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紹琴墨宝

2009-08-03 20:23 楼主
赵紹琴墨宝


赵紹琴把一生献给了中医事业,所留墨宝也与中医和中医临床紧密相关。



为北京顺义国医医院成立题词 1990年


为山东中医杂志创刊10周年题词(1991年)



[img=323,525]http://www.zhaoshaoqin.com/mb/mb-01_clip_image006.jpg[/img]

为《健康报·振兴中医》题词(1990年)


[img=359,525]http://www.zhaoshaoqin.com/mb/mb-01_clip_image008.jpg[/img]

为北京同仁堂创建300周年题词





应弟子杨连柱请求而书(1991年)






赵紹琴临床处方真迹(1973年)

[img=667,100]http://www.zhaoshaoqin.com/images/di2.gif[/im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03 20:30 2楼
名师传授



赵文魁

(1873--1934) 赵文魁,字友琴,祖籍浙江绍兴。祖上世代业医。至赵文魁时居住北京已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传承家学。赵文魁17岁时,其父不幸病故,遂承父业,入太医院为御医。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即太医院院长)。宣统年间,御赐其头品花翎顶带,主管太医院、兼管御药房、御药库事务。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赵文魁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名噪京师。1930年,北京首届中医学社成立,赵文魁被推举为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上世纪30年代初,北京地区痧疹(猩红热)猖撅,赵文魁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身殉职。
赵文魁遗留脉学手稿一部,经赵紹琴整理补充,编辑成《文魁脉学》。

赵文魁为皇上诊病处方
(原件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晚年赵文魁
赵文魁民国初年悬壶北京,堂号“鹤伴吾庐”。图为手抄本《鹤伴吾庐氏秘宝》封面


鹤伴吾庐秘宝处方
[img=667,100]http://www.zhaoshaoqin.com/images/di2.gif[/img]
2009-08-03 20:32 3楼
[td=1,2,270][img=223,306]http://www.zhaoshaoqin.com/mscs/images/qwl-1.gif[/img]

名师传授


瞿文楼

(1891--1957)瞿文楼,名书源,自号困勉卢主人,河北新城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父亲瞿子安是光绪卅年前后太医院御医。瞿文楼幼承家学,后考入太医院医学馆。经过四年学习,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痘疹科》、《外科》、《针灸》、《推拿》等课程。光绪三十四年瞿文楼以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太医院医学馆,同年任职太医院为肄业生、恩粮、医士、八品吏目。辛亥革命以后,瞿文楼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十三号开业行医,成为京都著名老中医。自1933年起,瞿文楼曾分别受聘于北京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任中医教授。1940年~1942年瞿文楼受聘于汪逢春主持的北平医学讲习所任中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卫生部中医顾问。
1930年~1934年,瞿文楼受赵文魁委托为少年赵紹琴(当时赵紹琴13岁)讲授《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温热经纬》和脉学等中医基础理论。许多科目原文都由瞿文楼亲手工笔抄写,然后交赵紹琴背诵学习。瞿文楼按照太医院医学馆的标准严格要求赵紹琴。例如,对《黄帝内经》不仅要求全文背诵,而且还要求把唐代王冰的注文也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然后再为其讲解经文的微言大义。


瞿文楼在清末太医院医学馆的毕业试卷(卷首局部)




瞿文楼亲笔抄写的《金匮心典》(专供赵紹琴诵读)
2009-08-03 20:32 4楼
[td=1,1,366]
名师传授

韩一斋

(1874--1953)
韩善长(1874~1953),字一斋,晚号梦新,满族人。早年曾受业于清太医院院使(院长)赵文魁及院判(副院长)李子余,任太医院御医。民国以后,悬壶京城。前后行医60余年。先生治学严谨,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能熟背如流,尝云:“熟讯经典,博览群集,贵精善悟,于无文处求文,无字处求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阴阳在握,玄妙在心,庶几寡过”。先生又博学强记,对《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本事方释义》等书深有研究,并付诸实践。临床擅长内、妇、儿科,对于肝病、虚损、血证等尤有独到之处。每日患者盈门,活人无算,名满京城。
赵紹琴于1938~1942年间,每日下午必到韩一斋诊所侍诊左右,获益良多。几年间收集韩一斋临床医案数大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紹琴于工作之余废寝秉烛,将所集韩一斋医案分门别类,字斟句酌,详加按语,辑成《韩一斋医案按》数十万字。尚未付梓,就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造反派”掠去原稿,至今不知去向。未能为韩一斋师留下传世之作,竟令赵紹琴抱憾终生。所幸韩一斋之临床心法已由赵紹琴发扬光大。韩一斋尤为擅长的肝病辨治,已由赵紹琴总结为“韩一斋治肝十法”而流传后世。 (照片:赵紹琴总结韩一斋“治肝十法”手稿)



赵紹琴总结韩一斋“治肝十法”手稿
2009-08-03 20:33 5楼
[td=1,2,280]

名师传授

汪逢春

(1882--1948)汪逢春,名朝甲,号凤椿,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壮岁游京,述职法曹。后悬壶北京三十余年。汪先生博学多才,善书能文,博览群籍,勤学苦读,虚怀深求,毅力过人。精究医学,焚膏继昝,三更不辍。无论冬夏,清晨即诊,每日患者盈门,诊治病人常常逾百。他还在天安门内朝房设施诊所,对贫寒病人不仅诊费全免,而且赠送药物,分文不取。
汪先生诊疾论病,循规前哲,而应乎气候、方土、体质,诚谓法古而不泥于古也。每有奇变百出之病,他医束手者,先生则临之自若,处方治病,条理井然,手挥目送之间,已然奇效。先生位列北京四大名医,实至而名归也。

汪逢春处方(1940年前后为赵紹琴处方)
汪逢春热心中医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在京兴办国医职业分会、中药讲习所、医学讲习会等,不仅亲自登台讲授,而且出面邀请北京中西医各科专家轮流授课,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材。时至1937年,先生已有门人40余人。汪师每于朔、望日停诊,亲自为门人讲授经典。并命诸弟子于授课之余,组织同砚小集,切磋研讨。凡《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书,均要求次第理懂。汪师每于节假之日,携诸弟子,登北海琼岛,假揽翠轩(北海白塔附近之饭店),杯酒言欢,讲授经典;或共载一舟,荡漾于太液池(北海)中,师生同游,其乐无穷。

http://www.zhaoshaoqin.com/mscs/mscs-04wfc.html
汪逢春携众弟子游北海(坐者为汪逢春)


汪先生终日忙于诊务,无暇著述。诸弟子为了继承其学术思想,研究其临床经验,将平素随老师学习的记录整理成册,题名为《泊庐医案》。先生自费印刷,赠送同仁与诸弟子。
汪先生授徒,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其设立施诊所,令诸弟子轮流应诊,免费为患者诊治。特别要求弟子应诊时必须详细记录患者脉、舌、色、证,及立法、处方、用药,次日交他审阅。先生批阅弟子的施诊脉案甚为严格,常于关键处亲笔点评。现存施诊脉案中赵紹琴主治一男性小儿患下痢呕吐,用“芳香升降”方法。先生批语云:“应用莱菔子,不可以呕吐而避免也。”又特别注明:“先以白蔻仁、食盐、玉枢丹服之,然后再服药,始能有效也。”


赵紹琴施诊处方与汪逢春批语(眉批)
汪逢春先生与赵紹琴关系非同一般。汪逢春抵京之初,即执师礼从游于文魁公门下。故汪先生对赵绍琴恒以师弟相称。四十年代初,赵紹琴抱病在床,汪师亲往探视,归来又亲笔写信慰问,其信中云:“绍琴师弟:昨午浴后,精神爽适,顺道至尊宅,明窗净几,室小而洁,余暇读书,诚佳境也:且尊居僻净,远世尘之气,更显清雅悠逸。余已年力就衰,所恨者,少读书耳!明年花甲,拟将浮俗之事减少,与同学共同研究医学,考究经典。老而思学,不知此愿能达到否?古人云:‘骄下者必谗上,利人用必为人所用。’此乃千古不易之道。无论科学发达,凡属人类,必须理此道。帮离道必亡,人离道必败。弟当细味斯言,埋首自忍。……”一片殷切期待之情跃然纸上。故知汪先生对赵紹琴不仅传以医术,而且诲以做人之道。赵紹琴传汪逢春之学而发扬光大之,岂非天意而然哉!


汪逢春和弟子在北海
[img=667,100]http://www.zhaoshaoqin.com/images/di2.gif[/img]
2009-08-03 20:41 6楼
家学渊源

――赵绍琴家史

赵紹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而今又有了新的三代传人。让我们走进赵氏家族,领略和谐家风代代传的风采。


清末太医院院使、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赵文魁



太医院志记载:“花翎头品顶戴总管太医院监管御药房御药库事务太医院院使赵文魁”






赵文魁母亲罗氏(诰封一品夫人)



1923年御医冯鏞为罗太夫人敬献的寿辞



1927年御医佟成海为罗太夫人敬献的寿辞


赵文魁夫人
[img=667,100]http://www.zhaoshaoqin.com/images/di2.gif[/img]
2009-08-03 20:42 7楼
[td=1,2,226][img=182,240]http://www.zhaoshaoqin.com/shhd/shhd-01_clip_image002_0000.jpg[/img]
家学渊源

――赵绍琴简介

赵绍琴出生于世医之家。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为清宫太医院御医。其父文魁公在本世纪初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医术高超,名噪京师,后被推举为北京市中医学社名誉社长。赵紹琴少年时代就在父亲的督导下诵读中医经典著作,手不释卷,日夜不辍。1934年,他继承父业,悬壶京师。后又从师于京都名医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三先生,集家学与三家真传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京都御医和名医传人。
[img=450,290]http://www.zhaoshaoqin.com/jxyy/images/puxitu.gif[/img]




[img=199,265]http://www.zhaoshaoqin.com/jxyy/jxyy-02jj_clip_image002.jpg[/img]

少年赵紹琴


[img=200,234]http://www.zhaoshaoqin.com/jxyy/jxyy-02jj_clip_image004_0002.jpg[/img]

青年赵紹琴


[img=200,279]http://www.zhaoshaoqin.com/jxyy/jxyy-02jj_clip_image006_0002.jpg[/img]

中年赵紹琴




晚年赵紹琴
[img=667,100]http://www.zhaoshaoqin.com/images/di2.gif[/img]
2009-08-04 08:38 8楼
难得
但赵先生的字还不是他们一代中最好的
2010-08-02 11:03 9楼
为中医而默默流泪
2010-08-02 11:14 10楼
温病学说到赵老手中,才算的上登峰造极,可惜医学史上竟无此一笔,叹!
⬅ 我对“脉诀“一词厌恶的由来 老茶馆 走近国医大师特别报道 何任:金匮研究第一人 ➡