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原理

2011-07-19 18:01 楼主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①


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辛者,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肺经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大肠经自手走头,络肺,主升。太阴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大肠经秉阳金之气,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火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阴性相火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秉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之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也。
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于默记,先记每经名词前三字,随后再记亦可。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足之三阴,自足走胸。将此八句,先为记熟,再记各经,亦是捷诀。如记不熟,全书皆无着落矣。特别注意,历年各校,得到最优成绩,即三日之后,默写此图的好处。自修之家,不能自己督率自己默写此图,用力多,成功少,可惜之至。
注:①《素问·藏气法时论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歧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7-19 18:01 2楼
六气从化


脾与胃属土。脾经称太阴,胃经称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病湿,胃经病湿,又病燥故也,此戊土从化于庚金也。
肝与胆属木。肝经称厥阴,胆经称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肝经病风,胆经病风,又病暑故也,此甲木从化于相火也。
肺与大肠属金。大肠经称阳明,肺经称太阴者,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大肠经病燥,肺经病燥,又病湿故也,此辛金从化于己土也。
肾与膀胱属水。膀胱经称太阳,肾经称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病寒,肾经病寒,又病热故也。此癸水从化于丁火也。
心与小肠属火。心经称少阴,小肠经称太阳者,少阴热火,太阳寒水,心经病热,小肠经病热,又病寒故也。此丙火从化于壬水也。
心包与三焦属相火。三焦经称少阳,心包经称厥阴者,少阳属火,厥阴风木,三焦经病暑,心包经病暑,又病风故也。此心包从化于乙木也。
六气虽从化,仍以本气的阴阳为主。本气阴旺则病阴病,本气阳旺则病阳病。
2011-07-19 18:02 3楼
人身左升右降的窥测


左升右降,无病之人,无所发见。如病不升之病,或少腹胀满,腿酸足重,或遗或泻,服温升肝肾脾之药后,病人少腹左部,必有响声,由而下上。如病不降之病,或胸痞头胀,耳聋目眩,服清降胆肺胃之药后,病人胸肋右部,必有响声,由下而上。如病中气不足,或中气不调之病,服补中或调中药之后,病人胸下脐上,必有响声旋转。新病轻病,不甚觉得,久病重病之人,最为明显。病人睡着将醒之际,本人常有确切之感觉。子丑之交,与天明之前,响声尤大。子丑为造化阳气发动之时,天明为造化阳气齐动之时也。
人身左升右降,应乎一日,后升前降者,应乎一年。后升前降者,冬至后造化阳气北行,人身阳气由下升上。夏至后造化阳气南行,人身阳气由上降下也。造化升降,一日一周,一年一周。人身升降,一息一周。呼主升,吸主降。而呼时气必由前归下,吸时气必由后归上。降不离升,升不离降,此圆运动之妙也。注:一呼一吸为一息。
2011-07-19 18:02 4楼
阴阳升降的活泼看法


人身个体,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右降左升。其实人身个体,全是阴的,阴体之中,包藏阳气。升降运动,以阳为主。左部阴多,则阳不能升,右部阴少,则阳不能降。人身气化运动,只是津液与热力混合而成。两得其平,运动自圆。五行六气十二经的升降,皆可以此义括之。然仍不离阴阳混合,与阴阳平匀之理,便可得整个贯通之妙。
中气运动,分析之言,为阴气右降,阳气左升。其实中气亦阴包阳外,阳藏阴中,故保中气为中医学根本主义。而保津液,保热力,保津液以藏热力,又为保中气之根本主义。
2011-07-19 18:02 5楼
脏腑阴阳之体用


脏腑之阴阳为体,阴阳之升降为用。手之三阳主升,为阳体阳用,手之三阴主降,为阴体阴用。足之三阳主降,为阳体阴用,足之三阴主升,为阴体阳用。用伤病轻,体伤病重。体伤病重者,如腑气病寒,脏气病热是也。如脏气病热,伤及肉质,则更重矣。



十二经主病之轻重


十二经以脾胃肝胆肺肾六经为重。凡疾病发生,惟此六经最大最多。其余六经的病,极小极少。此六经治,其余六经自治。故《伤寒杂病论》,皆脾胃肝胆肺肾之事也。相火的事虽多,皆由胆经负责。因相火以降为宜,胆经属阳木之气,而化相火,胆经降相火乃降也。



人身宗气元气与中气的关系


人身中部之气名曰“中气”,脾胃主之。上部之气名曰“宗气”,肺主之。下部之气名曰“元气”,肾主之。元气为中气之根,宗气为元气之根。元气为中气之根者,肾中水火俱足,乃生元气,元气运动,乃生中气也。宗气为元气之根者,水位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生肾水,火藏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水中有火,水火俱足,乃生元气也。
2011-07-19 18:02 6楼
十二经应十二时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戍心包,亥三焦。
如每日申酉时,微觉恶寒,或精神倦怠,此肾阳不足也。每日子时,心烦出汗,或睡着必醒者,此胆经相火不降也。如每日巳午时,欠伸频频身体不适,此脾胃虚也。他经仿此。



十二经脉起止简述


手太阴脉,起于胸中,属肺,络大肠,循腋下,出手大指次指之端。
手阳明脉,起于手次指之端,入缺盆,属大肠,络肺,支者出缺盆,挟鼻孔。
足阳明脉,起于鼻准,至额颅,支者下膈,属胃,络脾,直者下膝,出足次指大指之端。
足太阴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入腹,属脾,络胃,挟咽,支者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出腋下,入掌中,出手小指之端。
手太阳脉,起手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属小肠,支者上额至目锐眦,内眦。
足太阴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络肾,属膀胱,支者贯肾,入腘中至足小指外侧。
足少阴脉,起于足小指,下斜行于足心,贯脊,络膀胱,属肾,直者贯肝,入肺,挟舌本,注胸中。
手厥阴脉,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属三焦,支者出肋,下臂,入掌中,出手中指名指之端。
手少阳脉,起于名指之端,贯肘入缺盆,散络心包,络三焦,支者出缺盆,挟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中,络肝,属胆,循肋,下膝入足名指间,支者出足大指,贯爪甲。
足厥阴脉,起于足大指,上腘,过阴器,挟胃,络胆,属肝,上连目系,支者贯膈,上注肺中。
手之三阳循臂外,手之三阴循臂内,足之三阳循腿外,足之三阴循腿内。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手之三阴,自胸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升经降经,左右皆同。升经的主干力在左,降经的主干力在右。
2011-07-19 18:03 7楼
五脏所主的认识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主————筋血皮骨肉
五荣————爪脉毛发唇
五窍————目舌鼻耳口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声————呼笑哭呻歌
五志————怒喜悲恐思
五液————泪汗涕唾涎
五臭————臊焦腥腐香
读法——五主五荣五窍。如肝主筋,肝荣爪,肝窍目...心主血,心荣脉,心窍舌...肺主脾,肺荣毛,肺窍鼻...他经仿此。



五主五荣


肝主筋。事实:筋病诊在肝脉。如肝脉枯细,筋病硬缩。肝脉微小,筋病惕动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在内,冬气主骨。春气在冬气之外,筋附骨而生。肝秉春气,故肝主筋。爪者,筋之余,故荣在爪。
心主血。事实:血病诊在心脉。心脉浮洪滑大则血旺。心脉沉弱涩细则血少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夏气属火,火色为赤。地下水分,经阳气之温暖,交夏令后,升发于地面之上。夏时人血淖溢,心秉火气,故心主血。脉者,血之余,故荣在脉。
肺主皮。事实:皮病诊在肺脉。皮坚而理细者,肺脉不虚,皮松而理粗者,肺脉虚散之类。原理:秋金之气,居造化之外而包围整个造化。肺秉秋气,有收束全身之力,故肺主皮毛。毛者,皮之余,故荣在毛。
肾主骨。事实:骨病诊在肾脉。肾脉微者骨软,肾脉足者骨坚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主内,气沉而坚。肾秉冬气,故肾主骨。发为骨之余,故荣在发。(肾属水,肾主骨。骨富有碳素,碳者大气下沉,压极所成,有坚凝作用。水有封藏作用。水与碳,其气皆沉,肾气以沉坚沉藏为能,故肾属水肾主骨。)
脾主肉。事实:肉病诊在脾脉。脾脉衰者肉脱,脾脉旺者肉丰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土气居中。水火木金之中,皆有土气在内。脾秉土气,妊娠整个浮沉升降的圆运动,处处皆中气所分布,人身内外处处是皮质所构成,故脾主肉。唇者,肉之余,故荣在唇。
五色(五行的圆运动密,则五色不现,病则五行的圆运动不圆,五行各逞其偏,则五色偏现。)
肝色青。事实:肝病则面现青色。青色多,肝气绝。青色多者,肝脉必弦细而急,如循刀刃之类。原理:造化之气,水性下沉,下沉则黑。火气上浮上浮则赤,木气者,夏秋火气降沉水中所成。黑中有赤,其色为青,故木色为青,肝秉木气,故青为肝色。
心色赤。事实:心病则面现赤色。赤色多,心气绝。赤色多者,心脉必浮而不降,有如挂钩,上有下无之类。原理:造化之气,火气上浮,其色为赤。心秉火气,故赤为心色。
肺色白。事实:肺病则面现白色。白色多,肺气绝。白色多者,肺脉必白(注:应该为“毛”)而涩,有如循鸟之羽毛之类。原理:造化之气,金性在上,其色本白。肺秉金气,故肺色为白。
肾色黑。事实:肾病则面现黑色,黑色多,肾气绝。黑色多者,肾脉必沉而不浮,有如石之下沉之类。原理:造化之气,下沉则黑,最能下沉者莫如水。肾秉水气,故肾色为黑。
脾色黄。事实:脾病则面现黄色,黄色多,脾气绝。黄色多者,脾脉必如屋漏一落,缓而不能连续之类。原理:以青赤白黑四色,融而和之,则成黄土的黄色。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也。所谓四象之中,原有中气者,其实中气者,原有四象也。四象与中气,中气与四象,原是分析不开的。中气不衰,黄色不现。一现黄色,乃土气之败,脾秉土气,故脾色为黄。
2011-07-19 18:03 8楼
五味(病人自觉)


肝味酸。事实:木病则现酸味。病人自觉有酸味,调和肝脉则愈之类。原理:木主疏泄,木本生火,木郁则不能疏泄而热郁。肝木热郁,是以作酸。肝秉木气,故肝味为酸。
心味苦。事实:火病则现苦味。苦着,火逆不降之味。病人自觉有苦味者,清降心脉则愈之类。原理:凡物之被火烧焦者,其味即苦。火气浮上则燃烧,故火为苦味。心秉火气,心火不降,则自觉味苦。
肺味辛。事实:金病则现辛味。辛者,金气逆散,不能收敛之味。病人自觉有辛味者,降敛肺脉则愈之类。原理:辛气主散。人食辛味则汗出,以其散也。金气喜收恶散,金气降则收,不降则散。肺秉金气,肺金不降,则现辛味。故肺味为辛。
肾味咸。事实:肾寒则无味,肾热则味咸。病人自觉有咸味者,清润肾脉则愈之类。原理:海水之咸,太阳射入海水的热力深藏富有也。咸极则苦。即是咸由于热的根据。肾秉水气,水中阳气过旺,则现咸味。故肾味为咸。
脾味甘。事实:脾病则现甘味。脾气郁热,甘味乃现。病人自觉有甘味者,清解脾脉则愈之类。原理:以酸苦甘辛四味,融而和之,则成甘味,谷食味甘,秉中土也。脾秉土气,脾病热则现辛味。故脾味为甘。注:五味偏见,皆热之病。



五声五志(病人自觉)


肝声呼,肝志怒。事实:肝脉沉而滞者,则病怒病呼。原理:阳气降入水里,封藏一冬降极而升,化为木气。木气上升,其力甚大,升而不遂,郁动莫遏。冬春之交,必起大风者,木气之郁动也。肝秉木气,肝经升气被抑,则郁动而声呼志怒也。
心声笑,心志喜。事实:心脉浮而弱者,则病笑病喜。原理:火气主浮,一浮即降。浮而不降,则病生焉。笑与喜,皆气之偏浮不降使然。心秉火气,人身的火气偏浮,则病笑病喜。故心声为笑,心志为喜。
肺声哭,肺之悲。事实:肺脉沉而虚者,则病哭病悲。原理:笑与喜为阳象,哭与悲为阴象。阳浮故病笑病喜,阴沉故病哭病悲。金气主降,降而不沉,则阴象不盛,不哭不悲,降而太过,则阴沉而病哭病悲。故肺声为哭,肺志为悲。
肾声呻,肾志恐。事实:肾脉沉而虚者,则病呻病恐。原理,气浮则笑,气沉则呻,气浮则喜,气沉则恐,阳浮阴沉,自然之理。肾秉水气,水气为沉,沉而不浮,阳气退败则阴沉而病呻病恐。故肾声为呻,肾志为恐。
脾声歌,脾志思。事实:脾脉郁者,则病歌病思。原理:气升为病则自呼,气浮为病则自笑,气降为病则自哭,气沉为病则自呻。气升为病则自怒,气浮为病则自喜,气降为病则自悲,气沉为病则自恐。气郁于中,则病自歌与病自思。欲呼不呼,欲笑不笑,欲哭不哭,欲呻不呻,是以歌也。欲怒不怒,欲喜不喜,欲悲不悲,欲恐不恐,是以思也。脾秉土气而居升浮降沉之中。中气抑郁不舒,则病歌病思。故脾声为歌,脾志为思。
2011-07-19 18:03 9楼
五窍


肝开窍于目。清阳上升目系于肝也。
肾开窍于耳。浊阴下降,化精归肾,耳系于肾也。
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为呼吸之门,鼻系于肺也。
心开窍于舌。舌系于心也。
脾开窍于口。脾口俱主饮食也。



五液


肝液为泪。肝家津液,为风热所动泄也。
心液为汗。汗即血所化也。
肺液为涕。肺气不降,则津液凝聚而于鼻也。
肾液为唾。肾气不能藏,而津液上泛也。
脾液为涎。脾阴不足,不能汲收本藏津液也。



五臭(病人自觉)


干臭为臊。木气病也。人身腋下狐臭,即肝木病气。
心臭为焦。火气病也。每年夏季必有极热之数日,空气中时有焦臭即是。
肺臭为腥。金气病也。秋情日久,空气中时有腥臭即是。
肾臭为腐。水气病也。阴霾不见阳光之地,时有腐臭即是。
脾臭为香。上气病也。不臊不焦不腥不腐,则成香也。
2011-07-19 18:04 10楼
气血的认识


气入腹则生气,饮食入腹则生血。空气入腹则生血,饮食入腹则生气。二者不可分也。人身无处非血,即无处非气。圆运动之左升,血中之有气也。圆运动之右降,气中有血也。气统于肺,血主于肝,气纳与肾,血运于心,凡气之成血,血之成气,皆中气变化之力也。故血病则在肝心,气病责在肺肾,中气不足,责在脾胃。血者有形之气,气者无形之血,~由于空气与饮食,经入人身的圆运动所成而已。



荣卫的认识(外感病以荣卫为主,全身病以荣卫为主。)


荣卫者,脏腑以外,身体整个的圆运动之称。荣者,人身由内而外之气;卫者,人身由外而内之气。注:(内兼下而言,外兼上而言。)由内而外者,收敛之气,秋冬金水之气也。有卫护之意,故曰卫。
荣性本热,卫性本寒。荣气疏泄,有卫气之收敛以交之,木火之中有金水,则荣不病热。卫气收敛,有荣气之疏泄以交之,金水之中有木火,则卫不病寒。此荣卫之合也。荣离卫则郁而病热,卫离荣则郁而病寒。此荣卫之分也。合而忽分则病作。分而乃合则病愈。中气伤则荣卫分,中气复则荣卫合。中气者,荣卫之根本。荣卫者,中气之外围。
荣卫者,十二脏腑公共组织,以行于身体之内,脏腑之外,通于经络皮毛之气也。脏腑主一身之里,荣卫主一身之表。故外感之病,不论伤寒温病,无不由荣卫病起。一见恶寒发热,便是荣卫由合而分,中气未有不虚者。调解其分以求归于合。未有不顾中气而能收效者。
但荣卫之由合而分,难由中气不足,亦必有所感伤。感空气中之寒气则伤荣,感空气中之热气则伤卫。寒伤荣则卫郁而不交荣,热伤卫则荣郁而不交卫。荣卫交合,如环无端。寒伤荣则疏泄之气减少,收敛之气加多。热伤卫则收敛之气减少,疏泄之气加多。一少一多,加多之气,与减少之气不能通过,故荣郁而现其本性则发热,卫郁而现其本性则恶寒也。
空气之热气,性本疏泄,与人身荣气同气,故热不伤荣而伤卫。空气中之寒气,性本收敛,与人身卫气同气,故寒寒不伤卫而伤荣。天人之气化原如此也。
脏腑主里,荣卫主表。当其一伤一郁,恶寒发热,病在表时,辅助中气以调和荣卫。荣卫复合,汗出病解。汗者,荣卫分离时所停之水气,与荣卫复合时,所生之津液也。病在表时,不由汗解,则里气内动,而荣卫内陷,便成大病。
腑阳内动,则荣热内陷入腑,而里气亦病热。脏阴内动,则卫寒内陷入藏,而里气亦病寒。里气病热,脏阴复则病愈,脏阴尽则人死。里气病寒,腑阳复则病愈,腑阳尽则人死。表热入里者,半死半生。表寒入里者,九死一生。名曰表病入里,其实乃中气败而里气自病。自病者,脏阴病寒,腑阳病热。阳热阴寒,自然之理也。
至于荣热外郁,而脏寒反动。卫寒外郁,而腑热反动者,亦复不少。盖愈郁愈盛,愈盛愈泄,荣分木火之气泄伤,自然阳亡而寒生。愈郁愈盛,愈甚愈闭,卫气闭而不开。里阳莫达,自然阳遏而燥起。伤寒温病,皆起于荣卫,而终于脏腑也。
至于内伤诸病,只重在十二经之本经。因荣卫为十二经之精华,降气足则卫气足,升气足则荣气足,降气司令在肺,而根于胃,升气司令在肝,而根于脾。调脾胃以升降肝肺,荣卫自旺也。
若夫卫者降气也。而根于阳。阳气升而后化卫,阳弱则卫气下陷。荣者升气也。而根于阴。阴气降而后化荣。阴弱则荣气上冲。故荣与卫又当阴阳并重。卫阳主气而下降,荣阴主血而上升。卫交荣则气降而复升,荣交卫则血升而复降。此又表里之外的荣卫关系也。
若年老之人,肢体常觉微微恶寒发热,口中微觉味苦,甚与外感相似,其实并无外感。此乃脾胃将败,荣卫解散之征兆。脾胃败而中气不运,胆经不能下行,故口有苦味。脾胃为两肾之后天,两肾为脾胃之先天,先天不伤,后天不败。水火为中气之根,寒热为水火之象,水火将亡,寒热现象,故微觉恶寒发热耳。凡老年病重,每交半夜子时,或发烦热,或出微汗,皆是此理。子时为造化圆运动开始之时,人身不能与造化相合,人身的圆运动将灭矣。
凡小儿春令之时,遍身发红发痒,此中气虚荣卫外泄。老人病时,身体发痒,此中气亡荣卫外散也。
凡老人荣气外散,舌尖先有红色,有如涂硃,其色浮于肉外。红为火色,荣为火气,心属火,其色红。红色浮于肉外,乃火气外散之象,火气外散者,中气将亡不能将火气降入水中也。
2011-07-19 18:04 11楼
药性大概的认识


欲用某药去治某病,,须先知某病何以需要某药,须先知某药何以能治某病。欲知某药何以能治某病,须先知造化何以产生某药。认识河图的圆运动,即知药之产生的由来也。
缘造化之生物也,空气的阳性,与空气的阴性,升降运动的圆而已。圆的运动,中有五行。五行不偏的生物,人而已。人外之物,皆五行之偏者。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也。五行不偏,为人之灵。五行一偏,便是人的病。病生于五行之偏,偏于五行之物,是为药耳。四肢寒冷,肚腹疼痛,为偏于木气阳分衰弱之病。用偏于木气阳分特多之物以补之,用当归川芎之类。暮夜干烧,形体枯瘦,偏于木气阴分亏乏之病。用偏于木气木气阴分特多之物以补之。用芍药生地之类。土气偏少之病,用土气偏多之物,如脾胃虚乏,用甘草党参白术之类。心火偏热,舌疼心跳,用偏于寒性之黄连以寒之。肾水偏寒,腹泻肢冷,用偏于热性之附片以热之。肺金偏燥,胃热便坚,用偏于寒润之石膏以清之,肝木偏风,耗津动热,用偏于静润之阿胶以息之。脾土偏淫,运化停顿,用偏于渗利之茯苓以泄之之类。
人以外之物,皆秉五行之气之偏,故能治人身五行之气之偏之病。偏东方之病,用西方之药,偏南方之病,用北方之药。中医学的药学,必言性者,五行之性也。
又如足软之病,肺脉燥热,用百合以清肺热。并不治足,而足软自愈。头晕之病,肾脉虚之,用熟地以补肾。并不治头,而头晕自愈。右肋痞胀,用温升左肋之药,左肋寒痛,用清降右肋之药。上下左右俱病,用建运中气之药。病情简单,用药亦简单,病情复杂,用药亦复杂。研究经方的配合,便见得中医用药的方法的原则,不过一个河图的圆运动而已也。病有千班,药只五行。本草一千三百余品,常用者不过百品。所谓中医的理法。极简极易,于此可见也。
至于人身的水气,即是人身火病之药。人身的火气,即是人身金病之药。人身的金气,即是人身木病之药等等。五行相克药也。五行相生亦药也。药物之药,无非帮助人身自己的药耳。所谓圆运动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恢复其圆为医理,如此而已。
中医学的结果在用药。认识河图,自能认识药性。不先认识河图,而欲认识药性。正如千枝万叶的树,不见根干,只求枝叶,不能知其来由也。
⬅ 针灸和艾灸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老茶馆 中医里的付和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