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案一例实录及说明

2011-07-28 08:45 楼主
以前发的,重新整理加以说明,征求意见,看这样说能否更明白些?

呃逆案一

男,55岁,呃逆二十天。饮酒引起,脘痛、呃逆,头昏耳鸣。经西药治疗无效,影响睡眠。舌深红,苔中后部黄腻,脉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现服多种西药。

处以橘皮竹茹汤原方,第一剂患者煎药时未加生姜,呃逆停止一夜,晨起微作,原方一剂,嘱其加姜而愈。
《金匮.呕吐哕下利》篇:"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例,辨病,是哕逆病,辨证也典型,就一个哕逆。
是病是方,可看作是辨病用方的用法。
至于是寒是热是虚是实,这些并非主要,故可不辨,主病主症既明,直用得效。
原文越简者,越好辨用,主病主症更突出。
——这样解释说明一下思路,是否能说明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7-28 09:06 2楼
学生理解:
既然是辨病用方。只要病人的主证与某病之主证相符合。用之就当有效
证与症皆为用药之证据。证据确凿,用之无疑。
2011-07-28 10:17 3楼
山西人吃面,山东人馒头,江南人米饭
——这是现代的“辨证论型”,人的地域类型不同,食不同。
——饱了吃饭,吃饱不饿。饿是病,饭是药,天下人通吃。这是传统的辨病辨证法。

若以为食不可越界,饿死也不能吃“错”,江南人饿死也不吃面,证型错,不能吃。那就只有饿死了,大错。
打嗝放屁,本是小事,
辨来辨去,似乎有理,
如若不治,可真是“屁都不治”了


证、症,本是一字,只是从现代教材始才分出“阶段概括”和症状现象一说。于史无据,于实不符,于学有害。
2011-07-28 12:59 4楼
改正——(饱)饿了吃饭,吃饱不饿。饿是病,饭是药,天下人通吃。这是传统的辨病辨证法。
2011-07-28 13:07 5楼
襄阳人米面酸甜咸辣通吃,汇南北之精华,地域使然乎?得其中正,治病亦然。吃喝拉撒本小事,反其之常也大问题了。
2011-07-28 14:57 6楼
老师辩论的精妙绝伦,但古今剂量的换算不一,您能说一下你应用的橘皮竹茹的药物剂量吗?
2011-07-28 16:54 7楼
希望多点这样的解说:虽然限于层次,还不太懂,但是以后会懂。
2011-07-28 18:30 8楼
用量基本是一贯的,按一两十克起用,陈皮可用100至200,竹茹30、50左右。
2011-07-29 18:11 9楼
拜读医案,可见把《伤寒》和《金匮》要烂熟于心。
近日读《王修善临证笔记》,那个相间恨晚呀,直至扼腕。王老的临证笔记写得通俗易懂,非常爱不释手。
谢谢今师,让人在临证时灵光一闪。
2011-07-29 18:39 10楼
在下经历过两次打呃,记忆深刻。
一次是午饭后伏在办公桌上午睡。可能是吃的比较饱。醒后渐渐有呃,后来越来越频繁。两三天,依旧。十分难受。看看舌苔摸摸脉,认为是堵住了。用钢勺舀点盐,放到电炉上烧一把,化水喝,取吐,吐出粘涎许多。立止。
后一次,是感冒高烧,时间较长,感冒好后,出现打呃。照前法取吐,不效。越来越严重。直至缺盆处都胀痛,心中烦躁,恐慌。被家父知道了,说是津液干枯。让妹妹给我送两瓶银耳罐头。我开始对此不以为然。可当我喝一口那浓稠润滑的罐头,美妙无比,感觉气一下子顺畅了!呃逆立止。
原因找准了,方法准了,覆杯而愈,这就是中医的魅力。这也是我迷恋中医的原因。。
2011-07-30 07:47 11楼
今古子 说:
用量基本是一贯的,按一两十克起用,陈皮可用100至200,竹茹30、50左右。

很明白
⬅ 开给女儿的一则处方 老茶馆 应当这样学习中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