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气一元论

2009-08-01 17:50 楼主
清杰居士

道家宇宙观
--(道)气一元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

道家思想认为气(道)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最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它又充塞于宇宙万物之间,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相互感应协调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成住坏或生长壮老已;从现代哲学角度可理解为是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精彩连接: 物质 (马哲)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物质不能被创造和被消灭,世界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只是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概念阐释一: 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不断运动但无形可见的最精微物质。气存在于宇宙之中,运行不息,虽不具有形体、声音、状态等,但是客观的实在,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构成基础。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之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幽呵!冥呵!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后又进一步说:“视之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抟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这就是万古不变之道也,生生不息之气也。《庄子》认为气存在于宇宙之中,“通天下一气耳”,而人类也由此气聚合而成,如该书《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列子》则认为“有形者生于无形”,而气生于“太易”,无形无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此气“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天瑞》)。
概念阐释二 气是宇宙的本原或本体。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最高的本体,宇宙即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质料或元素。气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如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气就是无形而运行于天地之间,聚合而生万物的宇宙本原物质。《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两汉时期,元气学说盛行。《春秋繁露》认为,“元者,始也”,“元者,为万物之本”,并产生于“天地之前”。《论衡》认为元气自然存在,产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精神。该书《自然》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死》说:“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气为万物之本原,故称为“元气”。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形体与道德精神的唯一本原,因而是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后世称为“元气一元论”或“气一元论”或“气本原论”。
概念阐释三: 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成住坏或生长壮老已。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运动搀和,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与变化。如《易传•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咸》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管子•乘马》说:“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吕氏春秋•大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概念阐释四: 气是宇宙万物之间的物质媒介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并使万物相互感应协调而构成一个整体。气充塞于宇宙万物之中,使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处于和谐有序的运动之中。气是宇宙万物之间相互感应的中介物质,是信息的负载者。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宇宙万物得以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如《黄帝内经》中说:“天地之间,六和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如《易传•乾•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吕氏春秋•召类》说:“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概念阐释五: 气是人生命的本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内经》〉中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云:“天地和气命之曰人”。气存在于人体内,是极为精微,无形可见,运行不息,是生命之本。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人的寿夭,与气密切相关。气的运动停止,则标志着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人要长寿,则必须珍惜、保养运行于人体中的气。如《管子•枢言》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概念阐释六: 气是道德精神。气是一种道德境界,充塞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相通,也是道德修养。故老子将道与德并而言之。《孟子》亦认为,存在于人体内的气为“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此“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精神,受人的意志的支配,与人的心性修为密切相关。人的意志坚定,则成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所以自古修道之士无不重视德行的完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11 18:42 2楼
这个观点的解释太多了,应用也很广泛。
2009-08-11 18:50 3楼
赞同!“浩然之气”它是一种道德精神,受人的意志思想支配,与人的心性修为密切相关。
人的意志坚定,则成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所以自古修道之士无不重视德行的完善。
2009-09-27 20:55 4楼
马哲离道差太远啦!
2009-12-07 15:48 5楼
这总观点过去破斥的精微外道之类。

早些年气功流行的时候,多有人用类似观点创立一些所谓新理论,其实都是未脱历史诸论的窠臼,只是变了一些新的名词而已。
⬅ 脉学研究之现状(摘自《岐轩脉法》) 老茶馆 易经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