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脉由盛转衰(平),由急躁转舒缓是何道理?

2009-07-30 23:34 楼主
假设有热,汗出,脉由盛转衰(平),由急躁转舒缓是何道理?

可否理解为:汗出,邪却,正胜邪。邪已去,则不必急急鼓荡气血以应外邪?
此邪应客在表(阳),邪较轻。

汗之者应用何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7-31 12:31 2楼
转帖: 《内经》关于汗出的论述 作者:李海英

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的一种生理现象,《内经》对此已有深刻认识。如《素问·阴阳别论》中“阳加之于阴谓之汗”,《灵枢·决气篇》中“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明确阐明了汗出的机制。《伤寒杂病论》所创汗法亦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世历代医家提出的“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使得“汗出” 的理论不断丰富。

1 汗出机制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自腠理排出体表的代谢谢产物,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汗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由机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阳气推动,腠理开阖,津液充盈及输布来完成。

《素问·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之于阴谓之汗”,就是指阳气推动津液汗出功能的阐述,其中“阳”是指阳气蒸腾津液的功能。当然这一过程与自然界气候和机体功能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客观条件就会在一定程度内自我调节来维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保持机体的稳定。汗出就是自我调节的一方面。《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旺盛,汗出较多以发泄机体热能,达到与自然界平衡和机体的稳态;气候寒冷,阳气内伏以维持机体的必要活动,汗出相对较少,津液自下经膀胱排出为尿。另外,阳气的推动蒸腾作用与机体当时的功能状态密不可分,机体在精神紧张、运动、饱食状态下,阳气旺盛,汗出相对较多,在平静状态下则汗出较少。《素问·经脉别论》指出: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机体功能状态是影响汗出的重要因素。

腠理是汗出的通道。腠理指汗孔及肌肉组织间隙,赖卫气的温煦而行使其功能。腠理开阖决定于卫气的运行是否正常,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因此营卫运行异常可使腠理开阖失司造成汗出异常。

津液的充盈是汗出的物质基础。《素问·评热论》曰:“汗者,津气也。”《灵枢·决气篇》曰:“汗出溱溱是谓津……津脱者……汗大泄。”可见,汗由津液所化。

2 汗出的临床应用

2.1 祛邪 发汗祛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液是排泄人体废物的一种方法,已证实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氯化钠、硫化钾、尿素等,这些是机体的代谢谢产物,促进其排除有利于机体加强新陈代谢谢。对于肾衰竭的患者,发汗可以消肿,还可以排除尿素等部分代谢谢产物。

2.2 散热 散热之法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素问·生气通天论》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汗出也是热量排出体外的过程,汗出可以降低体温,但传统医学发汗散热的主要意义还是为了汗出邪去,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2.3 消肿 汗液来源于津液,体内潴留的异常水饮亦是津液所化,二者异地而同源,通过汗出可以排除体内异常的水饮。《内经》的“开鬼门”治疗水肿,后来的《金匮要略》“腰以上肿,当发其汗”就是很好的运用。

3 小结

汗出是多种因素作用机体的结果。任何影响阳气推动、腠理开阖、津液充盈及输布的因素均可导致汗出异常。正邪交争、邪热亢盛而表现的大汗,阴阳离绝的脱汗,外感风邪、营卫失调的汗自出,肺虚卫表不固的自汗,阴虚火旺的盗汗,经脉阻滞、腠理闭塞的局部汗出或无汗等,均为阳气、腠理、津液的异常所致。因此,临床要善于寻找疾病的病因、病机,并恰当的运用汗法治疗疾病,知常达变,抓住主要矛盾,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009-07-31 12:38 3楼
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现象,尤其在温热的环境中更明显。

一个人的汗腺大约有三百万到五百万,全身皮肤都有汗腺,位于皮肤真皮层,有一长的导管将分泌物(汗)引向皮肤表面。人体的汗腺是在内的一种分泌腺。腋窝,脚底,手掌以及额部尤其丰富。

汗腺是由交感神经(自主神经)来控制,因环境温度的改变,经这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而有适当的排汗。排汗量个人差异甚大,亦即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人仍是干干的,但是却有人汗流浃背。

我们的脑除了能有意识的支配身体功能活动的部分,还有另一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它负责控制正常心搏动,肠运动,排汗,唾液分泌等等不受意识支配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从脊椎中段开始,副交感神经则从脑和脊椎下部分开始。心脏,平滑肌和大部分腺体都接受这两种神经系统的纤维。由于这两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它能调节心脏,平滑肌,腺体等的功能。

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较瘦者汗量多,这并非由于前者体表面积增加的缘故,只因肥胖者体重比例偏高,体温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过高的体温,必须以多排汗来调节。

除了以上的原因,在平常人不流汗时,会大量出汗者,就可能是排汗系统有了问题,这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的多汗症。例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以及高血压、更年期,肾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等,都可能发生这种症状。

还有特别情况,也可能引起多汗症。服用感冒药降热,休克都会大量出汗。此外,幼儿因体形的关系,也较容易出汗。当然脑缺血时,脑部血液的流动发生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更会多汗。

另一种多汗症称为局部多汗症。这多半是精神抑压或情绪激动时发生。有这种症状的手掌,脚底,腋窝,额头,鼻尖等处,很容易出汗。例如乘搭飞机,开车时,手心出汗;在大众前说话,脸上汗水直流。

此外,也有身体局部出汗的情况,半身不遂的病患,失去知觉的那一面会多汗;而脑神经系统有外伤,脓肿,发炎者,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也会引起局部多汗症。

多汗症通常由小时后就发生,许多在小学时就会造成写字的困难,青春期情况会更加剧,在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及困扰,甚至造成情绪及社交上的畏缩。到了成年症状持续存在,需利用手部精细工作的从业者,多汗使工作几乎难以进行。
2009-07-31 12:57 4楼
查了半天,只查到生理方面的解释:即散热。不过中医发汗的意义比这个大。

“汗出,脉由盛转衰(平),由急躁转舒缓”的个人胡乱思考:

脉搏由心跳动所生,所以脉由心主。参考“灵兰秘典论”,心为君主之官,肺、肝、脾、肾、胃、胆、膻中、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十二官。身体某一部位病,则可能涉及到十二官,或者心。
该篇中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如果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反之,十二官病,主亦不明。 汗出,若邪去,则病愈,则主明。主明则脉复。
2009-07-31 13:45 5楼
身有热,邪侵犯,正气抗博脉气盛;汗出,邪自津液而出正气安,脉由盛转缓和
汗之者应用何味?---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挟热者,皆宜温经发汗;伤食者宜消导发汗。感重而体实者汗之宜重,麻黄汤。感轻而体虚者汗之宜轻,香苏散。有东南之地不比西北,隆冬开花,少霜雪,人禀常弱,奏理空疏,凡用汗药,只须对症,不必过重。
2009-08-03 19:15 6楼
水管子里有多少水呢?

您老有才,大可不必去看这些”岐黄初涉“版的帖子, 自讨没趣。
我一直承认我自己不懂的。 HEHE 。。
您说的”太有才,太有学问",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简直太恭维我了。 讽刺吗,就象驴屁眼出气一样,可以忽略。
2009-08-03 20:50 7楼
》把个简单的事弄得“太有才、太有学问”了!

突然想问这位今古子一个问题: 1+1=2 是为什么? 你如果能回答,我就不学医了。 简单的问题你未必真懂。HEHE 。。
2009-08-04 01:07 8楼
支持学术争鸣,但在发贴时请学习一下百草居会员管理制度
谢谢!
2009-08-04 09:43 9楼
>水管子的水渗出了以后,你再捏捏看?看是不是缓和了?
>把个简单的事弄得“太有才、太有学问”了!

你把一个讽刺贴加分, 算什么“学术争鸣”? 有点搞笑。
2009-08-04 11:10 10楼
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您非得弄成长篇大论
善意的、正确的“讽刺”不见得是坏事。
在论坛发贴的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进步。
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会走弯路的
2009-08-04 11:16 11楼
原来是同一个人。 鄙视之 。
⬅ 古今医家运用鲜药经验 老茶馆 尿液诊断疾病的理论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