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被累死的老中医田志梅先生

2011-08-12 09:28 楼主
我之前在论坛里发表过我老家一位老中医田志梅先生的一篇医案。
然而由于我对田老的了解,也就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原因遇到他们村子里的一位程老师,听程老师聊起了一点点关于田老的事情,所以就发表了一个帖子。
田志梅老中医医案一则
/threads/58639
当初也曾听说过,田老是早年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家人生病而抱着救治家人的初始目的才跟从恽铁樵老学习的中医。当初跟恽老学习时,恽老的眼睛已经不行了,看不见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函授和自学为主。
解放后,田老就在山东省郯城县当时的郯城县医院,港上公社卫生所,以及村里都有他的办公室,都是低调默默的奉献。由于老人是早年的北大学子,所以有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担任过政府公职的经历。但这个经历到了文革年代就成了一个罪行,所以尽管有高超的医术,但始终受到那些根正苗红的人的排挤和打压。那个年代,不是根正苗红的人,是没有地位和空间的。
后来有段时间都不允许老人给人看病,但仍然有很多人偷偷地找老人给看病,我所遇到的程永乐老师,由于和田老有些亲戚关系,老人便偷偷地帮他的三女儿看病。听程老师说,这个女儿可谓是多难多灾的,一次脑膜炎、一次哑、一次抽搐,三次都是有田老施救而治愈。
老人从医期间,治愈病人无数,对我县当时病患来说,可谓是莫大的福气。
由于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帖子,有缘被田老的一位外孙看到,所以联系了我,所以我也又对田老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和田老外孙的聊天,才知道老人最后竟是被累死的,顿时感到老人的伟大和无私。
上品铁观音 13:32:34
当时受条件制约,农村本来就缺医少药,所以他是一天到晚被人追着看病,卧床不起的时候有些心疼他的人都把他藏起来,但看到四处寻找他的人排着队甚至还有着急得四处搜索,只能躺着继续接诊,直到昏迷
上品铁观音 13:36:01
的确,小时候的我们都受到震撼,在那个年代他的去世都不能声张的,但闻讯赶来送葬的人挤满了院子跟大街,前面得到了墓地后边的还没走出家门,当时就感受到了什么是口碑
当时,听程永乐老师说,田老当初留下一些医案,早年家人曾有意给老人出版一本书,作为对老人的怀念,同时也希望老人的医术继续造福病人。但由于诸多原因,所以未能如愿。

董兴辉 13:18:00
我有听程老师说起,田老曾留有医书著作一本。早期时候,您的小姨曾联系现在在郯城县文化馆的程永凤老师,让其帮助进行出版。
董兴辉 13:18:21
但因程永凤老师是搞文艺创作的,对医学不是很了解而作罢。
董兴辉 13:19:39
恩,我是郯城县花园乡的。因我父亲2010年1月份在郯城县人民医院住院时,巧遇程永乐老师,听其说起您外公的一些事情。
董兴辉 13:20:39
因为我对中医很感兴趣。
上品铁观音 13:21:23
很早的时候可能有这想法来着,这么多年了估计有也没有经过整理,我感觉,医学文献类出书要有明确的主体及分类等思路要求,需要根据要求做一些准备工作再看看是否具备条件,谢谢董管
上品铁观音 13:22:12
看到了,在论坛你做了很多的工作,很敬佩
董兴辉 13:22:21
恩,主要是现在论坛里有资源可以帮助需要出书的。
董兴辉 13:23:01
一个是可以把老人的经验继承下来,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那段历史。
董兴辉 13:23:33
我们论坛里的第一本书是沂南县郭永来老师的《杏林集叶》。
董兴辉 13:24:07
整理出版后,也是对老人更好的追忆和纪念。
董兴辉 13:24:32
呵呵,当然,这个是需要缘分的。
上品铁观音 13:24:42
要是能将他老人家的一些工作医案及心得出版是一件幸事,不过需要整理明确的思路,以及收集需要的素材,这方面可能需要董管的过程指导,谢谢
上品铁观音 13:26:36
我是外行,不太明确这方面的事情,我可以将信息告诉一下我小姨,她现居住在徐州
上品铁观音 13:28:08
老人家最后都是累死的,一直没闲下来做后续的事情,估计资料也是很散的
董兴辉 13:28:43
恩,这个信息,程老师已经告诉我了。但具体位置他也不知道。期间我也联系了在郯城县文化馆的程永凤老师,但多年也没联系,所以就失去了线索。再说就是您小姨本人也已74岁了吧。
董兴辉 13:29:28
是啊,那个年代人很苦的。
上品铁观音 13:30:01
对,就是我小姨跟随外公的时间最长
董兴辉 13:31:06
行,那您和您小姨联系看看。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尽管提。
上品铁观音 13:32:34
当时受条件制约,农村本来就缺医少药,所以他是一天到晚被人追着看病,卧床不起的时候有些心疼他的人都把他藏起来,但看到四处寻找他的人排着队甚至还有着急得四处搜索,只能躺着继续接诊,直到昏迷
董兴辉 13:32:52
有时间的话,先生您也可以把田老的经历整理一下,发在论坛里,让大家先熟悉一下或了解一下田老的经历。对后续的出书有帮助。
上品铁观音 13:33:09
好的,谢谢董管

上述文章的记录整理,感谢程永乐和程永凤两位老师和田老的外孙网名为上品铁观音先生。今天把他整理出来,希望以此纪念田志梅老先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2 09:47 2楼
有处方记录就好办
2011-08-12 11:36 3楼
樊正阳 说:
有处方记录就好办

问题是现在还未联系的上徐州的那位阿姨,也不知这珍贵的书稿,现在还在不在呢?
这些书稿,在我们眼里是个宝,但在不懂医学的人眼里,一无是处。
2011-08-12 16:31 4楼
大医精诚
2011-08-13 10:49 5楼
八月惊雷 说:
大医精诚

只是感觉现在这样的医生都找不到了。
2011-08-13 15:42 6楼
医术先不提,这样的医德,现在还有吗,不过话说回来,医生自己也是人,不能为了给别人治病就把自己不当人看啊
2011-08-13 19:42 7楼
下面是今天上品铁观音先生发来的资料,发出来,让大家了解。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14:18
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一段经历,但由于跨越了那段不平常的历史阶段,也就产生了正常思维所不可想象得一件件往事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19:33
我看了老乡整理的那段生平介绍,可能是程老师所处的环境了解的局限性,差异挺大,在这几个方面我接受的信息是:
1.外公学生时代开始接触恽老的中医函授,开始主要是抱着为家人治病的初衷,不是以行医主业为前提的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27:08
2.以后外公与恽老的接触非常密切,具体细节还需与长辈核实,原先母亲常常说起的是外公当时是恽老最中意的弟子,以后恽老把他自己的行医用书送给了外公,上面都有恽老的签名及批注等,这就是以后外公在任何时候包括战乱都带在身边的一包袱书籍,一直跟家人声称他什么都可以丢失,只有它绝不可丢失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33:42
3.以后外公的主业一直是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职直到解放后的50年代中期,终于是阶级的不同被从济南遣返原籍,因家人在当地书乐善好施,名声很好没有什么欺压老百姓的劣迹,所以虽没有政治地位但一直受到敬重,也就是在闲赋中看到乡村百姓缺医少药的诸多疾苦,义务开始应用起了他的特长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45:46
3.在乡间义务出手后,因诊治奇效立时名声传开,这才有了县医院以及随之乡医院的聘请,因毕竟属于五类分子的身份,事情出头了就有可能给家人以及诚邀的朋友带来政治风险,但又放不下解除民间病痛的原始初衷,所以也一直是很敏感,遮遮掩掩又尽力的默默尽着义务,这方面当时县医院(好像还有县卫生局)的领导及同行,应该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平台给予施展技艺提供了最大支持的,当然是只重医疗效果不能宣扬的,不存在与地方同行的私人妒忌等之争,因为也没有人在业务上对他有可能的冲击而影响别人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5:53:17
4.所以这段奇特的行医经历还要感谢当时的各级医院无私的努力及提供场所,才有了相对正规的一段时间来系统的诊治病人,区域内及周边省份慕名而来诊治疑难杂症的病人络绎不绝,才有了直到自己卧床不起,医院同事把他藏在后院仍被排队等候的病号搜出继续躺着号脉口授别人处方的一幕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6:06:10
老人家卒于1973年,还是基于身份的政治敏感家人想草草不声张的办理后事,但感恩的治愈患者有知道的,私下一传,才有了自发数百人甚至从遥远的外地赶来送葬的队伍,后事用的棺材都是县院(还是卫生局)硬做决定送的,好像当时前来送棺的领导说过这样一句话,意思是不能让把生命都献给当地的老先生就这样草草的走了,不然我们都对不起他,因此应该没有与地方的排挤之争,再说依他的戴帽身份根本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只要能被认可尊重给自己一块施展才能的地方就感激不尽了
上品铁观音 2011-8-13 16:09:07
再次感谢老乡的提起跟认真的工作,等我核实好一些细节后,我一定会整理出这段尘封的真实介绍,后边的事情如果能找到一些有参考价值跟思路的资料的话,我会用心去询问并时常跟老乡保持联系
⬅ 求调理 老茶馆 玩玩食指就能壮阳轻松做猛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