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脉诀“一词厌恶的由来

2009-08-03 19:08 楼主
现在一看到有人还提”脉诀“, 就总怀疑人家对脉学研究的不深。
大概是最开始学脉时看了的《濒湖脉学》序的缘故。
这本脉学书的序:

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 先考月池翁着《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后来自己买了《脉经校译》一书,前面的序基本都是给脉经正名平反的。 这个印象非常深刻,导致我连脉诀到现在一眼都没看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03 19:35 2楼
呵呵..不会吧!几句话就能让你对脉决产生厌恶?
真正热爱一种物质,那会爱物及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就算一千句话说它不好,我自爱她自逍遥!与旁人何干?
2009-08-03 19:37 3楼
持怀疑的态度是对的,但在疑问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虽然你与他人的意见相左.
欣赏别人也是欣赏自己!
2009-08-03 20:26 4楼
我能说出来,就是反思为什么这样。
2009-08-03 20:43 5楼
前几天在网上查资料,发现所谓“脉诀”, 竟不止崔氏脉诀一个。脉诀著作实际有多个。至于“脉经隐”,则可能多种原因。所以对于前世医家的书,确实需要验证来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463744.htm

脉诀
脉学著作。
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明·李言闻曾予补订,改名《四言举要》,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 。
②《王叔和脉诀》的简称,详见该条。
③南宋·刘开撰。又名《刘三点脉诀》、《复真刘三点先生脉诀》。撰于1241年。本书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别就寸、关、尺三部四类脉的主病作了概述。
④清代刘璞、叶盛、董西园、朱铭石、陈璞等分别曾撰《脉诀》,但流传不广。
2009-08-04 00:08 6楼
学术研究需要怀疑精神。也需要胸无点尘。
2009-08-04 00:12 7楼
呵呵
我只有两本关于脉决的书籍,一本《诊脉传心决》,一本<脉经》
⬅ 各位老师帮忙辩证,肾虚 老茶馆 赵紹琴墨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