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在中华文化之中的决定作用

2011-07-25 17:47 楼主
农业文明在中华文化之中的决定作用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209号
电话:0311—8536398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农业文明是一个“生成论”的文明,工业文明是“构成论”的文明。两者认识事物的思路不同,处理事物的方法各异,不能混淆,需要说清。
人类诞生之后,首先是狩猎、采集生活,尽管也必须受自然的制约,但是,还没有试图改变自然。逐水草而居的牧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也不一样,不定居的生活,远远没有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远远没有充分利用自然的蕴藏。逐水草而居,不能集约化发展,只能小规模一家一户放牧,交流创新的能力受到限制。
农业文明,耕读生活,需要定居下来,建立城邦,需要交换,市井文明由此诞生。人类聚集起来,互相联系,组成社会、国家,才会迅速发展。农业文明,一开始也许是在水边生活,人们把黄河比喻为母亲河,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水,就不可能解决定居之后众多人口的饮水生活问题。因此,在解决了钻木取火之后,迫切需要解决饮水问题。
水从何来?“天一生水”这个认识是后来的哲理性语言,早期文明可能还没有这样高度的概括。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最早,把开始制陶的年代定位到1万年之前。有了陶器,才有了冶金,金属文明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因为金属工具可以挖井修渠,引来河水、湖水,或者穿井生水。有了在“无水”的地方,通过穿井生水的方法,人类的生活空间大为拓展,可以远离水边,城市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了。城市有了规模,人的交流也就越必要。市井文明普及化,遍地都是城郭,是金生水法则的充分利用,创造出大量的人间奇迹。
“市”字的创造,与刘明武先生所说的“立杆测影”有关。立杆测影是为了研究太阳与地球季节的关系。季节是农业种植的指挥棒,错不得,误不起。
“人误天一时,地误人一年”。
只有深刻认识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关系,人们才会在春天播种,才会在烈日炎炎的时候,小心侍候农作物。即使是秋收了,也必须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以便在春、夏没有收获而“青黄不接”的时候食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千年的反复实践,讲求的就是“养生”的规律。
狩猎靠杀生,放牧喝的是奶。
猎物和奶越新鲜越好,都不能存放一年。因此“秋收冬藏”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很难被接受的道理,“春种夏长”对他们来说也是“外国话”。
靠天吃饭,谨候节气,寻找规律,制订历法,让月亮都在十五圆,让正朔的祭祀庄严到不差一天,那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天地之间的关系怎样?人是哪里来的?人与天地自然有何关系?人与万物如何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人的健康如何维持?病了之后该怎么办?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如何把握?标准在哪里?等等,等等,古人都日思夜想,做过很多深刻的研究,也有很多智慧的解释,并且方法独特,行之有效,逐渐达到了安全方便的境界,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加以提高。因为认识没有完结,生活还在继续,思想那也不应该退化、异化,傻到只相信机器,不相信自己。
2011、7、25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湖南之行令我难忘 老茶馆 关于张功耀的价值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