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成方切用》)

2011-08-19 20:41 楼主
厚朴15克(姜汁炒)、陈皮15克、炙甘草15克、荆芥穗15克、防风60克、蝉蜕60克、羌活60克、藿香60克、白僵蚕60克(炒)、川芎60克、茯苓60克、人参5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一日3次,病重者可每次服5克,茶水送服。身有疮癣者,可用黄酒送服。因原方服用量太大(每次9克),故后人多改为汤剂使用。一般用量为:厚朴3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人参3克,荆芥穗9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羌活10克,藿香10克,白僵蚕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无虚证或有风热证者,可去掉人参。

本方主用于治疗风邪上攻,头痛目眩,项背拘急,鼻塞声重,喷涕流泪,皮肤风疹瘙痒,或皮肤干癣,痒疹难消,以及妇女行经期间被风邪所袭,冲任受风,而入血分,致使血中风邪羁留而皮肤生小红疹且瘙痒难忍,有的地方因用手搔痒致使皮肤破而成疮等症。

方中用羌活、防风、荆芥、川芎辛散轻浮之力以祛头、目、项、背之风。用白僵蚕、蝉蜕轻扬清散之力,更兼以皮走皮之性,而祛皮肤之风。藿香、厚朴芳香避秽,理气消胀,以除恶散满。参、苓、陈、甘,益气化湿以调中扶正,使风邪无留滞之弊。全方合而成为治风邪为患的常用之方。

本方基本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消风散,但药量稍有出入。《医宗金鉴》也有一消风散方,以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各9克,石膏15克,甘草、木通各5克,共13味药组成。主治风热袭表,皮肤瘙痒,起红疹,时起时落,甚或兼头痛发热等症。

二方都常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瘾疹、风疹、癣疮。二方的主要作用,均是疏风止痒。但本方外散风寒之力较大,除湿止痒之力较小,但兼有扶正作用。《医宗金鉴》消风散则除湿止痒、散风清热力较大,不能散风寒,且无扶正作用。

我常将以上两方穿插裁摘,合并起来而随证加减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顽固难愈之风疹(荨麻疹)、血风疮、牛皮癣等病。常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我的常用方为:当归9克,赤芍12克,红花10克,防风9~12克,生芥穗6~10克,连翘12~18克,知母10克,蝉蜕9~15克,苦参10~30克,白藓皮10~30克,白僵蚕10克,炙山甲6~9克,苍术6~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风疹顽固久治不愈者,可再加皂刺6~9克、蛇蜕3~5克、忍冬藤30克、丹参30克,苦参、白藓皮均用30克,连翘可加到20~30克。兼有头痛、月经错后、月经量少者,加川芎6~10克。皮肤瘙痒处用手搔抓后发红而感到灼热者,可加生地10~20克、炒黄柏9~12克。兼口渴、恶热,或多在夏季或热环境中发病者,可加生石膏30克(先煎)、川黄连6~10克、薄荷3~5克(后下)、生地10~15克。红疹隐隐,痒而不易外透者,加牛蒡子10克、升麻9克、桔梗3~6克。我曾用上述方法,治疗多例此类病人,皆取得了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临床也常有不少医家,用防风通圣散(或丸)治疗皮肤痒疹、疮癣等病。但防风通圣散主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本方则主用于风邪束闭,郁于皮表之证。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0-02 01:03 2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石膏(煅)1两,甘菊花(去枝梗)1两,防风(去芦)1两,荆芥穗1两,川羌活(去芦)1两,羚羊角(镑)1两,川芎1两,大豆黄卷(炒)1两,当归(去芦,酒洗)1两,白芷1两,甘草(炙)半两。
出处: 《济生》卷七。
主治: 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视物不见,腮项肿核。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入好条半钱,煎至8分,去滓,食后通口服。
2011-10-02 01:03 3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香白芷1两,全蝎1两(去尖),人参1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
主治: 大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中午间止吃粥,晚间不吃夜饭,次日空心温酒调下。早饭放迟吃,身上微燥为妙。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神应消风散(《金鉴》卷七十三)。第一日服本方;第二日服追风散;第三日服磨风丸。
2011-10-02 01:04 4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当归1钱,生地1钱,防风1钱,蝉蜕1钱,知母1钱,苦参1钱,胡麻1钱,荆芥1钱,苍术1钱,牛蒡子1钱,石膏1钱,甘草5分,木通5分。
出处: 《外科正宗》卷四。 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主治: 风湿热毒浸袭肌肤,致患瘾疹,湿疹、风疹。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煎8分,食远服。
各家论述: 《中药方剂学》: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以荆芥、防风、牛子、蝉蜕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为主药;由于因湿热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止痒,木通渗利湿热为辅药;风热客于皮肤涉及血分,又以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清热凉血,胡麻仁养血润燥,石膏、知母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均为佐药;甘草解毒并能调和诸药为之使。合用有疏风清热,除湿消肿之功。
附注: 凉血消风散(《外科大成》卷四)。
2011-10-02 01:04 5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羌活8分,独活8分,僵蚕8分,藿香8分,枳壳8分,防风8分,天麻8分,地骨皮8分,蝉蜕8分,前胡1钱半,柴胡1钱,黄芩1钱,天花粉1钱,桔梗1钱,茯苓1钱,荆芥1钱,紫草1钱,牛子1钱,人参7分,川芎7分,甘草4分。
出处: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主治: 痰盛惊搐,谵语,狂急,口张,目作上视。痘前热则生风,项强,牵引,直视,口渴,舌强,如中风状。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011-10-02 01:04 6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龙脑薄荷2两(去土,令净),荆芥穗2两,羌活半两,川芎半两,细辛(去苗)1分,白术2两(锉),石膏(研极细、水飞晒干)1分,甘草半两(炙紫色)。
出处: 《普济方》卷四十五引《保生回车论》。
主治: 风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茶清或醇酒调下,热服,日3次,不拘时候。一切风寒或沐浴之后,并宜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10-02 01:04 7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陈皮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术1钱,玄胡8分,半夏8分,牛膝8分,甘草3分,枳壳5分,防风5分,防己6分,羌活6分,独活6分,木瓜4分,秦艽6分,川芎8分。
出处: 《便览》卷一。
主治: 手足不能屈伸,周身疼痛。
用法用量: 上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服。
2011-10-02 01:05 8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明矾3钱,蛇床子3钱,皮消3钱,桃丹(水飞)1钱5分,白鲜皮3钱,地肤子2钱,羌活,独活1钱,土荆皮2钱,荆芥1钱,白附子1钱,白芷1钱。
出处: 《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主治: 一切皮肤作痒,或起疙瘩,或破烂流黄水,游散不定。
用法用量: 用烧酒、醋和搽。
制备方法: 晒脆为细末,
2011-10-02 01:05 9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荆芥穗半两,甘草(炙)半两,川芎半两,羌活半两,僵蚕(去嘴)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蝉蜕半两,藿香叶半两,防风半两,厚朴(姜炒)2钱,芍药2钱,陈皮(去白)2钱。
出处: 《医统》卷八十八。
主治: 小儿风热。因解衣风邪客于皮毛,恶风,发热,多睡。
用法用量: 用茶清或乳香煎汤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011-10-02 01:05 10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荆芥穗5钱,甘草(炙)5钱,陈皮5钱,厚朴5钱,白僵蚕、蝉退、人参、茯苓、防风、川芎、藿香、羌活、白芷。
出处: 《便览》卷一。
主治: 丹毒属血风血热,或头面赤肿,或成疮疖。
用法用量: 荆芥茶清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10-02 01:05 11楼
名称: 消风散别名:消风散
组成: 藿香、川芎、甘草、人参、白茯苓、荆芥、逢州豆、甘草蚕、陈皮、蝉蜕、羌活、独活、防风。
出处: 《银海精微》卷下。
主治: 眼目头痛。
⬅ 五皮饮(《澹寮方》) 老茶馆 痒疾何因40余载而不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