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九:《内经》不以脑髓归属于“奇恒之府”

2011-07-17 18:37 楼主
刘养元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历代医家就据此认为脑髓归属于奇恒之府。因此,近代有人认为:《内经》把脑定为奇恒之府,在当时是一种偏见。因为脑是脏还是腑,曾经有过争鸣,《五藏别论》记载:“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不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正由于争鸣,《内经》不以脑为脏,才确定了脑为奇恒之府。


我们认为,《内经》并没有将脑髓归属于奇恒之府,理由如下:

一、“脑”与“髓”并非联合词组,从“此六者”得知,“脑”与“髓”均为单音字,不可以“脑髓”并称也。

二、在《内经》中,“脑”有二义,一为“颅腔”之义,如《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论》:“诸髓者,皆属于脑”。此中“脑”字,皆“颅腔”之义也。二为“脑髓”之义,如《素问·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素问·解精微论》说:“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故脑渗为涕。”此中“脑”字,皆“脑髓”之义也。当然也有“颅腔”义与“脑髓”义在一句中同用者,如《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句中“中脑户”之“脑”字,乃“颅腔”之义;“入脑”之“脑”字,乃“脑髓”之义也。由于《内经》中之“脑”,具有“颅腔”与“脑髓”两种不同的概念,所以,在阅读时当予以严格区分,切不可混为一谈。

三、颅腔中空,具有腑的特点,而其内藏脑髓,脑髓为“真气之所聚”,故藏而不泻,有似脏的一面。说明颅腔既不同于腑,又有别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正与“奇恒之府”的形态和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相同,以 之归属于“奇恒之府”是正确的。而“脑髓”位于头颅之中,即颅腔之内,内藏精气而不泻,又不中空,完全具有脏的特点,有别于骨、脉、胆和女子胞。可见,《内经》将“脑髓”归属于“奇恒之府”者,乃“颅腔”也,非“脑髓也。”


由此得知,《内经》不以脑髓归属于奇恒之府是很显的。后世医家不知《内经》中的“脑”有二义,而且“脑”与“髓”的概念也是不同的。
《内经》中的“髓”,有脑髓、脊髓与骨髓之分,这是根据髓所藏的部位不同而命名:藏于脑则名为脑髓,藏于脊则为脊髓,藏于骨则为骨髓。历史上有不少医家认为,“肾生髓”,于是就认定脑髓、脊髓和骨髓,皆由肾精所化生。据说这就是脑为髓海的生理基础,并因此而篡改经文,将《灵枢·经脉》中“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改为“人始生,先成肾精,肾精成而脑髓生”。由此而引出“先生二肾”之说,此“肾为先天之本”说之所由来也。如此篡改经文,乃无稽之谈,实不可取。


我们且看《灵枢·经脉》全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于肾主骨,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肺主皮毛,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后人:人六脏,是先生脑髓,而后生肾、生心、生肝、生脾、生肺。特别是“肾”,《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得明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经乃后天之经,是知脑髓为先天之本,肾乃后天之本也。只有先天生后天,哪有后天生先天之理!所谓“肾生髓”,是指肾生脊髓和骨髓而言也。显然与脑髓有别。说明脑髓并不归属于肾,更不归属于“奇恒之府,”而是独立为脏。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不是肾生脑髓,而是脑髓生肾精。所谓“肾生脑髓”者,乃指后天养先天而言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奇谈怪论”之六:“五脏六腑”一词非《内经》所创 老茶馆 “奇谈怪论”之十一:《内经》“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