗这个小孩多动症,很多小孩神志不太正常,为什么我们不用这些凝神的药,凝神作用的药都偏于镇降。小孩,他还是主要有这个郁结,宜散,不宜收,不宜藏,不宜镇压。所以这种药我用的并不多,这是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不适合大量用这种凝神镇定的药。
12.虚灵明净问:小孩爱发脾气,爱哭,是不是肝气郁结,肺气虚?
答:爱哭的小孩大部分是肺气虚,爱发脾气,一般情况下是肝气郁,这些孩子一般来说也是比较偏于中土弱的,水土都偏虚,土虚,肾虚的孩子,体质偏弱,它的肝郁大多源于中土,中土郁引起的肝郁比较多,一郁的话,他的肺气也收不住,就爱哭,比较虚的一个表现。
13.五行相生问:能否讲一讲青春痘的治疗?
答:青春痘的治疗等下一次吧。以后抽时间讲一讲,这个很简单,很好治。青春痘运中焦,舒肾气,稍微舒舒肝就可以了。
14.好学不倦问:老师,两岁的小孩需要每周吃羊肉吗?
答:小孩不需要非得吃什么呀。现在很多肉都不太好,现在食品的安全不象以前那么好了,所以孩子尽量吃得既要有营养又要简单,肉类其实少吃一点比较好,现在这个饲养的,你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喂的,是吧?还是少吃一点比较好。孩子不吃肉,吃点其他的,五谷杂粮啊,搭配上也不会缺营养的。
15.雪景问:请问老师,我女儿也是很好动,在家里几乎停不下来,嘴里还不停的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答:小儿多动症是比较重的一种症状,很多孩子呢本身就好动,好动不见得就是多动症,这种孩子可能大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肝郁土虚,运中疏肝就可以了。
16.既逸且康问:对于胸闷 痰多 这样的症状用皂角大枣,除了五灵脂、连翘可以用,还有什么药可以用的?
答:这个要看具体情况,胸闷痰多也不见得都是痰气郁结,有的也可能是寒凝、气滞、瘀血,还是要灵活辩症,咱们只是讲药的时候讲了一点相关联的症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这么治。
17.chenweidongabcd问:老师大人运中焦的量是多少?
答:大人运中焦的量肯定要比小孩子可以多,但也要看正气的虚实,用药的量不是完全根据大人和小孩儿,而是根据正气的虚实和邪气的盛衰。
18.鹿慕溪水问:右下腹部及大腿根部长化脓性包块,破溃一个又长一个,口觉粘腻不渴,喜食肥甘厚味,是否也属于中焦不运、痰浊内生?
答:这个估计是,最好不要再吃肥甘厚味了,粘腻不渴估计是有痰浊内阻的情况,这个就化痰疏肝试一下,是不是能好一些。
19.chenweidongabcd问:孩子老爱啃指甲为什么,也是中焦有问题吗?
答:喜欢啃指甲的孩子,我也没有仔细研究过,还没有碰到单纯为孩子啃指甲来看病的,应该是中焦和肝气的问题。啃指甲,指甲属于肝气,可能有肝气不疏的问题,肝气不疏对孩子来说大部分是中焦,跟中焦密切相关的,可以从养肝、运中焦的角度调理一下试试。
20.快乐天使问:我表妹的儿子14岁,西医查出贫血。他妈妈说营养不良,小时候身体不好,瘦,是不是孩子中焦运化差所以造成气血差?
答:小孩儿子贫血身体差,一般来讲属于中焦的问题比较多,也有可能是肾气弱,如果没有其它严重的问题,单纯的营养不良应该是很好调理的,肯定是可以调的。
21.品竹说:从小接触的饮食教育是——补能补死人,再凉都凉不死人。
答:这句话说的肯定是不对的。补呢,咱们的饮食,《内经》上讲究要平淡、平和。饮食要以五谷为主,五谷为养。五谷都是很平和的,所以既不能大补,也不能吃寒凉,吃寒凉肯定伤阳气。都不要说吃冷饮了,你看天天在外出差的人,你去问一问,他经常在路上喝不上热水,喝矿泉水。老是在外面东跑西跑的人,他喝上三、五年矿泉水,身体都垮了,身体都不好。随便找个人问问,肯定都是这样的,所有“再凉都凉不死人”这句话说的肯定错的。
22.朋友问:孩子上初中,个子长得很高,但心智好像一点没跟上,不懂事,胆子小,从中医角度能想什么办法吗,孩子作业多,学习可以,在家里喜欢发脾气,脸上长痘尤其脑门,颧骨附近,饭量可以,大便偏干。
答:估计呢,个头还可以,心智长的还差一点,胆子小一般是偏肾虚。估计小孩子青春期,身体发育快,肾气偏于耗散,可能就会影响到心智和智力。从这个长痘的位置来看,脑门长痘也是阳气外散,收得不好的表现。慢慢运中焦,补肾气,往里收一收,会好一些。
23.孝娥问:多动症是木郁生风,是不是也意味这木疏泄过了,这样就引起了肾气虚了?
答: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一气它应该是升已而降,升达之后还能回来,藏起来。现在因为有郁结在,浊气在里面堵着,不能正常升达。郁在那个地方,反而全泄出来了,又无气可收,所以形成恶性循环,引起肾虚,这也是我们补肾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24.好学不倦 问:三分饥和寒,那孩子偏瘦一点怎么办?小孩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
答:小孩儿呢,有的孩子偏瘦一些,有的孩子偏胖一些,只要脾胃正常,都问题不大。不胖不瘦最好,太瘦也不好,太胖也不好。
25.chenweidongabcd说:孩子胃口不错就是很瘦为什么?
答:胃口不错但很瘦的话,一般是中焦郁火,木郁火盛,不见得是真正的胃口好。
26.心灵的港湾问:老师,请问14岁的小孩子多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能用上述方剂吗?
答:14岁也是孩子,这个方子如果要用的话,可以试一下,剂量不需要加大。看一看痰浊明显吗?不明显的话,可以不用袪痰的药。
27.快乐天使问:我孩子4岁发烧后 吃了一剂中药退烧,但是舌头嗓子上长泡泡,孩子疼,为什么孩子高烧后总这样?不知道日常怎么处理?
答:这个,我也不知道你长的是什么样的泡泡。烧退了之后,长个泡泡疼的话,是不是属于余火未清啊,余下的火气。温运中焦,然后,清降肺气、润降肺气的药用一点,是不是会有用。因为没见到孩子,只能估计一下。
28.吴茱萸问:小朋友胆子很小是什么原因?
答:胆子很小这个大部分原因可能都是属于肾虚,小孩子肾气偏虚,一般胆子偏小;也有的小孩子受了惊吓,心神不安,也会引起胆子小。
29.洁问:老师,化痰浊,我老爸的第一方排痰用竹茹桔梗,第二方加了黑丑,是看看他用了一周药后的反应还可以所以加的吗?如果治疗一段时间,痰浊不是那么重了,是不是又可以减了黑丑了
答:可以。黑丑可以根据情况加减,(痰浊)不明显可以不加。
30.素问:老师,我儿子9岁了,在家很调皮、很神气,但是在学校或者不熟悉的人面前就胆小,不敢说话,和老师同学也不说话,这种只是单纯的性格内向还是肾虚导致胆小呢?
答:估计既有肾虚,又有肝气的郁滞,可能以肾虚为主吧。可以试着补补肾,补肾疏肝试一下。
31.快乐养生问:怎么判断痰浊减轻了呢?
答:痰浊减轻,患者自身会有反映。从小孩儿来讲,痰浊减轻,症状都会减轻。从舌苔脉象来讲,舌苔也不太粘了,舌苔变的比较清透一些,变成接近正常的薄白苔。脉象也会通透一些。
32.吴茱萸问:老师,把脉除了要吃素之外,夫妻生活也需要戒掉吗?
答:吃素为主,其它的适可而止。
33.澈素问:老师,小孩子补肾用什么药好?
答:小孩子单纯补肾可以用点枸杞子、芦巴子就可以了。
34.西学中问:老师,请教一个病例。病人,女性,66岁,两年来心绞疼发作频繁,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小便不通,尿少,常常打速尿针,含服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效果很差,每年住院八九次,服用中药一年多,也没有解决好。转到我手,查病人,脉沉迟无力,脉结,舌淡红,动则气短,喘,双下肢水肿,小便少。用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现在制附子用到70克,心绞痛发作基本控制,下肢水肿解决不了,小便仍少。请问老师,这种情况如何考虑和解决?谢谢老师。补充的问题,病人有糖尿病,现打胰岛素,每天150单位左右。另,用过车前子30克,泽泻30克,效果都不好。打了速尿以后,小便就多了,每次打两支,40毫克。
答:只能靠打了速尿来解决小便的问题,说明肾功能已经比较差了。像这种病人,心脏病不光郁结重,肾气也比较虚,用大量的附子鼓动肾气来推动一气周流,来解决一些问题。心绞痛发作基本控制,那么上面的气容易通开。下肢水肿解决不了,下面的气通不开,说明整个肾气根基已经比较差了,用了附子也不能通行全身。这种情况还是不要用这么猛的药,他本身只能靠速尿来解决问题的话,肾脏本身代谢谢比较差了,还是考虑从活血、祛瘀、流通这个角度来考虑,比较缓和的来疏通道路去郁结,这样可能更稳妥些。你用附子来强行疏通,郁结很重的话,强行疏通可能消耗正气很多,不见得把通路通开。治病的目的无非就是流通开。所以我建议,可以把这个药力柔和一些,用这个活血、祛瘀、补气、流通这样的药,使一气慢慢周转起来。不求速效,让他慢慢地流通开,可能会比较合适一些。
2011-07-07 19:27 20楼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十八讲:小儿心肌炎的治疗
今天咱们讲一下小儿心肌炎的治疗,咱们刚开始一段时间都是讲小儿的疾病。先把小儿的病讲一讲,后面,再把大人常见的杂病再讲一讲。
小儿心肌炎,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一般来讲,三、五岁的小儿,比较多见一些,就是比较小的孩子。有一些病情比较轻的,小孩长大了,长到十几岁,慢慢自己就好了。但是,你要是合理的治疗,他就好得比较快一点。也有一些孩子,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就会拖好多年,一直好不了,也会给小孩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小儿心肌炎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主要表现就是:你要摸脉的话,小孩他心率不齐,脉忽慢忽快,脉波也是忽大忽小,没有规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典型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小孩没劲,患心肌炎的孩子心功能比较差,整个体力精神都比较弱一些。别的小儿都满地跑,玩个不停,他可能走两步就累,找个地方靠着,或找他妈妈抱着。他不去不停的玩,总是觉得累,没精神,一看就是那种很弱的孩子,面色也是比较白一些,有点苍白,血色不够,不够红润。由于这种小孩体力比较差,精神头也不足。所以,这种小孩上幼儿园或上学往往容易跟不上。上幼儿园与别的小孩玩不起来,上学学习也很累,听课听着听着就睡觉了。那么这种病呢,西医主要从加强心肌的营养,消炎呀,这一方面来用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小儿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怎么去认识?怎么去治疗?
先说一下,这病是怎么得的?一般来说,这个心肌炎这个病,大部分情况都是小儿感冒之后,慢慢转变成为心肌炎。发病最开始的因素大部分是感冒,小孩不小心受凉了,受风了,感冒咳嗽;然后呢,治疗不得当,感冒之后一般受寒,必然是邪气停留体内,这种病气停留在体内,没有得到一个很好地往外宣散,那么就郁滞在心脏这个位置,慢慢就会演变为西医所讲的心肌炎,这是我们讲的小儿心肌炎的致病因素,病因来自于感冒。它所谓的炎症,发炎的“炎”,它是两个火,火多了,就叫发炎,所以西医认为是心肌发炎了,需要消炎,所以消炎药,都是一些寒性的,以抗生素为主,都是寒性比较强的药。而事实上,心肌炎是不是火多了呢?不是的,其实刚好相反,它实际上不是火多了,而是局部郁结多了。
从这个心肌炎这个疾病发展的过程来讲,刚开始感冒的时候,就是心肌炎刚发病的时候,整个气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气郁而化火,郁在这个地方就多了,就会化火。局部确实是火多,但整体上,局部的郁结,上焦心肺的郁结,是气虚的一个表现,全身一身之气,根本上虚了。它无力在上焦宣通疏散,堵在上焦了。堵在上面,就是上面火多,气多,气郁化火。下面其实是偏寒的,或者说阳虚寒盛。所以,黄元御一直在《四圣心源》里讲:方见上焦之热当知下焦之寒,大概有这么一句话的意思。心肌炎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刚得病时,它也是一个上热下寒,上盛下虚,这么一个象。这种郁结,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气郁化火一个火气郁在这,如果是火气郁在这,那么一散就好了,火气是无形的嘛;然而,它能郁而不散,留滞不去,很难治好,它就不是单纯的气郁,或火郁,它必然伴有有形的邪气。从临床上来看,这种有形的邪气以痰浊与瘀血居多,痰浊、瘀血都有,有时候以痰浊为主,瘀血为辅。
一般来讲,刚开始时,都是以痰浊为主;到后期,时间长了,几年也不好,慢慢地,痰浊自己会化解一部分,久病多郁呀,慢慢地就变成以瘀血为主了,都是有这些有形的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系统。它并不是说单纯是只是心脏本身有问题,心脏本身的血脉肯定也有郁结,或者说,这个郁结,在心脉这个系统为主,比较多,但全身经脉脏腑都是受影响,都是有一些郁结的。 只不过,这种有形的邪气,这种郁结,由于它停留、粘滞的部位或者说偏重不同,郁在上面多的,心脏受影响比较多一些,就发展成心肌炎;有的孩子,他可能是受凉呀,或者治疗不当,邪气郁在下面比较多,可能会发展成肾,不一定发展为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看,肾炎、 心肌炎都是很相似的一些东西,都是痰浊郁结停留在体内不同部位引发的疾病,治疗的思路大概相同,只是处理局部病变部位的一些药不太一样。总体的思路都是祛郁浊,疏通气血,都是这些思路。
所以,你看心肌炎,从刚开始发病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感冒,没有把它治好,然后一些有形的邪气,它郁滞在心肺,郁滞在心包,心脉,郁滞在这些部位,导致整个心气不能畅达。所以,为何表现为脉率不齐,忽慢忽快,脉忽大忽小,都是小儿体内一气不够通畅,磕磕绊绊的,堵得比较厉害。如果是堵在其它地方,它可能表现为一个比较单纯的弦促的脉象。正因为堵在心脉这个系统,包括心脏本身,心的脉络,堵在这些地方,心脏本身跳动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表现出这种气不够通畅,就是郁滞不畅的病象;没有规律,力度大小也不一,失去了一气的通畅、圆融、稳定的状态。从阳气的角度讲,小孩的一身之气,要比大人更清透一些。也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小孩是纯阳之体,小孩这股阳气,非常灵动,升发之气很足,阳气很盛。老人都愿意抱着小孩睡觉,搂着小孩睡觉,因为老人阳气虚,小儿阳气足,抱着个小孩、搂着小孩睡觉,如抱着个小火炉子一样。小孩的阳气是很旺的,阳气十足。那么这股阳气,在上焦心阳这位置,应该是最盛的,最旺盛,火气最足,阳气最足呀。这么一个状态,按说不应该受到什么郁滞,不应该生病。拿我们大人,五脏六腑中,心脏生病的概率是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它阳气最足,不容易产生郁滞。为什么小孩反而容易得这个心肌炎呢?因为小儿整体这股气比较弱,虽然他的阳气很足,但这孩子毕竟太小,他这股阳气整体的力量不大,还是偏小的。所以,有时候感上外界致病因素比较强的时候,这股阳气容易受到压制,它有时候自己就通不开了,就会有些郁结留在体内。
那么对阳气来讲呢,什么东西、什么邪气对阳气的这种抑制是最强的呢?一个就是寒气,寒凉之气能够直接削伐小孩的这个纯阳之气。小孩感冒一般都是受凉,而且治疗感冒的药呢,西医一般都是抗生素用得比较多,都是非常凉,本身受凉引起的疾病,再用上大凉的药物,有时候呢,往往就对小孩的阳气影响会比较大,会受到一个比较重的损伤,心阳受损。这一个是凉气,再有一个就是痰浊之气。痰浊之气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常的黏滞,那么这股黏滞的痰浊之气呢,它郁结在体内不容易去掉,就跟沾上一样,沾在那个地方堵着,你再有劲儿你也冲不开。就好比我这个,咱手上假如沾上很粘的胶,有时候你怎么弄也弄不下来,比方说门上贴的那个什么不干胶那类东西,时间长了,你把那个东西揭下来,它可能也会留下那种粘粘的胶,在这个表面上,你要把剩下的这个粘粘的胶啊,你想把它去除干净,有时候很不好弄,连擦带刮呀,弄半天也弄不干净。有时候这个粘痰啊,就类似这种情况,它堵在这个 脉络里面呀,堵在这个脏腑之间,阻碍整个一气的流通,你很难把它去掉。所以小孩这个阳气啊,即便很足,很有力,一旦有这个粘浊的痰气郁结在里面的时候,往往也会引起心脉非常严重的郁滞,郁堵,那么这种郁堵呢就会导致气血不通。
心气虚,心气一方面郁得很厉害,另一方面显得很虚,因为他本身得不到气血,虚郁病同,那么这种情况呢,也会导致心肌炎。当然我们在临床上能够碰到的这个心肌炎大部分情况是这两种因素都有,既有受寒的因素也有痰浊的因素,都有。有痰浊,有寒凉之气的话,它都是一些郁结,它会导致气血不通,气血不通自然就会形成瘀血,它必然也会伴有瘀血的因素。而从这个根本上来讲呢,小孩心肌炎的致病因素里面,寒气是一个主要的诱因,痰浊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瘀血是伴随的致病因素,这三个方面,痰浊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痰浊,没有这股粘滞的邪气在里面堵着,单纯的寒气,有时候心阳秉承这股阳气,它自己慢慢也会散掉,也不至于停留不去,慢慢的演变成一个心肌炎,痰浊是最主要的,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寒气这个因素,可能也不会产生痰浊。痰浊是寒凉的邪气引发或者提供一个产生痰浊的条件,它是一个诱因,而瘀血呢是是这个病已经生成,它会自然产生瘀血这个病因, 是一个继发的这么一个致病因素。
所以你看我们一谈到小儿心肌炎的时候,从邪气的角度来讲,寒邪,痰邪,痰浊之邪气,还有瘀血之邪,这三方面基本上都跑不了,都会有,同时并存。而从正气的角度上来讲,它必然带有阳气虚和这个血气虚,就是气血双虚,阳气虚实际上就是肾阳虚,阳气的源头还是在肾,血虚是因为有这个痰浊堵着,有气血它也过不去。 所以我们如果从整个大的象上来看呢,小不孩心肌炎啊,这种孩子都是,上焦就是粘浊阴霾的邪气,瘀滞堵塞在这个心脉之间,留而不去,而下焦都是肾气虚,血气虚,无力向上通达。如果这个疾病呢,久治不愈,或者说长时间的得不到一个合理的治疗,那么这个整个这种郁滞,它必然影响中焦的运化,中焦的土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也会变得运化无力,那么这种孩子往往就会也吃不了饭,消化也不好,他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间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中焦再一差,整个气血的来源就变差了。
上焦,整个上焦是堵着,气血在里面过不去,郁在那个地方,它就不停的消耗。因为人体本身,他这个气,这个一气本身有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恢复的这么一个本性,它总是想着,我要过去,我要去疏通开啊,但是它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去把这个郁结化解。那就是劳而无功,白白的,徒然地消耗正气,这边在持续的消耗正气,脾胃又不能正常的化生气血,这种孩子的体质往往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劲儿,面色越来越白,人也越来越瘦,精神越来越差,有的孩子干脆就上不了学了,只能在家休息。有一些在城里的的孩子,上个楼梯都上不了,只能爸爸妈妈抱着,所以呢,这个小儿心肌炎你看,从症状上来讲,看起来也是一个很重的疾病,它确实这个郁结是比较重的,但是有一点,这个小孩儿啊,他毕竟还是小,虽然有这个浊气郁结在体内,但是它也容易去掉,相对来讲还是好治的。尤其心肌炎这个上焦之病,心肺胃居于上焦,上焦是清气所居之地。人体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焦本身容易产生清气,虽然现在有这个郁浊的浊气,郁浊之气盘踞在上焦,清气不达,心气不能通畅地舒达周流,表现出心肌炎这么一个病,这么一些症状来,但是它本身这个疾病的位置,它本身就处在一个清阳之地,清阳之气,心气的这股清透的阳气啊,它还是在它自己家里的一个病啊,它还是有这种,就跟这个东道主一样,有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它有这个地利的这种优势,所以相对来讲它还是好治的。
比小孩的肾炎要好治,肾炎是在下边,下边本身一个阴霾这地,这种郁浊的邪气如果停留在下焦,有时候不如心肌好治,所以这个心肌炎好治,肾炎不好治,就是因为位置不一样。邪气,一个上面的好去,下面的不好去。那我们知道小孩的心肌炎,他的正气、邪气两方面的情况我们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治疗起来呢也就方便了。如果刚开始你就知道这个小孩是心肌炎,最开始的时候,最开始他肯定就是感冒啊,受凉啊,就跟感冒差不多,这个时候引起的心肌炎,刚刚得了,时间不长,你有时候就按感冒的方法去治,它很快就能治好,就是发发汗,把那个寒气散出去。然后呢,发汗的过程也是一个疏通的过程,整个心脉气血一疏通,有时候这个浊气跟着就出去了,他就好了,很简单。你看我们有时候在临床上,小孩啊,有些小孩感冒啦,或者小孩吃饭,吃得不太好有点食积啦,有时候你摸这个孩子的心律有点不太齐,有时候忽快忽慢的,有些孩子的妈妈就有点担心,说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我就跟她们讲,这不是心脏出问题,小孩啊本身一气比较弱,容易受外界邪气的影响,他这是暂时的,邪气郁堵,邪气郁滞在上焦,阻碍心气的通达,引起的这个暂时的、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它一般时间很短,不会持续。你把这个感冒给他治好了,或者说把这个小孩的食积治好了,他这个心率马上就好了。
所以我们看,从临床上这些案例呢,这些例子我们也知道,小孩因为他这股阳气总体上比较弱,还是容易受影响的。在我们临床上能够碰到的心肌炎患者,大部分都是得了已经时间比较长了,很多甚至已经经过西医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的,他才会来找中医来治疗,大部分都是拖得时间比较长了,这种孩子来了之后呢,一般都是面黄肌瘦,甚至是面色苍白,长得很削瘦,没精神,疲乏无力。然后呢,脉率都是不齐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临床上能够见到的患儿啊,这种情况居多,那么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几个因素都有,浊气,痰浊之气郁滞心包,郁滞心脉,兼有瘀血和寒气,这个因素肯定也是带有的,同时呢,他大部分都伴有这个中焦不运,肾气也比较差,肾气比较差,有的孩子就会表现为遗尿,他就尿床啊,有的孩子会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呢,首先还是要先去邪气,他本身这个病的病根就在于这个阴霾浊气,阴霾浊气郁堵上焦心脉,这是这个疾病的根本原因,一定要先去邪气,同时要辅佐着运中焦,补肾气,就是照顾正气,让正气能够恢复。而邪气里呢,我们刚才讲了,痰浊,浊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这种孩子,我们怎么去治疗,凡是能引起心肌炎的痰浊都是非常粘滞的,一般的化痰药也很难化开,所以化痰浊呢我们还是老办法,还是用皂角和大栆这两味药。小孩呢,心肌炎的小孩,他这个痰浊呢,有时候比较重一些,这个药量可以稍微大一些,有时候可以用到1克,皂角可以用到1克,当然这个具体的用量还是要看小孩这个正气的强弱,一般还是要从0.1克,0.3克慢慢开始用,可以慢慢往上加。
同时他大部分都伴有这个中焦不运,肾气比较差。肾气比较差的孩子呢,可能会表现为遗尿,就是晚上尿床了,很多孩子会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呢?首先我们是去邪气,它本身这个病根还是在于阴霾浊气,郁阻上焦心脉,这个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一定要先去邪气,同时辅佐的要运中焦补肾气。邪气我们刚刚讲了。痰浊,浊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凡是引起心肌炎的这个痰浊都是非常粘滞的,很难化开。我们化痰浊主要还是靠两位药,皂角和大枣。有的患心肌炎的孩子正气强一点,皂角的量可以用大一点,可以用到1克,当然具体用到多少还是看孩子的正气怎么样。一般还是从0.1克,0.3克这个量慢慢开始用,慢慢往上加。
皂角、大枣我们是用来化痰浊,那么它还有瘀血的因素?这个瘀血怎么去呢?我是喜欢用桃仁和五灵脂。桃仁是一个比较柔和的药,既能化瘀血又能去浊气,在正气比较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它来去除上焦的这个阴霾之气。桃仁这个气比较清透,而五灵脂既能活血又能去浊气。桃仁和五灵脂都有活血化瘀的这个功效。只不过桃仁,偏于扶持正气,五灵脂荡走浊气。这两个药流通、推荡就可以把上焦心脉之间的轻灵之气树立起来,污浊之气就可以带起来往下带走。当然前提是首先要用皂角、大枣把这个痰浊化开。这样的话这个气才能得以流通。然后再用桃仁和五灵脂再把这个瘀血浊气流通一下,往下带一带。整个上焦的这个气,基本上郁结就解决了一大部分。但还有这个寒气郁结的因素在里面,这种小孩都是面色白,面色白就是阳气不得外达啊,本身有心阳虚的因素在里面,气血虚 了,心气虚,本身是这个面色苍白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寒气阴邪郁结不能外散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可以适当加点往外宣发的这个药物。这个往外宣发的这个药物,能不能用麻黄?这个麻黄是不合适的,因为麻黄太峻猛。麻黄从这个用药方向上也可以用,在早期的时候可能用麻黄就能治好了,但是我们一般接触到的孩子时间症状都挺长了,这个正气都比较弱。这个时候你用麻黄宣发,这个就有可能削伐正气就不合适了。我们用什么呢,我们用生黄芪。这个生黄芪它即能辅助一气的流通又能很缓和的向外宣达,一举两得。即能补足正气,又能向外开达散寒气。 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这个黄芪宣发的力量跟麻黄相比不是那么大,仅仅是稍微往外散而已,所以用量适当的要大一些,一般来讲都要用到15克以上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往外宣达的效果。大家单纯用黄芪会偏燥一点,还可以佐上一点生晒参、人参。人参补益五脏之气,人参是偏收敛的,比较润一点。黄芪是偏燥偏散的。所以这个时候呢,生晒参、人参这个量不能大,一定要以黄芪为主不能以人参为主。以人参为主的话,这个气就收在里面了,散不出去了,不利于整个心气的开达和流通。所以要以黄芪为主,人参必要地时候可以佐上,如果他本身这个脉气还可以的话,不用人参问题也不大。
这种孩子往往伴有中焦不运中焦差一些,所以要适当佐上运中焦的药。这种孩子 因为他的消化能力要差一些,所以还要加上助消化的运转中焦的药物。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是生姜、白寇、山楂这几味药。生姜、白寇,温运中焦一升一降,咱们经常用这个。为什么用山楂呢,山楂它有点酸甜,气比较柔和的一个药,能够帮助消化还有活血的效果。这三味药就可以帮着把中焦运转一下,便于把水谷精微转化为小孩一身所需要的气血,提供气血后天升化的一个源头,治疗都是要消耗正气的,没有正气一个持续的来源,这个治疗很难持续下去。那么体内这么多的浊气郁结在里面,给他化开了,中焦也运转起来了。中焦运转的话,中焦的这个土气。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六腑之气都是属于这个土气,六腑是通天气达地气。上面咽喉通天气,下面二阴通地气。所以它是通达天地之气的,有进有出。那么这些浊气我们把它化开之后,要流通出去。这个邪气我们要把它排出去,因此还要用上排邪气的药,排浊气,那么这个浊气用什么来排。因为小孩整个的一气算比较清透,尽管体内有粘浊,但跟大人相比还算是比较清透的。在比较清透的情况下,浊气相对比较少,清透的正气相对偏多的时候,我们向外排浊气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相对比较清透的药物,比如说大黄。当整个一身之气比较浊,就可以用黑丑,黑丑本身是一个气比较黏浊的药物,它可以更好的入于这个粘浊之气。所以一般给大人排浊气,大人肝炎、肾炎的时候,有时候浊气比较重的时候,我就喜欢用黑丑这个药,用得比较多,黑丑可以直接入到浊气中把浊气带走。小孩本身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浊气,我们就可以用比较清透的药物,大黄就可以了。大黄是一个比较清透的药,推陈出新的效果要比黑丑要来的快来得好。只要这个邪气是可动的可以流通的,就可以用大黄把它带出去。用黑丑是这个邪气不容易排出的时候,用黑丑往外排,更缓和一些。小孩这个心肌炎,这个酒大黄用得比较多。当然有的时候个别孩子浊气比较重的时候搭配用上一点黑丑也可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酒大黄就可以了。
我们化解各种致病的邪气,也给它扶助了一下正气,运转了一些中焦,并搭配上了排除浊气的药物,但我们知道这种小孩孩本身是上实下虚,都有肾虚的这个因素,个别孩子还有尿床这个症状,还需要用一些补肾的药物。这个补肾的药物什么时候用,如果这个孩子刚开始邪气比较盛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用补肾的药物,先排除邪气。排了邪气,等他这个脉变得比较弱的时候,再补肾气。补肾的时候用什么药呢,小孩补肾气我很喜欢用芦巴子这个药物,它是一个种子,稍微有一点苦,这个要熬出来是一股淡黄色,也很好看。那么芦巴子这个药有一个特点,它本身在补肾的同时也有一股比较好的升发之气,补骨脂、菟丝子这都是补肾的药,但这些几乎偏于纯收,收敛力量太强,通过几乎纯粹收敛的这个力量来补肾。芦巴子它虽然是个种子,但如果剥开来看,种子里面有两瓣子叶,有要发芽长成一个植物的气势。虽然还没有发芽,但里面的两个子叶都跟发芽之后的长出来的样子差不多。这是这个药的特殊之处,虽然是一个收藏状态的种子,但里面已经有一股比较好的升发之气。那么这个特性使得它更适合给小孩子补肾,小孩是个长身体的时候,生发之气比较足,给他补肾的时候不能一下子收死了,不能收得太紧,所以芦巴子这个药比较合适,适合给小孩用,我很喜欢用芦巴子给小孩子补肾。
大家看,我们把给小孩治疗心肌炎的这些药都跟罗列出来了。化邪气的就是:皂角、大枣、桃仁、五灵脂;扶正气也能去寒的是生黄芪;排邪气的是酒大黄;运转中焦的是白寇、生姜、山楂;补肾的是芦巴子。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用到的药物,个别情况可以用一点人参辅助一下,加上人参总共11味。11的卦象是乾卦,卦象还不错。我说一下药量,皂角一般用上0.1克,从0.1可开始用就可以了。因为小孩这个心肌炎,往往我们接诊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正气已经比较弱了,脉都很弱。这个药刚刚开始量一定要小,不敢太大了,太大了这个孩子本身正气若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药量的过程是由小到大,随着病情的好转,药量也是可以逐渐加大的。皂角刚刚开始用0.1克,三、五岁的小孩年纪都不大,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那么大的量。那么大枣,0.1克的皂角搭配1个大枣就可以,小孩,从好喝的角度可以用上三个大枣。不需要太多,用那个大一点肉多一点的,大人大拇指指肚那么大的就可以了。用上三个大枣,皂角是0.1克。桃仁用6克就可以了,要打碎。五灵脂,3克就可以了,生黄芪15克。按说生黄芪,多的时候用到60克也可以,刚开始的时候不能用太多,用太多本身气太弱,容易加重瘀滞,引起气郁。刚开始15克,甚至再少一点12克都可以,慢慢的往上加。人参不能用多了,人参不要超过6克。什么时候用人参,你摸到小孩的脉特别虚,可以用上6克人参。但生黄芪的这个量是人参的两倍,用6克人参就就得用12克的生黄芪,不然药势就变了,不再是往外宣发了,而是往里收了。
酒大黄也不用太多,刚开始小孩脉弱的时候可以用到1克,慢慢脉有劲了,可以慢慢往上加,可以加到3克,一般不需要超过5克。就有这个比较好的往外排浊气的效果,刚开始1克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皂角和酒大黄的用量是相对应的。皂角用0.1克,酒大黄就用1克,皂角0.3克,酒大黄可以用3克。化痰排浊的力量越强,往外排浊气的药量也要相应加大。皂角不用,用上10克大黄,这个浊气他排不出来,原因在于浊气并没有化开。大黄不要用太多,用多了伤正气,用的适当只会排浊气不会伤正气。白寇3克就可以了,生姜5片,总共也不会超过10克,一大片也就是1、2克的样子。山楂3克就可以了,芦巴子12克就可以了,小孩不需要量太大,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用的药量。
心肌炎的基本方就出来了,这个方子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用了这个药之后,煎药的时间要长一点。凡是用上皂角的药方,煎药的时间都要长一点,这样皂角的药气才会变得相对柔和一点。不会那么伤正气,也会把大枣的这个粘润之气给煎出来,药就会变得粘稠滑润一点,小孩喝着也就比较舒服一点。所以煎药的时间要长一点,不能小于40分钟,1个小时比较好。所有的药一起煎,煎一遍就行。煎出来有一个纸杯的量差不多,给这个小孩慢慢喝,也不用非带一次喝完,愿意喝多少喝多少,实在喝不完也就算了,那么喝完之后大部分的孩子慢慢就会排便,排出一些比较粘稠比较臭的粪便来。这么排上几天,摸他的脉就会感觉到浊气在往外出,脉气流通得就会好一些,脉率不齐,脉很弱的情况就会好一些,不那么乱了,不那么急了,可能劲还是比较小,正气不会一下子恢复。还是比较弱,但摸起来就比较柔和了。像比较重的孩子,脉象比较急,没有规律,一般感觉比较乱。一般用上一个星期,小孩会拉个三五天,但不会拉得很重。只是次数增加了一些,比较黏一点。一般一个星期效果就出来了,有的好的比较快的孩子脉基本上就正常了。不同的孩子药量可以斟酌,有的孩子正气特别弱,药量还可以再小一点。甚至一副药熬出来只喝半付,剩下的不喝了也可以。
有的正气足一些,但郁结挺重的孩子,去浊气的药,皂角、大黄的量也可以适当增大,甚至加上一点黑丑也可以,祛除浊气的力量就大一些。什么叫见效?孩子能拉出一些比较粘稠的大便,这就是见效了。拉不出来那就是没有效果,有可能是你用的药,药量不够,可以适当加重一点。一般来讲,喝药之后一天之后就能拉出来了,如果没拉出来,那就是药量不够,加大药量,一天喝两次也可以。给小孩治病,小孩本身正气比较弱,不能太急,不能一下子来一个很厉害的药,慢慢地往上加。一天没有效果那就两天,两天没有效果那就三天。加到能把粘稠的大便拉出来为止,只要能拉出这种大便来,这就是见效了,就开始好转了。拉个三五天以后,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个脉率就有明显的好转。等脉气好转一点,有规律不那么乱了之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加大扶持正气的力量,比如说人参的量可以大一点,运中焦的力量可以大一点,白寇、生姜的量可以大一点。补肾的量也可以大一点,不仅仅是芦巴子了,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都可以,扶助正气的药可以适当加大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以祛除浊气为主。浊气去的比较好,也就是粘稠的大便拉的比较多,脉气开始恢复的时候,就可以过度到运中焦补肾气扶持正气为主了。还是这个方子,化痰去浊气的都还用着,但是相应的量可以减小一点。
小孩子心肌炎用这个方子多长时间能根治呢?如果你的用药量的把握恰到好处,一个星期会有明显的好转。彻底治愈的话,怎么着也得就1到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原因在于,孩子心肌有了这么长时间的郁滞,心肌实际已经受损了,需要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有的孩子郁结去除了,脉摸着已经很好了,都很规律了,与正常人一样,但过了一段时间有可能再次反复,反复的原因有可能是体内再次产生了郁结,而此时心脏本身还未恢复过来。治疗的话还是以这个方子为主,断断续续吃上一段时间。等心脏慢慢的完全恢复过来了就不会再复发了。这个病,其实也挺好治。见效很快,只是彻底的好透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体质好的孩子一个月,体质差的孩子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也有。有的孩子可能也不需要持续的吃药,刚开始吃一段时间的药,浊气排的差不多了,可以停一段时间,可以断断续续的吃药。好的时候不吃,感觉反复了再吃一个星期,慢慢的也就好了。这个病虽然比较难缠,西医没有一个很好的很快的解决方案。我们从中医的这个角度,这个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致病原因也是比较清楚的。可以有针对性的来治疗,效果也挺好,临床上的效果也挺好。用的就是这个路子,用的也就是这些药。大家在临床上也可以试一试。小孩子,这种心脏的病没有根治留下病根的话,长大了心脏也容易出毛病,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很多事,影响一生,所以小孩子的病尽量给他治好,不要留下病根。在这里提出治疗建议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能给心肌炎的小孩带来一些切实的帮助。这个病相对来讲不难治,只是治起来时间长一点,用药上要有一定的耐心,根据小孩子正气的强弱慢慢的去用药。正气很弱的时候,药量要小,正气强了之后,药量可以增大一些,不能操之过急。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问题
心肌炎这个病到此讲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交流一下。看一下问题。
1.图图问:弟弟的孩子感冒后心肌受损,做心电图说T波不好,可以吃这个药吗 ?
答:心电图T波不好跟心肌炎什么关系我也不太清楚,西医这一块现在我也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主要是从临床症状上来看,主要从脉率上看,脉率比较乱脉率不齐。孩子气虚阳虚的比较明显,正气比较弱。如果说小孩没有什么症状,基本上表现比较正常,仅仅是心电图T波不好的话,也没必要吃这个。看情况吧,这个药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2.土郎中问:老师今天讲的基本上解决了一些自己在临床使用治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有些问题要问一下,化痰浊的方法是要在什么阶段使用比较好呢(不单指老师今天讲的病)?是用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还是一直用到化痰浊干净为止呢?化痰浊药使用久了会伤阴吗?治疗过程中是不是要配上补阴药呢?使用皂角,大枣,豆蔻,黑丑化痰浊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轻微瘙痒是正常反应还是药不对证还是其他本身疾病的原因呢 ?
答:痰浊最容易引起气的郁滞。脉象表现为非常的急,有的是急促。像小孩子的心肌炎,脉率不齐,像乱打鼓一样也是一种急促之象。凡是出现这种痰浊瘀滞,使得整个脉象显得非常着急,无处可躲。必须要用化痰浊的药,不然这个气郁你解决不了。也不是非要等到痰浊全都去除干净了。等到气通开了,脉象比较柔和了,不那么急了,气流通开了。皂角这种比较厉害的药也可以不用,可以用一些相对柔和的药物,竹茹桔梗、射干都可以,就不需要用这么厉害的药。当然有痰浊粘滞得很厉害的,也有比较轻的,痰湿的这种痰,粘滞性差一点的话,单纯用一些运转中焦的药物也能把它排出去。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有一点痰浊就要用很厉害的化痰浊的药。
化痰的药用久了肯定会伤阴的,痰浊本身是一股粘滞的阴柔的邪气,所以我们用药肯定都是一些偏阳偏燥的刚烈的一些药物,肯定是要伤阴。皂角为什么要要配上大枣,大枣它就是比较柔润,为了防止伤阴。皂角这种化痰浊比较厉害的药物不能大剂量长期服用,见好就收。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情况也可以适当配上沙参,炒山药,黄精,一般情况下大枣也就够了。个别情况下,尤其是大人,脉虚得比较厉害,要配上补阴的药,但注意不要使用比较粘着粘滞的补阴药。炒山药我平时喜欢用,既可以补阴,也不会引起太大的粘滞。
出现皮肤瘙痒,按说用这个药跟皮肤没多大关系,应该是其他的原因。如化痰浊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如果补阴药用的不够,伤了阴血的话,肌肤血气不够饱满轻盈,也会出现轻微瘙痒。痰浊划开之后有郁结,郁结散开后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都有可能,具体原因你再仔细找找,跟化痰浊本身没有太大的直接的联系。
3.鹿慕溪水问:皂角与黑丑的量怎么搭配?
答:只要用皂角,黑丑我都是用上12克到20克,小孩用6克也就够了。黑丑比较柔和,多一点少一点没什么关系。跟皂角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跟大黄不一样。为何与大黄有量的比例,因为大黄凉一点,用多了上阳气。黑丑问题不大,多一点少一点,问题不大。
4.小孩一活动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是不是这样久了,对心脏不好,容易得心脏方面的疾病?
答:一活动容易出汗的孩子肯定是气虚或者肺气虚。这样的孩子出汗多了肯定会伤到心液,汗为心之液,这种孩子心脏容易受到影响,这种孩子不能过量运动,适当用一些益气敛阴的药物帮助收一收。
5.布衣大夫问:请问心肌炎10多年了现在调理还会有效果吗
答:10多年了的话,可能瘀血的因素比较多一些,可以考虑把以或瘀与化痰并重,可以看临床上的症状,以活血化瘀为主,化痰为辅。总之,10多年的病,只要是心肌炎,还是有浊气的,还是有郁结在里面,否则不可能一直是心肌炎。调理肯定是会有效果的,只是治疗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6.朵朵问:痰湿化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加大补肾的量呢?
答:只要你摸到脉率比较齐,心率比较齐了,整个脉比较柔和通畅了,就可以加大补肾的量了。当然也要考虑小孩子的胃口怎么样。加大不加大一方面要考虑邪气得干净不干净,另一个也要看小孩子胃口好不好,中焦运转的怎么样。
7.五行相生:治疗疾病期间小孩子的饮食起居护理很重要,冷饮肥甘厚味都要给家长说明。
答:这个是非常重要一点,尤其是心肌炎的小孩本身阳气虚,浊气重。养生护理很重要,冷的绝对不能吃,也不能受凉,肥甘厚味绝对不能吃,这种孩子要吃得比较清淡,简单一些。吃多了会加重中焦郁结,加重痰浊的郁结,肉绝对不能吃,运转中焦加上山楂,就是很多小孩喜欢吃肉。
8.能不能展开讲讲小儿纳食差 人瘦弱的病因和对治 还有小儿鼻炎都是基层很常见又较棘手的病?
答:后面慢慢讲吧,小孩子的病会多讲一点。
9.洁问:老师,端午节到了,问个跟节日有关的问题:药店里卖的苍术,白芷,艾叶的烟熏剂,为啥要在端午节熏这个?作用是驱虫吗?除了驱虫外还有啥效用?
答:芳香之气可以祛除阴气浊气。端午是天地交午,天地之气沟通交流,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氤氲相交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湿气。湿气粘滞容易演变成一些浊气,用上芳香之物可以去除湿气。
10.老师最近讲的三个小儿病都用到了白寇但用量悬殊很大如治疗小儿湿疹白寇用0.3克治疗小儿多动症用12克,治疗小儿心肌炎用3克这是为什么?还有治疗小儿湿疹和小儿多动症都用到了薄荷湿疹治疗用2克多动症却用到了12克而且老师说低于这个量效果不好这又是为什么?
答:这个要看目的。如果需要往外发散,比如薄荷那就用量大。如果只是想轻轻的疏肝,用量小一点。目的不一样,药量也就不一样。
11.松竹:老师,小孩的脉怎么摸?不太会摸,感觉大部分都是比较急数,还算柔和。
答:大部分小孩的脉都是比较急的,没有什么浊气,也都比较柔象,所以小孩一般都是看指纹。但心肌炎小孩子的脉很好摸,非常不规律,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整个就是乱跳,还是很好摸的。一般小孩子的脉摸个大概就行了,摸个浮沉急弱虚实柔和度就可以了。不像大人需要摸得那么复杂,小孩的摸比较简单,一个指头摸就行了,不用分寸关尺,小孩的脉比较短。
12.孩子头总爱出汗 是不是阳虚啊?
答:孩子头上容易出汗是正常的,看多大的孩子,有的几个月的孩子阳气盛,收敛不足就会出汗。大一点孩子可能是阳虚。
13.老师,白蔻需要后煎吗?还是跟皂角一起同时放下去?
答:白寇,治疗外感,后下。内伤,同煎,不需要后下
14.成人夜磨牙是肾气不安吗?
答:我个人理解磨牙就是风木之气动于上,风动于上的象各种原因引起的风木郁滞。
15.老师,如何在脉上分辨痰浊和瘀血?
答:痰浊一般比较粘滞,对气的郁滞比较强,脉气堵得比较重,表现的比较急,脉象表现为急促有力,多有痰浊。瘀血对脉的影响影响不会那么重,弱、涩之象多瘀血。急促、饱满有力多痰浊。
16.老师 肚子涨、打嗝,疏肝健脾行气的药都吃了,不是没效,就是加重。
答:疏肝行气就是去邪气,没有用,那就用中气虚,扶正气,运中焦,补肾气。
17.老师我孩子4岁4各月 舌苔厚腻算是积食吗 有些很重的积食怎么看出来
答:小孩子一旦积食,舌苔大部分都偏厚。但是舌苔厚不一定是积食。有积食的小孩症状多为不大便,不爱吃饭,发烧什么的,症状还是很明显的。
18.安子问:老师这个治疗方法大人心肌炎能用吗,要能用要怎么变化呢。
答:治疗大人心肌炎也是能用的。大人药量可以加大一点,小孩子生发之气甚足,因此没有加入太多生发阳气的药物。大人要注意,可以少量佐上一点桂枝、麻黄等升发药物。
19.成人阳气虚直接用补肾的药就可以吗?
回答:成人如果痰浊比较重的话,也得先去浊气,后用补肾的药,如果痰浊比较重的话,补也补不上。
20.老师 昨天见一腹胀很历害的患者怎么右关没有明显的反应呢?另一病人舌右侧中后部厚腻而左侧没这种情况 这个是一个什么象呢 ?还有一个小孩子每到晚上11点就咳嗽。
答: 腹胀的很厉害但右关没有反应有可能是阴虚引起。有的时候确实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左右两边舌苔不一样,说明郁结左右是有偏重的,哪边多说明哪边郁结重。用药的时候左路和右路还是要有所侧重的。
11点就是子时,此时一阳生。这个时候咳嗽是木郁之象,很有可能是木气郁结,不能正常的升起来,可能肺里面有郁结挡着,然后这个伴有肝郁的一个情况。
21.源头活水问:头眩,左手脉弦,像动,是什么象?怎么治?
答:这肯定是一个木郁之象,具体情况就是驱邪气,疏肝,,脉弦像动也就是有这个痰气郁结在里面,没有痰的话一般脉不会动。具体的疾病也不再谈了,这里主要是讲一个治疗思路,网上没法诊断,可能说半天也没啥用。
⬅ 请老师给看看这个方子 老茶馆 马悦凌一天连发十余微博 称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