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哈玉民

2011-08-19 01:29 楼主
哈玉民,河北省河间人,生于1918年,卒于1960年。其父哈锐川是北京著名皮外科专家。他幼承家学,熟读经史。早年学医于华北国医学院,同时随父临诊。1937年,正式开业。1951年,任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6年,受中央卫生部委托,筹建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等。

学术思想

哈玉民认为皮外科疾病虽然属于局部病变,但治疗必须首先着眼于整体,注意审视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病症的轻重顺逆等。他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使用消、托、补三大法。补法常施用于疮疡后期,以助扶正,收敛疮口。但哈玉民有时亦将补法应用于早期,不拘于文献的记载。如一般认为黄芪为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之药,疮家常用于内托阴疽,但在痈疽初起时多不主张使用。哈氏曾治一位患有蛇头疔的病人,右手拇指肿痛三天,局部皮色未变,按之尚无波动感,疼痛剧烈,彻夜不眠,虽服止痛片疼痛亦不减轻。经他治疗,除局部外敷拔毒药膏外,内服药物则为一味黄芪,煎水代茶饮。次日患者疼痛大减,告之当夜即能入睡。他的这种治疗皮外科疾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贯穿于行医的始终。

哈氏一生主张变革,虽出身于中医世家,但不拘泥于传统。在对待中西医的关系问题上,受施今墨老师的影响,哈氏一向持开明态度,主张西为中用。他积极组织校友学术研究会,聘请西医专家开展学术讲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医、提高中医。因此,他在与西医同道共事中,能推心置腹,精诚合作,团结学习,取长补短。哈氏治疗皮外科疾病十分讲究外治疗法,经验颇为丰富。除坚持使用传统剂型如薄贴、掺药、散、软膏、药油、酒剂等,还打破传统,西为中用,常用凡士林配制中药软膏,既保持原有疗效,又方便了使用。

后世影响

建国初期,他在北京市举办预防医学学习班,组织全市中医师学习有关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现代医学知识。对于调动中医工作者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两种手段,控制首都疾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他受到了当时北京市卫生局张文奇局长的表彰。哈玉民还与赵树屏、董德懋、魏龙骧等人于1950年积极筹建北京中医学会,并创办《北京中医》杂志。1951年,他积极筹建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并出任校长。曾在这个学校进修的中医,目前已有不少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在医疗、教学及科研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1956年,受中央卫生部委托,积极筹建北京中医学院,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哈玉民还负责筹办了北京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相继举办了针灸班、中医研究班、中医师资班等,为中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9 13:34 2楼
哈玉民,回族,近代中医外科专家,北京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华北国医学院。1938年起在北平开业行医。后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擅长治疗疡科疾病及疔毒、恶疮、瘰疬等。主编有《中医辨证论治纲要》、《内科常见疾病证治便览》。

一、生平简介

哈玉民,河北河间人,生于1918年,卒于1960年。其父哈锐川是北京著名皮外科专家。他幼承家学,熟读经史。早年学医于华北国医学院,同时随父临诊。1937年,正式开业。1951年,任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6年,受中央卫生部委托,筹建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等。

二、学术思想

哈玉民认为皮外科疾病虽然属于局部病变,但治疗必须首先着眼于整体,注意审视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病症的轻重顺逆等。他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使用消、托、补三大法。补法常施用于疮疡后期,以助扶正,收敛疮口。但哈玉民有时亦将补法应用于早期,不拘于文献的记载。如一般认为黄芪为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之药,疮家常用于内托阴疽,但在痈疽初起时多不主张使用。哈氏曾治一位患有蛇头疔的病人,右手拇指肿痛三天,局部皮色未变,按之尚无波动感,疼痛剧烈,彻夜不眠,虽服止痛片疼痛亦不减轻。经他治疗,除局部外敷拔毒药膏外,内服药物则为一味黄芪,煎水代茶饮。次日患者疼痛大减,告之当夜即能入睡。他的这种治疗皮外科疾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贯穿于行医的始终。

哈氏一生主张变革,虽出身于中医世家,但不拘泥于传统。在对待中西医的关系问题上,受施今墨老师的影响,哈氏一向持开明态度,主张西为中用。他积极组织校友学术研究会,聘请西医专家开展学术讲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医、提高中医。因此,他在与西医同道共事中,能推心置腹,精诚合作,团结学习,取长补短。哈氏治疗皮外科疾病十分讲究外治疗法,经验颇为丰富。除坚持使用传统剂型如薄贴、掺药、散、软膏、药油、酒剂等,还打破传统,西为中用,常用凡士林配制中药软膏,既保持原有疗效,又方便了使用。

三、临床经验

哈玉民医术高超,学识过人。他认为,皮外科虽然是局部的病变,治疗时也要按中医的整体观,着眼于人体的整体,认真审视患者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等。在临床上,哈玉民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灵活地运用“消、托、补”三个治疗大法。哈先生曾治疗一位患蛇头疔的病人,患者右手拇指肿痛三天,因剧烈疼痛而彻夜不能成眠。哈先生给患者外敷拔毒药,内服药则一味黄芪,煎水代茶饮。第二天,病人面带笑容来复诊,原来是服药后疼痛大减,当夜就能安然入睡了。

四、医学贡献

建国初期,他在北京市举办预防医学学习班,组织全市中医师学习有关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现代医学知识。对于调动中医工作者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两种手段,控制首都疾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他受到了当时北京市卫生局张文奇局长的表彰。

哈玉民还与赵树屏、董德懋、魏龙骧等人于1950年积极筹建北京中医学会,并创办《北京中医》杂志。

1951年,他积极筹建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并出任校长。曾在这个学校进修的中医,目前已有不少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在医疗、教学及科研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

1956年,受中央卫生部委托,积极筹建北京中医学院,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哈玉民还负责筹办了北京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相继举办了针灸班、中医研究班、中医师资班等,为中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哈玉民先生有着凡事带头实干的精神,他作风淳朴,待人忠厚,平易近人。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愿与他促膝谈心。在担任领导职务中,他唯贤是举,力求人尽其才。哈先生的品格风范,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为中医临床和中医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于中医史册。
⬅ 近代名医--董建华 老茶馆 近代名医--方鸣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